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梅里北坡,与雪山冰川的一次约会 鄱湖牧童 - 江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西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9-3 19:59 编辑

穿越梅里北坡与雪山冰川的一次约会

                       鄱湖牧童


    荒野旅行对于我来说,是工作劳累之后的人生重启,就像电脑中有太多的垃圾一样需要重启。每次重启后,人的精神世界里充满阳光,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雨,依然能够积极应对。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多数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家庭担当有为,对待亲友坦诚相报,对待自己却有些苛刻。将心交给自然,走进荒野去点燃那些逐渐熄灭的热情和温暖,这在有些人眼里也许是另类,但是在我心中却是一种美的享受!身体上的苦不算苦,但精神上的开心愉悦才是甜!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一个简单的心境,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即使不完美,也是最美。



    生活、工作、感情是我们人生的主线,人人都希望生活是五彩斑斓、精彩纷呈的,那么能否让三者之间多姿多彩,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把握!人生就是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场景,经过春花、秋月、寒冬、酷暑,各种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今天,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去赴一场与雪山冰川的约会,这才是我此次徒步梅里北坡的主题。



    一

   梅里北坡徒步路线,是近两年户外爱好者新开辟的几组探险摄影路线,因能近距离观看梅里雪山群峰,对藏地风光的高原牧场和冰川雪景一览无余。2019年开始,经少数户外高手去实地拍摄的图片经网站发布后,点击率较高。从各种户外写手写的资料来看,这是由多条高海拔入门级的重装徒步路线组成,梅里北坡是指梅里雪山北面的一大块区域,比“徒步者的天堂”雨崩村更加原始僻静,是至今未被开发的无人区,正因为如此,以前几乎很少有人去涉足。




  尤其是梅里北坡c线,这是一条最为经典和难度较高的路线,这条路线气候多变,人迹罕至,沿途将经过复杂的地形地貌,一路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风景迷人的高山草甸,以及要翻越乱石丛生的雪山垭口。全程行走在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高原,其最难的是要翻过最高点达5200米的滇藏垭口,6个超过4700米的山垭口,山顶气温零度以下,是体能和毅力经受双重考验的险地。





    正常徒步走法是,起点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佛山乡亚贡村(2830米),始于德钦县佛山G214国道上的澜沧江边梅里水古道(2010米),全长67公里,一般情况下需要6至7天才能完成挑战。而今天的我们因时间关系,选择难度更大时间更短的反穿,反穿起于德钦县佛山G214国道上的澜沧江边梅里水古道(2010米),终于云南省德钦县佛山乡亚贡村(2830米),反穿难的原因是累计爬升高度大,上坡路线长等,全程累计爬升5700多米,下降4800米,计划用4天时间走完。











   我和大帅是好友加老乡,有过多次合作走长线的经验,也是组织这次活动的召集人。2021年国庆节前一个月,就计划备战梅里北坡c线,大帅提前在他的户外微信群发布了召集英雄帖,前前后有十几个人报名加入。临到出行前五天,那些说出行的队员因各种理由退出,只剩下我(牧童)和大帅、古木等三人。在最后的一天出门前,新加入一名女队员微笑,否则是三个“和尚”队出行,本次徒步活动由三男一女四人组成的穿越小队,平均年龄超过45岁,是不是有点不靠谱。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9-3 20:21 编辑


    10月1日,原计划在下午五点前,整个穿越小队在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飞来寺附近集中,我和大帅、古木三人是上午9:00时从丽江出发,坐班车到德钦县飞来寺的时间大约下午四点,先去附近的小店取了预定气罐,再定好出租车准备去梅里水古道登山点,顺便等微笑的到来。微笑从丽江出发时,未买到和我们同一趟次的出行班车,后晚两个小时到德钦县飞来寺,等我们全体临出发时已是下午6:00左右。

