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有些事,未被提起,也从未忘记,就像正面攀爬二峰的心愿一样,时常在我脑海里萦绕,时而平静,时而强烈。
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2014年以后我的驴行脚步就放缓了许多,投入到户外的时光也非常有限,不再有大把的时间组织活动、码字发帖,到了2017年更是呈断崖式下跌,连周末出行庐山都变得极其奢侈起来。不过即便这样,在自己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对山南的那份痴迷,始终没有丝毫改变。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17年国庆节,又是三年多时间过去了。长假与中秋节重合,假期比往年又增多了一天,这对驴子来说是不错的利好消息,意味着今年安排长线活动机动时间更加富裕。但对我来说意义不大,这个长假我并没有远足计划,自己多年来的长假出行惯例,在这一年没能得到延续下去,何时能够恢复也遥遥无期。对于难以享受公休假的工薪族驴友来说,国庆长假真的很重要,一年可能也就只有这一次走长线的机会了,错过了就得再等上一年。
我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个假期,策划组织一、两条经典的线路,以弥补自己不能出远门的缺憾,也免得走贡嘎的队友回来后,在我们这些宅在家里的驴子面前放毒,一天到晚唠叨个不停,贡嘎长贡嘎短的,到时耳朵都得磨起茧子来。与其那样,不如“以毒攻毒”,我们尽量走得走得精彩些,让他们也尝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滋味。当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还是骨子里的虚荣心在作祟,但也正是这份虚荣心,让我这个长假变得丰富多彩,意义非凡。
考虑到天气原因,加之中秋节又是处在长假的中间,为了平衡户外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我打算长假第一天,邀请宏其和庐山户外掌门人云峰碧涛一起陪德高望重的秋空明月老师攀爬幡杆峰,了却老师多年的夙愿。长假最后一天,再次组织正面攀爬五老峰二峰线路,了却自己多年的夙愿,其他时间则消停点,老实在家里呆着。两次活动,前者成全他人,后者成全自己,遥相呼应,互不冲突,可谓一举双得,两全其美,我不禁为自己这一美好的愿景规划感到几分窃喜。
一切都如预定计划进行,国庆节当天,我和宏其、云峰碧涛三人陪着秋月老师慢慢悠悠地攀上了山南“网红山峰”——幡杆峰,之所以称其为“网红山峰”,是因为自2010年斜川户外首登幡杆峰后,这些年来,本地的、外地的驴友慕名而来,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登顶幡杆峰累计人数逾千人之多,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庐山众多户外线路中无出其右。已过古稀之年的秋月老师对于自己能够战胜重重困难成功登上幡杆峰的壮举,感到由衷的自豪和莫大的欣喜。有幸参与和见证这一特殊历史时刻,我们也分外高兴,在峰顶,大家煮茶品酒,为老师庆祝、助兴。适逢十一,也祝福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美丽富强!
10月8日,我则顺利地约到了琦峰、海青、小天和平方一起出行,吸取前次教训,我严格控制了同行队友人数。海青、小天是二度征战二峰,斜川新一代领军人物琦峰个人能力自不必多说,作为后起之秀的美驴平方颇有几分强驴潜质,也是可造之材。队伍短小精悍,男女比例适中,这个阵容结构让一向挑剔的我也觉得甚是完美。
我们依旧从凌霄茶场入口处弃车徒步,8时启程,10时上至刘仙庵左上方的五老洞涧,两个小时的光景,海拔高度轻轻松松就攀升了600多米。显然,小分队出行,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走的也更轻松写意。这一天是寒露节气,正是登高时节,阳光谈不上炙烤,但多少还是有些闷热,鉴于正面攀爬五老峰,中途很少有补水的地儿,在入涧处,心细的小天和平方就着崖缝中渗出的滴水,将各自喝空了的矿泉水瓶又重新装满了。我对她俩的做法颇为满意,这看似平常之举,实则透着老驴的智慧,只有经历过嗓子里冒烟却无水可喝,才会明白户外行走水对驴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作为领队,情愿包里多背两瓶水,也好过水到渴时方恨少的窘迫。
