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的世界----2021年7月独行乌孙古道( 持续更新中)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真不激动 于 2022-4-19 22:43 编辑

独行乌孙古道(序言)“到伊犁,一定要去琼库什台。"

       经历了乌鲁木齐,托克逊,巩乃斯,那拉提等地的层层核酸检测之后,真不激动再次独自来到伊犁。相识10年的新疆哥们XIANGLONG从乌鲁木齐发信息建议“一定要去琼库什台(村)”。哎,2010年初次背馕走新疆的时候,不是移动网络时代,资讯传播不太便捷,特克斯县,喀拉峻草原,琼库什台村还是默默无闻之处,我在特克斯县只住了一两天,浮光掠影,错过了这个美丽的地方。2021年真不激动第三次新疆之行要弥补这个缺憾。

特克斯县城中心的八卦台

特克斯街头,警车来来回回转悠,车上的喇叭播放着“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2010年特克斯县城到琼库什台村似乎还没有开通长途公共汽车,现在2021年7月中旬,交通方便了一些。从特克斯爱疆大酒店停车场乘坐长途中巴,14:50发车,计划在琼库什台村待上两三天,真不激动在县城市场上买了三个馕,两个烤包子,几袋方便面火腿肠和面包。坐在司机座位右侧的位置上,视野开阔。车上有哈萨克牧民,有下山买东西(食品,糖果,西瓜,甜瓜,水果),买了锅和饼干返回喀拉峻山客栈经营者,还有一些游客,司机对班车上座率很满意。

出了县城,白云朵朵,2021年道路状况良好。
前方是生产建设兵团78团驻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一个团场相当于一个县级行政单位。78团场与特克斯县互不隶属。从县城到琼库什台要翻四座山,车程约两个半小时。

喀拉峻是哈萨克语音译,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海拔2500-3600米之间

夏天的喀拉峻据说有伊犁最好的草原,飞瀑,冰川,23万亩的草场每年夏天可以容纳来自特克斯、巩留等地的10-20万头牲畜到这里贴膘。长途中巴途中在观景台稍微休息一会儿,司机放松一下,乘客们也可以遛遛弯,伸伸腿。

夏天的草原,是孩子们撒欢的好地方。看到大片的雪岭云杉
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一个树种。在巍巍天山深处,它苍劲挺拔、四季青翠、攀坡漫生、绵延不绝,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风吹林海,松涛声声,绿波起伏,其势如潮。雪岭云杉,常绿乔木,叶呈针形,略弯曲;果球为长椭圆形,褐色。天山的雪岭云杉,据说是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演变成大西北独有而又最为壮观的林木。

18:00左右,长途中巴停在了琼库什台村委会前的停车场。众人纷纷下车。真不激动把背囊放在这个松木屋旁树荫下,休息,喝水,将两个烤包子填下肚,顺便上网搜索了一下住处。哇,价格好贵!村中客栈民宿动辄大几百人民币。

夏天是旅游旺季,自驾车几乎停满了村口木桥边的停车场,写着琼库什台村名的这块大石头,几乎一直有人拍照留念。住宿价格高昂也是市场需求旺盛的正常反应。真不激动是严格执行自己住宿预算的人,再说,这次背着帐篷睡袋还有两天的给养,那就不着急做决定,一边看风景,一边慢慢走过木桥,先进村再说吧。

在哈萨克语中,琼库什台的意思是“宽大的平地”。这个村庄是一片介于草原和杉林之间的台地,海拔2050米,属于喀拉峻大草原的一部分。发源于天山冰川的库尔代河,从村边流过。

河水清澈,阳光正好。有牛羊马狗,天上有飞鹰,树上有鸟和松鼠,河里有鱼.....

今天是2021年7月17日,周六,村子里外来的游人不少,拖家带口,大人小孩,叽叽喳喳,热闹。问了几家打着客栈招牌的松木屋,价格依旧是让人咂舌。看着这片河边的草地,动了在此扎帐篷的念头,又怕河谷的夜冰冷刺骨,万一下雨,打湿了帐篷和行李,湿行李背起来可是愈来愈沉。

河边空气很好,骑马游客来来往往。有个大牌子竖在村边,上书“严禁私自从此徒步穿越乌孙古道,禁止违法穿越,否则后果自负.......”哦,真不激动明白了,这里是一条穿越天山的传统线路“乌孙古道”的起点。对此徒步路线,我曾经有所耳闻,知道这是户外圈一条有相当难度的线路,不过这次新疆之行并无长途徒步的计划,背囊里虽有帐篷睡袋,但没有炉头和气罐,且物资给养只有两天的储备量,明显不足,就不打算冒险探索此路到天山南麓了。

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北京时间19:28,光线愈发迷人,顺着河水沿着河岸逆流而

上,山色诱人的美丽,让人一步步走下去,欲罢不能。走近这家木屋,大门紧锁,无人。

独行许久,有两个牧民骑马经过我的身边,

问“你是要走乌孙古道么?”

