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1‖前言
2‖自驾线路
3‖走错地方却发现了新大陆
4‖松江文化的新地标
5‖广场上的人文感受
6‖仓城有一条雨巷
7‖清代老宅变展馆
8‖松江布的故事
9‖这是一座中国版的“马勒别墅”
10‖杜氏雕花楼的主要看点
11‖三个不同主题的展示不可错过
12‖老房子里的咖啡馆
13‖中山西路上的童年回忆
14‖值得想刷就去刷的地方
15‖给人惊喜的古仓餐厅
16‖后记
1‖前言
听说我在搜集素材,张老师给我推荐了松江老城,心动不如行动,于是,去踩点了一下。
2‖自驾线路
Day1(2022.1.19):华宁路→人文松江活动中心→松江仓城→云间粮仓→华宁路
3‖走错地方却发现了新大陆
在去魔都松江老城的路上,阴差阳错,老司机绕反方向,竟然开到中山南路尽头了,么想到,这一错,却发现了新大陆,这个地方竟然有5处可以打卡行摄。
1、松江站。松江站,是沪杭线上的一个小火车站,离上海站56公里、离上海南站26公里、离杭州站145公里,这个火车站建于1908年,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火车站,正因为具有年代感,这个车站就成为了许多剧组、文青的取景地,贾樟柯的《站台》和周拓如的《致青春2》都在火车站取景拍摄过。为了感受一下这个火车站的年代感,2019年杭州归来,我特意提前在松江站下车,在站台上打卡,滞留了好久,差点被工作人员误会成逃票的。
2、醉白池站。醉白池站是上海地铁9号线的车站,建于2012年,是一座饱含文化色彩的地铁车站,站内附属建筑有书香馆、多功能展厅、书画名人工作室、24小时城市书房等,地铁站将地方文献、书画艺术、信息交互相结合,多方位展示了“书香之域、书画之城”的文化内涵。
3、醉白池。醉白池,是魔都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代,这座园林,除了欣赏江南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外,还可以看到元代的书法石刻和明清的亭台楼阁,感受古人的诗词文化和建筑艺术,园林里的石刻碑碣较多,是这座园林的特色之一。
4、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人文松江活动中心,就在醉白池地铁站边上,是松江文化新地标,在这个一站式的公共空间,可以参观艺术展览、观看文艺演出、参与群文活动等,活动中心已经竣工,但展馆尚未开放,据工作人员介绍,1月25日将开放,需预约观展。
5、火车站对面的小河两岸。松江站对面有条清澈的小河,两岸种植着很多柳树,尽管是冬天,但婆娑的姿态依然楚楚动人,想必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时节,“飘缈微光照绿诗,树腰半露影参差,淡抹轻笼迷晓色,不知何处叫黄鹂”的景致,一定会呈现出来。






4‖松江文化的新地标
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老城的中山南路东侧,与地铁9号线醉白池站紧紧相依。
活动中心主要由云间文艺会堂、云间剧院、松江文化馆新馆和松江图书馆分馆组成,将成为新时代松江标志性文化功能中心。
活动中心的设计,将毗邻的醉白池公园作为整体进行了关联,把老城的更新升级与历史的文脉传承有机统一,形成了桥连古今、融景于筑的特殊风格。
从整体建筑的形体方面来看,采用了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让空间紧密相连,形成绵延起伏、一气呵成的建筑形式,波浪形状的屋顶和起伏流线的外形,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很有视觉冲击力。
从整体建筑的立面方面来看,采用了传统建筑的白墙+青砖+木质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以玻璃幕墙和实墙相结合的形式,既新颖独特,又减少能耗。
这个立面既像是摊开的一本竹简书,又像是竖琴的一根根琴弦,小伙伴们突发奇思妙想,在广场上,开始自编自导自演,一位小姐姐把活动中心的立面当作了琴弦,好好的弹了一把,发到某音上,看来一定要火一把的,会上热门不?!我们只管自娱自乐玩得不亦乐乎,却把别人笑到肚皮痛,还木知木觉,哈哈哈哈!
我们去的时候,内部还未开放,很遗憾,只能在外面兜兜、转转、瞅瞅,等开放了,抽个空去泡上一天,是不是是个很不错的想法哈!







5‖广场上的人文感受
人文松江活动中心的广场挺大的,地面式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分别设置了很多景观小品,如奇石、假山、松树、小径,这些元素的构筑,使得整个广场充满了一种中国园林的氛围,还有门楼上的荷花匾、木梁上的回字纹,都满满的凸显着中华文化韵味。
在广场的西侧,另设有一组雕塑群,立有5位有代表性的松江人的雕塑,他们都是文化艺术界名人,分别是:京剧、昆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海派著名书画大师程十发,沪剧演员、剧作家文牧,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桑桐,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书画研究员吴玉梅。
走在广场上,感受人文,不由得想到了有位名家说过的一句话:“十年上海看陆家嘴,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千万不要错过松江。”有空就多去松江走走吧。






