离大理不远的云南驿,是云南缘起的地方,这里有足够理由让你停留 - 贵州 - 8264户外手机版
贵州
贵阳三丫
2020-2-6 13:45
倒序浏览
5008人浏览
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空的概念好像有些恍惚。凡是到过
云南
驿的人,都知道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在这条街上,曾经住过官宦,扎过军队,歇过马帮。这里曾经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云南”这个称谓名词,是由富有诗意的“彩云之南”简化而来。这个美称由来已久,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强势推疆拓土的汉武大帝,睡梦中见到西南方一片七彩祥云升腾的地方,认定是祥瑞之土,便派人寻访。从此,便有了“彩云之南”的美称。
走进这座千年古镇,一条青石板路从遥远的山间蜿蜒而来,穿过古镇又逶迤而去,渐渐消失在茫茫的群山之间。
脚下是丈余宽由东向西延伸的方块石板街。中轴线上,一溜半尺余宽的长条形青石板铺就。方块石板上一只只马蹄印,深深地拓入石板中。
一片灰黑素朴的瓦屋,一条细长的小街,一丈来宽的石板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着些人家,多是那种旧得看不出颜色的传统老木门、老木板的窗铺屋,窗铺大多没下铺板,关得紧紧的。
主街两旁,纵横交错的巷子,连接着一所所汇聚滇西各民族特型的宅院,而这些宅院,又各自分为茶楼酒肆,歌台伎馆、客栈伙房,马厩仓库。不难想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每天都有一队队马帮,摇响着清脆的铜铃汇聚到这里。
在云南驿古道西端,还留有一户名为钱家大院的古建筑。钱家大院始建于清中期,始建人是钱治。大院布局上把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与四水归堂的建筑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清静别致,古韵悠长。
不远处是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马店创于清初,终于民国,是从前茶马古道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马店。看着那落满灰尘的马鞍、铡料刀,你是否会想到那些在古驿道上的赶马人和骡马用血汗烙下的石臼般的马蹄印。
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就在那些落满了马鞍、铃铛、煤油灯......还有咿呀作响的木质楼梯,这就是当年马锅头的真实写照。在云南驿古驿道上,因为有了这些人,也就有了大马帮的故事、古驿道的故事和云南驿的故事。
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则加入了汽车、飞机的机器轰鸣。每天日薄西山,晚霞绚烂之时,这些宅院则会灯火阑珊,人声鼎沸,马嘶驴欢。
二战时的云南驿是中印缅战区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在南古丝路的驿道上,战时抢修的滇缅公路由此通过,中印输油管从这里通过,老百姓和天南
海北
来的抗日士兵拉着大石碾子在这里抢修出了一个战时机专用机场。
著名的驼峰航线和飞虎队特别在这里设立了航空转运站。当时利用它靠山的地势,聪明地修筑了许多隐蔽的机窝,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和盟军的飞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和援华盟军云集在此,每天人来车往,熙熙攘攘,连名叫华美、纽约的西餐厅都开到了这里。
抗战结束,云南驿驿站的功能随马帮的消失而退化,后来新修的320国道和新建的高速公路把它甩在了十几里之外。失去了交通枢纽的位置,没有了人流、物流,小镇失去了经济支撑,人们渐渐离开了这里。
时间好象在某个日子停滞了,云南驿,总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停留。就像一本史书翻到某页,有人在那儿叠了一个角,或是放了一支笔,日子就永远搁在了那儿。
我在似乎凝固的时间中一步步走过那条被马蹄和人脚板踩踏出窝陷的窄窄的青石驿路,走过发生在这路上又寂灭在这路上的那些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记忆,小镇依然寂寥无声。
回复
zhb001
2月9日
精彩好帖,楼主辛苦了
回复
飞越高原的候鸟
2月9日
很精彩,很漂亮 ,欣赏了。支持分享!
回复
吃瓜路人
2月10日
有味道儿的小镇
回复
独自跳舞1419
2月13日
云南驿,一个承托过历史的地方,令人回味遐思。
回复
邢台厚朴
2月19日
支持支持。。。。。。
回复
秋实也
2月20日
支持精彩分享!!!!
回复
精选推荐
念青东看海线
胆子太大了去叙利亚访古
老年队骑行中卫寺口子
鬼斧神工的石林奇观扎尕那
五台山大朝台纪实
环博格达峰,眼睛在天堂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