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雷劈砬子 - 黑龙江 - 8264户外手机版

  黑龙江

        白云轻俯首

        北望群山秀

        山山岭岭魂牵梦

        一砬一峰惹人愁

        清风牵锦袖

        天命唤我走

        青山绿水任我行

        峰峦叠嶂赏不够

      不知道是从何时起,冥冥之中登山仿佛成了一种宿命,从起初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真心喜欢与热爱,甚至有些几近痴狂。只要是没有去过的家乡的山,无论是一砬还是一峰,都希望印刻上自己的足迹,留下那看不见的身影,然后书写成留给未来和历史的记忆。家乡通河的山水,可能无法与三山五岳,名山大川相媲美,但在我的眼里它却是最美的,亦是最神圣的。美得让我无法用文字去具体描绘它,唯能用厚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去丈量它,用渴望的眼神去欣赏它,用浓浓的情思去惦念它,用虔诚的心灵去爱戴它。

      自2015年开始尝试登山以来,已经登临家乡及周边市县所属有名、无名山峰数十座:平顶山、燕窝山、鞍山、大小鸡冠山、窟窿山、铧子山、万宝山、凤凰山、馒头山、花砬子、城墙砬子、关门砬子、牛心砬子、银头砬子、扁砬子、七星砬子、雷劈砬子、三兴砬子、棺材砬子、骆驼砬子、八个砬子、摩云顶子、杨木顶子、轿顶子、大青顶子、五花顶子、臭松顶子、老黑顶子、大秃顶子、高丽帽子、尖山子、老山头、一棵松、三棵松、双子峰、鸳鸯峰、隆达峰、悬羊峰、悬羊岭、卧佛岭、腰猴石、南猴石、大锅盔等。还有许许多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山峰,正等待着我们去攀登、去探索、去书写。

      一年四季,几乎在每个月份都有登山之记录,有的山峰分别在不同的季节登临数次之多。矗立在万山丛中的每一座山峰,它们的名字就是那座山峰最好的诠释和解读,每一座山峰都别具一格,每一座山峰背后都蕴含着一段久远的历史故事和美丽的传说。黑龙江高山峰海拔1649米,但黑龙江的山的确是应了唐代刘禹锡《陋室铭》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连续两次七星砬子之旅,也未能把所有的山峰全部登临,因为人在大山面前实在是太过渺小与无能为力了,虽然留有遗憾与不甘,但这就是登山的魅力之所在。在茫茫的原始大森林里,即使奔向同一个目标,你的行走轨迹也不会完全一致。一棵倒木、一块滚落的岩石,便可以改变你行进的方向,每一次行经的路线不同,所见到的风景也是迥异,路上所见的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否则即便是擦家而过,也并不晓得。

     七星砬子西北末端就是雷劈砬子,前两次登山虽然也有机会、有想法来一个穿越,但是考虑到大家的体能、时间等原因,重点还是放在了七星砬子上。8月28日那次七星砬子是离雷劈砬子最近的一次,9月3日那次原本内心的想法也是要尝试一下雷劈砬子,但还是顺从了大多数队员的意见,而与其失之交臂。与每一座山峰结缘也许是上天早已安排注定,早一天不得,晚一天不驻。但对于近在咫尺,翘首可见的它,总还是心心念念,恋恋不忘,努力找寻下一次与其结缘的机会。

     每逢周末,队员之中便有想去登山的驴友,但不知道他们亦如我一样,对于登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每逢征求他们意见的时候,大多都是你指到哪里,大家便打到哪里,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与坚定的支持。常常是一个人的理想,成就了大家的梦想与快乐。兄弟姐妹们:就请跟我走吧,随时便可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亦不会害怕,我们所有的目标就是为了找到它,哪怕付出艰苦代价,也许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一会儿就会到达。

     

     2022年中秋佳节放假三天,大多数人都还是选择在这个时间来陪伴在家人身边。平时都各自奔忙,中秋假期正是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幸福时刻。但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大自然、大森林、大山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热爱,即便是牺牲难得的、宝贵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也要走进大山。这是一种什么情结?这是一种什么情怀?在他人眼里这也许就是傻子、疯子,而只有真正喜爱登山的人,才能够明白那苦中作乐的欢快。

     

