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冬鳌休闲游——一场云端之上的约会(更新完毕)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yzmbmzw 于 2020-3-30 10:28 编辑

同去年冬穿玛纳斯河一样,也是一场计划之外的旅行。对鳌太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再加上是友人的队伍,自己也省去了大半的线路功课。

因这次不用再做领队,可以只做一个乖乖的队员,心态上也轻松许多,在队伍里,时常跑前、时常垫底,如同撒开了腿的小羊羔,欢乐无限。
感谢上天的眷顾和队友的帮助,安全顺利打卡鳌太。


2020年元旦前夕,坐着拉萨开往内地的火车,来到了西安,和朋友开始冬鳌的旅程。

2019年12月31号早晨七点钟集合,坐上了开往23公里的中巴车。塘口之后的盘山公里,隐藏在浓厚的云雾之中,经历爆胎、安装防滑链等一波三折后,终在下午两点钟到达了23公里。
▲从左至右,介绍如下

桃之夭夭:沈哥外挂,跟着沈哥的脚步循循渐进,此次和沈哥俩人走小鳌太(23公里进—顶棚梁出)。


沈哥:属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类,鳌太是他的后花园,时不时的带着菜鸟圆梦鳌太。夭夭姐是沈哥带的第八位走鳌太的人。


回头太难:湖南人,国庆因鳌太下雾雨不得不下撤,这次是他第二次来到鳌太。


莫言:江苏常州人,忍耐力超强的江南妹子。


麦子:这次冬鳌前,和宁静海一起去秦岭(23公里进—塘口出)溜了腿。


宁静海:本次冬鳌的领队,算上这一次,完整穿越鳌太15次,其中溜腿不算。


空谷的幽兰:始终都在分享,也是队伍里制造笑声最多的。


布丁:第一次打卡鳌太。


王老五:麦子的表弟,始终陪着姐姐走的模范弟弟。


定海神针:年关,工作繁忙,每次偶遇的信号都不会放过。


王立东:29天郭喀拉日居探路,背负近90斤;克勒青无补给探路,只字未说就背起了体力透支的女队友。


胡建华:越野跑达人,330、168、100公里,时常会见到他奋力奔跑的身姿。


老周:路上时常提起自己的女儿,不经意间流露出父亲对女儿的爱。


马哥:最爱拍照的人,每个人都能在马哥的手机里找到自己的身影。


鳌太浪人:领队,一个脸上刻满了故事的本地向导。


摄影师:笨鸟,14年五月份曾单人独穿鳌太。这是第二次鳌太,带了我这个“行走的拖油瓶”。


合影后,16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鳌太之路。


徒步第一天


2019年12月31日




23公里—练驴坡—牛头树—野葱坪—林中营地(3060米)
徒步3.9公里,累计爬升802米,林中平地扎营
练驴坡:结实的冻土上覆盖了一层薄雪,让本就陡峭的路面难度更大了一些。脚踩实,手杖支好,才小心翼翼的迈出下一步。
低海拔的密林,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在练驴坡还未爬到一半时,纷纷停下开始减衣服,我也脱掉了毛猴,一身软壳走到了营地。
练驴坡后的路途,终变得平缓一些,走的也便比较休闲。休闲之余开始闲谈,闲谈之余提到了鳌太的怪事:幻觉、鬼打墙、无故失踪等等。他们越说越热闹,我越听越害怕,以至于晚上上厕所都不敢走远。牛头树后,冰花逐渐挂上了树梢,慢慢有了冰挂。尤其是走到空气湿度较大的野葱坪,冰挂已挂满了整个树干。
▲野葱坪的雾凇 冬日里,留给行走的时间并不多。尤其山里夜幕会降临的更早一点,野葱坪过去后不久,在林中扎了营。用脚扫雪,打扫出一片可供扎帐篷的空地,扎好帐篷后取雪。此时账内的温度是零下7℃,一切都在接受范围之内。做饭的时候,东哥(王立东)带着花生米和酒来了帐篷,开始了他们兄弟俩的小酌。
▲林中营地 因冬天出行,会比夏天更耗气,我和笨鸟俩人,想减少些背负,所以带了油炉,可最后没想到掉了链子的是白电油。纯度不够,燃烧的时候,产生的气体辣眼睛。眼睛似乎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止不住的流泪。按照往常的经验,1L的白电油,足够我们俩人用八天,可是按现在的用量计算,我俩至多用四天。笨鸟不得不产生新的计划:带着我离队,用四天时间完成鳌太穿越。

