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云顶探秘登山记 - 黑龙江 - 8264户外手机版

  黑龙江

木通交界摩云顶

十里天阶路难行

唯见云朵不见峰

蓝天织锦秀风景

吴董前路当先锋

晓安凤麟助李玲

女中豪杰数连英

勠力同心真豪情

摩云顶子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木兰县东北部与通河县西北部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南伸入木兰县境,东北延绵于通河县,主峰海拔961.8米。因其山势高峻,山顶常云雾缭绕,故而得名。此山为木兰县境内的最高峰,木兰达河的发源地之一。山上林木苍郁,多红松、杨、桦、柞树等;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狍子、马鹿、獾子等。

登摩云顶子早在今年的计划之中了,年初便开始谋划和设计线路,只是没有明确非得哪一天去。因为大家对于摩云顶子不甚了解,所以都不太关注,一心想着能够去平顶山露营、“开房”。进入七月正逢雨季,到了周末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几次计划去平顶山都因天气原因或部分队员有事者而未能成行,从而错失了“花开的时候,我就去看你”的浪漫约定。天气预报显示2022年7月23日周六多云,周日恰逢全民核酸检测的日子,且有雨。因为周末两天只有一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所以机缘巧合地使我们选择了在这一天登摩云顶子。

2022年7月23日早四点多,时钟尚未到五点报闹就已经自然醒了,没敢在床上贪恋半分钟时间,迅速起来洗漱,做好登山前的一切准备,提前10分钟开车抵达集合地点,待大家聚齐的时候,比规定时间还是稍稍晚了5、6分钟。待全部队员登车后,脚踏油门,以每小时近90公里的速度,沿着省道207线一直向北进发,途经凤山镇、凤阳村,路过我们曾经熟悉的平顶山入山口。

登山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为了探寻山峰背后的故事,会查找一切与这座山峰有关的资料,好在今天的互联网可以让人直达未知的彼岸;登山也是在与有缘人相逢在路上的过程。通过登山,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了同路人。不仅结交了有着同样情怀和梦想的知己好友,同时也丰富了彼此的朋友圈,从此开启不一样的人生。为了豋摩云顶子,通过队友独狼的引荐,我们有幸结识了来自于摩云顶子山脚下,青峰林场的清晨老弟和吴大哥,他们有着典型山里人结实厚重的身板,坦率而真诚性格,善良而朴实的为人,虽然都话语不多,但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那份真实,着实让山外来客有些自叹佛如。

当我们按照清晨老弟电话的指引,驱车驶入青峰林场内,远远地望见在道路的拐弯处横着一辆白色小汽车,身着一身迷彩服高大身躯的男人站立在车旁,心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向导清晨老弟吧。当我们把车子停好,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近他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迅速搜寻着与他视频时的画面,两个画面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然而这街上站着的就只有他一人。虽然我们彼此第一眼相视觉得略显陌生与唐突,但从彼此的着装上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的。为了打消彼此的陌生与尴尬,略显迟疑地上前与对方打着招呼,仿佛彼此已经认识是的。此时,发现在胡同的尽头又出现一位身着迷彩的高大身躯,弯着腰在下屋棚子里翻找着什么,难道另一个人是我们今天要找的人不成?此刻,身边的所有队员其实并不知道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切。

当另一个人寻找完东西,由远及近向我们一行人走来的时候,他的面孔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我努力地再次在大脑中搜寻那张曾在视频聊天里见过的面孔,现实中的脸庞和脑海里存储的终于重合到一起了。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向导——清晨,而刚才第一眼见到的那一位,是他找来的同伴吴大哥。我瞬时表现出应有的激动与兴奋,刚才还略显紧张与尴尬的情绪荡然无存,主动伸出手与他们紧紧地握在一起,并与二位向导合影留念。

为了不耽搁登山时间,大家彼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就驾车快速地向山里驶去。经过不多时的行驶,向导所乘的车辆便停在了一户山里人家的西边,三叉路口靠右的一条路上,待大家简单整理一下行装便匆匆出发了。路上牛虻、蚊子、野苍蝇伴随每个人的周围,发出嗡嗡烦人的叫声,也可能是刚刚见面的原因,大家彼此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交流也不是很多,两位向导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五名队员拼命的向前追,稍一停下就会被甩出百八十米。