     9月11日由二男三女组成的登山小队如约出发了。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遵守防疫要求,大家选择中途在祥顺镇做完核酸检测继续出发。一路之上,大雾偶有弥漫,车辆仿佛穿行在人间仙境里一般。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马儿”跑得慢一些。清风阵阵,路两旁金色的稻田泛起片片涟漪,我们的车就像漂泊在海洋里的一叶扁舟,随风荡漾…。穿过金色的稻田,滑过新兴水库平静的湖面,徐徐来到新兴村中间。抬眼望去,儿时的景观,今朝得以再现,成群结队的燕子,排满了村中的电线,仿佛是离别前的盛宴,此情此景,难得一见。

     车辆驶离新兴村北出左拐,继续沿山间公路向建设林场方向进发。此时,红彤彤的太阳冉冉从东方升起,晨雾渐渐散去,空气中弥漫着负氧离子的清香,使人心爽神怡。为了节省时间,车辆行经建设林场并没有片刻停留,直接驶入山间小路。虽然多日没有下雨,但山间的路况并没有比前两次有多大的改善,一路还是坑坑洼洼,盛满了积水。车辆就像过山车一样,人在车内前后左右摇摆不定,泥浆溅满了整个车身、车窗。为了防止汽车打坞,不得不时常加大油门,车子越发颠簸,三位女士在车内惊魂不定。车辆还是有惊无险地冲过了几处低洼严重的地方,一颗悬着的心暂时得以安放。回来时,还能否如此平安顺利地通过,也只能祈求上天的眷顾了。

     为了几位队员能够少走路,节省一些体力,便将车开的距离老工段更近了一些,直到一处荒废的蜂场方才停下。大家迅速整理好行装,一声令下,坚定地向今天的既定目标迈进。今天除了队员小祁和我之外,其他三位女队员一次都没有来过这个方向。另外三位女同胞也是很久没有参加登山活动了,对她们的体力等各方面状况,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好在三位都是久经考验、意志坚强的老队员,个个精神都很饱满,脸上充满了信心与渴望。

     7:49分大家走出蜂场右拐,沿当前道路向西南方向行进,路上还是有些泥泞,大家尽量沿着道边行走,十分钟后行经一处破败的板房,差不点误把此处当成老工段。8:05分抵达老工段右拐进入山间集材道。因四轮车在本周内曾经行驶过,道路变得相对平坦易行,走起路来也相对轻松。为了避开上一次多处断崖的山脊,本次毫不犹豫、坚定地选择最右侧路线(8月28日走的那条山脊)开始爬山。

     没有刻意按照乐图软件上的轨迹行走,只是凭着直觉寻找一条上山的最佳路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走,误打误撞来到一处中间平坦,四周由石头围成半包围状的地方,对面中间位置树立起一块形如石碑状的白色石头,石面上斑驳黑迹,还以为是摩崖石刻。唤来小祁用望远镜一看究竟,本无一字。此处很像为抗联送粮那位农民兄弟描述的七星砬子场景,但又没有发现一丝人类曾经留下的遗迹,只有这些锈迹斑斑,落满了残枝败叶的石头,静静地垒砌在旷野中,注视着我们这些现代山外来客。

     虽然是同一条山脉,但与8月28日那次攀登的起点却是大相径庭,经过大家一番努力攀爬,顺利地登上了通往雷劈砬子的山脊。稍事休息后,继续沿山脊向西北方向挺进,分别于9:16分和9:26分行经猫眼石和风帆石。大家在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分别用手机记录下永恒的瞬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进距离不断增长,海拔高度也不断上升。由开始时较平坦的路,渐渐变得起起伏伏,大家不时上下石头砬子,行进速度也有所减缓,三位女士也略显疲惫,不得不偶尔停下来进行短暂的调整。

     此时的天气有些回光返照,室外温度达到27、8度,几乎比平常高达10度左右,加之森林里没有一点风,空气显得异常闷热,大家只有通过脱下外衣来达到散热的目的,不停地喝水来补充大量流失的水分。因为体温过热,大家在负重的情况下登山,汗流浃背,痛苦难耐异常,路也走不快。好在大家都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咬牙坚持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没有一句怨言和牢骚,唯有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和目标。