   从德钦县的飞来寺去澜沧江边梅里水古道登山点,要沿滇藏公路行车一个半小时。从飞来寺往前几公里,绕过一个大弯,在能够回望飞来寺的最后地点,此处有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既可以从侧面看卡瓦格博峰,又可以眺望其下的澜沧江大峡谷,从峡谷上方的半山腰远远望去,有很美的藏式小村落,同时此处也可以眺望到几乎是梅里雪山主峰和山巅之下的明永冰川,很让人震撼。




    在观景的同时,滇藏线公路德钦段也是最难走的一段路,从飞来寺海拔3442到梅里水古道登山点海拔2010米路程约50余公里,直接下降1400多米,上上下下超过2000多米,从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路,且路窄弯多,其边上的崖壁土质都很疏松,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多数路段又处在太阳的阴面,容易形成路面结冰,是滇藏线车祸高发路段。

    德钦县佛山乡梅里水村,是滇藏交界区云南方向的最后一个村落,再沿澜沧江边车前行至1公里处,就能到达滇藏茶马古道梅里段,这也是我们此次梅里北坡C线徒步的起点。茶马古道梅里段全长30公里,是古代云南向西藏地区输送粮食和茶叶贸易的要道,古道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有近千年历史。在德钦当地,成年的藏族男子不论多么劳苦,都要跟着去拉萨的马帮走一遭,马帮驮着茶叶、布帛等远赴他乡,换回西藏的羊毛、马匹、药材等。自公路修通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进梅里古道登山口的旁边,修有一座鲁瓦桥,山顶融化后的雪水形成洪流从桥下汇入澜沧江。此时的季节,在澜沧江海拔最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有32度。进山的口子里,有当地人设一沙堆不让人通行,并且设一告示,禁止外人入内,这个进山口子是当地藏民梅里外传的出山口,藏民梅里外传至此处,便可进入公路。

我们四人稍作整好装备,每人背负重装包在30-40斤之间,请送行的司机给我们拍了个合影,然后从登山点沿着水流溯溪而上,沿路雪化水汹涌而下,当地村民除了用铁管接上一部分自用外,多数水白白流入澜沧江,最终流向了国外。


     刚开始,我身负重装包手提几瓶水和气罐,轻轻松松,不用登山杖也毫不费力。不一会儿将古木、微笑、大帅远远落在后面。古木老大哥来自浙江嘉兴,长满白胡子的脸庞显得有些苍老,但身材像是年轻人,全身肌肉骨骼线条清晰,除了带了一个硕大的背包还另带单反相机,看得出是个超级“牛”人。微笑是来自江苏南京,没有走过长线或高海拔重装,但她一直说没有问题,常年混在“超马”界,体能没有问题。大帅和我同样来自南昌,他是户外轻量化装备指导专家,和我有过很多次的搭档出行,常年为各种户外装备做极限测试,户外装备使用经验极其丰富,是8264户外网站装备栏目的专栏作者。而我仅仅只能算是一个有户外经验的“老驴吧!



    走了20多分钟路,走了不到1公里。有一个平地,刚好可容纳几顶帐篷的地方,我便招呼大家停一下,今天不走了,就在此露营。营地平整靠近水源,还有几棵核桃大树遮挡,山谷没有一丝风,是适合露营的好地方。大帅说只要支上帐篷就行,连地钉都不用加固,晚上不会有事。搞好住宿的帐篷,已是晚上8:30分,我们稍作休整后随便吃了些东西,晚上休息时,预想的高原反应造成的头痛没有发生,因海拔太低不到2200米,但靠近河流,水的流淌声音太大,吵得睡不好,整个晚上迷迷糊糊的没有睡好。


    三

   10月2日,早上6点我们开始收拾东西,7:30出发。这个季节的藏区时间比老家江西要晚一个多小时,早上7:30相当于江西的6:30,天还没有完全大亮。一路之上的路况还好,路面也不泥泞,沿着原始森林向上而行,太阳光晒不到,出汗量不大,是比较适宜登山的温度。今天计划是走到13公里外的鲁茸牛场扎营,我以每小时3公里的步行速度的计算,另加上休息时间一个小时,5至6小时即可到达营地。但真走起来才知道高估了自己的体能,13公里的距离不算远,但一路拔高得厉害,每一步都是上坡,无休止地上坡,二千多米的拔高。