因为有两位向导带路,自己显得轻松许多,不用频繁地查看手机地图,以确认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小祁、老夏与向导四人始终走在前面,李姐、晓安、我等三人拖后。因为今天起初登山节奏比较快,李姐渐渐落在后边,遂喊晓安、小祁停下来,帮李姐分担一些带上山去的干豆腐和黄瓜,以减轻她的负重,使她走地更快一些。经过不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们结束了在相对平坦山路上的行进,跨过山脚下的一条小溪,向左侧山体爬去。

夏天的山林里,各种树木、植物、藤蔓,因雨水丰沛,阳光充足,疯狂地生长,原有道路已经被植被所遮掩和覆盖,两位向导仔细地搜寻着曾经熟悉的上山小道。行进在前边的两位向导忽然发现了一棵被黑瞎子(黑熊)采食过的山桃树,几十米高的山桃树干上,留下了黑瞎子陈旧和清晰的爪子的抓痕,树冠上的树枝几乎被全部折断,经过俩位向导的解释得知,这是黑熊为了采食树上的树籽造成的。经过他俩的研判,黑熊在此活动不过一半天左右,为了安全起见,小祁用力吹响了军号,使黑熊听到声音,尽量离人类更远一些,以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

随着山势的抬升,山路变得更加陡峭,满眼的绿色植被,只能透过树叶的缝隙,看见头上的蓝天与白云,通向顶峰的路,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路,两位向导走过去了便成为了所谓的路。这通向摩云顶子的路就仿佛通向上天的天阶一样,一眼也望不见尽头,每向上走一步都几乎要使出全身的力气,肺部所吸进去的空气,根本不够身体消耗的氧量,心脏跳动几乎达到疯狂的程度,使人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喘着粗气。李姐满头满脸汗水,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她仍旧一声不响地默默坚持。为了使她能够顺利抵达峰顶,在大家的再三催促下,她不情愿地卸下了背包,吴大哥主动承担了那份暖心的责任。

两位忠厚、勤奋的向导不停地挥舞着手中沉重的砍dao,不停地清理着横亘在我们面前杂乱无章、理还乱扯不断的枝蔓藤条,否则大家将寸步难行。即便这样队员们还不时被蛰麻子(一种带刺的植物)袭扰,当你不经意间触碰到它,瞬间你的皮肤刺痛无比,几乎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但脚下的路一会就使你淡忘了曾经的痛楚,不知不觉中再次被它伤害一回。整个森林就像被围上了巨大的幔帐,几乎是密不透风,加之超强的体力消耗,致使所有人都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头发像被水洗过一样。队员们实在太累了,就喊两位向导停下来休息一下,补充点水份,然后再继续前进。好在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对于今天的目标都无比坚定和清晰,那就是必须要抵达终点。

由于摩云顶子高耸入云,常年无人光临此处,致使原有的小路已经不复存在,两位向导也是根据多年的爬山经验,尽量挑好走的路走。偶尔遇到沟谷也会停下来进行短暂的商议和交流,自己也是偶尔参与其中,主要还是以两位向导带领为主。豋上整个摩云顶子约三分之二处时,在向导的提示下,大家蓦然回首,可见远处群山已被我们踩在脚下,不知不觉中仿佛来到了半空中一样地感觉,在蓝天白云的笼罩下,青峰林场和其身后不知名的林场蓦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仿佛几块豆腐块码在浩瀚无垠的绿色世界里。

一路上几乎都在暗无天日的森林里穿行,偶尔见到蓝天白云,远处的群山和林场,内心不禁豁然开朗。那种沉闷、低落、无奈的心界仿佛被一下捅出个窟窿,一束光突然进来,仿佛沟通了两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忽然才想起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光明,只是有时候在黑暗里待久了,就忘记光明罢了。想必大家此刻的心情亦如自己一样吧,但愿每个人此刻都能回归一个好心情,使我们脚下的路走得更轻松一些。