6‖仓城有一条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现代诗人戴望舒《雨巷》的片段,然这个雨巷就在仓城这个地方,或许未必有人知道,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或许也未必知道仓城在哪里,其实仓城就在松江区的老城。
说起这个雨巷,还得倒回民国十六年,那时候的戴望舒还是一位年轻的诗人,他在好友施蛰存家中暂住,施蛰存的家就在仓城的一个小巷秀南街上,随后他一厢情愿地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诗中丁香的原型便是施绛年,如今,那个施蛰存的家已不复存在,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还在,古老的仓城还在。
仓城现在已被规划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地段为松江市河上秀野桥和大仓桥之间的两岸,主要分布在“一河两街”:一河为松江市河,两街为中山西路和秀南街,市河南岸为秀南街,北岸为中山西路。
主要看点:1、古建筑。有大量的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及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如:颐园、赵氏宅、费骅宅、葆素堂、王春元宅、杜氏宗祠、陈氏孝堂、徐氏当铺、杜氏雕花楼和水次仓关帝庙等,据文保部门统计共有128处之多。
2、古桥。有秀野桥、秀塘桥、秀南桥、大仓桥、年丰人寿桥和云间第一桥等古桥,据说,还将移建松江境内的五座元明石桥到仓城。
3、展馆。有张氏米行、松江布展示馆、陆军戏剧教育馆、刘美玲绘画旗袍艺术馆和松江非物资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各种展馆。
4、其它。还有一些百年老宅,经过修缮,被打造成时尚前卫的创意工坊、艺术空间和咖吧茶室等。







7‖清代老宅变展馆
陆军戏剧教育馆,位于上海松江仓城的中山西路195号。
这座清代老建筑,是原来的张氏老宅,经过修缮,老宅焕然一新,换了“新主人”,变了“新身份”,破茧成蝶,化身为一座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松江孵化基地——陆军戏剧教育馆。
陆军,上海松江人,是著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剧作家,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兼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戏曲学会会长、松江区文联***、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
陆军的戏剧作品主要有:连载小说《定心丸》、大型话剧《夏天的记忆》、京剧《一夜生死恋》、婺剧《婺江歌谣》、越剧《瓜园曲》、粤剧《蝴蝶公主》、黄梅戏《红楼探春》、沪剧《石榴裙下》、滑稽戏《男人三十一枝花》等,电视剧作品主要有:《十六个鸡蛋》、《还乡》、《两亲家》、《小浦东传奇》、《东方小故事》、《派出所的故事》、《刑警803》等。
馆内目前的布展主要分为三部分:中国戏曲渊源、松江戏剧介绍、陆军剧作展,还有一部分正在布展、尚未开放。开放时间:9:00——15:40,每周一闭馆,免费开放,10人以上的团队需要提前三天预约额。






8‖松江布的故事
松江布展示馆,位于上海松江仓城的中山西路203号。
这是一座清代的三进二层古建筑,是原来的凯氏老宅,在这样的百年老房子里,展示着古老的松江布再也贴切不过了。
说起松江布,不得不关联到一位历史人物——黄道婆。
黄道婆是松江乌泥泾人,元代由崖州带回了先进棉纺织技术,对纺织工具进行改进和革新后,使得当时的松江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到了明、清两代,松江已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制造中心,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说过:“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清康熙的《松江府志》也有提到:“吾乡所出皆切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当时的坊间还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民谣。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全国销售布匹4500万匹,其中3000万匹产自于松江府,约占全国的2/3,同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松江布远销西方各国,清乾隆初年,松江布出口英国,当时在英国风靡一时,松江布中的一种名叫紫花布的,当时在法国及其流行,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还有过具体描写。
展示馆主要分三大区域:一是松江布实物及史料展示区域。这个区域陈列了扣布、标布、三棱布、斜纹布、紫花布、药斑布等品种繁多、纹案各异的松江布,这些展品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当地民间,还有民国时期的松江布庄的各种广告,展品中的珍品有清代紫花布、抗美援朝时期的线毯、新中国时期的解放布等,馆内的镇馆之宝是收集于河南开封的“大盛号”绸缎棉布统办精美礼券,这是当时松江姑娘嫁到河南的压箱底嫁妆。
二是松江布体验互动区域。这个区域展示了各种织造工具,如:梭子、锭子、绕线板、纺纱机、织布机等,在这个区域还可以进行体验互动,如织布体验、染布体验、女红体验、木刻版画等,馆内还开设了手工学习课程,可以根据个人或团队需求个性化定制,或织布或染整,或丝网版画或木艺陶艺,皆可以感兴趣地选择学习和制作。
三是松江布文创产品区域。古老的松江布现在与时俱进,巧妙的运用松江布开创了很多衍生产品,如:旗袍、服装、帽子、灯罩、挂画、背包、手提袋、书封套、布绒玩偶等,曾在全球时尚过的松江布,现在又重出江湖,焕发青春。
展示馆开放时间:9:00
——16:00,每周一闭馆,免费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