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给我留下较深印象,进16号洞,右侧有一17号洞(洞中有洞),既是藏经洞,现国内仅有一万多件文物,而三万多件文物散落于世界上十多个国家,这是一场文明的浩劫,令人痛心。
王道士简介: 清末,一个 湖北 麻城 籍的道士王圆箓[lù](约1850年---1931年),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 酒泉 ,期间入道修行。王圆箓云游 敦煌 ,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随后,他定居留于该地,成为住持,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1931年,王道士死在莫高窟,从发现藏经洞以来,他从未离开过这里。对于这个瘦弱的,经常带着一脸笑容的道士,有人说他是藏经洞的发现者,莫高窟的维修人,也有人说他是目光短浅的宗教信仰者,是有小聪明的 中国 农民,是出卖藏经洞文书的罪人, 中国 文化史上的盗贼。一百年来关于王圆箓的历史定位一直争论不休。
注意:是道教的王道士发现了佛教的藏经洞,并在佛教圣地莫高窟成为住持,笔者感到这种事情好像不多,笔者在参观时曾询问讲解员怎么回事,但讲解员没说清楚。笔者看法:佛教和道教在 中国 历史上影响深远,二者虽有区别,但“基本上“可以说 “ 和平 相处”。两千年来佛教、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吸纳融合,可见我们中华文明的融合力和开放性非同一般,否则也不会发生王道士成为佛教主持的事。
网上看文章,对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颇有指责,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笔者认为过多指责王道士不太公平,他也曾经尽力了,甚至斗胆向慈禧太后写信秉陈,可当时的清王朝自己尚处风雨飘摇之中。
莫高窟文物遭如此浩劫,主要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当时 中国 的国运如此,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屡战屡败,赔款割地、国土沦丧,政府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一个半文盲的出家人保护好这些文物。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记载: “110年前斯坦因离开了莫高窟,他说,刚装好箱子的驼队准备出发时,那是一个傍晚,满天晚霞,就像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正在流淌着鲜血”。同胞们,痛心不痛心!一个强盗居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伤口在流血,但他毫不手软地在掠夺,帝国主义强盗贪婪、残忍的本性暴露无余。而我们的国人呐?麻木不仁,怪不得在那个时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在漫漫长夜中,向沉睡的、处于麻木状态的中华民族发出呐喊。我们中华民族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有些事情我不理解:一个不识汉字的境外人居然知道莫高窟的文物价值,不远万里跑到 中国 来掠夺,而我泱泱中华大国各级官僚、乡绅土豪、包括文人墨客成千上万,居然没有一个识货的,无人去管,这是怎么搞的?事情搞坏了,指责一个王道士,这样公平吗?
见下图:王道士的照片

见下图: 藏经洞的侧面照,旁边就是藏经洞陈列馆(栏杆外面),但大门紧闭不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