答:“没有这个打算,一个人,走不了,危险哦。”

刚才村边的那个“严禁......”的牌子,我是看到了的。没有向导和地图,给养不足,天气,野兽,道路,万一迷路,受伤,饿死在大山里,概率不小。况且,竖了那个“严禁......”的牌子,意味着某些职能部门根本不愿意承担可能发生的救援,本人不打算冒险。

山色,鸟鸣,溪水潺潺。有兔子出没。喀拉峻山区完整的原始森林植被类型,使这里成为整个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在这座山中园林里,白桦、山杨、野苹果、野山杏等阔叶林簇拥密立;山柳、柽柳、野蔷薇、树莓等灌木处处丛生;百种药草形态各异;峻岭密林深处,棕熊、雪豹、狍鹿等300多种野生动物和昆虫生息繁衍,堪称是亚欧大陆腹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林间幽静,独自走了半个多小时,神清气爽,不知不觉间,发现身旁多了个小朋友。他也是一个人,低头走路,不说话,脚程比我还快,一会就走在了前面。真不激动背着双肩大背囊,他什么也没拿,空着手。我们两个就这么在林间小路上一前一后,默默走了半晌。
大自然中相伴而行,人和人心灵的距离感消失,渐渐变得亲近,真不激动拿出一管阿尔卑斯糖递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他清澈的眼睛望着我,自然而然取了一粒硬糖,把其余的递还,“我叫沃尔肯。8岁了。”哈萨克小朋友的汉语相当棒。

肯肯小朋友,看我对草地上的蘑菇垂涎欲滴,认真地说道:"这个蘑菇不能吃。”他摘了些小小的野生红草莓,放进嘴里,我也摘了一些尝尝,不错,酸酸甜甜,富含维生素。两人继续向前,夏牧场,在河谷的深处,肯肯家的牛羊,住在那里。

真不激动和肯肯,一大一小,两人继续在山路上奋力前行,一位少年骑着一匹漂亮的伊犁马带着一个装着果冻的塑料袋经过,估计少年看着觉得有些奇怪,开口用哈萨克语问肯肯:"$%&*(&@#¥*(&*”。我听不懂哈萨克语,猜着大意是,“你们去干嘛?这个男人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面对小朋友对我这个陌生人的信任,我暗下决心,无论多累,走多长时间,一定要把肯肯小朋友完完整整安安全全交到他父母的手上。

路过牧民的木屋
远远看到炊烟,肯肯家的夏牧场快到了,清澈湍急冰冷的库尔代河上游,肯肯走到这里,加快了步伐,指点给真不激动看,“这是我的马。”哇,从小在平原地区长大的我,心里的那个羡慕,8岁孩子就有这么漂亮的伊犁马。

20:53肯肯小朋友到家了。我看了下时间,18:00从村口木桥出发,走到此处大约3小时。

爸爸江阿勒克在劈柴。父子两人用哈萨克语聊天。并没有在意站在一旁的不速之客:真不激动。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对大山里的人家而言,8岁的小学生走7-8公里山路自己独自回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有成年人的陪伴,肯肯一样可以做到。喀拉峻山地游牧民族,亲近自然,信任人类,根本没有大城市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互不信任和猜忌防备。我和肯肯两人邂逅结伴而行,我陪伴了肯肯小朋友,小朋友肯肯也陪伴了我。人生旅途,有缘同行,真心相待,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处处设防,全心的付出,即是满满的收获。捧得一片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才是真情。看他们父子两人高兴地说着话,真不激动由衷的快乐,不忍上前打扰,默默走到了河边的一片空地。今晚,就在这里宿营吧。
妈妈从河边挑水回来,肯肯立刻跑了过去,母子连心啊。
夕阳下的牧场。宿营地是选好了,可是随处可见的牛马却让真不激动犯了难。

当年徒步甘南(扎尕那-卓尼)的时候,真不激动曾经在山崖下扎帐,半夜牦牛前来造访,差点把帐篷踩烂。今晚在河边挨着牧民的草场平地露营的话,虽说遇到棕熊或者云豹的可能性不大,万一有大牲畜或者其它野生动物来串门,确实会有麻烦。

彩霞漫天,天要黑了。谚语说:早烧阴,晚烧晴。明天该是个晴天。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

