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4 碎碎念每天行程
DAY1 (8.10)
成都-磨西古镇,夜宿磨西古镇某无名客栈

DAY2 (8.11)
贡嘎矿泉水厂2400—牛棚3750 (12:20-19:10),海拔爬升约1300米
从矿泉水厂的铁索桥出发,下小雨,一路都是林间小道,分不清汗水还是雨水,头发衣服全部湿透,背包内装备也湿润,我准备穿8天的冲锋裤在第一天就成了泥裤,还被四根蚂蝗吸了血,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被蚂蟥吸血,我们走到营地天基本已黑。
在牛棚营地看到了川藏队的协作,一人在守营地,友好而热情的互相打了招呼。
岩羊的6名背夫运输物资赶上了我们,他们脚力很好,运到半路藏了起来,然后又折返回了磨西镇。

出发前合影,从左往右依次是老罗、光头强、波哥、成都十一

贡嘎矿泉水厂铁桥,身后是矿泉水厂

沿途风光
DAY3 (8.12)
牛棚3750—冰塔林冰湖营地5050( 10:30-17:40),海拔爬升约1300米
今天的路比昨天好很多也平缓了很多,没有蚂蟥,拔营出发的时候小雨,中午之后转晴,但山雾一直笼罩,直到4900米的位置,云已在脚下,再往上穿过石林到达5050米冰塔林营地,这里可设置为大本营,山脊边上有电信4G信号,川藏的营地扎在这里,协作和客户有约20人,这也是喜马拉雅式登山的常规配套,他们的客户已经在这个营地休整2天,满以为人迹罕至的山野居然人头涌动,有点热闹的感觉,这让我们意外。
我们往冰湖方向又走了100米扎营,夜晚小雨不停,我的黑冰B1000睡袋睡着很热,大腿上全是汗,我感觉我会因为出汗导致睡袋无法有效散发而逐渐失去温度,于是打开睡袋拉链,让大腿呼吸冰冷但流动性更强的帐篷内部空气,同时还要合理手动调控不致使自己感冒,这是一个熬人的过程,情况慢慢得到缓解,这个海拔会热得汗流浃背跟帐篷外部小雨有很大关系,并非1000g充绒的睡袋的保暖性很强。
1000g羽绒的睡袋肯定不够支撑大后天在6100米的C2营地过夜,但我评估将所有的衣服穿上睡会刚好合适,这样就不用背更重的睡袋,以此来减轻整体的背负重量,实际上在之后的C2营地也确实刚好合适。

冰湖营地,临近冰塔林

冰塔林末端
DAY4 (8.13)
冰湖营地休整日,海拔5050米
9:00川藏的客户们喊完口号后向C1出发了,毕竟他们已经在这儿待了2天,虽然山脊上有4G网络,但需要在蹲在那儿被强烈的紫外线或者寒风侵蚀,完全没有玩手机该有的舒适和放纵的体验感,他们必须得去下一个营地,也有人下撤,毫不顾及已经支付了近3万元的登山费,钱在这里可以买到更好的服务,但是没法买到中气十足的身体状态,安全始终在金钱之上。
等前往C1的朋友经过我的帐篷,我从帐篷支出脑袋向他们打了招呼,给他们加油,有人说他们的凯乐石高山帐昨晚在漏雨,我心想应该是没搭好,后来才从他们其他向导那里了解到凯乐石的高山帐质量差强人意,我不好评判,这个牌子的高山帐篷太贵了,我没有使用经验,或许有一天凯乐石送我几顶高山帐,我会失去骨气,然后开心的告诉所有人说这个东西好。
今天天气阴沉,时而小雨,原本计划休整洗裤子,晒晒太阳,未能如愿,仅仅休整这一天,我们四个人都表现出了慵懒的丧失了斗志的状态,4个人窝在一个帐篷里靠斗地主续命,而且没有任何赌资!这样打牌显得空洞缺少灵魂,我在山下给波哥购买物资的500元现金也被无情的退还回来,他不想背5张纸再从5050米的大本营到6100米的C2营地,他对更轻一点的背负开始讲究起来。
说到轻量化,很多人讲过购买怎样的装备实现轻量化,但不是每个人的经济情况都能实现购买各种超轻装备的,越轻量的装备意味着越贵,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实际上我们在山野的装备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的装备,如帐篷睡袋防潮垫冲锋衣裤等,二类是可选物资,如吃的零食、可乐、纸巾、洗面奶牙膏等。
不管我们第一类装备是否实现轻量化,我们都可以通过对第二类物资化繁为简实现减重,带上必须的物品,杂七杂八的东西少带或者不带,越简洁越轻松,轻量化是通过金钱购买轻量装备以及合理携带非必需品来实现的。
光头强从磨西镇背了4瓶饮料和3盒喜之郎果粒以及1大盒牙膏等物资,吃起来很爽,但背起来很苦,这需要权衡。
傍晚,岩羊的协作到达冰湖营地搭了一顶帐篷,随后离开,我们煮了饭吃完,继续斗地主,直到21:50,勉强才去睡觉,休整一天,越休越累,但休整是必要的。
夜间睡觉不热,也不冷,帐篷外一直淅淅沥沥的声响。