  沿路遇见朝圣转山的牧民与我们相向而行,他们手拿佛珠口中念念有词,我们走的这条线与藏民外转梅里雪山的路线有十几公里重叠,转山的藏民有的是全家人同行,有的是几个好友结伴而行,有的背着娃,有的甚至还带着狗,一路风尘仆仆。我们主动去打声招呼,喊一声“扎西德勒”,藏族同胞很热情立即停下来,弯腰右手四指向上手掌朝外曲伸,客客气气喊一声“扎西德勒”。“扎西德勒”一声简单的问候,就是藏族人对彼此最用心的祝福。与之交谈多数中老年人听不懂汉语,但从她们的笑容里能看出她们的真诚青年或者孩童能与之沟通,不会产生语言的障碍,一般会主动告知我们前方的路况,碰到休息藏族同胞时,他们还会主动邀请我们喝奶茶。

   

    在我看来,藏族民众转山既是一种宗教信仰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方式。她们通过转山这种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步行,很多年龄大的藏族中老年妇女,体力不亚于我们这些平原来的年轻人,她们在崎岖的山路上的健步如飞,步行速度很快。这种宗教仪式活动,使人能长期保持一副强健的体魄,有利于在高原劳作和生产。儿童们通过转山方式能磨砺意志,培养坚韧的品质和耐力。一家人通过转山活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能融洽家庭关系。中年妇女领着小孩远远前行,小孩负责捡拾柴火,妇女们找一平地煮好奶茶,等后方家中年长的老人,青壮年背负重包,伴随长辈同行一路保护,藏族民众通过这种宗教信仰活动,好处多多。





  沿路都有当地人修的简易木屋,木屋内柴火锅灶齐备,有的还有粮油米面,且屋子无人看护。在我看来,这是转山的人临时庇护之所,大家走到此地,天黑了!像进入自家,烧上开水冲泡上奶茶和上糌粑,一家人围坐在灶台边上取暖就食,不用在野外经受寒露风雨。走时将灶台打扫干净,备足柴火,将多余的粮食留下给后人自用。这种行为存在了几百年,藏族同胞就是这种高度取舍的自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利互惠共赢思想境界照亮我的心!


   梅里转山路途遥远,内转四五天,外转半个月,几百里路,普通人难以坚持。唯有信仰之徒,心怀免除六道轮回之苦的信念,持之以恒方能走到终点。梅里转山的路上,从点滴小事到豪迈之情,让我的心也随着转山的路跌宕起伏。





   中午后继续前行,树木开始稀少,太阳光照得眼睛刺亮。下午登山随着海拔上升,呼吸和节奏就有些乱了,我和大帅落在后面,微笑和古木走在前列。经过无数次的简易桥过河,下午3点终于在一条分岔线与河流分道,此处悬挂很多经幡,我以前对藏族的经幡的作用了解不深,后经过重要的路口或者河流和山的垭口,发现都有藏族信徒悬挂经幡。经幡又名“风马旗”,通常它是由五种颜色构成,蓝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分别代表蓝天、白云、火焰、绿水、黄土或者大地。藏族的自然界天平地安风调雨顺的时候少,于是藏族同胞使用五色情怀来表达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平安幸福,期盼大自然无灾无祸。


    我和古木商量,他和微笑走得快,我们就在鲁茸牛场前的1公里的平地扎营。到达鲁茸牛场,已是下午5:45左右,草场上已有几顶帐篷搭好,却不是我们的,是别的团队营地。鲁茸牛场海拔4150米,周边地势平缓,河流经牧场缓缓而下,大约有十几栋蓝色铁皮木房子,坐落在山谷之间。这些小木屋都是当地藏民修建的临时住所,他们四五月份挖冬虫夏草或夏季放牧时候短暂而住的地方,虫草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挖掘期一个月。藏民每日奔波在各个山头后,傍晚陆续在此休整,一个月下来挖的冬虫夏草成果能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这些房子都是私人财产,一般无特殊状况下,是不可进入。