暮色迅速笼罩了山谷,江阿勒克一家人关上了屋门就寝。我思来想去,为了防备野兽和牲畜,决定把帐篷扎在木屋旁边的草地上。

山谷变得寂静,唯有库尔代河水声越来越响,舟车劳顿一整天,倦意袭来,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山风骤起,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打得帐篷啪啪做响,雨越下越大,草地开始存水,渐渐地帐篷也开始进水,积水从底部渗进来,真不激动有点慌了......登山表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凌晨0:10,雨点更加密集,帐篷被风刮得摇摇晃晃,赶紧穿衣穿鞋,拉开帐门,拔起地钉,把所有的东西拖出泥泞,到木屋的房檐之下,房檐下地势有些低,雨水迅速流了过来,看来今晚是睡不成了,我围着睡袋,蜷缩着身子,打算挨到天亮。看着登山表,心里合计:新疆乌鲁木齐属于东六区,北京属于东八区,两地时差2小时,北京时间0:10,等于琼库什台的22:10,夜,还长哦,海拔2000多米的河谷,山风刺骨,到天亮,还有至少六七个小时,难熬......
忽然,松木屋的灯,亮了,木门开处,江阿勒克披着衣服,打着手电跨出门槛,伸出了温暖的手,眼神示意,“进屋。”真不激动犹豫了片刻,随即丢下帐篷,抓起背包,抱着睡袋,进入木房子。房间里当然没有风雨,炉子里有松木材正在燃烧,温度比室外高了许多,顿觉身心俱暖。江阿勒克一家三口睡在大炕的左侧,我睡在大炕右侧,靠着窗户,终于可以伸直双腿了。几分钟安顿好。关灯,睡觉。

感谢淳朴的哈萨克。一夜安眠。清晨风停雨消。
木头大炕既是睡觉的地方,也可以在这里吃饭。早餐:馕,奶油,奶茶。
哈萨克主妇是木屋起得最早的,生火,挤牛奶,煮水,我拿出在巩乃斯买的蜂蜜,奉上方糖,一起喝奶茶,碎馕涂上奶油,蘸了蜂蜜吃。大家听着哈萨克音乐,边吃边聊,江阿勒克一家四口,育有两个男孩,长子沃尔肯八岁半,乡里读小学,目前放暑假,小儿子四岁因故没有到夏牧场来.....

新的一天开始。2021年7月18日,琼库什台,周日快乐。

吃饱喝足,手机电池充满。问题来了,今天是个好天气,何去何从?下一步到底是原路返回琼库什台村?还是逆流而上继续探索库尔代河山谷呢?
独行,厉害。注意安全
本帖最后由 真不激动 于 2022-4-17 16:07 编辑

独行乌孙古道(一)心情起起落落第一天
2021年7月18日,从哈萨克牧民江阿勒克的木屋里开始
可以说,2021年7月徒步乌孙古道,纯属意外。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过程

早晨喝完奶茶,主妇忙着处理刚挤出来的新鲜牛奶。上午的阳光把木栅栏上被昨夜骤雨打湿的衣物基本晒干 。睡袋收纳妥当,装入了背囊,临别之际,我取出一盒方糖和两条崭新的户外头巾送给夫妇二人做为礼物,哈萨克兄弟骑马的时候,头巾可以遮挡些许风寒和尘土,真不激动目视着女主人打开包装,听到一声不由自主地赞叹:"太漂亮了。”甚感欣慰。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礼物虽然略显菲薄 ,库尔代河为证,江阿勒克一家的真情厚谊,我是不会忘的。
出发,背囊侧袋的保温杯被主人装满了煮好的牛奶,有点沉,深深的情谊,这是真不激动数年来喝过的牛奶里最新鲜最美味的??。走出屋门,阳光灿烂,何去何从?已经想好,我要先到溪流的尽头去看看山顶那片白色到底是雪还是冰川。

远处山峰上有一片白色,雪?冰?

这瓶乌孙山泉,是几天前进入特克斯县时候,路口检查站赠送的。7月18日,在海拔2395米的琼库什台高山牧场,我泡了些天山红花,阳光下黄灿灿的,色彩诱人。

松树下的蘑菇

山重水复,草原广阔,山峰明明近在眼前,走路却似乎遥不可及。昨夜的雨,让一部分草原土路积水,过分的泥泞,使得真不激动不得不绕路而行,爬过两道木栅栏,有座木屋,一位年轻的哈萨克,刚刚备好了马鞍,看样子是要朝琼库什台村方向而去,双方互致问候,我知道了他的汉语名字是:叶考。

叶考问:“你是要穿越乌孙古道么?”

怎么又是这个问题?昨天路上就有人问。真不激动心里嘀咕。难道村子里派这些人阻止背包客?