本帖最后由 yzmbmzw 于 2020-3-27 10:34 编辑

徒步第二天
2020年1月1日

林中营地—鳌头—导航架—药王庙(3380米)

徒步10公里,累计爬升592米,累计下降260米,药王庙扎营

早起做饭,从眼睛流泪开始。吃饭、拔营、收账,笨鸟也和宁静姐(宁静海)商量我俩离队的事情,东哥也闻声而来,均拒绝我俩提前走,说气够用,而且在大爷海,宁静姐还藏了很多的气。


队友的关怀,轻松的环境下不会表现出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如此的浓烈。
听从东哥和宁静姐的建议,和大家一起走。
▲马哥在鳌头 新年第一天,大家内心都携带了对新一年美好的愿望,纷纷表示说要去鳌头拍照,在新的一年可以独占鳌头。

在前往鳌太的路上,一阵风吹过,蓝天偶现。在出了小树林后,蓝天便不再隐藏,往跑马梁看去,汹涌的云海牢牢的挂在半山腰,一挂就是连续的三天。

在帽子石前,终于追到了刚才看到的人影。邻市的救援队,趁元旦间隙上山拉练,匆匆告别后走向了西跑马梁。将包放在跑马梁的路上,轻装前往导航架。

宽阔的三岔路口,怎么都不像是在山脊线上,到处堆砌的玛尼堆,在大雾弥漫的恶劣天气,并不见得会起引导的作用。所以在西跑马梁出现鬼打墙的现象,玛尼堆应负一部分责任。
▲导航架前合影 导航架下,一支洛阳的救援队,也来此跨年,热热闹闹的二三十人。他们的欢呼声,是整个视野内唯一的声音。
天气晴好的西跑马梁,安静的连一丝风声都没有,鳌太善变的天气也没有遇到,热的时候,纷纷在减衣服,我减到最后上身只穿了一件C3。

▲上山的山脊

▲走向药王庙 回到放包的地方背包,踩着前人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前往药王庙。
两点半到达药王庙,时间尚早,四处闲逛溜达,时间渐晚,没有遮挡物风也大了起来。
▲药王庙 在之前一只队伍扎营的雪地上搭帐篷,免去了踩雪的阶段。搭好帐篷,东哥拿着酒和花生米来了,幽兰姐拿着腊肉、蒜薹、洋葱和瓜子也来了,宁静姐拿来了气罐和气炉。坐在帐篷里花式聊天,寒风中的药王庙顿时热闹了起来。
▲做饭的东哥 没吃主食,我总感觉未饱。东哥又煮了意面,又吃了沈哥的疙瘩汤和圆子。晚餐吃这么多,不止惊呆了众人,我也惊诧于自己的食量。



本帖最后由 yzmbmzw 于 2020-3-28 13:50 编辑

徒步第三天
2020年1月2日

药王庙—麦秸岭—飞机梁—梁一(3200米)

徒步9.4KM,累计爬升656米,累计下降822米,梁一前空地扎营

▲药王庙日出

早晨在欢呼声中起来:太阳从云海之中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云海中的小岛


今天的云海比昨天的低,远方的山头,成了云海中的小岛,想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药王庙到麦秸岭,是平缓的山脊线。太阳直直的照下来,没走多久便开始减衣服,假冬鳌的情况一直延续着。




▲云海中的山脊

被我当做海的蓝线,实际是关中平原的雾霾

长长的山脊线穿越在云海中,右侧有仙岛,左侧有“大海”。当我大声的说:“你们看,那里蓝色的好像大海。”
东哥默默的看了一眼,没说话。再次提到大海的时候,东哥“残忍”的说:“布丁,你说的那像大海的地方,都是关中平原上的雾霾。”
雾霾之下,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建筑物也是云里雾里;雾霾之上,依旧是蓝天白云。像极了混沌之中的我们,不到一定高度,永远都是生活在一个白色的笼子里。




▲走向麦秸岭

到了麦秸岭,开始了无限的横切。雪坡、碎石、草甸间的无缝切换,偶遇覆盖积雪的碎石和草甸,行走时要多一分小心。
麦秸岭结束后,午餐休息,懒洋洋的晒着太阳,也是对安全越过一个难点的庆祝。
在此也和沈哥夭夭姐分开,他俩前往顶棚梁,我们则继续前行。






从麦秸岭下去,撒开了腿往下走,广阔的山脊上被冰雪覆盖,偶而踩到雪面下的石缝,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向飞机梁。
下飞机梁的路上,起了童心,众人吃起了亮闪闪的冰块。也再一次证明了,我们走的是假冬鳌。