两位向导的脚步如此坚定而沉稳,大家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跟随。其实所有人都是用双脚一步一步来丈量的,每个人都辛苦,只是有的人心里说辛苦,有的人嘴上说辛苦而已。当体力透支达到极限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立刻就能达到顶点,然后可以坐下来享受那份苦尽甘来的轻松,而残酷的现实却是脚下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可是如果你不知道实际距离还有多远的时候,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与无奈。当有的队员带着期待、期盼的眼神想在我这里得到答案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手中的电子地图,善意地告诉他还有500米距离的时候,我仿佛从他的眼神当中看到了一种希望,可是我刚才告诉他的其实是海拔高度。不得已而为之的善意谎言,成就了一种默默的鼓励,和给予队员一份坚定的信心。路就那么长,不问出处,只管前行,或许你就能抵达终点。

在两位向导的带领和披荆斩棘下,我们艰难地钻过枝蔓藤条编织的阻碍,小心翼翼地穿过跳石塘,终于爬上了摩云顶子东南方向的山脊。此时海拔高度已经达到约870余米了,距离终点还有近100米海拔高度,水平距离恐怕1000米都不止,但登山的坡度已经趋缓,不像山脊下那样陡峭难行。和其他山脉相比,此处的山脊并不十分明显,而且山脊相对平铺宽大,没有獐狍野鹿等动物行走留下来的明显痕迹,或许被山林里散放着老牛的足迹所掩盖,顺着牛的足迹我们一路向西北方向进发。

起初还有些疑问,老牛为什么会跑到这么高的山上觅食,其实山顶山上的牧草并没有山下那么丰美。本人愚见,大多原因是为了躲避蚊虫、牛虻等嗜血昆虫的叮咬,免遭皮肉之苦罢了。因为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会随之下降,近千米的海拔高度已经不适合蚊虫的生存。现实情况也是如此,自我们达到海拔900米左右的高度,身边再也不见牛虻、蚊子等昆虫的喧闹声。牛的蹄印成了我们前进方向的指引,后面队员见不到我们时,便呼喊大家履着牛蹄印子走。

大家被这些意外见到的牛蹄印子一路引领着,仿佛就像是指引方向的航标或轨迹一样,一直将我们引领到一处比较开阔的地带。此地树木稀少空旷,由于牛群的踩踏,地上植被稀疏,有的地方已经露出泥土。大家仿佛被看不见的什么东西所吸引着,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虽然连一头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脑海里却浮现一群老牛在这里栖息、反刍和派对。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在此进行短暂的停留和休整,因为毕竟离终点已经不是太远了,今天的目标可期,所以大家也都比较放松。喊小祁拿出背包里的黄瓜每人分上一根,共同解暑纳凉,同时也减轻些他的一路辛苦。

大家一边聊着天,一边无意间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忽然有人发现脚下类似于青花瓷一样的残破碗片、搪瓷盆残余、棕色酒瓶碎片等人类很久以前留下的生活物品遗迹。大家又分头向四周扩散开来进行寻找,接着又发现了铁锅残片、鞋底残片、彩色玻璃瓶嘴、陶罐残片以及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铁镐片等。大家把在地表所能找到的人类曾经使用过的这些物品残片集中到一起,进行了拍照和简单的清理。当我们冷静下来再次审视这个特殊的地方时,这个呈东南西北走向的平坦之地,方圆大约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所在东南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西北方背靠一座小山包,是摩云顶子终点方向,此处是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庇护之地。

如果我们大胆地猜想一下,这里是否曾经为东北抗联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呢?因为据此不远的北面就是著名抗日将领李兆麟将军建立的青峰岭密营。也许还有其他可能,毕竟大家并不是考古学家,仅凭眼前的一点证据,难以断定该处到底生活过什么样的人类。但是在内心里还是觉得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很了不起,在这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在这如此高的东北极寒之地,那时候的人类是怎么上来的,是怎么把那些物资运来的,是怎样生活的,不能不使人浮想联翩…