我实话实说:“今天只是想去河尽头那座山峰看一看,食物带的不足,一个人,独自穿越天山,太危险。”

叶考:“是的,从这里走乌孙古道到阿克苏的黑英山,需要四五天时间,最后几天,道路并不明显,需要多次溯溪,没有马,你独自走的话,确实有难度。这两天有一些网上约好,穿越乌孙古道的客人要来,我是户外向导,要去琼库什台村接他们。”

真不激动:“哦。”这才注意到叶考身穿冲锋衣,背冲锋包,着高帮登山鞋。

图片

叶考:“先带他们到这里住下。”指了指旁边他刚锁好的那座松木屋,“这里有电,有手机信号,有网络,再往山里走,就接收不到信号了。人,集合齐了,就出发。”

真不激动:“哇,你真棒!我的微信是:419791036,你的微信是?”

两人互留了电话,微信。

叶考跨上了马背,"要是想走乌孙古道,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你可以从山峰那里返回这里等我。”

......

真不激动:"好。若有需要,我会联络你。"

又闲聊两句,挥手而别,看着叶考策马远去,真不激动心里有了些底,虽说没有地图,我没有迷路,前方河流上游大概率有牧民游牧点,有人就安全多了。继续前行吧。
“There ain't no gold in this river
That I've been washing my hands in forever
I know there is hope in these waters
But I can't bring myself to swim
When I am drowning in the silence
Baby, let me in”

......

阳光开始变热,山间无风,鹰在天上翱翔,时不时遇到吃草的牛和羊,卸下背囊,脱掉薄羽绒服,坐在河边林荫草地喝牛奶,啃馕,负重前行三四个小时,一直与库尔代河为伴,着实想与之更加亲近,伸出双手,水流湍急,中午太阳下的河水并不寒冷,没有敢下河游泳,取出毛巾擦身,索性把T恤也洗了,湿衣服铺在石头上晒太阳,人戴上墨镜躺在草地日光浴,舒坦。困,那就睡吧。这一觉睡到了北京时间18:10才醒。做了个美梦,捡到了不少人民币。哈哈。

阳光渐渐温柔,空气中充满了自由的味道。让人懒洋洋躺在草地上不想动弹,无意间抬头朝山峰方向瞄了一眼,视野中地平线远处有个橙色的点在蓝天绿草之间移动,甚为醒目,细看,竟是手持登山杖,背着登山包徒步向上的两个旅行者渐行渐远,怎么回事?今天从出发到现在,走了六个多小时,才遇到一两个人,好奇心驱使真不激动从河边迅速追了过去......

为了加快速度,我把略显沉重的背囊放在河边,捡了根木棍做登山杖,轻装前进。前面这些是什么人?从哪里钻出来的呢?我想弄明白。

爬上山梁,又看到几个人。

快步十分钟后,与两个徒步者并肩而行,一问,他们是走乌孙故道穿越天山到阿克苏的商业户外团队,有向导兼领队,后面还有一部分队员和马帮。现在正走向第一天的宿营地。

河谷的一侧已经暗了下来,看看夜幕即将降临,我加快步伐,一座吊桥和一栋牧民松木屋映入眼帘。估计再难达到今天预计的山峰,赶紧折回。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咻-,一声口哨,遇到了骑着一匹白头马,带着两匹马的穿蓝色抓绒衣的哈萨克:叶力。两人一搭话,他问的问题和中午遇到的叶考的一模一样:“你要走乌孙古道么?”这一次,我有点动心了。如果有户外旅行团队同行,有马帮向导支援的话,走乌孙古道,也许真有这个可能了。当年走从松潘徒步七藏沟,就是如此,并得以成行。叶力看我若有所思,在马上又问:"你曾经走过多长时间的徒步线路?"我回忆片刻,答:"有一些经历,走过国内,也走过国外线路。2017年第二次去尼泊尔,走ACT大环线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徒步18天。"看到对方肯定的眼神,于是接着讲:“我还有一个70升的背囊,存放在两公里之外。如果确定走乌孙古道的话,天黑以前背着去宿营地找你。”叶力点了点头,“可以。”他用马鞭指着桥头的木屋说,“晚上就住那里。"真不激动:"好的。"此处,手机已经无法接收到讯号。

真不激动话一出口,心里又开始打鼓,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手头只有两天的干粮,如何走4-5天的路程呢?这一路,水源丰沛,饮用水足够;只是,马牛羊可以吃草,狼熊豹能够打猎,人,必须要吃饭,啃树皮可不行。现在立刻返回琼库什台村买足够的食物需要一天的时间,大约明天下午才能重新到达这里,叶力一定向前出发了。完美错过。哎,手脚顿时有点凉。

