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行:丙中洛的日与夜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从老姆登坐车去丙中洛,需要在福贡和贡山换乘两次,得花掉半天的时间。

我们一大早出发,坐车去福贡。坐在我边上的是个怒族小伙子,他是老郁的朋友,去县城帮家里买点东西。小伙大概二十出头,之前在广东打过工,觉得城市的底层生活辛苦又乏味,最终还是回到村里,帮家里种茶。怒江州虽穷,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老姆登的茶叶如今都能卖个好价钱,他们家的日子自然也过得不错。「家乡环境好,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多补贴用来盖房子,小时候家里穷,现在好多了。」他也跟老郁去过北京,穿着怒族传统服饰走在大街上,有很多人跑来跟他合影,有种当明星的感觉。不过也因为这个被便衣盘问,问他哪个民族的。「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怒族。」小伙子笑着说起当年的囧事。在跟他的聊天中能感受到洋溢着的乐观和幸福,我想,在这个偏远的河谷里,至少老姆登的村民是非常幸运的。

福贡县城

怒江上随处可见的吊桥和教堂

  

怒江大峡谷中的坝子

  

一路往北,山势越来越险,道路时而下到岸边,时而盘旋而上俯瞰汹涌的江水,伫立在山崖的教堂和横跨怒江的吊桥成了出镜率最高的人造物。颠簸许久,终于在午后到达丙中洛。十年前,田壮壮拍的《德拉姆》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这个地方。片头缓慢的长镜头中,丙中洛从云雾中慢慢显露出来,一群骡子从公路上走过,邮递员骑车穿过怒江上的吊桥,从铃声叮当的马帮边飞驰而过,来到重丁村的丁大妈家中。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从丙中洛到西藏的察瓦龙只有一条原始的茶马古道,察瓦龙的物资全靠往来于这条路上的马帮。2005年丙察公路通车,2009年察察公路(察瓦龙-察隅)通车,作为第八条进藏线路的「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察隅)才为人所熟知。而直到今天,它依旧是路最烂的一条,雨季塌方无法通车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同时也是最为神秘的一条路,吸引了众多骑行和越野爱好者。丙中洛近年的发达,同样依靠了旅游业,片中最早开农家乐的丁大妈,如今已是重丁村首富,成了活跃于网络和媒体的名人。

山乡丙中洛,藏语意为「藏人的村庄」,高原平坝, 地处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脚下。沿怒江而上,可达西藏南部边界小镇察瓦龙,藏语意为「干热的河谷」。两地不通公路,从古至今,往来货物、生活用度,全赖马帮运输,期间需穿越高山、密林、荒原、谷地,路途延绵九十余公里。   ——《德拉姆》

在桃花岛上方的观景台可以看到丙中洛的全貌,背景是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傍晚时分炊烟袅袅,有点儿世外仙境的意思。往下游走一会儿便来到传说中的怒江第一湾,怒江在这里被王箐大悬岩绝壁阻挡,绕了一个半圆形的大弯,非常壮丽。很多自驾经过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停下,看看脚下的转弯的江水。当然最好还是避开雨季,上到贡当神山,从高处俯瞰第一湾,早上兴许还能看到云雾覆盖谷地的奇景。可惜这回天气不太好,我们也没来得及上山,只能留待以后了。

傍晚的丙中洛


  

怒江边弹琴唱歌的年轻人


  

住的客栈叫古道坊,在丙中洛主街上,客栈开了多年,老板是从大理过来的白族人,她笑着说跑来这里是犯二,但看得出她很喜欢丙中洛。一楼是个酒吧,最特色的算是自制的松露酒,松露是这里特有的一种菌类,泡出的酒清香四溢。客栈里还有只叫李小二的猫,调皮且精力旺盛。落雨的下午,我和y童鞋坐在窗边,它就跑来捣乱,在桌子椅子上到处转,最后一屁股坐在y的电脑键盘上,死活不走了。晚上大家会拿小线团逗它,而它自始至终活蹦乱跳、扑来扑去,直到最后我们全被它弄得精疲力竭。

叶子是这里的义工,一个喜欢漫步高原的姑娘,之前在色达和德格都待过挺长时间。一讲起旅行中的故事,她就特兴奋:让人难忘的年保玉则徒步,「身在地狱,眼在天堂」;在五明佛学院学习生出颇多感悟,也遇到了各色有趣之人;还有转冈仁波齐时如何被藏民连拖带拉翻越垭口,最终用一天完成转山的壮举......她也挺喜欢这儿,准备多待一段时间,等着雨季结束后的美景。我离开之后,她在朋友圈里继续着旅程,我也顺道游览了金秋绝美的丙中洛,险与美并存的丙察左,沁人的独龙江烟雨,甲应村上梅里雪山的另一面......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存之道,并且走得如此坚定的人,总让我心生羡慕。

一杯松露酒


  


调皮的喵星人李小二


  

这几日天气都不太好,但我们还是决定沿着怒江徒步去秋那桶。全程将近20公里,最好的方式是坐农客过去,然后徒步回来。下午出发,时间已经略晚,司机攒不齐人又不发车,我们只得先走过去了。这一路贴着江边行走,景致非常好,高耸的山峰直插云端,雨季浑黄的江水从石门关的峭壁间奔流而过。我们路过了重丁村漂亮的天主教堂和大山深处宁静原始的雾里村,山间的瀑布咆哮着从我们脚下跃入怒江,废弃的吊桥上挂着残缺的木板,桥塔上依稀可见「共产党万岁」的字迹。对面的石壁上还留有过去的茶马古道,真就是从垂直的山岩中凿出来的小道,可以想象过去人们在这的通行是多么不易。我和y打开手机,边放歌边走,尽管阴云密布,尽管腿脚疲劳,还是很享受这样的山间徒步。临近终点的观景台栏杆上有人写着「亲爱的秋那桶」,可当我们最终到达秋那桶村,发现没有车回去的时候,可就一点都不觉得它可亲可爱了。天色已晚,我们也没空闲逛,只得花了大钱让当地的司机把我们送了回去。之前看到游记里对秋那桶赞颂有加,颇有期待,我们也只能自认倒霉,承认选错了时间。

大山里的雾里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