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本帖最后由 花儿的小院 于 2020-2-9 09:41 编辑

第一次见到吴哥窟,是在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把心中的秘密说给吴哥窟的树洞,然后以草封缄,据说从此以后,不会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不能记起那段往事......这是多么惆怅的浪漫故事,吴哥窟掩藏了多少秘密?

吴哥窟曾经被遗忘,在丛林中像睡美人安眠了五百年,我必须要去看一看尘封的繁华,找一找故事的开端。

在12月的寒冬,我轻松穿越到了炎热的夏天,来到了暹粒。夕阳西下辉映着橘红的屋顶,棕榈树变成了剪影,天空变成深蓝色,抬头看见了月亮,感觉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份清明是我所喜欢。

早晨,我们乘车去吴哥窟,它是一座神殿,修建于800年以前。下车步行,首先被一座石雕震撼了:一张佛掌伸开,指尖翘起却是蛇头,共有七个。这是一个奇异的图腾,它是小吴哥的守护者:蛇神那迦——印度神话中的雨神和水神。走上一条引道,它连接了人间和天界,带你走近神所在的殿堂。

远远地看见五个塔,中间的塔最高,其它四个塔分立东、南、西、北四角,连接塔的是长长的回廊。这就是“众神汇聚的地方”,是世界七大奇迹——小吴哥的标志。

塔群的前面,有一个池塘,开满红紫色的睡莲,水塘空旷的地方,映出五个塔参差的倒影。一群穿着橘色袈裟的僧人从这里走过。

沿阶而上,左右延伸着两层回廊,外面一层外侧是方形廊柱,里侧墙上隔几米一个石砌窗洞,窗套雕着石刻花纹。或者空着,呈现出外面绿意的窗景,或者嵌着石柱装饰,从这里望出去,刚好给阳光下灰黑色斑驳的建筑加了一个美丽的取景框;里面一层是幽暗的长廊,用石门框来分隔。门框上雕刻着六层线条的门套,里面叠出更远处门洞的景深,门框两边是惟妙惟肖的女子浮雕。长廊很是凉爽,光线很美。你望着它,像一副画,走过去,你成为画中人。

随着人群上台阶往前走,上面是更恢弘的空间,两列石柱撑起一道长廊,尽头是方形层叠门框,长廊顶面是石头堆砌的尖拱。石柱的柱头雕着花纹,共有四层。一对石柱就是一副取景框,你站在这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

感觉渐入佳境,两边延伸出去的长廊引入午后的阳光,半明半暗,映照在石头墙壁上。谁说石头无情?只有石头最长情,它留下过去的故事。石墙上刻着无数身姿曼妙的女子。这些女子是“搅拌乳海”产生的一朵朵浪花变成的,她们叫“阿普沙拉仙女”。她们或静立于墙角,或起舞于回廊;有的拈花微笑,有的舞动莲花;她们戴着繁复的头饰,环佩叮当,纤纤细腰,丰满动人。身上的纱笼似被风吹动,上面的花纹随着翻飞,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这容颜历经三生三世不改。这就是石头的柔情。

石头回廊连接四座塔,呈方形。出了回廊,中央是最高的塔,象征须弥山,需要手足并用地登上那陡峭的台阶,你经历许多艰辛,才可以到达天堂。很多人排队要登,我没有时间等待,因为这些建筑已经把我迷得颠三倒四了,我放弃体验上天堂的感受。又钻进回廊里享受午后的阳光。这阳光一千年以来就是这样斜射过来,照在仙女身上,也照在我身上,光与影,觥筹交互,美得无与伦比,我爱着你,正如你爱我,所有世间的美.....在吴哥窟,走入永恒.....

第二天去吴哥城,吴哥城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城门还在,刚好容一辆小中巴通过。先看了斗象台,又去了巴戎寺。这里是一座石塔林,走进石头门框,里面像迷宫一样,据说有49座塔,象征吴哥王朝的每一个城邦。抬头望,每一座塔的顶部都雕刻着巨大的四面佛像,据说佛像的脸是国王的面容,它的脸庞安详宁静,从塔尖微笑着俯视众生,眼帘低垂,嘴唇丰满,嘴角翘起,笑容凝结在此时此刻,它抚慰一切人间的苦痛,这就是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时光流逝,辉煌不再,始终不变的,只有他脸上神秘安详的微笑。


每一座塔底下都有门廊相通,形成长廊;塔与塔之间有小巷或者环路相隔,有雕花窗洞,窗户两边站着戴着冠的女神,底下是跳舞的阿普莎拉。门框两边雕刻着繁复的门套线,站立着丰满的女神。每一个拐角都是取景框,窗洞门洞更是画框,没有人在里面真的有点遗憾。


我正为拍照着急,旁边的小伙子示意帮我拍,我迟疑地跟着他在塔林里转,他实在很热情,我虽然没有办法做到从容,但是他的视角很有趣,他很会拍,就是我这个模特担心他一转身把我手机拿走了。转了一下到了外围,都是残垣断壁了。柱子上还雕着如同姐妹的美女。我说好了, 我不拍了,要走了。我把草帽送给他,他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中文,需要捐点钱买课本。我无法拒绝,给了他20块人民币。我出去了,他回去了。