库尔代河上游的吊桥,营地

凉归凉,路还是要走。实在是巧,迎面又遇到了一个徒步团队,有个戴眼镜的男子似乎是个有经验的旅行者,自称他们一行12人,都是自发在网上组成的同路,AA制。闻听此言,我心情有些兴奋,脱口而出,“可以加入么?”没想到,此君用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眼神和沉默很干脆又不失礼貌地把我的希望之火浇灭了。真不激动悻悻然,去取自己暂存在河边的苍穹背包。转过弯,遇到了LW,一个独自背包的女生,互致问候,聊了起来,出生在齐鲁大地的她快人快语,这次网上约伴,从喀拉峻走到琼库什台的途中,被自觉徒步经验比她丰富的某同伴鄙视,拌了几句嘴,搞得心情不爽,也正烦着呢,憋了一股劲,非要徒步乌孙古道证明一下自己的信心和实力。听说了我的来龙去脉,她大手一挥,“一起走吧。我带了18包方便面,吃不完。高山气罐有三个,炉头也有,路上你干粮不够吃,可以吃我的,烧水煮饭也可以用我的液化气。”真不激动也没多想,问:“你确定?”LW:“确定。”峰回路转,君子一言。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机会,在下一个转弯,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接下来就简单了,我一路小跑,取了背囊,再次返回吊桥营地,找到叶力,商定驮行李 费用,每天100元,五天是500人民币。先付了300元现金。在木屋旁扎下帐篷。其实,真不激动并不是背不动自己的装备,轻装前进,干粮的消耗量会降低。个人觉得让朴实的哈萨克赚点辛苦钱,是应该的。再说,马驮着我的行李,马是他的,他不就成了我的向导嘛!此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天黑了,跟随叶力进了松木大屋,巧的是,他也是LW的向导。太阳能电池点亮了电灯,哈萨克大嫂做了揪片子,松木柴燃烧的香味和羊肉面条的香味混合成一种温暖的家的味道。大炕上围坐,铺上餐布,摆上碎馕,还有一瓶醋,吃。

LW坐下,哈萨克娃娃马上被她的手机吸引,虽没讯号,不耽误孩子们玩游戏。

吃了两大碗热腾腾的揪片子(羊肉面条),每碗10元,饱了。到松木屋周围遛弯消食儿,发现草地上足有几十顶户外帐篷,大致分成两个区域,我的帐篷孤零零扎在离木屋较近的地方。看来今天来了不少人,7月新疆还未出现新冠疫情病例,估计是中旬放暑假,相当多的户外爱好者从各地到伊犁玩儿。叶力说,这是两个徒步团队,自己是眼镜男和LW 等十余人的向导,另外那几十人的大团队,是其他哈萨克带上来的......

稀里糊涂踏上乌孙古道的第一天,走了大约12-20KM的山路,海拔2800米左右的草地,睡着很舒服......



您客气,这次徒步,本不在2021新疆之旅计划之内。确实有点小危险。感谢。
楼主快快更新
独行乌孙古道(二)从碎石满地到鲜花烂漫
疲劳是最好的安眠药,晚餐后没有看到星星,营地没有野生动物来访,安睡,一觉到七月十九日7:30,

阴天,当然没有看到日出。松木段上吃早餐。望山跑死马,昨天计划抵达的雪山还远着呢。

松木屋里的哈萨克人家,让汉语讲得最好的小儿子过来收扎营费用,我的帐篷最靠近木屋,手机和充电

宝在屋里充满了电,有充足的热水供应,私以为,10元的价格也算合理。其它的帐篷收不收费?怎么收

费?我没问。哈萨克向导们开始为马匹备鞍。

图片松木屋旁,我的红色帐篷。向导叶力(蓝色抓绒衣者)。

真不激动把70升的背囊抬上叶力的马背,随身背上2020年在广西参加越野跑的双肩小白包,回望一眼昨

天来时的路,踏上乌孙古道第二天的旅程。
库尔代河的上游,几乎已经没有了河床,冰川融水在石头上漫流,有些地方形成了沼泽。海拔逐渐爬升。

看到已经有徒步者从营地出发了,我到哈萨克松木屋为保温杯加满了热水,装进小背包,迅速跟上。

云层较厚,地平线,绿色的草原上,前方徒步者橘红色的背包罩确实比较醒目
Lw出发前,递过来三块压缩饼干,还有一小块袋装酱牛肉,我有些不好意思,想到前路漫长,收下,说

道:“这次来伊犁,并没有长途徒步计划,临时起意,仓促上阵乌孙古道,没有带炉头气罐。你的高山

气罐,多少钱买的?现在手机没讯号,出了山,我手机转账给你,付你现金也行。LW谦逊地微笑着说:"不

要钱,反正这些液化气我一个人也用不完,昨天我们不是说好了嘛。”

