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k 于 2021-8-12 14:15 编辑
蒻过古村 | 潺潺箬溪水,琅琅读书声~
篛过村,古名箬溪,因村前有一条箬溪而得名,始建于南宋皇佑元年,距今已有764年的历史。
据《篛过欧阳氏族谱》记载,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元兵不断南侵,江右拢攘。
居于吉州(今
江西 省
吉安 市)大和蜀口之欧阳叔权举家越庾岭南迁至
南雄 州箬溪开基,
是为篛溪欧阳氏之始祖。

该村是
南雄 久负盛名的书香之村,
在
南雄 坊间曾流传这么一句话:“上溯的村庄,浆田的鱼塘,白胜的祠堂,溪塘的爬头墙,鱼鲜的庵场,莲塘的禾场,篛过的书房。”
由此可见,篛过尊师重教可不是浪得虚名。

走出宗祠,数米之隔的是“孝思书院”。
迈入大门,墨宝书香迎面,在炎炎夏日传来一丝宁静悠然,好不惬意。
书院建于清朝,做过私塾,解放后用作公办学校,上世纪60年代后停止办学。

古老的祠堂中传来琅琅的书声,年迈的老人在榕树下细话桑麻,时光仿佛在此停滞。
在都市的“钢筋森林”中无处安放的乡愁,在这一个个古村间找到了栖息之地。
“此心安处即吾乡”,最美的乡愁便在
韶关 一道道古老的阡陌巷道间。

俯瞰蒻过村,只见墙檐重重、屋盖连云,
青砖青瓦、古宅民居气势恢宏。
走进古村中,古老建筑处处展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深刻的徽派印记、
福建 建筑风格、西洋色彩并存的“四派融合”建筑特色。
村中老人指着村中随处可见的青砖马头墙说:“这种高出房檐屋脊、翘角峥嵘的封火山墙,是徽派建筑的明显特色,而房内梁架藻井的结构形式,却带有浓郁的
福建 风采,一些夯土泥砖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筑的典型风格。

绵延的岁月使该村留存了众多的人文历史遗迹,其中有古代书房,宗祠等多处古建筑。
村中的古建筑规模宏大,技术精湛,结构牢固,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作为著名的水口战役主战场,历经战火的篛过村不少建筑有被烧过、修补的痕迹。
而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村民另建房屋,不少古宅破损严重,排水设施堵塞,
保存较好的民居为数不多,且仅有少数老人居住,古民居的保护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