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太行,行走在龙的脊梁——重装穿越内长城石城安——插箭岭段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北海龙吟
2020-7-9 17:46
倒序浏览
24381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北海
龙吟 于 2020-7-10 11:26 编辑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20多年前一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用它来叙述长城最恰当不过。”长城是人类文明的骄傲,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是不朽的史诗,长城是一种图腾,
长城是伟大的建筑,
长城更是一种精神……。如果说中国是龙的象征,
长城无疑就是那条巨龙梁,再漂亮的语言,再美丽的词藻,也说不尽长城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爱我中华,爱我长城已成了每一位中国人的最基本道德。
为了认识长城,为了了解长城,同时也是为了宣传长城,有数不清的
驴友
一次次的来不辞劳苦的走近长城,张开双臂去拥抱长城。
走在长城上,看着那
荒芜的敌楼和
边墙,
废弃的
堡城与古道,你的耳边鸣响的是震天动地的喊杀之声,眼前闪耀的是纷乱的瑾旗、滚滚的狼烟,脑海中掠过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连串与长城紧密相关的名字——戚继光、李自成、吴三桂、冯玉祥、宋哲元
(他们当中
有英雄也有国贼)
……,
心中涌动是难以名状的心情,有感慨、有激情、有悲愤、有热血……。
我喜欢走长城,喜欢在长城上遐想,
正可谓“
古长城上观日月、峰火台中忆金戈”。有几年曾每逢过年就去走长城。
后来
因种种原因,
一晃
好几年
没有正儿八经的走长城了。没有走不代表没想法,在我的内心一直惦记着长城,一直想着有一天能再走一走长城。这几年走太行,也到过不少内长城上的关隘城堡,但
河北
境内的内长城主要是以险制塞,很少有连续的边墙,所以在走太行过程中见到的长城多是孤立的城堡、
关隘
,最多有少量城墙,其长度多不过几百米,极少有连续城墙,所以那不能算是走长城
。只用当我走到涞源境内时,我才又一次走近了长城,又一次走在了龙的脊梁上。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1 20:11 编辑
我这次走的是插箭岭段长城,准确的说是石城安至插箭岭段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从那以后各国、各朝多有修建,但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主要有春秋时期的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等等。今天我们所指的长城多指明长城。明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边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故称为万里长城。
河北省境内有明长城1338.63公里,它们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又分内长城和外长城。外长城是明王朝建立初期,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地区的侵犯修建的一道边墙,又叫大边。
永乐十九年(1421年),
明太宗
迁都北京后,多为保护自身
安全
和维护边境安定,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加修了一道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俗称二边或次边。插箭岭长城属明内长城。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0 16:07 编辑
历史上,插箭岭虽不如山海关、居庸关那样的雄关要隘箸名,但其军事要塞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突出突出,且发生的战争无数。弘治三年(1490年),插箭岭堡城建成。一座城堡卡住了从飞狐峪经插箭岭继续南下的路线,只是仅有一座插箭岭城堡,两翼并无纵深,防线未免势单力孤。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蒙古人俺答取万全,下蔚县,走飞狐陉,过插箭岭,入顺平境,直下京畿重地的河北平原。北京 皇城大惊、朝野震动。俺答要求互市,明朝不答应。不答应俺答就屡屡发动攻击。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俺答打到通州,直逼京师,第二年春,明王朝终于答应了蒙古人的要求,在宣大开放马市。
此后互市时续时断,战争亦时续时断。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俺答入大同,出灵丘,欲取紫荆关。刚到插箭岭和浮图峪一线,即遇明军大军的阻击,不得不退回草原。那时