▲梁一营地

横切到了梁一脚下,便扎了营。空地有限,堆雪踩雪,正好将所有的帐篷扎下。






傍晚的落日与早晨的日出相呼应,火红的太阳又慢慢的回到了云海中。

徒步第四天

2020年1月3日


梁一—梁二—梁三—南天门(3420米)
徒步9.4公里,累计爬升868米,累计下降658米,南天门扎营
晨起的满天红霞,也没唤起我早起出帐篷的欲望。只因记得昨天东哥说,这一片看日出最佳的位置在顶棚梁。没有了主角的红霞,对于我丧失了一大半的魅力。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一直以为昨天的晚霞今天会有好天气,然而却被今天的红霞打败了。
从上梁一开始,便伴随寒风,但好在还是晴天没有雾。今天也没再继续像前几天一样不断的减衣服,凛冽的寒风终于有了属于冬鳌的脾气。没有了云海,露出了远方的群山。秦岭不再只有一个光秃秃的山脊,两侧的群山,一层一层的排向了远方。

▲凤凰腰的小树林

呼啸的寒风,不容停留,直到钻进了凤凰腰的林子,才躲去了风的骚扰。不止我们觉着这是一块好地方,连雪也发现了这里是避风的港湾,踩下去,雪时常过膝,偶尔到达大腿根。

▲宁静姐背了四天的可乐

终到2800,没了树木的遮挡,寒风又肆无忌惮的来了。已经十二点半,找地方随便补充了些路餐,寒风让我们没有了任何晒太阳的心情,匆匆背起包继续前行。
又钻进了不透风的密林,又开始减衣服。冬日里被雪覆盖的上山路,不同于夏季,因在树林里走之字形上升,会比夏季多出一段距离。

▲身后黑乎乎的关中雾霾

走出林子,风不知何时也没了踪影,优哉游哉的晃向南天门。此时关中平原上方的雾霾,变得肆无忌惮,黑压压的笼罩在关中平原的上方,与我们脚下洁白的雪地、头顶湛蓝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

▲南天门晚霞

▲南天门营地

南天门,一处无风的地方,却是粉雪。在大风与粉雪间,我们都选择了在粉雪上扎营。粉雪上搭帐篷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情,雪怎么踩都不结实,只得用力向下刨,刨出一片洼地后,在洼地搭了帐篷,四周高出的雪,也可以阻挡夜间吹来的风。南天门的4G信号,让众多队友给家里报了平安,笨鸟也发了朋友圈,说这就是假冬鳌啊。


本帖最后由 yzmbmzw 于 2020-3-29 12:39 编辑

欢迎关注我:你在最对的时间,看最美的风景。

公众号:漫步户外探险

本帖最后由 yzmbmzw 于 2020-3-29 22:29 编辑

徒步第五天
2020年1月4日

南天门—九重石海—东源山脊(3300米)

徒步10.5公里,累计爬升752米,累计下降848米,东源附近的山脊扎营



第五天,冬鳌残酷的面容,终于在南天门暴露了。
一大早就刮的妖风,先是把马哥(马迎春)的帐杆吹下了悬崖,又接着把领队鳌太浪人的背包罩吹向了远方。

▲逐渐成型的祥云

阴沉的天,太阳也没了活力,肆虐的寒风没有任何惧怕,把天上的云彩都吹出了造型。
休息的时候闲谈,我说这次鳌太如果能看到“云过桥”——云瀑就好了。
鳌太浪人说:“布丁啊,我不希望那种天气出现,那样我们的风险会增加很多。”同为领队,我理解他的担忧。


▲领队鳌太浪人

山中的风景,多一分是上天的恩赐,少一分也不会抱怨。

终在未到西源的路上,找到块避风的地方,简单休息午餐。前方就是队友时常说到的九重石海,我也做好了与他正面相抗的心理准备。




九重石海,笨鸟用时39分钟,胡建华和老周紧随其后,用时71分钟,都属于神兽级别。

当我们都达到太白梁顶的时候,发了疯一样的寒风,吹得我们连站稳都要多耗一份力气。



▲太白梁顶

遇难驴友的锅,被寒风吹得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当前队所有人都齐的时候,能见度已经降到怀疑人生。
潮湿的寒风,打在身上,开始一点一点的结成冰花,星星点点的从身体的迎风面开始,在还未形成气候的时候,被我们扎营阻止。