出发前往C1的登山者

冰湖营地打发时光
DAY5 (8.14)
冰湖营地5050—c1营地5500
7:30了 ,实在睡不着,光头强呼噜不断,我是个睡得很轻的人,一点响动都会醒,我感觉这个睡眠质量会让我再瘦2斤,我不想再瘦了,登山能够很好的消减脂肪,没有脂肪就消减肌肉,所以想瘦的人可以选择登山,但是胖一点的人常常也没体力承受登山的负荷,可见想通过登山减肥这是一个伪命题。
躺在睡袋里,慵懒的支出一只手拉开帐篷拉链,卧槽 下雪了,瞬间来了兴致,全部拉开拉链,一脚给光头强踢了过去,他幽怨的扫我一眼但也被漫天飞舞的雪花激荡起了雄心壮志的感觉,朝外面别着脑袋望了一阵,然后又瘫下去睡了,一会儿鼾声再次响彻,也对,我们见惯了这样的场景。我关上帐篷拉链,看了下日历,七夕节!
收拾好东西,10点半出发,不到半个小时我们进入了冰塔林,在冰塔林中行走比走冰塔林右边碎石头行走好很多(参考本文前面线图),四周被冰川围裹,进入冰塔林需要仔细辨别方向,这样的冰川在贡嘎区域很常见,但因为海拔问题,接近性都不太好,其中冰川流水一股一股一股,随后在一处汇合,形成侬侬的声响,一股脑儿灌进更大的一个冰川融洞里,形成地下冰河,“西藏冒险王”就是在这样的地下冰河里消失,谁掉下去生还的可能很微小。
中途遇到川藏的队员高反原因下撤,那个队员给了我4支烟,我已经断烟草1天了,心中跪拜,立马快走几步赶上波哥,向他炫耀4只烟草并让他停下休息,我遂坐在石头上点上一支,在高原吸烟很费时间,氧气含量低导致一支烟草的燃烧时间比在低海拔大约多了一倍,我一支烟才烧了一半,波哥便失去耐心起身离开。
16:30到达C1营地,估计了一下时间,我们准备继续往上去5750的平地扎营,刚爬升了50米,天气变得更差,能见度低对地形的辨认是个问题,我们对5750米的高地不了解,综合评估后,我们回到5500的c1营地,扎营的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哆哆嗦嗦完成帐篷搭建,手已冻傻,下撤50米无疑是正确决定。
晚餐是胡萝卜炖牛肉,同样的高水准餐食。
我似乎有点感冒,这是高海拔活动的忌讳,立即兑了一包感冒灵颗粒来抵御,我能够很好的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环境里的变化,同时小心翼翼,以保证自己有更充足的精力应对其他不确定性风险。

穿越冰塔林

冰塔林之后较为平整的冰川

冰雪世界

在C1冰面建营

C1营地
DAY6 (8.15)
C1营地5500米-c2营地6100米 8:30—14:40
今天终于到了我认为的技术路段,上升700米,这一段四人结组前进,我走在前面,全路段雪坡,暗冰裂缝接踵而至,绕行通过多个大裂缝,但也多次陷进小裂缝,爬起来继续走就行,每陷一次会耗费更多的体力,快到营地时有3公里缓雪坡,此刻成片的白云被持续的强风撕碎,变得零零散散,露出了深邃湛蓝的天空,随后散乱的云再次跟着风的方向追逐远去,我不断的拍照,感觉这是自己喜欢而热爱的样子,活在白茫茫的世界里。
C2营地设在中山峰主峰和西峰之间形成的大U型沟谷,这里只有冰和雪,川藏队的帐篷阵列在临近冰雪坡的下方,我远观判断那里风险很大且坡面底部有很多冰雪崩落痕迹,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在某个时刻更多的崩落下来,于是我选择沟谷相对靠中间的位置,中间的位置其实冰裂缝会比较多,但我们现在可以检查,是可以规避的,而雪崩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
想起李宗利和高立的帐篷被吹下悬崖的先例,我们在雪地里用雪铲剃出一片洼地搭建,4个人轮流作业,让帐篷比周围雪面低了约40厘米,心里踏实很多。
然后躺在帐篷里拍照,研究冲顶路线,川藏队的客户们还在冲顶返回,山坡上挂着很多人,像蚂蚁一样黑黢黢一颗一颗的,直到下午6点左右他们才全员回到营地帐篷,帐篷边上堆积了一大堆绳子,他们清理了路绳,据说有1000米,铺设路绳花费了好几天时间,可见要带常规客户走这条线路是很有难点的,喜式登山的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喜式登山的人可能会少了很多自己登山的思维和乐趣。
吃饭 整理东西磨蹭到了19:38,此刻我要睡了,预计8月17日凌晨3点出发冲顶

C1营地

前往C2营地的雪坡

冰裂缝

冰裂缝

到达C2营地

散乱的白云以及远处的贡嘎顶峰

C2营地
我带的行走镐,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中山峰主峰
DAY7
冲顶日,失败与成功怎样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