人在碎石与溪流间行走,云渐渐散开,蓝天开始露了出来。
天山高处,严寒漫长,春夏苦短,各种野花抓紧时间绽放。

人生朝露,生当如夏花。

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有着某种命运的交织。

哪怕生在贫瘠的石缝,亦不可轻言放弃。
山,就在那里。

甘冽的空气,清新纯净,微微有些凉。肺部很舒服。

走了两个多小时,轻装前行,我的速度比较快,轻松超越了前方所有的人,哈萨克马帮和其它的团队成

员还没有上来。于是寻一处雪峰下风景绝佳的大石头,泡上锡兰红茶,拿出唯一的一袋熊仔饼干,享受

TEA TIME(茶歇时间)。

多功能运动鞋,虽然轻便,后来几天实践证明,确实不如防水高帮徒步鞋更适合天山山地路线。

多云的天气,阳光不强,不用防晒。

一会儿,戴着红色遮阳帽的LW走了过来,我请她喝杯热热的红茶。12人团队的其他人也走了过来,纷纷

在我选的这块相对比较平坦的大石头上喝水休息。真不激动站起身,看到昨夜一同扎营的另一支队伍出

现在视野里。我把饼干盒递到同在大石上的LW和黑衣男(网名:慢布)面前,问,“这个商业团队有多

少人?”两人各取了一些饼干,答,“他们大约有40多人。”大概数了数,还有三-五个哈萨克向导带着

骑着马,驮着行李。
蝶儿恋花。远山的呼唤

从宿营地到此,海拔提升了大约300左右

前方即将翻越琼达坂

常年不化的冰雪

这片草滩地在冬天存有大量积雪。
泥泞的草地上有个牛头,真不激动把它挂在了钢柱之上,这样,作为路标更醒目,可以帮到后来者。

此处有积水,道路泥泞

以牛头和琼达坂为背景,为一见如故的哥们seal照张相,留个纪念。

马儿吃草

满是岩石的琼达坂

碎石间依稀可见一条曲折的路

马儿驮着行李跟上来了

据说当年的汉家公主就是此路前往南疆龟兹国,与之结为婚姻。

短短时间,海拔提升500米,LW登上达坂海拔3700米的高点,雀跃。



回望,告别库尔代河流域

前行,有紫色的花,让我想起了千万里之外某个喜欢紫色的人。心中暖暖。

越过达坂(垭口)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

植物,花朵和昆虫种类多了起来。从鞍部走过一片高山草甸,涉过一片浅水沼泽,沿一条马道盘山而行
岩石的颜色也有明显变化

海拔下降了600-700米

山路坎坷,用钢柱标出路肩,防止冬季雪厚,人或者马失足坠崖。

匆匆嚼了一块压缩饼干,补充能量,继续向前

每一片与众不同的云彩

都需要找到天空去存在

我们都习惯了原地徘徊

却无法习惯被依赖

你给我

这一辈子都不想失联的爱

相信爱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

从全是乱石的达坂到植被茂密的草原,下坡路,走到腿软,LW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幸无大碍。

草,密密麻麻,高度大约有1米左右,马队就像浮在绿色中的小船。

身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再吃一块压缩饼干,喝完了杯子里的水,继续前行,

视野里的松木屋就是计划中的露营地,我第一个踏上了木屋前的平地,发现铁将军把门。于是静静等待

向导骑着马从后面赶来,叶力一看锁着门,立刻拨转马头,“今天不住这里了,主人不在。”真不激动

闻言加快步伐跟上叶力,朝备用营地行进。

大约半小时,我和哈萨克叶力一起到达了溪边一小片草地,两人一起卸下马背上的行李,他朝接着骑马

赶来的另一队哈萨克说了些哈萨克语,对方点点头,马不停蹄涉过溪流,继续向前,我猜大概意思是:

这里面积不大,今晚我们十几个在这里扎营,你们人多,帐篷排不下了,你们到前面地方扎营吧。

沿路的野葱和花美得让人心醉。我选了一片平坦的草地,三下两下扎好帐篷,打下地钉固定。换上拖鞋

,从背包里取出饭盒,到小溪上游取了水,喝饱。阳光下擦了擦身子,清理了满是泥巴的运动鞋,洗了

衣服和袜子,挂在树枝上晾晒。10多分钟后,其他人逐渐走了过来,各自安营扎帐......

阳光撒进河谷

宿营地海拔大约2300米,今天徒步大约9-10小时。
乌孙古国原来面积很大,绝大部分为沙俄侵占,现新疆伊宁市及附近的昭苏,巩留,新源,特克斯,尼勒克几

个县均是乌孙古国的一部分。龟兹古国位于新疆库车,拜城一带。乌孙古道是指乌孙国到龟兹国穿越天山

南北的古代通路,有很多条,最主要的有三条:现在的217国道(独库公路)就是当时通行人数最多的一条

。真不激动正在走的是中间一条琼库什台-黑英山。另外最西边的线路是:昭苏~夏特~温宿。

河谷鲜花朵朵

因为我是帐篷第一个安顿好,其他徒步者的帐篷围绕着,分布在我的前后左右及其周边。

马儿也累了一天,卸下马鞍,吃草.