这几天总是看见小孩子爬在土上,一丝不挂,我们总是给他们一点钱。导游说,不要给,他们的妈妈就在附近,他们要了钱交给妈妈,妈妈就去打牌。导游是一个很诚挚的人,一见面,他就表达了柬埔寨人民对中国的感激和热爱。他去过中国,算是有见识的。柬埔寨和中国一直都是友邦,红色高棉执政的时候,屠杀了300万人口,主要是知识分子,凡是戴眼镜的都被清洗,这不是实行愚民政策吗?不要人民觉醒,国家一直在战乱中,直到1998年才安定下来,现在也仅仅是吃饱肚子的诉求,国家之所以落后不言而喻了。国运如何,主要看治理,不以人民幸福的前提执政,总是不免颠覆的命运。

吴哥文明独一无二,很多国家参与古迹修葺工作,显示了人类对保护世界遗产的共识。

我们行走在古树参天的土路上,路边那些粗壮的树木都有几百年的生命了。有一群人坐在简易的台子上,吹拉弹唱,再一看都是残疾人,导游说,这些人都是因为战争变成残疾,那些密林中现在还有无数的地雷没有被排查干净,中国也帮着排雷的。同行的人默默地走过去,往捐助箱里放点钱。如果爱,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争斗?如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战争?窃以为爱全都是私爱,私爱是祸首,大爱才无疆。

我们走到塔普伦寺,亦称母庙,这是国王为纪念母亲修建的,石柱上的雕刻栩栩如生,石头却被古树顶得分崩离析。走进石塔,回廊健在,很多地方岌岌可危,嵌着宝石的内室墙壁留着很多小坑,宝石都被丛林探险的人偷窃了。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1431年,暹罗占领了吴哥,毁灭了吴哥城,吴哥城渐渐凋零。变成热带植物的王国。
1861年,一位法国博物学家为寻找热带动物来到了柬埔寨,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处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他用手绘记录下来,这就是在历史上消失了四百年的吴哥窟。


肆意生长的热带树木如蟒蛇一般,紧紧缠着石头缝隙,树根爬满了寺庙并且深入建筑,使围墙倒塌,掉落的石块堆在路边,横在路上。石头坚固,树木更顽强,它们就这样爱恨纠缠,难以分离,成为举世罕见的景观。

日暮时分,我们登上巴肯山,这里可以看见落日余晖中的吴哥窟。夕阳把石塔涂抹成金色,虽然已经颓败,但是依旧辉煌。

第三天,我们去了姐妹庙,看了国王行宫,下午他们去洞里萨湖, 我搭嘟嘟车去逛老市场,街头的水果摊色彩缤纷,街上的酒吧布置色彩艳丽,一派热带风情。街后面有一条僻静的巷子,都是餐馆酒吧,很文艺。我只是喝了一杯饮料,买了些小玩意,阳光实在太猛烈了,我被晒伤了。回去坐在酒店大堂的红木椅子上,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南方喜欢红木家具,因为坐着清爽啊。热带湿热,坐个北欧沙发才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第四天去大榕树村,看了民居,和壮族的差不多,甚至也卖银器。也是木质吊脚楼,底层什么也没有,二楼住人,为了防止蛇虫进入住的房间,柱子都是方的。阳光中三角梅开得灿烂,长在路边垂在廊前。这里的人寿命不长,五六十岁就算高寿了,气温降到15、6度时,就会冻死一些老人。他们知道生命短暂,也就随遇而安,总是温和地微笑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光之下,各自安好吧。

最后一天,我起得很早,在附近逛了一座寺庙,出了寺庙,棕榈树掩映着太阳,日出映红了天空,路边的树上花开得很新鲜,黄色映成了橘色。过了马路,早餐铺已经有顾客了,三个和尚赤脚经过,正在吃饭的女士赶紧过去双手合十,匍匐在地,和尚回礼远去。路边小卖部开门了,我走着遇到两个小孩,小的光着屁股,他们对我笑。我拿出手机想拍,大的居然伸了个剪刀手,我掏出最后一张柬币2000送给他们买糖吃,不是怜悯是喜欢,大孩子双手合十行了个礼,带着小孩子走了。我回去站在路边看小学生上学,有搭摩托车的,有骑自行车的,有拼嘟嘟车的,有步行的,很多小孩是穿着拖鞋去上学的。

时候到了,我回到人群中,回到自己的国家。每一个清晨,人们都在各自的轨道生活,愿世界安然无恙。每个人或早或晚、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人生的磨炼,这是苦难守恒定律。请笑对这个世界,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微笑是最美的姿态。生命像一朵花,在人间安静地绽放它的花朵。

谢谢,吴哥窟确实很震撼,光和影特别美,建筑设计也特别适合拍照,自带画框。
谢谢你们花时间看
分享可以获得双重美好。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