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气保暖层的穿法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户外运动的穿着极其讲究,经典的三层分层(有些也分为四层)穿衣方法也是极其科学的,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干爽,保住温度,抵抗风雨。这个冬季在内蒙古工作,闲暇之余在内蒙古进行了几次户外徒步登山,内蒙古冬季特点是低温寒冷,大风频繁,零下20-30度是常态,7-8级的大风也是常事,有的时候更是风雪交加,甚至有白毛风(

白毛风是我国

内蒙古

对这种天气的地方性称呼,指大风、降温并伴有降雪的天气,在气象上又称“吹雪”或“雪暴”。出现白毛风时,草原积雪,大风又把地面的雪和云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地面和天空一片白茫茫,能见度极坏

),和冒白烟(指的是温度极低,零下38度以下甚至零下40度以下时,路上空气中泛起霜雾,不是因为空气污染,因为温度极低导致空气中少量的水蒸气冻成霜凝结在空气中的现象,当地人称为冒白烟,能见度降低。)“

有一位当地开饭馆的大伯对记者说,听说在呼伦贝尔图里河零下62℃的时候,有人在外面“嘘嘘”,结果真的冻住了,后来是拿着木棍敲掉的”。去年冬天去呼伦贝尔徒步穿越,零下30多度,脚下全是冰雪,怕滑倒把单反相机摔坏了就没拿在手里,放在了背包里,放在背包里就不想拿出来了,用手机拍了两张照片,赶紧再放进兜里暖和一下,后来回来发现手机内存卡坏了,无法读取,不知道是不是冻坏了,相机拍的少量照片还在,相机比手机耐冻,但是对焦系统频繁出故障。就是因为在内蒙古徒步了,所以有想入MHW绝对零度羽绒服的想法,扯得有点远了。


                                       

      这种寒冷地区或者高海拔地区,零下二三十度,有大风,徒步或者登山时,最内层排汗速干衣patagonia C3或者smatwool羊毛衣,中间层抓绒,(中间也可能轻薄款的羽绒服,我试过,轻薄款羽绒服走时间长了身体内层排出的水汽进入羽绒服里了,羽绒会发潮,蓬松度降低,羽绒受潮干燥的慢,停下来以后感觉羽绒服冰凉,还是感觉穿抓绒合适。)最外层因为冲锋衣防大风和雪,运动时正好,不冷不热,但是,如果停下来以后静态时,肯定不能跟运动时穿的一样吧,需要厚款羽绒服。那么问题来了:

1.需要厚款羽绒服比如marmot greenland(厚羽绒服是不可能穿在冲锋衣里面的),如果直接拿出来套在冲锋衣外面,冲锋衣冻的冰凉,都发硬了,外面套上厚款羽绒服,好长时间才能暖和过来,羽绒保暖需要人的体温热量,而冲锋衣通常透气不高,隔绝了人体的热量,而且冲锋衣被冻的冰凉,这样羽绒服的热效率非常低,休息了15-20分钟都要走了,刚起作用,又要脱下来了。

2.如果停下来以后先把冲锋衣脱下来,在穿上厚羽绒服,这样保暖效果好了,但是很麻烦,一会还要再脱羽绒服再穿冲锋衣,尤其低温大风的时候,反复脱穿容易感冒,对身体不好,还要那么冷的环境摘手套操作。


参考了好多资料和登山界大神,基本上都是厚羽绒服直接套在冲锋衣(也包括软壳)的外面保暖。






图片是不同登山者不同时期攀登厄尔布鲁士山登顶过程(欧洲最高,海拔5600多米),登山时穿着冲锋衣,休息时直接把厚羽绒套在冲锋衣外。
我也是采用了这种穿法,但是好像这种穿法被一些人嗤之以鼻。说实话,我也绝对这种穿法热效率低,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请大神,专业人士,去过寒冷地方的人指教,探讨。没去过持续零下20度以下,持续大风天的人就不要想当然的发言。
对的 户外活动人体就是唯一自然发热源
同一“MUO”的说法,户外人体就是唯一的热源,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让身体所散发的热量尽可能减缓,向外界传递的速度。也就是服装导热率的问题,低导热,且不透风才好
至于热效率,哪有什么热效率,人体就是唯一发热源,改变热效率难道要改造你身体?觉得硬壳外面套羽绒比脱硬壳直接穿羽绒热的慢是因为多了一层硬壳,你需要把硬壳也捂热了
其实问题很简单,理论党,供参考。楼主问题就是行进中途停下来怎么穿羽绒服,无非就两个选择,要么直接套硬壳外面,要么脱了硬壳再穿羽绒服。舒服肯定是脱硬壳穿羽绒服,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换衣服,要损失脱衣服带来的热量损失,那就看你怎么选了,大部分人应该是不会为了短时间休息去脱硬壳的。
我还想说的是实践出真知,为什么有的人会换衣服而有的人把羽绒直接套在外套上,因为每个人体质和习惯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有人在徒步而有的人正在高山上攀冰,所以不如带上这些装备自己去走一趟就知道到时候自己会选择哪种方式了
另外个人认为鳌太上面的大风环境和东北大街上的大风环境不具可比性,首先鳌太上面的地形复杂,当你极度疲劳,饥寒交迫,深一脚浅一脚的时候遇到零下30低温加8级大风,和你睡醒觉吃完饭站在刮风的大街上这两种感觉至少要差20度气温的感觉。我曾经穿一件厚抓绒加软壳在冬天吉林市的大街上溜达不感觉冷,也有过又累又饿在零下十几度的山里冻得发抖的经历,人的状态对体感温度有很大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玄铁重剑 于 2020-2-24 22:32 编辑

楼主所说的行进应该指的是强度比较大的,日常通勤散步不在考虑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零下十几二十度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负重徒步,肯定会出汗,中间层绝对不能穿羽绒,厚抓绒加冲锋衣,高强度运动时手和脚也不会冷,手还会出汗,所以我也不会戴GTX的手套,停止行进休息时如果没风又不嫌麻烦可以脱掉硬壳换上羽绒,大多数休息时还是会找个背风的地方吧,如果不得不在大风下(一身汗在大风下脱衣服容易着凉)或者实在嫌麻烦那就不脱硬壳直接套上羽绒,总比不穿强,虽说没有贴身穿感觉舒服,但总不至于失温或感冒,但是如果环境温度极低,比如珠峰或者南北极之类的零下四十以下,行进间抓绒应该扛不住,就建议直接穿厚羽绒或重型棉服。

静态的话 没有大风行,要是刮大风应该是不行的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你是说能扛得住静态还是动态?如果是静态那运动的时候还脱吗?脱那一件?如果是动态静态的时候还加衣服吗?加什么?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