LW情商很高,不和太多的人说太多不必要的话,与向导叶力比较亲近,晚上我们三人一起用LW的气罐和

炉头煮水,吃方便面,啃馕,吃零食,喝着我的锡兰红茶,聊得很开心,是啊,让所有的不快都随风而

去吧,

盯准目标,快乐无价。
天山深谷的夜,很快降临,入睡前,我计算了今天食品消耗:一个馕,一盒饼干,两袋方便面,两块压缩

饼干,LW支援一小块酱牛肉。叶力说:明天要溜索过阔克苏河。涉水路面更多了。睡袋里的真不激动听到

别的帐篷里有人谈话,说,明天徒步需要用到溯溪鞋了。是日,2021年7月19日,徒步乌孙古道第二天。

广袤、辽阔!
独行乌孙古道(三)第一次湿身+溜索过河
原创 真不激动  
真不激动此次乌孙步是到了琼库什台临时起意,匆忙上阵。行前虽然看过几篇相关的帖子,几乎没有做

路线和攻略研究,事后觉得自己有些冒失,侥幸全身而出,纯属“乱闯”。后来查资料知道从特克斯琼

库什台徒步拜城黑英山的路是包扎墩乌孙古道,昨天(2021年7月19日)翻越的达坂就是包扎墩达坂,似

乎也有称之为“琼达坂”的。有人说,露营地属于库诺萨伊河河谷。谷底阴凉,空气有一定湿度。
7:00,睁开不大的眼睛,醒来,发现 昨天洗干净的帽子,袜子,毛巾,T恤,都没有干。我把昨晚熄灭