   见天色还早,鼓励大帅继续上行,大帅早就走不动了!已经走了9个多小时,又是一路拔高,在我的印象中,我也是第一次重装备背负30多斤的情况下,一天之内拔高上升超过2千米。但没办法,虽不情愿但计划总是要完成的,只好继续上行,还有1.2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今日的宿营地。

   到达营地已是下午6:30,全天行走11小时,拔升高度超过2千多米。我第一天从平原到高原,身体没有完全适应的状态下,体能消耗确实很大。到了营地,我瘫坐在地上,帐篷还是古木和微笑帮助下支好,肚子虽饥饿,却没有啥胃口,在喝了古木帮助下煮好的半碗紫菜虾皮汤后,钻入帐篷内就不想动了。营地晚上的气温在10度左右,也许是肌肉深度劳累的状况下,高反引起的头痛症状不算太厉害,还能忍受,我不到晚上8点就早早睡下。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9-3 20:30 编辑




    四

    10月3日,早上是7:30开始拔营。从今天开始,真正进入北坡荒原,梅里北坡是指梅里雪山北侧广大区域,由东向西依次包含来日贡卡6300 米、奶日顶卡6379 米、芒框腊卡6040 米、卡瓦格博 Ⅱ峰6509 米)等多座6千米以上的雪峰构成,两次要跨越滇藏垭口,沿梅里雪山的北麓山坡徒步环行,行走出一个C形,就是梅里北坡C线。这条线进山之路险峻,难度比以往我所走过的任何山路难度都大,地图轨迹也是从户外助手APP的资料包下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好在我们小队每名队员无论是能力和经验都比较丰富成熟。





  从营地步行三小时到了削拉垭口,大约走了有6至7公里远,上升600米。沿着二山之间峡谷缓步上行,一步一喘,西边的山体是红色的,寸草不生,整个山体土壤含铁量较高,除了绿色的杜鹃林,另外便是红透了的叶子的楸树了!削拉垭口海拔4850米,也是滇藏之间陆地的分界线,翻过去便是西藏的察隅县察瓦龙乡地界,削拉垭口才是真正的藏民心中的滇藏分界线,山顶悬挂无数经幡,它是每一位外转的信徒的杰作。











   站在垭口之上风力很大,气温很低,让人惊喜的是山顶居然有中国移动
4G信号,半路同行的一位牵马大哥用藏语和家里通话,内容不甚了了,我站在山顶之上呆呆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多年来想去藏区的土地上走一走,今天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真是造化弄人!很早以前,有人问我去过藏区几次,我哑口无言,我去过很多高海拔的地方,但遗憾的是从未去过西藏的土地上,哪怕是站都未曾站过,短短的几秒钟发呆,要不是牵马的藏族大哥,提醒我拍个照做个留念,我都不知道该干什么。





    从削拉垭口下来,再走3公里,就能到尼玛营地。听说尼玛营地有补给,甚至有可乐和啤酒卖。我和大帅与古木商量好,如果在下午1点前到达,便继续前行,到左前方8公里远的克莱伯营地宿营。中午12:30尼玛营地很快就到了,想象中的可乐和啤酒没有,营地在整修。新修的蓝色铁皮房子内空无一人,目前不是采虫草季节,加上尼玛营地无水源,游客和转山的信徒都不在此停留。此营地听着名气大,实际很少有人在此宿营,如往前出1.5公里,便是藏民信徒的大本营梅求补功,听说那里的补给很多。而我们的方向是要从尼玛营地经幡塔左转,便是我们此行去克勒伯营地的方向。






