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遇到来此观光的一对姐妹和一对表兄弟,姐妹是表兄弟的妈妈。

谁是谁的妈妈,搞清了么?

表兄JOHNY家住拉什特,表弟HAMED家住阿拉克。JOHNY的英文很棒,曾经在基什岛工作。HAMED听说我们计划登达马万德山,就留了电话给我,叮嘱道:现在山上非常非常冷,你们的装备需要准备充足。到时候,联络他,他会让他的德黑兰山友朋友陪我们一起登山,并提供帮助。伊朗处处有雷锋啊!




清真寺周边的墓地。如此小的山村,也有这么多的人为国捐躯。可以想见当年两伊战争之惨烈。

村中小吃店,我看这地方不象是专门宰旅游者的地方。决定下一顿饭要在这里吃。
晚上天降小雨,游客散尽。再次来到这个小餐馆,果然不虚此行,灯光下,我们两个中国人喝伊朗茶,旁边一群村中男人看韩国电视剧。于是,拍下了下面一组人像。

山村的夜很冷,很静。房间的燃气取暖炉烧得旺旺的,颇温暖。舒舒服服洗个澡。睡觉前,两人又聊起”手机丢失“这件事,某人说:“其实我还有一个手机,一次也没用过。这个新手机送给他们(村民)都行。关键是手机通讯录不能丢,还有一些客户资料在里面....."他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白色三星智能手机给我看,哦,我确实能够理解。这个白色手机看上去有点女性化,比”丢失”手机的屏幕尺寸小一些,“腻歪准备得相当周到。连手机都有备用机”入梦前,我这样想。

第二天一早,再去这个馆子吃早餐。伊朗煎蛋,豆子汤,红茶,馕。每人四万里亚尔。似乎是从里海开始,腻歪也入境随俗,开始吃生洋葱了。


山村的早晨颇冷,小吃店里很多村民的早餐仅仅是一杯滚烫的红茶了事,胃里没有热量,怎么
能应付一天的工作呢?难道他们是习惯了?



独轮车,很重的。只喝一杯热茶的工人在山路上推。不容易。

马苏莱的建筑和传统结构吸引了国内外游客。马苏莱的建筑物呈层叠阶梯式,这个村庄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