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0-4-4 10:35 编辑
Part One:冰焰火舞睡袋
一、老规矩,从自己的经历开始
5月初出发穿越横断山脉的时候,虽然深圳已经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可我要去的地方是高海拔地区,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我还是带了黑冰的B1500。
穿过梅里雪山深处的甲应和错给后,自己就探了一条高山海子线。这条线上的每一个海子都是神湖,而且每一个神湖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在藏族人民眼里,这些神湖就像母亲一样孕育着他们、保佑着他们。除了海子,这条线上还有6个高山牧场,牦牛这种狂野动物就需要在这种高海拔区域放养。当然这些牧场也是兼职的虫草营地,在挖虫草的季节,藏族人民就会全副武装地来此挖虫草,上至五六十岁,下至十来岁。

在说打湖观看晚霞

在说打湖观看日照金山

初差湖

初纳湖

卓玛措(租马楚)
当走完这条海子线,从澜沧江边上的纳西民族乡(盐井)出山时,已经是6月下旬了,白天温度大概20°左右。晚上睡觉时,即便是把睡袋拉链全部打开后盖在身上,也都是大汗淋漓。而后面两个月会越来越热,我觉得是时候换一个充绒量低一点的睡袋了。这时冰焰火舞睡袋就跳进了眼里。
二、冰焰火舞睡袋

1、充绒量
这款S码火舞睡袋的高充绒量版的充绒量为642g,舒适温度为0℃~-5℃之间。我用的是老版,新版的舒适温度可到-5℃~-10℃。
注意:品牌方认为温标是一个虚参数,所以只是建议用在某个温度区间,具体还要结合使用者个体体质、使用环境、使用经验以及搭配的衣服和防潮垫,来匹配具体的产品。
像盐井这种海拔只有2500左右的地方,如果觉得热,可以把睡袋拉链全部打开盖在身上使用;如果在四五千米的地方扎营,或者遇到雨雪天气,可根据需要在睡袋里塞上自己的羽绒服、羽绒裤,舒适温度至少可以再往下降5℃~8℃。因此完全满足现在这种季节的使用需求,而且顺便还可以减轻一部分负重。
2、含绒量90%
羽绒的主要成分是毛片和绒子,除此之外还有从绒子和毛片上脱落的绒丝,从毛片上脱落的羽丝,以及灰沙、粉尘、皮屑、小血管和其他外来异物等杂质组成。详细可见下表:

各含绒量的成分表
含绒量是指绒子在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因为羽绒的保暖效果主要来自绒子,所以含绒量越高,保暖效果也就越好。
3、蓬松度700FP
蓬松度是指在一定直径的容器内,一定量的羽绒、羽毛样品在规定的压力下所占的体积,单位是FP (Flling Power)。更高的蓬松度意味着绒丝与绒丝间、绒朵与绒朵间固定的空气越多,保暖层越厚,因此更保暖。所以在充绒量和含绒量相同的情况下,更高的蓬松度就意味着更好的保暖效果。
4、拒水羽绒
一方面,羽绒在用来制作各种产品前,会经过复杂的水洗过程,以达到杀菌消毒、去污去味的目的。但水洗会破坏羽绒的油脂层,使其防水能力下降。当对羽绒使用防水剂处理后,就相当于给油脂层做了一次修复,能有效提高它的防水能力。并且当睡袋不小心打湿后,也能大大缩短晾干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中,蓬松度会受到户外环境湿度的影响。环境湿度越大,羽绒中所含水分越多,蓬松度随之下降,保暖效果也就越差。当羽绒经过防水剂处理后,能有效提高它的抗湿能力,从而让羽绒的蓬松效果和保暖效果更持久。

模拟水汽透过面料侵入羽绒,蓬松度迅速下降
(图片转自“冰焰ICEFLAME”公众号)
5、20D高密度尼龙面料
在一些极冷地区,帐篷内的热气遇到冰冷的外帐会凝结成小水珠,有时会滴到睡袋上,使睡袋的保暖性能下降。用20D高密度尼龙面料作为睡袋的外层面料,具有一定的防泼水性,可有效避免小水珠打湿睡袋;而且此面料不仅防泼水,还具有很强的透气性、抗撕裂性和防钻绒性能。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基础参数和基本配置外,更重要的是,这款火舞睡袋采用了冰焰原创(已申请专利)的“上立衬、下扎透” 结构设计。下面单独用一篇来讲解☞☞☞
三、“上立衬、下扎透”结构
1、立衬结构
立衬结构就是通过立衬(包括纱网、无纺布、超轻面料等)来缝线连接睡袋的内外两层面料。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缝线点几乎没有冷点,也会对针孔的钻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立衬的高度来满足不同的填充空间需求。