▲身后瞬息万变的云雾

下降的过程中,能见度虽然低,但是深雪里的脚印异常明显,埋下头看着脚印就不会偏离方向。
营地在一片树林包围的山脊上,此处的山脊没有积雪,冻土上打钉,消耗了一些力气,又从旁边风化的山角搬回许多石头,固定地钉。
因是隧道帐,不算风绳,地钉都需要12根,再加六根风绳,搬石头又像贡措营地,要搬出高反。


本帖最后由 yzmbmzw 于 2020-3-30 10:23 编辑

徒步第六天
2020年1月5日

东源—万仙阵—拔仙台—大爷海(3620米)

徒步11.5公里,累计爬升829米,累计下降523米,夜宿大爷海客栈

▲一夜花开

昨夜光秃秃的矮树,一夜过后,都在树头悄悄开满了花。没有了蓝天阳光的加持,满树的冰花已甚感幸运。

▲唯一的遗憾,没有遇到晴天下的雾凇

昨天在下塔三的路上,宁静姐说过,东跑马梁上如遇恶劣天气,队伍分成三队:速度快的为第一组,笨鸟带队;速度相当的为一组,由宁静姐带队;第三队后最后一队,鳌太浪人收队。 可结果是,速度快的并没有埋怨速度慢的,速度慢的在今天也超给力。全队14人,在大雾弥漫的东跑马梁,始终一起走。


▲一起出发

从东源的小树林到玛尼堆成群的万仙阵,在风的吹拂中,我们都成了冰甲人。成为冰甲人,是我们冬鳌之行的一心愿,此时也得到了满足。

▲慢慢穿上冰甲

今天的路途中,宁静姐对后两天行程提出了修改建议:如果明天依旧如此糟糕的天气,放弃前往拔仙台,第二天直接下到铁甲树出山;如果明天天气良好,继续按照原计划,前往拔仙台,在后天出山。
这个决定,得到队友的一致赞同,愉快的一同走向大爷海。


▲始终走在一起

应是上天眷顾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在距离拔仙台直线距离1公里的地方,地上开始出现了影子,一场风吹过,蓝天也跑到了头顶上。背后的云雾慢慢下沉,又重归云海。


▲逐渐散去的浓雾

▲沉下去回归云海

走到拔仙台与大爷海的岔路口,卸包,轻装前往拔仙台。站在太白山的最高峰——拔仙台,也沾到了姜子牙封神点仙的运气,看到了佛光。


▲登顶拔仙台,与身后的佛光

这么好的运气,途中再偶遇友人,那真的就是缘分。在每天都相处的队友身上,并未感觉到肤色的变化,直到看到了勇哥。因太阳和雪线的反射,脸整整黑了一个度。
放眼望去,视野的尽头云海与蓝天相接,眼下是被冰雪覆盖的玛尼堆,身旁的屋角挂满了如同羽毛的冰花。千里冰封的空灵景象,蔚为壮观。


▲墙上的冰花



从拔仙台回到大爷海,有床睡的幸福来得太突然。又因明天就要出山,大家把所有的吃的都拿了出来,宁静姐也大显身手,烧了一堆好吃的。

▲丰富的晚餐

宁静姐做的丸子汤、虾皮冬瓜、辣椒干、莴笋干、马哥在一旁热馍馍,东哥烧水,老周和胡建华也多蒸了米饭,最后才给自己做饭的马哥,也拿出了饼、辣椒酱和酸辣汤。就算自己的日常,也不会吃这么丰盛。
哦,对了,在吃饭前,老周给的我西红柿的苏伯汤,喝了满满一杯子。
再次惊叹于自己的食量。


徒步第七天

2020年1月6日


大爷海—南天门—铁甲树
徒步15.8公里,累计爬升344米,累计下降2342米

▲出发

因拔仙台已经去过,所以今天直接下到铁甲树出山,八点钟大家准时出发。今天的天气,比昨天的还要糟糕,能见度更低,冰甲也更厚。宁静姐留在帽子外面的头发,也被风吹成了面条子。每个人也都再次满足了冰甲人的愿望。

▲宁静姐的面条头发

下降的路上遇到众多道观:凌霄殿、药王殿、老君殿等等。每逢庙会,山下的村民,便会结伴来到山上赶庙会,因自己也走了这一段陡峭难走的山路,对他们是由衷的佩服。

▲下山途中

这段2300多米的下降,碎石上时常挂着暗冰和积雪,直下到怀疑人生。回到西安的第二天,从小腿肿到了膝盖。
前队于两点半陆续下到铁甲树,后队于五点半下到铁甲树。自此,14人的冬鳌,安全顺利完成。

▲用超广角秒变大长腿

附冬穿玛纳斯河游记:http://bbs.8264.com/thread-5590192-1-1.html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