   从尼玛营地到克莱伯营地大约8公里,一路沿着山腰横切,沿路经过几个杜鹃林,和连续几次上下坡,路况倒也还好,体力消耗却很大,身体状态还不错。一路行来和大帅走走歇歇,身后有几个妹子一直在超越我们,和其中几个聊了几句,他们一行5人从网络上约伴结伙,三个妹子重装,两个小哥租马雇向导走轻装,都是第一次走高海拔徒步,小伙子们虽是轻装却走得却无精打采,没有精神。而背负重包的妹子们,一个个精神百倍走在前列,时不时还得等着后面的人。





   翻过好几个垭口,终于可以见到了雪山了!远方是芒柜腊卡和卡瓦格博二峰,可惜的是山顶云雾缭绕,宝顶真容若隐若现,峰顶很难露出。又艰难上了一个垭口,垭口和垭口之间是有差别的,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这里的垭口明显少了些宗教气息,同样是4700多米的高原垭口,除了几个路人随便堆砌的几块石头做成的玛尼堆外,连个经幡都无人悬挂。







   看看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下午4点,古木和微笑早就走得看不见人影,而我们还有好几公里远。左边的山脉是滇藏分界线,我们在沿着山腰走的地方为西藏地界,下午无数次上上下下,腿都快走废了,远远看到前方营地几座蓝色的房子,就是走不到地方,真是看山跑死马。临到天黑了!才走到了克莱伯营地前的水源地(营地没有水源),我们灌满了今晚和明早的饮用水,又走了约1公里,到了克莱伯营地。









  营地地势东高西低,看似平坦,只有到了近处才发现没有几块平整的好地,好的都让先到的其他人占了。我和大帅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扎营,看着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气温下降得快,身体内产生了一定的寒意,这种寒意是轻微失温一种表现。我便不做纠结,随便找了一个地方,把附近地上的乱石整了一整,铺成一个帐篷的平地,然后把帐篷搭在上面,这是我第一次露营的时候这么做,希望晚上睡觉会平整些,但也有危害,我带的是充气防潮垫,如果晚上充气防潮垫被石头扎破就麻烦了。



   晚餐时食用了一包山之厨,这是我此行吃过的唯一次饱饭,我带了5包山之厨,下山后才想起全程只用了一包。今天是第三天,这一天行走15.8公里,爬升了1260米,下降1100米,连续翻过三个4700米以上的垭口,用时9.5个小时。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9-3 20:36 编辑





   五

   10月3日,早上起来,天气不好,四周云雾朦胧,什么也看不清。今天的沿路风景是最好的,如果天气好,可以拍成很多大片。现在看来,缘分还是不够啊!早上8:40准时出发,比昨天晚一个小时拔营,今天路程不多,大概十四五公里路吧!这个大意的决定,对我来说为后面所走过的路付出了代价。从营地后面的杜鹃林山腰一路缓行,没觉得与平时不同。







   上午10点走出杜鹃林,眼前开始呈现峡谷、冰川和大雪山,大雪山虽被云层遮挡,但仍挡不住雄浑的气势。在这种云雾缭绕的天气里,山对面若隐若现的冰川世界,给人一种国画之感,随着浓雾的动态流动,国画内容千变万化。我望了很久,被这里的美惊呆了!却不知脚下尽是险地,险到什么情况,一脚踏空,便是粉身碎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山的腰脊之上,几乎没有路,是前人硬是从流沙碎石中淌出的一条不明显的人行小道,人行其上遇大风很容易刮到峡谷深渊之下。







    山的对面便是有名的错给冰川,冰川之下有几个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其中,我一度认为这是雨崩的神湖,我曾在2019年和友人登上去过,后查阅地图才知不是。









   错给冰川之上便是卡瓦格博二峰,二峰山体庞大,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蹲在地上,一直护佑着梅里雪山的主峰。等了半天,主峰就是不肯露出真容,和我一样有些着迷失态的不光是我一人,还是一位同行的大理妹子,久久不肯离去,她的同伴早就走得远了,而她却执着地等她眼里最好的风景,看我们一再催促之下才缓缓跟上。



