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 值得去玩吗「一」?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说到马耳他,脑子里第一反应也许是“马耳他之鹰”,但是什么意思,确实不得而知。


马耳他,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只有耳闻,不知究竟。咨询N个人后,竟然没有一个对那里有解。


那一年的10月,我们计划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查阅地图的时候,突然发现,就在西西里的东南一点就是马耳他,我兴奋起来,都到了那附近,为什么不去一探究竟。


我和同伴说——马耳他,你听着名字就NB,为了这个名字也值得一去!——地中海永不沉没的航母,航母啊,不值得去看看吗?!


航拍俯瞰马耳他


马耳他历史:


马耳他虽小,但是历史可不短。公元前5000年,马耳他地区已经开始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

公元前10世纪起,腓尼基人定居于此;公元前8世纪,马耳他被希腊人占领,公元前4世纪,又被迦太基占领。


公元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耳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是当时繁荣昌盛的见证。


据传,传教士圣保罗曾在公元60年因海难而滞留马耳他3个月,这可能是该国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开端。

从地理位置看,距离马耳他最近的国家就是意大利,确切的说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从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坐飞机40分钟就到马耳他了,从罗马出发也就1.25小时。


不知道公元前马耳他的生态如何,反正从我的感觉,马耳他的自然生态和食品丰富度上不及西西里岛,温度也比更北面西西里冷,但从历史的重要性上,它可以远大于西西里岛,可能还是它地理位置的缘故吧。


公元4、5世纪,蛮族入侵欧洲,马耳他一度落入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直到公元533年才重新由东罗马帝国取得统治权。


公元9世纪起,马耳他相继被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诺曼人统治。

船是当地人普遍都会用到的工具


1523年,“圣约翰骑士团”由罗德岛移居至此,并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承认。“圣约翰骑士团”后更名“马耳他骑士团”。


1565年的马耳他大围攻中,骑士团击败奥斯曼帝国军队,此战是马耳他史上最重大事件,因成功阻止奥斯曼帝国向西欧扩张。


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埃及的土伦舰队在马耳他靠岸,破坏了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则,并诱使大统领拒绝他登陆,遂以此为藉口驱逐骑士团,强占马耳他。

1800年,英国应马耳他人民的请求,继法国之后进驻该地。


1815年的《巴黎条约》,将马耳他划归英国所有,从此马耳他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正式宣布独立。


1974年,正式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土黄色的世界


2016年9月,我们一腔热情的登上了去马耳他的飞机。

马耳他没有直飞,一般都是从欧洲大城市转机过去。乘坐欧洲的廉价航空,600-700就够了。我们选坐的马耳他航空,飞机多,价格低。

飞机上俯瞰马耳他首都-瓦莱塔

马耳他虽然名字很响亮,但国土贼小,在飞机上我几乎就完成了对这个国家全境的俯视查看。


9月底的马耳他绝大部分地方都是灰蒙蒙,土黄色的,看不到什么色彩,也看不到什么植被覆盖绿色。因为是阴天,还也呈现出没有光彩的暗蓝色。第一印象有点失望。


网上查了下,马耳他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的日照时间平均为12小时,而在冬季则是5至6小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如此说来,我们去的九月底,大概还算是夏季吧,估计咱们的来这里会能拍到绿色。




不过,在“冬天”的几个月里,在海里沐浴是很有可能的(对欧洲人),而海滩的旺季可以持续到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但对亚洲人10月底下水估计有点费劲。


马耳他只有这么一个机场——卢卡。这个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小国到哪都方便,只要你有时间,在国家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过往的飞机。


机场也很小,连飞机都对不上候机楼,基本都是游客走过一段停机坪,直接进关。


我们是从意大利飞到这边,等于欧盟内的飞行,连入关的动作都没有,直接出了机场叫了个车,20分钟就到了驻地。


因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 马耳他也是右舵


拍不够的旧薄荷(Old Mint Street)