     稍息片刻,大家继续沿着当前的山脊继续向西北方向攀爬。行进途中,偶尔通过树的缝隙可见山脊两侧的风景,左侧是七星砬子所在山脉,可见七星砬子最陡峭的两座石砬子,右侧远方隐约可见雷劈砬子身影。来到海拔约600米左右高度,山势渐渐变得趋于平缓,脚下的山脊也不知道通向了何方。前进方向遍地是树木和藤蔓,大家只能在“青纱帐”内钻行,每行进一步都非常之困难。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不远处一串串红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架葡萄藤,藤上结满了一串串黑色的野生葡萄,大家兴奋地一边品尝,一边采摘这难得的胜利果实。

     树上的葡萄虽然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采摘,但为了抓紧时间赶路,大家还是不舍地放弃了剩下的果实。短暂的欢愉时光,并没有驱赶走森林里的闷热,一边继续赶路,一边品尝着野生葡萄的酸涩。继续在杂乱的树丛中穿行,踩着不知何时轰然倒塌,糟朽粗大的桦木树干,以减少藤蔓的羁绊。三步并作两步,跃上通往北面的一道低矮山梁,山梁上长满了扫条,不用双手分开,人都寸步难行,不得已又从山梁下到左侧谷底。

     经过早霜的洗礼,树上的老叶残枝已经不起风霜的打击,纷纷飘落在地上,树林里的能见度已经比上一次有了较大的通透。动物经常行经的小路已经略显清晰,人类借由此道必然更加省力与轻松。遗憾的是部分人类抓住了动物这一特点,经常在它们行经的路上,架设一些绳套来捕获它们。在以往的登山过程当中,大家也曾拆卸过很多这种捕获神器,以保护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奉献一份属于登山人的爱心。

     11:20分左右,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用时约3小时30分钟时间,奋力地登上了七星砬子最北其中一个砬子,也是8月28日那次登上那座石砬子。此座石砬子由顶部开裂独立分开的两座相邻的小砬子组成,石砬子顶部磊落着方形巨石,周围寸草未生,四周悬崖峭壁,显得十分险峻。队员渡镀、小祁、海英及暖阳大姐先后上砬顶。此时所有队员的疲惫、困苦、无奈都荡然无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登顶的成功!同一座山峰,也许并不能两次登顶,也许多次也是极有可能,原因就在于和它的机缘巧合。

     四位队员高兴得几乎就认为此处是终点了,还是暂时忘却了今天的最终目标。为了提醒、催促大家抓紧时间欣赏美景,我只能用残酷的现实来告知大家,接下来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其实大家登上砬顶并没有太长的时间,比之以往,十分之一的时间都不到。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为了心中那份期待和梦想,如果并不想看更美的风景,此时此刻我也不愿意走了。为了抓紧时间奔向下一个终极目标,帮大家拍完照片,首先默默地离开砬顶,并希望大家拍完照片后尽快下山。为了接下来的路程能够减轻一点负担,把采摘的一兜葡萄挂在了山脚下一棵小树上,一边慢慢地等待大家从山顶下来。

     时间的指针在接近中午12点之际,大家终于在我失去耐心等待之前走下山来。队员中有人提议是否吃完午餐再走,当我说出也许吃完饭就再也走不动的提示时,大家还是默默地遵从了我的建议。在如此疲惫、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再继续赶路,想必大家的感受并不是很愉快,真实想法我也无法揣度,只是觉得这种善意的做法有些不尽人情。内心几度挣扎,遂停下匆匆的脚步,让大家拿出水果、糖果暂时先充饥一下,尽量减轻一些随身负重,以便能够继续轻装前进。

     每一次短暂的休息后,感觉大家都不愿意立马离开所坐的石头或者倒木,其实并不是留恋,只是路难行,或身体太沉重。所以自己练就了很少坐下来休息的习惯,或靠在树上、或者用登山杖支着身体,随时转身便可出发。五个人的登山小队,战线拉得仿佛比十几个人还长,彼此几乎听不到说话声,好在通过对讲机可以建立通讯联络与指挥。虽然刚才那座七星砬子距离雷劈砬子直线距离也不过千八百米,但实际距离也许要远很多。特别是现在这个季节,森林里树木枝叶繁茂,山脉起起伏伏,蜿蜒曲折,找到一座山峰并不十分容易。

