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僻静的村落,寻找山野之光精灵 上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海屋总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地平面积468平方米,是一座一楼一底的两层高大建筑,四周齐檐高的青砖厚墙将高楼包裹得严严实实,东边山墙由3米多高红砂条石砌成,整个东墙长40余米,高约10米,二楼高处整齐排列着七孔开窗。

盐井溪穿高家场而过,将场镇分为南北两半。


南边的街道是改革开放后建的新区,也就是刚才过桥的那侧。


北边的“河北街”是老街区,街道狭长,蜿蜒二里许,古朴的木架房,陈旧的木板壁、木板门、木铺板、小青瓦,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古色古香。



要是逛火井镇的话,一定要去看看镇上的“海屋”。


在这条老街的东头有一座高大气派的“海屋”,是火井难得的人文景观。


海屋是上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的建筑,也是民国时期邛崃西路首屈一指的豪华建筑。


走过火井镇东头这座九龙桥,就来到火井的高家场。


古时高场只有二十来户人家,因高姓居多而得名。


历史上,火井曾经建乡、设镇、设区、置县,高场均是各个时期的官府驻地。


井台高约半米,用汉砖垒砌,砖壁的图案依然清晰。不过已经成为遗址,井口被锁上了。


古井内径1米,井口呈六角形,俯身下看,里面全是积水,闻闻,没有异味,应该早就耗光了。

都是雪白雪白的 | 潇洒 摄


火井遗址旁有一丛开得非常茂盛的女贞花,香气扑鼻,白花似雪。


《推背图》,书名“推背”两字是根据书中一象的“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来。


这是啥意思呢,说的是有一天,李淳风和袁天罡道在一起交流业务技术,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俩人一时兴起,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于是袁天罡推了推李淳风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


《推背图》全书共六十个图,以六十甲子和六十卦分别命名,用谜一样的隐语和图像,将唐朝之后约2000年时间的兴旺治乱之事勾勒出来。从唐朝开始,武后称帝、岳飞抗金、满清入关……直至天下一统,中华腾飞。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的历史据说都可在《推背图》中一一找到相应的推衍。


《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预言奇书”。



古井旁,一座红砂石打造的石碑巍然矗立,碑高6米,顶端雕塑为烈焰升腾。碑的正面,对着大路,写着“汉代古火井”5个大字,侧面写着“世界第一井”。


另一面为小字镌刻,记录着自汉代以来历代有关古火井的史实。


这便是汉代临邛古火井的遗址,也就是今日“火井镇”镇名的出处。

火井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公元557—581年),是一座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不仅是世界上公认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地方,也是中华第一女状元黄崇嘏的故乡。


黄崇嘏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邛州(邛崃)火井漕人氏。

其父黄敏曾在京城长安作过侍郎官,后因战祸连年,便弃官还乡。

其兄黄彦屡试不中,忧愤而死。其母悲伤过度病笃而亡。

黄崇嘏决定女扮男装,进京(成都)赴考。

由于黄崇嘏才华出众,一举考中头名状元,被任命为司户参军。

数月后,丞相周庠欲招崇嘏为婿。

崇嘏处变不惊,向丞相周庠呈上书信一封,并附暗诗一首表明自己是女郎,做不得女婿。明信上只说父亲暴病而亡,自己要护柩回乡,料理后事,三个月后再回朝应命。

丞相心中大惊,但敬其志,怜其才,扣下暗诗部分,只将书信转呈皇上,请求恩准崇嘏“状元身乘侍郎之父丧移归梓里”。

崇嘏回乡葬父后,依母姓改名杨姑,独身隐居火井铜鼓山中,十多年后病逝,年四十一岁。

死后人们才发现她身上有一块写着“大蜀天朝金榜状元黄崇嘏”的御赐信物,方知其真实身份。

于是乡人联名上书,请求皇上拔银建墓树碑,以表彰“状元之才节浑全,为亘古名媛所未见”的中华第一女状元黄崇嘏。

  •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县人杨升庵(1488—1559)的《丽情集》载:“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临邛人……,传奇有女状元《春桃记》,盖黄事也。”

  •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之《邛州直隶志》载:“黄崇嘏墓在州西七十里陈家坝南之高山上,因崇嘏葬地,遂名为崇嘏山。”

  • 清朝任过邛州知州的江苏人杨潮观(1710—1788),曾访问过崇嘏墓,写有《访黄崇嘏墓》诗:“东风不上蜀王台,环佩衣冠尽草莱。只有香名埋不得,梅花毕竟百花魁”。

  • 清人熊维芳的《语话堂诗集》有诗赞曰:“西山云气涌高岗,生长深闺姓字香,千古才名高卓女,一官文篆遇周庠,井溪素觅清心水,幕府空留袒腹床。白璧无瑕姿皎皎,前生明月在池塘”。

耳熟能详的女驸马故事就是以黄崇嘏为原型创作,其历史事迹在崇嘏墓碑文上有详细记载。

黄崇嘏女状元墓就在火井崇嘏山上。


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设置火井县,袁天罡出任首任县令。


这个袁天罡啊,就是和李淳风一起写了推背图那个袁天罡,厉害的牛人,被誉为唐代最著名的相师。


论能力,他是隋末唐初时期最强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善风鉴,累验不爽(风鉴,即凭风声风向断吉凶)。


隋时他为盐官令,唐时他为火井县令。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通志著录中有《易镜玄要》一卷。


袁天罡原籍四川江津县,后辗转游走于长安洛阳等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他明明可以靠实力吃饭,偏偏要去闲云野鹤。

李淳风就从政了,死后得了个太史令。

但是袁天罡,应该活的比李淳风潇洒自如。

西汉文学家扬雄所撰《蜀王本纪》记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井上煮盐。”


张华《博物志》有云:“临邛火井一所,从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诸葛武侯往视之,火转旺……今不复燃也。”


左思的《蜀都赋》、常璩的《华阳国志》、刘敬叔的《异苑》都对“临邛火井”作了描述。


这也就是说,从西汉扬雄开始,火井就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所谓火井,就是冲出地表的天然气。


邛崃火井的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西汉,邛崃火井就被用来从事生产“煮盐”,这是世界上有关天然气开发利用的最早记录。


根据世界科技史资料,国外最早使用天然气的是英国,但时间已是公元1668年,火井比它早了1600多年。


因此,“临邛火井”毫无争议地被世界上公认为开发利用天然气的第一井,在科技史上为我国占据了一个骄人的地位。

小镇依盐井溪而建,盐井溪绕古镇而过。


盐井溪


火井古镇


火井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同样位于邛崃西部,靠近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奔火井镇而去


这里离开天台山景区很近



夹关古镇不是很大,游玩一天足够。


上午可以在古镇休闲逛吃,行走在古老的石板桥上,惬意欣赏水乡之景,漫步于古街,感受市井的生活气息。点点滴滴,寻找历史古迹。


在夹关古镇的山林中,有一片茶山。下午去茶园体验采茶,在阳光里放飞自己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