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米- 于 2020-6-10 17:29 编辑
走完“他念他翁”11天,140+公里,
朋友说我可以吹一年了。
是的,11天有很多内容跟大家分享。
之前的游记、视频、故事、美图都在陆续更新中,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食物篇。
相信也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饭前准备
2、食品计划
3、做饭工具
4、实际每天的餐饮情况
5、小结
希望本文的优劣并集之点可以给大家对于户外食品计划一些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讨论,多提宝贵意见,让山友们出行,吃的更好。

“饭”前准备
没错,一顿好饭,是要做足准备功夫的。
对于长距离徒步的食物准备,可大有讲究。我会把食品分为三部分准备。
1、午餐:以路餐为主,我带了2包方便面、7包山之厨。至于八宝粥太重,饼干、面包太干,视为长线最佳伴侣的馕我已经吃到如同嚼蜡,厌倦十分。所以方便面跟山之厨是我的首选,用保温瓶装一杯开水就能吃上豪华版午餐。

2、早餐:起床要有热腾腾的食物吃才舒服,集体开炉,这次是三人队伍,主要是粥、面条。

3、晚餐:一天之中吃的最好的一顿,哪怕累的要死了,也要做一顿像样的晚饭。基本都是一锅腊味饭、一锅炖菜。
有荤有素有汤有主食,基本能补充一天的热量所需,吃饱睡觉,第二天才有力气。

4、行动粮:每顿饭的摄入相对还是少了点,特别是早中餐,早餐咕咚咕咚一碗粥下肚,大强度的徒步不到两小时就基本消耗完了,中餐的一包泡面也顶不了多久,这时候就需要及时补充,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感觉饿了还继续走大多有两种结果,一是双腿酸软,越走越慢;二是直接头昏无力,根本走不动。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边走边吃,一个小时左右会进行小歇补水一次,不管饿不饿、渴不渴,都会塞一把吃的在嘴里(一般是糖果、果干、坚果)再抿两口水。
当然也有人说:我徒步都感觉不到饿,就是没胃口吃东西,这类人一般都是累过头了,憋着一口气使劲干,两天三天扛得住,五天七天的,就会浑身没劲完全跟不上队伍,我自己就曾经经历过。
行动粮的包装袋非常多,吃完食物剩下的垃圾又不能乱扔,所以我们出发前把干果包装袋都拆了装在一个罐子里。

在深圳出发时,装了一电饭锅的志玲姐姐

徒步起点的客栈,我跟队友在拆食品包装袋
5、备用粮:早中晚都需要备用的,总之就是在你原计划之上多准备1-2天的食物。
午餐备用我准备了压缩饼干,虽然不喜欢吃,但易于携带而且体积又小,早晚备用就是多按正常的菜单多准备了一天。等到出山那天备用粮都吃了,因为在原定计划多在中途点休整了一天。

为什么要如此准备,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准备户外食品的原则,才能有目的的进行食品计划。
(来源于我的培训课件)

根据以上陈述,出行前当然也列了详细的清单,便于严格控制重量,以及确保能量摄入。
下图是我出行前做的食品计划表。


食材准备
很简单,按照计划表单购买就行了,唯一要用心的是,需要把食物分装,写上天数,这样哪怕含氧量变少智商降低的状态下也不会吃错。
下面我只介绍几样主要的:
腊肉,咸鱼:超市购买,在家切片,按天数分装,每顿150-200g。
各种干菜:干黄花菜、干木耳、脱水蔬菜每顿50g左右。
散装脱水蔬菜干:某宝上买了一大包,大概有300g,没另外分装;早餐,晚餐只要是有汤的就加一把进去,味道好点,也补充一下维生素。
晚餐之时腊肉或者咸鱼炒香,加一大锅水,丢进各种菜干,说实话,味道还不错。
海鲜干:(鱿鱼,在家剪成小块,虾米,这两样基本就够了)一共带了300g,主要是煮粥用,每顿粥放50g,同样也是在家分装好。
芙蓉蔬菜汤:共90g,每包6g,每顿面条放3包,原计划15包,实际我带了20包,由于小包装太多,将小袋子拆掉装在一个保鲜袋里。