    双手拄着登山杖,一路“披荆斩棘”,挥汗如雨,仿佛喝醉了酒的狮子一样,在森林里乱撞,一会爬上山梁,一会下到谷底。几近疯狂地搜寻着我们要找的目标。中午12点18分,当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爬上一道山梁,终于在树的空隙之间望见了不远处雷劈砬子的身影。心想,你让我找得如此地辛苦啊。为了拍照方便,锯掉了阻碍视线的红松树枝,然后把雷劈砬子定格在小小的镜头里。此刻,尚不见后续队员的身影,便通过对讲机指挥大家向我靠拢。大家又重新聚拢到一起,每个人都站在我曾经修剪过的windows中,远距离欣赏它那雄伟的身躯。

     又经过了20多分钟在暗无天日的森林里穿行,于12点40分左右,和队员渡镀先后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之下。巨大的山体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不知所以,只能攀爬上去看个究竟。山体脚下都是开裂的巨大石块,不规则堆砌成向上的若干级台阶。因为台阶太过高大,无法一步跃上,便选择一棵小树,把爆马子登山神杖搭挂在树的根部,双手用力一拉,双脚用劲奋力一蹬,迅速跃上第一台阶,然后将神杖递给队员渡渡,她用同样的方法也登上第一台阶。

     我则继续拾阶而上,一块巨大的岩体挡住了去路,正在一筹莫展,可见一棵红松古树立于岩壁之侧,伸向阳光一侧上下排列的树枝,简直就是天然的木梯,迅即攀着足可以撑住我身体重量的树枝,一步一步接近山崖顶端。当钻出树枝的第一眼,可见前方巨大的山体上好像俯卧着一头凶猛的雄狮,它目光炯炯,远视东方,仿佛守护着一方神圣的领地。登山许久,很少能够见到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下,天然雕琢这么完美的雄狮形象,不禁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力!

     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雷劈砬子,心里仿佛都不敢相信似的。站在它的脚下,除了震惊就是感叹,傻傻地在原地观察它、欣赏它,然后心静如水,盘算着是否可以攀爬上去?因为体力透支较大,加之连午饭还没来得及吃,信心和力量都下降到了极点,怀疑是否还有能力爬上去。可是,一想到身后还有四名队员在看着自己,费了九九八十一磨难,如果再不将大家带到山顶,岂是一句遗憾可以一笑而过的。数秒钟之后,屁股已经先于脑袋开始了行动。拨开挡在通向前方狭窄山脊上的松枝和不知名的树条,小心翼翼通过两侧就是悬崖峭壁的窄道,慢慢走到通向山顶的一条浅浅的石缝前,攀着两侧凸起的石头,一步一步向山顶爬去,快到山顶时松动的石头使人有些闪失,终于胆战心惊地爬到山顶。

     刚从砬顶探出头,却见紧邻对面又出现一面巨大的山体,稍微比脚下的山体高些。有言道:站上一山望着一山高啊!对面山体石砬子底部通过不足一米宽的岩石与脚下山体紧紧相连,整座砬子呈东南西北走向,砬体石头皆呈碎块堆砌,并且有很深的沟壑,真的好像被雷公劈过是的。砬顶光秃无一棵树木,仅在石缝处长有绿色植物,称为雷劈砬子的确是名不虚传。没有来得及多想,便转身去迎接山下的队员们。首先征求每个人的意见,是否敢于挑战面前的风险,登上顶峰,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立即卸下背包,掏出登山绳,栓系在“石狮”的脖子上,把另一头甩给山下的渡镀和其他队员,将他们一个一个安全护送到山顶。此刻,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向12点55分,留给大家下山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宽裕了。

     大家在山顶上停留的时间可能都不到二十分钟,就被自己残酷无情地给劝下去了。因为顾及所有人的安全,必须赶在天黑之前走出森林,这是一条雷打不动铁的纪律,必须坚决执行,和与队员们的安全相比,一切都是次要的。今天所有人都用实际行动饯行了自己的诺言和目标,少享受一刻山顶的美妙幸福时光,亦没有什么可惜与遗憾的。大家按照先后顺序,牵着绳索安全撤离山顶,自己最后一个下撤,解绳,断后。