图片转自“冰焰ICEFLAME”公众号
2、扎透结构
扎透结构就是直接通过缝线来连接睡袋的内外两层面料。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约三分之一的立衬用料。如果在睡袋的下层(背部)使用这种结构,就可以通过减少立衬用料来降低睡袋的总重量。

图片转自“冰焰ICEFLAME”公众号
由于在缝线点处没有羽绒,所以这种结构在低温环境下缝线点处的冷点会比较明显。当使用者翻身引起睡袋转动时,冷空气就会通过这个缝线点进入睡袋内部。为了防止这种冷点现象出现,冰焰在睡袋的背下增加了三组固定节点,通过抽绳或织带穿过对应节点可将睡袋固定在防潮垫上,这样可以缓解睡袋因肢体活动产生的转动问题,避免冷点的出现。

将睡袋固定在防潮垫上的方法
3、优化羽绒填充比例
对于采用下扎透这种结构的睡袋来说,睡袋下层的羽绒填充空间基本是固定的,绒道间距的宽窄基本上就决定了大概的填充量。但是这完全不会影响到睡袋的保暖,反而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优化睡袋上下层的羽绒填充比例”。
常规睡袋上下两层的羽绒填充比例一般是五五分,但下层会因为压在背下而丧失保暖厚度,所以下层即使填充再多的羽绒,也不会对地面湿冷空气的入侵起太大作用,也就起不了很大的保暖作用(下层的隔湿保暖要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来搭配适当热值的防潮垫)。

图片转自“冰焰ICEFLAME”公众号
而冰焰火舞这款睡袋,上下层的填充比例大概是3:1,在保证下层触感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睡袋(上层)的保暖效果,大大提高了羽绒的利用率。
简而言之就是,在睡袋的总充绒量、蓬松度等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采用这种“上立衬、下扎透”结构的睡袋会更保暖;话句话说,在相同保暖情况下,使用这种结构的睡袋用的羽绒会更少,所以睡袋的重量会更轻、体积会更小。
四、老规矩来几张靓照
在牧屋旁晒太阳:

在草原上观云涌:

在海子边聆听寂静:

在雅拉神山下感恩庇佑:

Part Two:冰焰双睡袋系统
一、冰焰蝶舞小被子
当我准备穿越贡嘎雪山去康定时,时间已经是十月底了。在上木居扎营时,下起了雪。当晚钻进睡袋一个小时了,身体和脚都还是冰冷的,于是我就又加了一双羊毛袜,然后把羽绒服和羽绒裤塞到了身体上面和两侧,这才慢慢暖和了起来,安然度过一夜。想着日后雪会下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大,温度也会越来越低,光靠这个睡袋和羽绒服肯定无法支撑到行程结束,所以想起了和这个睡袋配套使用的小被子。

小被子的优势在于重量轻,还可以根据空间的多变性来满足不同的环境使用需求。下面一一讲解:
1、基础参数
这款小被子的充绒量为360g,和上面的火舞睡袋一样,使用的依然是90%的700FP拒水白鸭绒,面料也是20D的高密度尼龙面料。这些基础参数就不再重复解释了,如果不太明白的话,可以再回头看看前面睡袋的相关参数。
2、当小被子是被子的时候
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小被子可以完全展开作为被子盖在身上使用。如果是脚部比较怕冷,可以将腿部或者脚底封闭,上半身依旧盖睡使用(封闭腿部和脚底的具体办法参看下面变身睡袋的相关部分)。
3、当小被子变身为无底睡袋的时候
在温度稍低一点的环境下,可以将小被子变身成为无底睡袋。步骤如下:第一步,拉上腿部两侧拉链;第二步,收缩底部抽绳将底部封闭;第三部,连接小被子两侧(顶端到腰部部分)的6组9字扣。

小被子变身无底睡袋的方法
当变身为睡袋后,“两侧扎透、中间立衬”就变成了“上立衬、下扎透”结构了。对这个结构还不太明白的可以参看前面火舞睡袋的相关部分。变身后,也会遇到和火舞睡袋一样的问题:当使用者翻身引起睡袋转动时,冷空气会通过下层的缝线点进入睡袋内部。也是同样的解决方案,在小被子两侧有三组固定节点,通过抽绳或织带穿过对应节点可将睡袋固定在防潮垫上,以此来缓解睡袋因肢体活动产生的转动问题,从而避免了冷点的出现。