    继续前行后的路况极差,没有路迹,一路全凭沿着导航的轨迹前行,中午艰难到达冰川之上的山腰平台,我们稍作休息,补充了一些能量,利用休息时间仔细察看轨迹,分析路况。下午还有8公里左右,认为时间还多,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下午只要从左边的山体一直向上,达到最高点就成功了三分之二,上滇藏垭口估计不太难,拨升高度大约在四到六百米,应该难度不大。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9-3 20:45 编辑





    古木、微笑、大帅和我外,还有其他同行的队友大约七八人,从下午1点开始左切上山。从海拔4600米的地方开始攀爬,我就明显感觉不对劲,路也太难走了!全是碎石流沙,走一步滑一步,脚底虚不受力,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两口气,有时还得手脚并用。一个小时所走的路,上升高度不到100米,我反复查看轨迹路线没有漂移,觉得路应该还是没有走错吧!只好和大帅老老实实的咬着牙跟在古木、微笑等人的下方一二百米处。




   又过去三个多小时,回望脚下,爬了不到一半。身前的大理妹子很坚强,一直紧跟大帅其后,还有一位穿黄色衣服的小帅哥落我在后面。到了下午4点,我终于爬不动了,摔了好几次,双手磨破了,站在软弱无处受力的斜坡之上,坐、躺、站都不适的地方难受至极。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路况,站在沙土之上脚底支撑不了几分钟,呼出的气息来不及平复就要被迫前行。整个过程无比痛苦,我在一生中从未用过如此多的力气,在身负重装的情况下,一手拿登山杖,一手在山体上爬行,此种困难程度无以言表。




   以往遇到困难面前,我没有放弃过,放弃就意味着失败。这次也一样,前方的大帅和大理的妹子比我多前行十几米,看似不远但实际要快十几分钟,身后的穿黄色冲锋衣的小哥,干脆躺在沙石上不动了!隔了好几百米远,这一不上进行为,为他往后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找到了一丝诀窍,找大一点的石头垫入沙丘之中然后将脚踩入其上,这样脚底不会陷入其内,也能防止脚底打滑,就这样一步一步去搞,果然省力不少,最终在下午17:40多才到达山脊,用了4个半小时。





    我和大帅多次结伴登山徒步,对双方的体能、经验、性格有所了解,无论是他与我,都不会离开彼此视线的范围之外,无论是谁在前永远会等等对方,最终都能互相帮衬走出来。而我身后的小哥躺在下面沙丘之上,呆呆地不动,丧失了向上拼搏的勇气。



    我的困境终会过去,但新的麻烦也会产生!好不容易上到顶来,山顶开始下雪,6-7级的狂风伴随着浓雾,大帅果然躲在大石头后等我!等我穿上厚的防水冲锋衣,吃了几块饼干,和大帅准备再次出发时。大帅说往左,我说我查了轨迹是往右,并打开手机轨迹反复查看确认,是往右没错啊!大帅说:麻烦了!刚才的那个小姑娘往左去了,一个人走了好久,现在天都黑了,山顶温度低地形复杂,如果走错了就有麻烦了。我说,那怎么办。大帅说,我把包放下,你在这里等我,我去追追看,能否把刚才那个姑娘追回来。大帅放下包,一路喊一路往前走,一会儿走没了影。我站在山顶之上,内心觉得大帅太伟大了!关键时候能不顾自身的危险,去营救不相干之人,我自认为我很难做得到,要知道一个优秀户外人是不会在危险的处境之下实行人包分离,这不是户外铁律,但这是一个有良心之人的善举。大帅不放下背包,采取轻装方式是追不上别人的。



