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行走九角洞 攀越南天门
早餐自然要吃黔北的风味, 一碗羊肉粉端上桌,我狼吞虎咽,连汤都喝个精光。胃饱饱的,暖暖的。带着餐后舒适的满足感,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
从土城到元厚的高速,只有大约十分钟的车程。
元厚是一个小镇,小到竟然找不到几个合适的车位。受赤水河谷地形的影响,百十户人家沿着赤水河岸形成一个狭长的村落。一条狭窄的公路穿村而过,也是这个小镇赶乡场的街道。
一条溪流在这里汇入赤水河,这便是九角洞溪。我们将沿着这条溪流上溯延伸的方向走向南天门。从入河口上溯差不多一公里的河段已经渠化,河床上修建了几道浅浅的拦河堤坝,大概是为了在洪水期起到减缓流速、拦截泥沙的作用。
曾经的小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简易公路,没有了原始的味道。对于追求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户外爱好者来说,不得不说有些遗憾和失落。好在道路没有硬化,松软的泥土没有亏待我们的脚,说不上舒适,也不至于太难受。
山谷两侧的中亚热带植被非常茂密,两侧的青山遥相呼应,夹持着溪水潺潺的九角洞溪。或许山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只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被抬升,而河流不断下切,生生被隔离开,形成一个长长的“V”型谷地。
在这种“V”型谷底穿行,太阳就特别地眷顾我们,把热辣辣的阳光洒向无遮无挡的我们。太阳这份慷慨的爱,爱得我们无处逃避。刚走了三、四公里,已是汗流浃背。烈日下,伙伴们大多只顾了赶路,恐怕早忘了欣赏身边的风景。
正当伙伴们累得够呛时,前面出现了一户人家,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大家迫不及待地放下背包,舒缓一下身体。在家的大叔很热心,把家里的条凳拿出让大家休息。
这是一个依地势建在九角洞溪溪畔的独立院落,屋前的菜畦里遍地是生机勃勃的绿叶,菜地旁边的杨梅树叶间缀满了半熟的青梅,二楼的阳台上是一排排盆栽的各种花卉,那盆铁皮石斛枝条上紫红色的花尤为亮丽。掬一捧从山上引流下来的泉水洗洗盐渍斑斑的脸,顿觉凉幽幽的清爽。
这里除了一条土路,一条溪流,五里之外别无人户。山明水秀,自是特别的幽静之地。唐代山水大诗人王维曾斥巨资从另一位诗人手里买下了辋川别业,成就了辋川之美,也成就了自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地位。试想王维活在当今,恰好今天与你我同行,是不是也得和你我就此拜别,长此以往,隐居于这世外桃源,寄情于山水,忘却了江湖。
收拾好我的思绪,水杯灌满山泉水,我和小伙伴们继续前行。风景依旧美,阳光依旧烈。偶遇阴凉处,伙伴们就抓住机会休息会儿,补充食物和水分恢复体能。
崩塌是丹霞地貌的特征之一。九角洞溪的河床上多堆积大小不一的红色砂岩,这是两边山体的岩石崩塌(崩积岩块)的结果。山谷两侧山麓有多处岩石崩塌形成的崖麓崩积缓坡,已开辟为铁皮石斛的种植基地。




图片解读:左上为崩积岩块和V型谷;右上为九角洞溪著名的十八罗汉拜观音景观,山麓地带为崖麓崩积缓坡;下图为铁皮石斛。
大自然的造化就是神奇!我们看到了一段较宽阔的河床,红色的河床底岩光滑洁净,岩层呈水平或近于水平延伸,宽十余米。下游河床陡然下降,形成十余米高的落差。雨季里,这里一定会形成气势磅礴的瀑布。伙伴们在这里留了影,将自然的美景和人类的靓丽融为一体。


图片解读:左图为近水平岩层河床下游的岩石堆积河床,右图为近水平岩层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