将小被子变身的睡袋固定在防潮垫上的方法
4、加厚处理
不管是作为被子使用,还是变身为无底睡袋使用,因为绒道是横向的,所以都可以通过拍打或者抖动的方式将部分睡袋下层羽绒(对于小被子来说是两侧的羽绒部分)移位到睡袋上层(相当于小被子的中间部位)。这样的一个加厚处理可以有效扩大无底睡袋的温度使用区间。一般来说,当无底睡袋被加厚处理后,舒适温度可到0℃。
注意:品牌方认为温标是一个虚参数,所以只是建议用在某个温度区间,具体还要结合使用者个体体质、使用环境、使用经验以及搭配的衣服和防潮垫,来匹配具体的产品。
但是,小被子即便是变身为无底睡袋,它的舒适温度也只有0℃左右,那我怎么拿它来抵御风雪呢?下面我们来说说冰焰的双睡袋系统。
二、双睡袋系统
一般在徒步穿越时,我们都会根据目的地的温度、海拔、气候等因素,再结合羽绒睡袋的温标、充绒量、含绒量及蓬松度,来选择一条合适的睡袋。对于一般的徒步线路来说,耗时大概在3—10天。线路上的温差不会很大,所以一条睡袋的温度使用区间是可以应对的。
但如果是一条超长的徒步穿越线路,一般会耗时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从时间上来说,会跨越不同季节,所以时间上的温差会比较大;从空间上来说,超长线的徒步线路的海拔变化范围可能从1000多到5000多,而海拔每上升1000,温度就会下降6℃,所以空间上的温差也会比较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睡袋的温度使用区间就不足以满足需求了。
这时就需要冰焰的双睡袋系统。睡袋+小被子组合成的双睡袋系统的优势在于温度使用区间大,可以涵盖常规的四季环境,而且重量小、体积小。

冰焰的双睡袋系统
拿我用的火舞睡袋和蝶舞小被子来说。因为我是不耐寒体质(比较怕冷,防潮垫都是用两个:蛋槽+充气垫),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睡袋的温度使用区间大概是20℃~0℃,小被子的温度使用区间大概是28℃~5℃,再加上和所带的羽绒衣裤等结合,大概有以下几种使用方案:

注意:
1、品牌方认为温标是一个虚参数,所以只是建议用在某个温度区间,具体还要结合使用者个体体质、使用环境、使用经验以及搭配的衣服和防潮垫,来匹配具体的产品。
2、方案里涉及到的温度区间,只是介绍说明双睡袋系统的使用方法,由于使用者个体体质、使用环境、使用经验以及搭配的衣服和防潮垫的差异,所以每个人实际使用的温度区间也会有细微差别。
如果对双睡袋系统的使用还有不太明白的,可以观看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I2ODY1Mjk0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冰焰的双睡袋系统
Part Three:我们来闲聊一下
很多人可能对冰焰这个牌子不太了解,现在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老板及创始人名叫邸成业,邸老板的父亲曾经经营过羽绒厂,所以邸老板对羽绒算是从小耳濡目染;大家应该都听过曾经风靡一时的保定睡袋,羽绒行业在保定发展得很成熟。邸老板正是河北保定人,所以对羽绒和羽绒行业方面的了解,他拥有着先天的优势。
大学毕业后邸老板又进入羽绒厂磨砺了四年,期间对接了探路者、Kappa、李宁、安踏及361°等多个运动品牌。这些工作经验使他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羽绒原材料和羽绒加工工艺的系统认识。有了这些扎实的行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邸老板在13年创建了冰焰这个品牌。从13年到18年,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终于初具规模。


近几年,冰焰设计了几个创新点,并将它们运用在产品上,用户反馈极好。就拿我所用的火舞睡袋和蝶舞小被子来说,它们只是运用了“下扎透、上立衬”这一个创新点,就已经惊艳到我,想必其他几个创新点会带给我更大的惊喜。

冰焰始终坚持以产品的功能性为核心驱动力来研发产品,始终坚持原创设计、不抄袭、不复制。在当前这种时代背景下,还能坚守着这份情怀,实属不易。衷心希望冰焰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户外行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