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行走--安徽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1.这个城市没有秋天,十一月的一场雨落下,叶子在变成金黄之前,便簌簌落下枝头,绿叶随风飞舞,几个起伏升落,最终归于泥水,再也分辨不出颜色。凛冽的风吹来,昨天还是短袖单衣的街头行人,用棉衣包裹的严实,在昏暗的路灯下,顶着北风细雨匆忙的行走,纵然街边霓虹闪烁,路中车来车往,只看人情面容,一副万物沉寂的景象。雨过天晴之后,有些冬天的味道,孤零零的枝头在风中凌乱,觅食的麻雀成群结队的落在枝头,叽叽喳喳不停歇,应当是为这秋天匆忙离去,冬天来临的又如此迅疾,它们还来不及饱饱的进食,还没有安排好冬日的生活。
第1天。北方晴空虽好,但却有雾霾即将围城,再加上受了那些旅人风光美景的蛊惑,知晓了秋天还在,只是躲到了江南,于是想南下寻找那一片秋天,在寒冬霸占整个大地之前,抓住秋的尾巴。昨日18号,下午乘坐火车来至潜山县,计划游历皖南三山。清晨,在县火车站乘公交,至潜山县客运站,站旁早点店里的炒面,与平常吃的有些不同,面不是面条,更像粉丝一般,只是配菜与味道与寻常炒面相比,没有什么不同。站内乘天柱山
旅游专线前往景区,出了县城,一路向西,不多时向北转沿山路前行,路旁干净的农家院落白墙青瓦,青翠的竹林环绕,翠绿的颜色提醒着来人,冬天离这里尚远。上午9时刚过,已经来到山下,举目远眺,只见前方一片白色巨石,如一巨柱连通天地,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坚实雄伟,古时大将重臣被称为柱国,应当从这里来的灵感吧。乘坐景区内大巴,山路盘旋而上,白色
山峰或隐或现,行30分钟,到达步行
登山入口,下车开始攀爬。石阶道路缓缓向上,没有几个游人,路边的一丛丛竹林,一颗颗古树,一块块巨石,让山路多了一些乐趣。途径南关口,此地古时为抗元义军的营寨关隘,站在此处,向北望去,数座白色巨峰同时出现在远方,怪石耸立,群山对峙,在湛蓝天色下,显得更加洁白而伟岸。抗元的英雄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在这里浴血奋战,在这里誓死抗元,不就是为了保护身后这大好河山吗,他们不也是顶天立地的伟岸英雄吗!经过南天门以后,山路越来越陡峭,游人渐多,应当是乘索道上到此处的,沿石级往上攀登,神秘谷处有一块岩石神似慈祥的老人,鼻眼可分,被称为皖公神相。从此刻起,身边的和远处的山石慢慢有了灵性,在太阳的照耀下通体白亮,或坐落于山巅随风轻动又千年不坠,或挤入山涧将登山路覆盖出涵洞仅容一人通行,山石的纹理如同古代画师所作水墨画,层次分明线条清晰,横劈如一处处褶皱,褶皱里钻出几棵倔强的青松,竖立如深壑刻入山体,形成一条条小水道,有细流垂下,山静树动水行,曼妙如仙人挥舞轻纱在山巅荡漾。沿着山路,随着逐渐拥挤的游人,经天池峰,飞来峰,来到天柱山主峰前,山路不能前行,只能远观,一块巨石刻有白居易的笔墨,"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霄",诗仙太白也曾写过"奇山出奇云,秀木念秀气"。而我等愚钝之人,只见前方百米处那座耸入云天的巨峰,下接群峰上揽日月,如同黄钟倒扣,光秃的白色山岩不生树木,山顶怪石集聚,四周皆是陡崖,令人只可远观而不能登临,站在峰前,只能惊叹于大自然的造化与自私,最美的景色总是在最惊险之处,让凡人膜拜又不可亲近,不愧为擎天一柱。回望山下,满眼连绵青山,天柱巨石好似一颗颗白色珍珠镶嵌在青翠的画面中,
潜水皖河一左一右,如同飘动的丝带萦绕群山,为这座古南岳名山增添了灵动,极目不能见处,青山与蓝天渐变成茫茫一片,以至于目力难以穷尽。已是午后时分,从山巅继续前行,向东关景区进发,一路都是石阶道路,上上下下曲折迂回,右侧天柱山群峰争雄,左侧茫茫林海幽远难入,路旁巨石八卦阵奇异迷幻,东关寨门一夫当关,炼丹湖水面平静,四周松林环绕,水中数只水鸟搅动了倒影的山峦秋色,令天空的云彩也跳动了起来。下山的路欢快轻松,从山巅处的西关景点一路到东关景点,徜徉群山遍揽雄峰,奇石,幽洞,
丽水,北山之壮与南山之秀,一日之间已是走遍。下至山门处已是午后3点,登景区车原路返回,景区入口,又乘公交回到县城,身子从仙境返回人间,灵魂却一直不舍天柱山,缓缓走到火车站,乘坐去往
九江的列车。天色全黑之后,在浔
阳江头的古城柴桑,安置好漫游的旅人。

感谢楼主分享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旅途,期待看到楼主更多的好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