生姜:这是必备的,大约带了150g,个人觉得有点少,建议大家带脱水姜片,可以在家用盐腌一下再晒干。
调料:只有油、盐适量,不详细介绍。
主食:大米、面条。
早上吃面,晚上就吃腊味饭,晚上有时候也会吃面,早上就吃海鲜粥。大米每顿250g三人,由于往年几乎都吃的很少,所以今年就减量了,有点偏少,正常来说是每人每顿100g。

一个袋子里是两天的米

做饭工具

看到这些数据我的腿就开始软了,这里又有十几斤。
反应堆(一体炉):主要是烧水,高海拔想要烧开一锅水没体会过你不知道有多难。用反应堆效率高,而且省气。
高压锅:很重,我也不想背,可是没有高压锅,根本就做不熟一顿饭,连面条都需要用高压锅炖,当然也有队伍为了轻量化,每顿50g脱水米饭+三片薄的透明的腊肉,如此我受不了。
套锅:用来做菜煮汤。
气罐:3个火枫G2,3个G5,用完了空罐还要背下山,真的很痛苦,但没有绝对不行。
挡风板:挡风聚热,提高效率。
高山炉:普通炉头到了高海拔地区容易出状况,很不稳定。
小 dao:实际只带了一个多动能求生片,方便携带,而且还能过安检,因为所有食材在家都已经准备好了。

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哪怕再周全的计划,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我们在香格里拉按原计划买了一包菌子跟生姜、芹菜,原封不动的落在客栈,只能在盐井补齐,所以就拔了老板家的两颗萝卜,还有一点生姜,以及油、盐;头两天背一下还可以吃点新鲜蔬菜,后面就没办法了。
以为做的很到位了,中途依然有调整的时刻,接下来我就详细介绍下我们每天的吃饭实际情况。

每天实际情况
DAY1:盐井加达村-拉岗村
早餐:加达村客栈,吃的不错,有稀饭、酥油茶、粥、馒头、咸菜;可惜没什么胃口。临走时打包了一些饼子。当作了后面几天的午餐加餐。

午餐:山之厨、另泡了一杯苦荞茶,三个人轮流用一个杯子喝了几口。

晚餐:拉岗村扎西家,今天有个村子,就不扎营自己动手了,刚好赶上扎西家杀猪,我们吃烤肉、血肠(青稞粉跟猪血)跟做腊肠一样,可我也吃不习惯,新鲜的猪肉汤跟白米饭比较合我的口味。

DAY2:拉岗村-4400营地
早餐:扎西家,稀饭、饼、咸菜、酥油茶。

午餐:方便面,下着雨,慌乱中随便扯了个天幕,虽然不能完全遮风挡雨,但喝着热乎乎的泡面汤,由内暖到外,别提多幸福了。

晚餐:腊味饭+萝卜煮咸鱼
把咸鱼炒香加水,背了两天的萝卜,终于可以吃了,汤汤水水一大锅。谁让买的香菇落下了呢,怕后面几天不够吃,留了个小点的萝卜没舍得吃。

DAY3:4400营地-4900加米垭口
-4400牛棚营地
早餐:高压锅煮面条,加了3包芙蓉蔬菜汤
午餐:山之厨
晚餐:腊肠饭,木耳炒腊肉,把另外的一个小萝卜加两块腊肉煮了一小锅汤。