对抗日联军的无比崇敬,让我们这些平生从未有过考古挖掘经历的人,体验了一把考古挖掘,这可能是我们此次登山最特殊的收获。豋一次摩云顶子,不说比登天还难吧,绝对一点也不轻松,辛苦、汗水、疲惫、蚊虫叮咬等等亦无法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保护此次“考古挖掘”的胜利果实不再散失荒野,我们精选了一些主要物品装入本就不太轻松的背包,跨过西北方向的山包,继续向终点挺进。

不知道为什么,自打背上这些陈年旧物,仿佛被打了鸡血一样,感觉背包也不再那么沉重了,继续沿着牛蹄印一路向西北狂奔。脚底下就像生了风一样,身体也不像刚才那样疲惫了,本来还在前头行走的向导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头。由于快速行走,双小腿的正面被树木和枝条连磕带勒,变得又红又肿,每触碰一下就钻心的疼痛。跨上第一个高点,向导吴哥说,这可能就是最高点了,经过查看手机地图进行确认,告诉他这里并非是最高点。或许对我的回答将信将疑,但尚未找到的目标还是引领着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也根本顾不过来后面的队员是否跟得上,一心想着找到最高点再说。

翻越第一个小山包后,又接着爬上对面的更高一点的地方。这里树木丛生,周围什么也看不出去,只能看到头顶上一片蓝天白云,本以为很快就抵达最高点了,现实却告诉自己距离还有很远。虽然情绪上有些焦急与无奈,但心里怎肯心甘情愿地放弃。在老牛趟来趟去所形成的如洞一样的狭小通路上,像头饥饿的狮子钻来钻去,不停地搜寻着脑海里想象的那个最高点。虽然没来之前对这个山的地貌有一个预判,但怎么也没有想象到摩云顶子山顶会是如此的平铺直叙,各种树木、植物丛生,要不是老牛为我们“无心插柳”地开辟出一条道路,恐怕将寸步难行。

见不到终点,脚步就难以停止。后边队员所处什么位置也全然不知,真是有些“钻头不顾腚”的感觉,心想找到终点再联系大家也不迟。在这茫茫的原始森林里,仿佛铁壁铜围,只能看见偶尔凸起的高大树木,根本看不出去哪里高低,只能凭着手机地图标注的高点,不断搜索前进。当近乎筋疲力尽的自己来到一处被绿色植物包围的小土包时,看见中心位置上横躺着一方人工雕琢过的白色花岗岩石柱,石柱上部呈四方形,两侧刻有字体,下部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石柱顶部刻有十字。望着眼前这方明显从别处搬来的石柱,内心不禁充满疑惑,是什么人把这么一块沉重的,经过人工雕琢的石柱放在这里,目的是什么?石柱上的字迹只能辨别出的“三”和 “黑”字,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其他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别了。

在小土包周围踏查了一圈,土包的右手边看似一处干枯的泉眼,只见一堆杂乱的石头,没有一滴水源,整个山包就是周围的最高点,通过手机地图确认这里就是摩云顶子的最高点。终点终于找到了,虽然没有险峻靓丽的风景,但一块本不该出现在此处的石头背后,却有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和故事,摩云顶子也许真的不是一座普通山峰,期待相关研究人员以及我们这些普通的登山爱好者,拨开历史的尘雾,慢慢地掀开她头上的神秘面纱吧…

此时才想起后面的队员们,便通过口哨和大声的呼唤与大家联系,通过远处微弱的回声判断,队员们也一刻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不然是不会听到彼此的呼唤的。不多时,吴哥带领其他队员出现了面前,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当大家得知此处就是最高点时,没有像以往登顶时那样兴奋与激动,看着被自己树立起来的石头,也是一脸的茫然,不知所以。机械地俯身进行拍照和就近观察,仿佛通过彼此的脸上寻找到内心想知道的答案。

大家在此处对着这块不会说话的石头研究了好半天,也没有完全猜出石柱上的字体到底是什么,即使按照老夏的办法,用青草在上边擦来擦去,涂上一层绿色的草浆也没有最终辨认出来。为了给难得到此一游的我们留个念想,提议大家和这块不会说话的石头合个影,不知何故有人还是很忌讳,便只有大家看到照片上的那几个人。