     拖着疲惫的身体,几乎按照原路进行回撤,约半个小时后,远远地望见红色的兜子在树下摇曳,终于回到了七星砬子脚下存放东西的地方,大家总算可以停下脚步,好好地歇息一下了。匆匆吃过迟到的午饭,整理好行装,再一次上路出发。饭后,大家的能量得到了及时补充,体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走起路来也有劲了许多。回撤的路上又发现一株葡萄藤子,上面同样结满了密密麻麻的葡萄,仿佛不采摘上一把都不过隐是的,大家又停下来采摘了一些。稍后小祁带领暖阳和渡渡先行出发了,与海英摘完随后紧追不舍。

     待追上他们时,才发现已经与来时的路相去甚远了。来时是在海拔600余米的一座山左边行走,回去时已经绕道山的右侧,而且几乎已经下到谷底。一捧葡萄,导致踏上了一条相对较远且不平坦的下山之路。在广袤的森林里,如果稍不注意,一个走神和溜号,都会酿成错误,有时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也时刻提醒着领队朋友们,要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儿,不可掉以轻心走麦城。原路返回已无可能,便沿着山体二肋向左前方行走,跨上一条立陡石崖,石崖距离地面约3米左右,大家利用登山绳下到山脊的左侧山谷,踏上9月3日那条上山时行走的山脊,至此下山的路线才归于相对平坦。

     由于围绕600多米的山峰环绕了大半圈,且还有一段爬升路段,致使大家体力消耗都略显透支,加上较高的气温和密不透风的森林,个个都显得筋疲力尽,疲惫不堪。大家不时停下来休息或饮水,几乎所有人的水都在未下山之前就已经消耗殆尽,以给几近沸腾的身体降降温。在身体即将崩溃之前,大家终于回到了那条几近平坦的集材路上,即将绝望的心再一次被拯救回来。

     16点51分大家撤回到老工段处,拉起一面五星红旗在老工段前合影留念,或许若干年后这个明显的标志也将不复存在了。5点10分抵达老蜂场停车点,傻傻地在此等待了一天我们的爱车,正静静地停在那里等待被再一次唤醒。大家卸下背包,拍打着一路风尘,仿佛卸下千金之重。招呼大家尽快蹬车启程,赶在天黑之前走出这条泥泞的道路。

汽车有条不紊地驶离深山、洼地,在即将使出最后一段烂泥塘时打坞了,曾经的担心和疑虑终于一语中的。和小祁每人一把战备锹,挖着深陷其中的车轱辘,然后再前拉后到,仍然无法脱困。此时,天色已渐渐开始暗了下来,无数的蚊子在身上狂轰乱炸,身体已经完全透支,双腿不断的抽筋儿,再不寻求外力帮助,大家只能在这里喂蚊子了。果断决定让小祁立即给住在建设林场的“山里人”(小祁战友的二舅),也是我们8月28日同行的向导打电话,寻求他的帮助。

     20多分钟后,一道微光从路的尽头越来越近,不多时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了不远处,本以为是山里看林蛙的林场工人,走近方知是来救援我们的“山里人”二哥。他大声地呼唤着小祁,并进前搭话,告知拖车就在不远的后面,大约一二十分钟就可抵达,至此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又落下了。大家边聊着天,边等待着拖车的到来,“山里人”向导还特意向我们打听上次登山的小雪来了没有,今天来的女生当中有没有比她能力还强的,看来小雪出色的户外登山能力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话间远处的光亮越来越明显,马达的轰鸣声也越来越响亮,仿佛穿破夜空的号角。不一会功夫拖车就来到了面前,司机师傅专业地、麻利地调转车头,栓好拖车绳,开动马达,深陷泥坑里的车被慢慢地拖了出来,我们也算得救了。两位朴实的大哥没要一分钱,没抽一根烟,便救危难于水火,所有的感动、感激岂能是一句谢谢就可以报答的,受人点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匆匆告别了两位好心的 “山里人”,再次启程。此刻,中秋十六的圆月已经挂上梢头,金黄色的月光正照亮我们的归途。回到通河县城已经快到晚上8点钟了,狼兄早已备下羔羊美酒,正待犒赏他的“三军”。

     2022年9月15日於通河


戮力同心,战胜困难

勇者征战!点赞!

森工人都很热情和乐于帮助人

山里人的确是非常朴实、热情、厚道。

多谢关注与鼓励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