    十几分钟已过去,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大帅没有回来,山下穿黄衣的小哥也没有上来,我冷得打哆嗦,口水和鼻涕喷涌而出,止都止不住,一直喊大帅,直到大帅从浓雾中走出,我心才踏实。等大帅回来后说,人走远了,看又看不清,喊又听不见,没追上很可惜!怕我担心只好回来。我说,你不要没追上别人,自己也出事了!大帅说我们尽力了!我说尽力就好,多好的一个妹子,昨天还和我打招呼,如果今天出事了多可惜了!要么我们再等十分钟,如果她能及时返回,或许我们能领她下去。时间又过去了不到5分钟,远远的浓雾中听出了有人喊的声音,我问大帅是否听到。大帅说,好像是那个女孩子,立马转身冲到浓雾之中,不一会儿就把小姑娘领回来了。原来小姑娘觉得左边路好走,就往左边走,走了很久没看到有人,便越走越慌,越慌越害怕,听到后面大帅的声音喊,才知走错了路,无奈回复声被风声阻隔,视野又看不清,只好一路喊一路急急返回。小姑娘见到我们激动坏了,在视野不清之地,到处都是悬崖的地方危险无处不在,觉得已无生存可能,听到大帅的声音后,便赶紧一路返回,害怕我们听不到,又害怕我们不等了,心态极其不安,见到我们终于放下心来!




   我们三个重新评估了一下各自的状况,山下还有一个穿黄色上衣的没有上来,却无法再等,加上是男的应该会看地图轨迹,不会走错路吧!如果这都不会,就敢去无人区,说明谁也救不了!便一致决定不等了。我们也等不了,山顶太冷了,并让小姑娘先行,我手拿手机轨迹导航,大帅随后,不让小姑娘离开我们的视野,我知道我们一直在山脊线上行走,两边都是悬崖,遇到危险处,就让小姑娘慢些,等我做了分析路况后再决定如何过去。


   下午18:30分,终于见到了有经幡和马尼堆的地方,见到这两样东西,就知道这是真正的翻山垭口,见到垭口说明路线是正确的,我的心也放下一半。和大帅及小姑娘拍了几张照片后,准备下撤,后面又来了一个帅哥,临近了才发现不是跟在我身后上垭口的穿黄衣服的帅哥,而是另一个没见过的其他驴友,他也是因大雾视线不清和同伴走散了后一个人上来的。

   站在滇藏垭口海拔5200米的地方,我没有过多的兴奋,却有太多的不安,山顶雾太大,粗盐大的雪籽打在脸上让人刺痛,想象中的好风景是看不成了,想到下山的路同样崎岖,如何下去是必须面对的大难题。我们几个商量好,继续由我导航,小姑娘开路,大帅和另一个帅哥断后。




   下垭口的路不好走,同样是冰川退化后形成的流沙加碎石,根本没有固定的路,全凭感觉走。我一手拿登山杖,一手拿手机导航,连续下陡坡几十米。突然,不小心一个倒栽葱,从陡坡上滚了下来,连续滚了好几米远,幸好有一个地方有块石头凸起,我用脚支撑住才使身体停下,但上方的落石依然没有避开,被一块碎石砸中脑门,鲜血喷涌而出,血很快就糊出了我的眼,我用手将衣服上的护帽按住伤口,不让更多的血糊住眼睛。大帅他们几个见到我摔倒后,有力气立即站起来,心好似悬了一下。便赶紧过来帮我处理伤口,他带了止血棉签和创可贴,先用棉签帮助清理创伤,后用创可贴粘住伤口,血才止住。



   我让小姑娘帮我拍了个照以作纪念,再下山,由身后的小帅哥在前开路,我在后缓慢下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天完全黑了下来,大家拿出头灯一路探查,互相携手合作,又经历一个多小时,远远看到前方有灯光在晃动,近了,才知是小姑娘的同伴着急了,返回山上迎接。经过近二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直到晚上
8:30到达一个临时营地,营地看不清状况,在古木的帮助下,我很快扎好帐篷。古木再帮我和大帅煮了些紫菜虾皮汤,晚上喝了几口没吃别的食物,加上身上有些失血过多累极了,累得实在动不了!