站在这里四周仍旧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根本找不到一览众山小,山高我为峰的感觉。还是找一处相对平坦和遮阴的地方来享用我们本次的午餐。刚刚离开终点不远,迎头碰见向导清晨向我们走来,原来他刚刚赶过来,也想亲眼目睹一下刚才那方石头,小祁主动陪他再探究竟,其他队员原路返回去寻找吃饭的地方。在一处近乎横卧半空中的两课古树旁,这里有一块较平坦的地方,茂密的树枝正好为我们遮阴挡阳。

大家纷纷卸下沉重的背包,铺上雨衣当做餐垫,把精心准备的食物摆上,就仿佛在准备一场特殊的盛宴那样具有仪式感。两位看石柱的也回来了,与大家讲述着他所了解的历史:石柱上的文字为“三角点”,点为大写的“點”。此石柱为日本侵略中国时进行测量的三角点。清晨又和吴大哥去另一处取回暂时放在那里背包、明子包,还有一大块桦树茸,几乎有七八斤重。能够见到如此之大的天然桦树茸,想必大家也都是头一次,纷纷聚拢来欣赏、拍照。清晨说把这个桦树茸分成数块,每个人发一块回去泡水喝,也算是此次登山送给大家的礼物,队员们一个是觉得不好意思分享他的胜利果实,另一个是觉得要是把它破坏掉了觉得十分可惜,就没有同意将它分开。

为能喝酒的队员都斟上了老夏带来的五粮液系列美酒,其他队员则以水代酒,庆祝登顶成功,庆祝通过登山结实的两位山里朋友,庆祝相识的缘分,感谢大山带给我们的幸福与考验。在北方海拔960多米的山上,与头一次相见就能一起登山的朋友共进一杯美酒,这酒缘真的是来之不易。这份缘与情是两位向导无私奉献而来的,是用双脚一步一步量出来的,是靠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登上来的,是大家勠力同心,执着情怀换来的,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执着、纯净与真实,干杯!

户外野餐是不拘一格的,虽没有坐在家中客厅里或者是酒店里那样舒适惬意,但大家以地为席,以天帷幕,以这森林里所有的生灵为邻,在天与地见证下,也不失为一场特殊的“饕餮盛宴”。用餐时间虽短,但情真意切,没有虚伪的恭维,有的只是登山者彼此的认可,美好祝愿与真情感悟。通过聊天得知,清晨为了这次登山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特意邀请吴大哥一同陪伴我们登山,也使得我们多认识了一位好哥哥。毕竟登顶只是成功了一半,能够平安下山才是完美的一次登山活动。也许大家的酒喝得不是那么尽兴,但也完全可以充分表达彼此的喜悦心情,酒不在多,一切美好都在我们的心里。餐毕,大家迅速打扫战场收拾东西,把无法降解的垃圾悉数收进包里,带到山外。

为了节约下山时间,向导没有引领大家按照原来的路线行走,而是沿着更加陡峭的山路直接下到谷底。路虽然比来时短了一些,也不再像登山时那样消耗体力,但有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上山容易下山难,每迈一步都要十分加小心,避免滑到负伤等情况的发生。经过约三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停靠汽车的地方。山里人家有很多客人在路边闲聊纳凉,两只可爱的狗儿也摇晃着尾巴在我们周围跑来跑去,似乎也在庆祝我们成功登顶是的。每逢登山结束来到我们的车旁,那双沉重的双腿便仿佛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接下来两只脚换成了四个轮子,我们也仿佛插上了一双翅膀,在接下来的山林里飞快的翱翔。

在此我们和两位令人尊重的向导道别,感谢一路的辛苦与关照,同时也发出盛情邀约,期待着某一天,我们坐在安静的餐厅里,喝着香浓的茶水,饮着不醉人的美酒,回忆今天尚未来得及体味的成功与幸福。期待秋高气爽的五花山时节,我们共同携手,再登摩云顶,为世人解开摩云顶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2年7月27日Jtq 於通河

大山里隐藏着很多秘密
有待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不断去探索和挖掘
下个月的五花山一定非常漂亮!

那我们相约一起看五花山可好?不见不散哈。
哈哈,美景,美文,不错,我今天有空多看看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