为了给后面不确定的行程多赢得一些探路时间,我决定先沿涧上溯一段,因为相比攀爬山脊和陡崖,溯涧显然要省时省力得多,况且五老洞涧属于干涧,全程都较为平坦开阔,只个别路段有陡崖,难度也不甚大,从山南上五老峰,其路况仅次于南山峡路。在涧里溯了不到半个小时,估摸着高度上得差不多了,我们弃涧上插。往左上方斜着上攀了一二十分钟后,开始进入二峰南面大岩壁的腹地。
今天的线路设计完全不同于前两次,只在弃涧横切途中与前两次上行路线有一个交集点,其他行程没有任何重合之处。如此一来,进入二峰大岩壁腹地的入口位置选择尤为关键,入口选得准,则事半功倍,一路畅行无阻,入口选岔了,很可能南辕北辙,劳而无功。
很快,横切的路来到了尽头,山体突然转向,往里凹陷,形成绝壁,绝壁毗邻处是一块山石一体的巨石,虽相去不远,但看得见够不着。头顶上方是光秃秃的崖壁,横切、上攀都不现实,只有下插绕行。速降至崖壁底部,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只见左侧一块硕大无比的山石与右侧的崖壁呈犄角之势,中间留了一道狭长、窄小的石缝。石缝深邃、幽暗,下窄上宽,也就一人来宽的样子,凭经验判断,石缝应该分了几级,最下面一级看上去问题不大。
速降前我就仔细打量过巨石斜上方的光景,上面植株茂密,一溜灌木带直通峰顶,与之前在下远眺所见,一般不二,这也是我们今天正面攀爬二峰的希望所在。如果从此处石缝顺利攀越,前景一片光明,否则只能继续向下绕行,另择它路绕回石缝顶上。是攀是绕,必须做出抉择。正常情况下,绕行应该保险点,但我今天做足了功课,难度大点也不怕,正好试试火力,看结组攀爬的极限在哪里,所以便准备试探着从石缝里往上攀爬一段,瞅瞅里面的情况是否乐观,遂招呼海青与我结组同行,其他人留在原地等待下一步指令。
在海青的保护下,没怎么费力,我便上到了石缝中的第一级陡崖,接着又只身攀上了第二级陡崖。第二级陡崖的顶部位于整条石缝的正中间,石缝下半段被大小不一的落石和腐土填充其间,并形成两级稍有角度的陡崖,有野攀基础的驴子可以徒手攀援而上。石缝的上半段则要凶险、诡谲得多,光是一两丈高的悬空落差就让人望而生畏,更何况左侧岩体巉石重重,犬齿森然,右侧峭壁布满青苔,潮湿光滑,根本无从下手。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陡崖上方所见,还是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本能地意识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驴行途中自己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定了定神,深呼吸几下,稍微平复了自己先前略显紧张慌乱的情绪,并再次仔细打量起石缝里的景象。很快,我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左侧岩体是不做任何指望,但石缝的正上方豁口有一块个头不小的落石卡在上面,稳定性很强,右侧崖壁上离石缝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落脚点,石缝最里侧和外部分别有一两株碗口粗的植株。
这几个不错的发现至关重要,今天大家都带齐了全套野攀装备,出门时我特意将自己在网上买的飞虎爪装包里,以备不时之需。飞虎爪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年前,在爬鹰嘴峰——骆驼石线路时,临登顶的最后一处陡崖险些让我们前功尽弃,陡崖甚高,没有合适的抓攀点徒手上攀,当时已近下午四点,原路退回,一路陡崖无数,时间和体能都不允许。在只能进不能退的绝境下,担着滑坠的风险,后由我借助陡崖下方一棵半大不小的植株涉险攀上陡崖,带领队伍继续走完后面的路程。
事后队友们告诉我,当时在下方打保护时他们比我还紧张,一个个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恐我有什么闪失。有队友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议,看来队里得买个飞虎爪,以后遇到类似陡崖,用绳子系着飞虎爪,一甩一钩,将飞虎爪固定在陡崖上方,先锋队员顺着飞虎爪上的绳子就可以轻松攀上陡崖了,危险系数会大大降低。队友的建议让我心里为之一动,之前自己也有考虑过购买飞虎爪,只是迟迟未付诸行动,这次有惊无险的遭遇,让我感到有些后怕,回去后再没犹豫,立马便从网上买了一个飞虎爪,此后驴行时也带过几回,但一直没用上。