   全天行走15公里,行走12个小时,上升1200米,下降900米。事后,我查了前人的笔记,才知道她当年就走错了,多次提示后人不要重走这一条路线,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她所经受的痛苦,我和大帅几个又重新经受了一遍,当时她从上坡的垭口直接翻过去了,这个垭口是次丁垭口,从次丁垭口下去的方向极其危险,在山顶时我发觉不对,便打开另一条轨迹,沿着山脊线再走700多米到达5200米的滇藏垭口,滇藏垭口才是真正下撤的通道。



10月5日,早上没有胃口,什么也没吃,什么也不想吃,水没烧,只是接了微笑给的一些溪水灌在瓶子内。脸上肿胀得厉害,脑门上的伤口隐隐作痛,手掌上的创伤又发了炎,让大帅帮助处理了一下伤口。








早上出发时,看地图轨迹到山下约18公里,打算直接干到底,具体下降海拔多少我不知道,想当然地以为一直下坡路吧!下山的心情是迫切的,收拾东西时胡乱将装备装在包内,包的外观鼓鼓囊囊得不好看。我下行速度很快,虽没有补充物质能量,却状态不错,很快到达波均营地,沿路都是商业队的队员,从波均营地向5200米海拔的滇藏垭口迈进,浩浩荡荡的有好几百人,大家都是轻装,上去后拍个照再下来,其实轻装上去也不容易,接近800米的爬升,来回约10多公里,关键是最后上垭口的路不好走也不好下,我认为很多人会中途下撤。


   波均营地是亚贡村平时牧民,放牦牛、采挖虫草的居所,随着梅里北坡探险旅游的线路兴起,这里作为商业队的大本营,一般会在这里住三天,一天去看冰川,一天去滇藏垭口。营地拉上了电线,帐篷和牛棚混杂在一起,人类现代与原始居住的场所和谐融成一体,这是另一番景象。几百人生活在此起居,营地显得泥泞不堪,黑黑的土壤伴随着牛马粪,我感觉不太好,不太喜欢这样的地方。





波均营地属于云南地界,涉及到虫草利益,滇藏两地的牧民有不成文的规定,两地的藏民是不能跨过界。特别是在挖虫草、放牧的时候,甚至新兴起的徒步探险北坡热,双方聘请的向导雇用的马帮都不能越界。当然,我们这种重装徒步者除外,既不请向导也不雇马帮,在滇藏山界之上来去自由,双方都会不管。





    从波均营地先下降半小时的路程,下降不到300米,再又上升400米,反复两三次,我搞不清是不是下山路。经过两三个小时的高消耗,身体终于吃不消了,及时补充了一块压缩饼干和几块牛肉干,状态才有所恢复。连续追上几拨下山的队伍,中午1:00到了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通知德钦的司机来接,叫他下午4:30到亚贡村来接我们。




   从下午1:00开始,在海拔4000左右的位置,到终点亚贡村大约还有9公里山路,我和大帅商量要在三小时之内干到底,直接下降1200米左右,基本上不歇息,很快甩开了古木和微笑,这三天来两位大神一路上坡把我和大帅虐得不行。下山后,我比他们早到了半个小时,因和联系的司机在电话中对接的地方有误,一时对接不好,耽误了不少时间。










下午
5:30我们全队4人坐上返回德清县的车子,至此,梅里北坡C线反穿徒步全部结束。

  梅里北坡C线重装徒步穿越线路总的来说,难度略超过我的想象,尤其是反穿。反穿梅里北坡C线拔高强度大,当然了,如果按六天完成也没什么,而我们仅用了4天时完成。









本次游记只是本人一路上心灵感悟!不可作为梅里北坡路书或者导航图,如需出行请雇当地向导和聘请马帮同行,户外有风险,请君量力而行!

2021年10月11日

你们走了汐颜的轨迹吧,翻过滇藏垭口之后你们到的是坡将营地,坡均要翻过4720的次丁垭口,坡均风景才好
震撼的经典线路
好、好、好帖。
下次我也反走,从梅水进省了1200元向导和马费。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