插箭岭常常处于战争状态,明军不得不常住2000兵马以备
不测。直到
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赐封俺答为顺义王,明北方边境这才安定了一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由涞源入山西,经平型关直扑北同浦线,我八路军将士在长城沿线狠狠的打击敌人,战地记者沙飞以《战斗在古长城上》为题,发表了大量抗战题材的照片。其中大部分照片是在涞源的插箭岭和浮图峪拍摄的,这些作品极大的鼓舞了我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让插箭岭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沙飞《
战斗在古长城上》的
部分作品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0 14:20 编辑
八路军收复插箭岭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0 16:04 编辑
我军战士行走在插箭岭长城上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0 14:22 编辑
欢呼胜利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1 21:43 编辑
我们是中午时分到的石城安。走在路上,远远的已能看见石城安村边山上的长城。
石城安村坐落在插箭岭西侧
,
太行山的主山脊上,
石城安村东是一座名叫
犁华尖的
石峰
,
犁华尖
形
如其名。
山
虽说不高却
锷刺云天
。
石城安
村西有一座名叫兰荆背的大山,
兰荆背
山是一组奇峰突起、断崖重重
的
高山群,
由
兰荆背向西,直至唐河边的独山城,是
连绵数十里的犬牙状山脊,这道
山脊险峻异常,成为隔绝太行南北的一条天然分界线。
兰荆背
以东到插箭岭的山则相对低缓
。
插箭岭长城就建在
兰荆背山东麓到插箭岭之间
的山脊上,
兰荆背
以西
则
以险制塞,没有筑墙。
兰荆背主峰东侧,紧邻石城安村是一座三面悬崖的无名山。我称之为石城安西山
。石城安西山
和
犁华尖
之间是一道马鞍型的山脊,石城安段长城就建在这段马鞍型山脊上,
山
脊最低点即旧日的石城安关门。关门外,
是一条直而缓的沟,这条沟能直通往涞源县城。
关门里侧则
是
一片相对平缓,面积约20亩的高山台地,
台地北低南高, 翻过南端的小土岗是
一道
可下
走马驿镇的
幽谷,这条
幽谷和关北的缓沟
共同构成一条连通太行山南北的
千年古径。
现在,
原来的古径已经变为
一条水泥公路,
是今日的
石城安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因
扩建公路,旧日的
石城安关门
已经拆毁。仅剩关门的一角还能看出原来的关门的具体位置。
石
城安村
应是过去的守长城的后人形成的村庄,
建在关门里侧的
台地上,
过去的石城安有3、40户人家,现在村里只剩了3户人,主要以养殖牛羊和种植玉米为生。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3 16:39 编辑
我们进的是村南口。村口的树凉下卸了包,老王先去村里转了一圈,想找老乡去打水,结果未能如愿。老王回来后我又去村里转,我比老王还多了一个目的,除了找老乡打水外,更想打听一下去34号敌楼的路。
石城安村分成四片,
紧邻
长城
,路
西
一片;
路东
一片,路东这片房屋
距公路稍远一点,约3、40米远
。沿公路往南走
,
距
长城约百米处,
也是路西一片,路东一片,同样是路西那片紧靠着公路,路东的距离较远,而且是更远,不下5、60米
。
南口这边不见一个人,我只能沿着公路向北走。
连通南北的千年古径现在已升级为一条水泥公路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0 18:38 编辑
这张照片还能看出原来关门的门边,门外就是那条能通涞源县城的又直又缓的沟
回复
北海龙吟
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7-11 15:57 编辑
以倒塌的关门(或者说以那条公路)为界,石城安的长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关门以西共筑有两段城墙,4个敌楼,其中由关门到西山东侧三面崖墙体的山脊根部有
长
约400米
一段
城墙,这段城墙上建有两个敌楼,由东向西分别是
插字52号和
插字33台敌楼。
三面崖墙
的
山脊上建
有一座敌楼,是个孤楼,编号为插字
34号台。西山与兰荆背主峰之间的山脊上也筑有一段长城墙,另有
一座
敌楼,编号为
插字35号。
上述长城是我今天 下午要探访的长城。至于石城安关门以东的城墙,那是我明天 的任务
关门西侧的长城,近处的敌楼是插字52号台,远处崖墙上边的山脊上,隐约可见插字34号台
回复
精选推荐
两天骑行400公里徐州到海安
女子青甘黄河沿线自由行
玩转桨板年度总结
格鲁吉亚徒步
露营若尔盖草原
女子大鳌太全程穿越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查看全部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