的篝火重新点燃取暖,洗漱,煮水,泡茶。吃早餐,收拾帐篷睡袋,想着

今天要趟水过河,于是把拖鞋包上塑料袋装进小包随身携带。向导的早晨很忙,不仅要整理自己的家当

,还要把马一匹匹拉过来,拾掇马鞍,等所有徒步者把个人帐篷睡袋收拾完毕,将需要驮运的辎重,背

囊什么放上马背,逐一捆扎妥当。因为四条腿的马行进速度毕竟比两条腿的人快,叶力每天基本最后一

个出发,最先一个到达宿营地。

两个小时过去,众人基本都出发了,真不激动把不可降解的垃圾尽量全部焚烧,熄灭了篝火之后,离开

营地,除了脚印,什么都没有留下。今天晴天,我换上了圆边遮阳帽,把半干的袜子和毛巾,绑在小背

包带子上,寻思着边走边晒太阳,到下午就能彻底晾干了。
出发不到10分钟,就得趟水过河了,没有溯溪鞋,坐下来脱掉鞋和袜子,换上拖鞋,运动鞋挂在脖子上

,水流很急,拿根木棍支撑着趟过去。擦干水,再把袜子和运动鞋穿回,系好鞋带。把拖鞋再装进背包

。这一套程序下来,虽不算累,可怎么也得耗时5-8分钟,时不时来这么一通折腾,让我的行进速度远远

落后于穿防水徒步鞋或者溯溪鞋的其他人。水,有点冷,水温算不上刺骨,然,绝对称得上刺激。

叶力骑着马,涉过浅溪分分钟的事情

望着向导的背影,我知道,自己是最后一个人了,现在得独自面对一些事情。

又要弯腰换鞋了。让我想起单板滑雪起点总是弯腰扣紧雪板的时候。可我实在不想让河水把运动鞋和袜

子弄湿,然而,最终鞋还是湿了。

落单了,寻着马蹄印和水迹一个人摸索前行,心里有点着急,面对某处看上去不算太宽的水流,真不激

动实在懒得弯腰把运动鞋和拖鞋换来换去了,站在此岸边的石头上,费力一跃,结果天不遂人愿,两脚

没有落到彼岸,腰部以下全部没入水面,后背也湿一大片。水没过了两只鞋的整个鞋面,袜子湿透,立

刻拔脚上岸,唉,不仅得脱了鞋,还得把鞋垫拿出来拧干,袜子拧干,脚擦干。浑身上下检查一番,人

没有受伤,小背包也进水了。倒霉。欲速则不达。万幸的是,手机没浸水。

谷底没有路了,我摸索着爬到高处,根据经验,顺流而下,该是可以走出去的。出发已经大约两小时了

。目力所及,除了我和我的影子,没有人烟。

眼前出现一条大河。后来查到名字:阔克苏河

太阳开始热起来,因落水被浸湿的衣物很快变干,我啃了两口馕,研判所处的局面。

大河拦路,仔细观察,岸边有一条小径,可以下到河边,向左是逆流,向右是顺流,真不激动决定先到

河畔。
河水的颜色灰白,(融化的雪水奔腾而下,带着天山山坡上的碳酸钙质岩石粉末,把峡谷内的河水染成

乳灰白色)岸边的沙很细,让人想起了云南的独龙江。面对河水,我决定右转,顺流摸索向前。

发现有脚印和马蹄印
河畔有一片浅滩,孤独地行进一个小时左右,前方终于看到人类活动迹象。哈哈,方向,选对了。
顺利与向导会师。当时真不激动不知道现在智能手机的某些APP,可以在手机接收不到讯号的情况下凭借GPS

芯片卫星导航。两个月后,在从禾木独自到喀纳斯村的徒步之旅中,手机无讯号,自己学会了使用GPS导

航。人的一生,要持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永远别放弃对他人和世界的好奇。

溜索

真不激动当年走云南怒江的时候,背着这个70升的OSPREY背包,时常看到溜索,怒族和傈僳族村民生活

中溜索过怒江是很平常的事情,只不过没有尝试过。没想到,这次在阔克苏河上要来一把。

正午热辣辣的太阳下,等待着溜索过河

静候。

利用钢缆+滑轮+重力滑行到对岸附近,对岸的人再用力拉上岸
岸上的人松了缆绳,吊厢顺着钢缆速度很快地朝河水中央冲了过去,有点晕

叶力戴上手套,放松缆绳,吊厢晃晃悠悠

真不激动帮叶力把所有的背囊装上吊厢,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最后一个过河
大约3分钟,抵达彼岸。目前,此地的溜索过河,成了一桩生意,叶力收了我200元现金。真不激动有点

肉疼。
马匹是怎么过河的?我没有看到。

没走十分钟,又开始趟水过河。

水流深度过膝

图片水流速度相当快,河底是碎石底,登山杖辅助支撑非常有必要。每次都是脱鞋脱袜子换拖鞋过了河

再擦干脚穿鞋穿袜系鞋带,把我折腾得够呛。戴眼镜的“领队”,穿着溯溪鞋,提醒道:“河底不平,

你直接穿着(运动)鞋过河比较好。”我有些犹豫,今天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体重大,比较稳。男子汉显身手的大好机会。

有些地方有独木桥,宁愿多走几步路,我也不想把鞋袜再弄湿。

山环水绕

太阳晒得背发烫,冰雪融水还是凉。

马的速度还是快,载着行李超过了所有人,好了,有它在前面,不用担心迷路了。

美丽的天山
夏天,走这样的路,不能穿拖鞋,运动鞋袜湿了干,干了又湿,脚被河水和汗水泡得发白,清晨未烤干的

毛巾,顾不得许多了,擦脸又擦脚,最终围在脖子上烤太阳,逐渐走在了队伍的最前端,

金盏花

真不激动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新疆北山羊的头骨,兴奋,拿起来举过头顶,估么着大约有10-15KG。

北山羊又名悬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形较大,体长115-170厘米,肩高约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雌雄

体都有角,但雄羊角特别长大,达140多厘米,呈弧形向后弯曲。

雪峰云杉绿草

林业管理站,宿营地到了

据说这是阿克不拉克林管站,维族牧民阿布拉住在这里。听说我要住下,他带我到白色的毡房看了看,

要价50元。今天溜索过阔克苏河,已经花了200元。我的行李里有帐篷睡袋,觉得可以节省一些。再说,

空气甘甜,鲜花遍布,绿草如茵的绝美之地,露营不香么?他读懂了我的眼神,却并不失望,很佛系的

样子。
马儿卸下了一身的负累,低头饮水

另外两个向导正在为马更换马蹄铁

叮叮当当,男人的活计。干完活,进屋吃饭。

叶力应该常来常往,在木屋自己动手生火,切菜,煮了一锅羊肉土豆面条。当然,只是一些羊肉丁。

我也坐在炕桌旁一起吃了起来。

阿布拉对这种不是新疆拌面的面条并不排斥,屋子里的气氛很好。

阔克苏河边遇到的玉江山也是维族,他骑马前往库车。为阿布拉带来了一些蔬菜。我把帐篷扎在了松木

屋前的草地。到河边洗了衣服,晾在木栅栏上。阿布拉院子里有卫星接收装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

充电。
来了不少人,阿布拉挺高兴,骑着毛驴忙前忙后。有点阿凡提的味道哦。

半个月亮爬上来。2021年7月20日,乌孙古道徒步第三天。

叶力说,明天会到达天堂湖。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