DAY4:牛棚营地-大米勇观景点
-4380地称明营地
早餐:海鲜粥,也就一小把米+50g的鱿鱼干跟虾米。
午餐:山之厨
晚餐:脱水蔬菜汤,腊味饭,没做菜,饭做了一大锅。
DAY5:地称明休整日,轻装往返错呷婆,
看大米勇雪山背面
早餐:面条,放了三包芙蓉蔬菜汤
午餐:跟叶叶去看海子群,吃的比较简单,月饼,红糖水,一小把坚果。
晚餐:海鲜粥。
回顾起来,这一天运动量不大,吃的真的很少,确实因为发现食物也不多了,于是坐在帐篷里,把所有食物又重新分配了下,写了天数编号。
DAY6:地称明-揉错垭口-4600营地
早餐:脱水芙蓉汤包面条
午餐:山之厨
晚餐:虾干面条,木耳炒腊肉

揉错垭口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到崩溃,到营地已经天黑了,只能在帐篷里做饭,饿的浑身没劲,却没什么胃口。
DAY7:4600营地-牧场森林营地
早餐:海鲜粥
午餐:山之厨
晚餐:腊味饭,咸鱼+菜干
这顿饭胃口特别好,由于大家太饿了,锅又比较小,于是每人喝了一碗汤,捞了两根黄花菜,把水加满又继续煮,竟然把鱼汤煮成了白色。

DAY8:森林营地-各荣村
早餐:脱水芙蓉汤包面条,上图就是做早餐的情景,用高压锅在炖
午餐:泡面,藤椒味的
晚餐:腊味饭,腊肉菜干汤
DAY9:各荣村-龙湖营地
早餐:脱水芙蓉汤包面条
午餐:压缩饼干(由于中间修整了一天,于是我开始启用备用粮)我吃不习惯不代表味道不好,总之我只吃了半块,下午实在饿了,就咬一口,然后吃一把坚果,完全是为了补充能量强逼自己咽下去的。
晚餐:走到晚上九点多,但吃饭这事一点也不能含糊,腊味饭,腊肉+黄花菜、木耳、脱水蔬菜又是煮一锅,现在觉得腊味饭的味道越来越好,快熟的时候,腊肠的香味直接勾进我们的胃里面,感觉没吃饱就多喝点汤。
走到后面几天,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掏出手机拍照了。
DAY10:龙湖营地-两个5000+垭口-河谷营地
早餐:脱水芙蓉汤包最后的面条
午餐:最后一包山之厨
晚餐:最后的腊肠饭,最后的腊肉跟菜干,把所有的脱水蔬菜也加进去了。
此时剩下的物资还有3包备用的方便面,3包芙蓉蔬菜汤包,我们决定明早一人一包方便面+蔬菜汤自己搞定,就不统一做饭了,反正也要出去了,今晚能吃的就都吃了。实际上也不是很富于,跟前几天一样,吃了个七八分饱吧!
DAY11:河谷营地-牧场-登巴村
早餐:一包泡面,一包蔬菜汤,我跟叶叶两人分着吃了。
走到中途的牧区,在牧民家喝了好多新鲜的牛奶,糌粑粉,酥油茶,总算填补了下。因为今天我们的行动粮基本也已经没有了。

午餐:一包泡面,一包蔬菜汤,我跟叶叶两人分着吃了。
晚餐:一只鸡:半只炒了,半只煮汤+一盘回锅肉+一盘新鲜青菜+好几碗饭,吃饱了的感觉真好。


1、总体来讲,这次食物准备的有点少了,如果每个晚上能多一把米,估计吃的更好一点,不用每天盯着食物紧巴巴的。
2、做饭工具安排方面比较合理,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带高压锅那么重的东西,我一路背一路在后悔,特别是翻垭口的时候,很想扔了,但我下次还是会带的,高压锅腊味饭简直太好吃了,写的我都饿了,记得当时在山上曾放话,我要回去买一模一样的腊肠再煮上一锅,要多放点腊肠,实现腊味饭自由。
3、高山气数量合适,我们每天早上都有烧一点点热水刷牙洗脸,不要问我晚上有没有热水,晚上一般都不洗,出山的时候,还剩大概G5的三分之一罐。
4、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能切的都切好了,外包装也拆除了,出山时,只有一小袋垃圾,大多是山之厨的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