凭着多年来在野攀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我在脑海中快速推演了一番攀越石缝上半段陡崖的路径和步骤。我们先要想方设法把系着绳子的飞虎爪甩到石缝正上方的石头后面,并固定住,再将石缝外部的两棵植株完整的砍倒,然后我上至右侧崖壁上的落脚点,用这两棵植株抵在石壁上居间保护,最后由海青借助飞虎爪上的绳子,在植株的助力下,靠其个人能力强行上攀。琦峰和小天、平方则在陡崖下面打保护接应,万一海青发生滑坠有个缓冲,不至于直接坠地,琦峰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海青起步时他要用肩膀将海青尽量送得高一些,为海青节省体力。另外,下方的植株多少能起到一些拦阻、托举作用,也给了我们不少慰藉。
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确认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后,我当机立断,决定从此处石缝突围。随即招呼在第一级陡崖上待命的海青,将琦峰他们接应上来,我则从第二级陡崖上放了绳梯下去,帮助队友们通行。谋定而后动,此后的攀行过程按照我的设想有条不紊推进,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海青倚仗其过人的胆识、灵敏的身手和老到的经验,不负重托成功攀上第三级陡崖,让我们再次见识了他那赢弱之身里面蕴藏的巨大能量,借用宏其的驴行名言——不得不服!
成功翻上陡崖的海青,一如平日里的腼腆和淡定,并没有觉得刚刚自己神勇无比的表现有多么了不起,只当是做了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大书特书,在我们的仰视和膜拜中,平静而利索地建好了保护站。只有身临其境经历过,才知道攀爬这处陡崖有多么惊心动魄,作为领队,我的感受更为强烈,我体会到了以往先锋攀时队友为自己担忧、祈祷的那份纠结,我为拥有这样出色的队友兼搭档感到骄傲和幸运。
在数根绳子和绳梯的保护下,我和队友们也陆续攀上了这处陡崖,只是过程有些惨不忍睹,一个比一个狼狈,也更衬托了海青先锋攀的不易。翻上第三级陡崖,并没有让我们彻底摆脱石缝的困扰,上面还有两级难度中等的陡崖,只是因为崖缝转向,所以先前在下面观察不到。我们丝毫不敢大意,仍是利用崖壁上的植株系绳保护,前后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落石,鱼贯通过。
等琦峰最后一个收绳翻上第五级陡崖,我们进入石缝上方植株极为密集的灌木林时,已近中午两点,海拔超过1100米。细细算来,我们差不多在这处数十米高的石缝耽搁了3小时之久,不过能够啃下这只最大的拦路虎,大家还是心情大好。驴行就是这样,一路顺风顺水、畅行无阻的话,过程虽闲适惬意,但走过就忘,不留多少痕迹。反之如果走的磕磕碰碰、虐的死去活来,则注定刻骨铭心,回味绵长。一如我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越是艰辛的,越是值得的!驴行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在荫郁的灌木林中小憩片刻后,我们继续出发,此后的行程也变得轻松、有趣得多。从石缝顶部至二峰峰顶是此次线路的精华所在,两百多米的海拔落差,上行线路几乎全在二峰大崖壁的正面,暴露感极强。借助结实的植株和坚韧的岩草,顺着崖缝的走势,我们或直攀,或迂回,偶有落差高一点的陡崖或稍长距离的横切便放绳保护,不冒进、不保守,不紧张、不松懈,进退自如,张弛有度。
抬头仰望,眼里只有前方目标,专注于脚下的路,交待清楚每一个攀爬动作,每前行一米,离登顶又近了一步。转身回眸,近处苍劲的虬松,峻拔的峭壁,远处纵横的阡陌,俨然的田舍,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连上一次我和海青抵达的最高点也清晰可见。
山野静默,阳光微醺,清风正好,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一路汗水一路芬芳,大家完全沉浸在尽情享受野攀的喜悦和快意之中,舍不得把这段山路早早走完。以至于下午四点,我们顺利登上二峰峰顶时,感觉还有些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返程时我们兵分两路,琦峰和海青从五老洞涧速降下山取车,我和两位美驴走太乙村下撤,在苍茫暮色中结束了此次难忘的野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