Old Mint Street国人常翻译成旧薄荷街,其实这条街曾有铸币厂,而mint的另一个意思就是铸币。


不过,在当下,它可是马耳他最有名的风光之一。


它也是一条很古老的街道,砖石结构房子的外立面似乎从建成后就没有再没有修葺和粉刷过,呈现出黄色和深黄色交织的年代感,


再加上各种绿色、红色、蓝色交织,虽然颜色丰富,但也难掩它略有破败带有年代感的阳台,让你有种穿越的感觉。


如果在街道搞一身二战的军服,配枪,堆上沙袋,瞬间就可以带你回到70年前的二战。



条街的一头是海,另一头也是海,只是大家通常都是不会真的把走完


旧薄荷街不是一条街,是一个区域,里面有着一条条分割老房子的街道,大部分街道都是呈现巨大的U字形,街道两头高高在上,街道中心,在U形湾的谷底。



旧薄荷街的特别和神奇在于,这个区域的每一条街都呈现出曲率不同的U形弯。


街道虽然破旧,但很干净,安静。靠近街角的一层,一般会有一些开给本地人的店铺,买的都是当地人的日常所需,没有太多旅游景点的感觉。


整个马耳他似乎也没有太多旅游区的感觉,整个国家已经就是一个旅游“景点”。


你在这里游走,就是在感受不同的风情,所谓大热的蓝洞、蓝窗也并没有特意的布置,甚至除了必要的旅游基本设施再无其他商业痕迹。


不过,这个没有太多刻意的旅游痕迹的国家,也着实难为了在哪都要买点纪念品给朋友的我们。最后只能以冰箱贴了结。


在旧薄荷街,1.5欧买个当地人做的带肉馅的千层酥的面包,慢慢的走过每一条安静的街道——当然最好是拉着喜欢的女人的手。



旧薄荷街不仅是每条街都是高曲率的U形弯,就连街和街之间,其实也有着巨大的梯度差。你从A街到B街,走过的都是30-40°坡度的台阶。



薄荷街周边是没有酒店的,但是这个街区里面却有着大量的民宿,虽然都是公寓,但和想象的不同,很多公寓都是复式建筑,门厅一层,住宿一层,厕所和洗衣室在地下室。



我们住的公寓视频解读


我们住的这个两层半的结构,印象中一晚800多。站在公寓的阳台,楼下就是薄荷街,可以到U形湾的街道和来往的路人。


相比欧洲大陆,这边无论是住宿价格,还是房价都是比较低的。而且有着大量的待售老房。


马耳他也是移民欧盟成本最低的国家,网上关于马耳他移民的文章太多了。但这个国家太小,除了旅游业和造船业和港口生意,基本也没没啥了。


瓦莱塔半日游路线图


马耳他通俗的说一个大点的岛,一个小岛,还有一个屁大的岛。大岛也没多大,核心的景点也就那么多。


从旧薄荷街出发,基本步行就可以把首都瓦塔拉湾区的——大团长宫、瓦塔拉圣约翰大教堂、上下巴卡拉花园以及科斯皮夸城都转了下来。参考上图,这一圈下来也就4个小时,还算上你发呆的时间。


宫殿和教堂就不说了,我对这种纯人文的都没什么感觉。感兴趣的网上搜一下有大把的记录。


上下巴卡拉花园,说白了就是一上一下的一个建筑。加起来也没多大,下巴卡拉花园就更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角度已经看到了上巴卡拉花园的30%


巴卡拉花园原为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也是瓦雷塔防御工事的一部分,视野极佳,不仅可俯瞰瓦雷塔的港湾城区,更可以眺望整个大港,以及大港对面沿岸的叁个城市─维多里欧沙(Vittoriosa)、科斯皮库亚(Cospicua)、森格里亚(Senglea),此叁城市统称为Cottonera。


左右两个凸出的部分就是两个城,另外一个忘记在哪了


虽然上下巴卡拉花园本身没什么景致,但是它的view真的太好了。站在上巴卡拉花园,可以俯瞰到上文说的叁城、海边的城堡下蜿蜒的公路,远处的邮轮和更远处的海湾。



这个角度大概就是上巴卡拉花园拍人最好的点位了




因为少有游人,上巴卡拉花园很少的长凳,竟然可以随时有着空位,坐在上面看着光从云中穿过落在城堡墙壁与邮轮上,9月底微微的海风吹来,不知觉得时光就来到了傍晚。


夜色中,我们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当地看起来逼格不错的餐厅。我依然继续以往的风格,medrate的牛排。因为是海岛国家,我们有点了一份鳕鱼。


突然发现这边还有兔肉选择,也来一份。这荒突突有着大片草甸的地方,也适合兔子生长。


我翻了下攻略说,在当地被称为“Stuffat Tal-Fenek”,是马耳他的国菜。炖兔肉烹饪时间较长(超过2小时),为的是使肉变得柔软脱骨。


煮炖的过程中会加入各类蔬菜,比如胡萝卜、土豆和洋葱等。不过我们好像点的兔肉不是这个做法,而且老外弄的兔肉的味道啊...不知道成都的麻辣烤兔在这边开起来会不会一下成了网红店。



走出餐厅,在细雨后的混杂住宅区的商业区——一层开店,楼上住人——起伏的街道,又是一顿猛操作,拍了几张自我感觉很好的pic。可惜还是孤身一人,无法体会到安静漫步在雨后U形弯街区的浪漫。


马耳他就是那么小,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上巴卡拉花园的上行街。在这里可以俯瞰花园和城墙。


那会当地有个空中酒吧,就会用缆车吊起一个酒吧悬浮在半空,对着海湾和夜色饮酒作乐。我们问了下,大概是要提前预约,就没有尝试了。

夜幕中,我们散着步就走回了旧薄荷街的公寓。


从机场打车去到绝大部分住宿地三四十分钟也就到了,时间长还要归咎于这里的山路,各种弯路很少能直行开过五分钟。


马耳他真心不建议自驾,右舵不说,路还窄,尤其是住宅区马路两侧都会停满车,只留给你一车半的空间要兼顾错车,且像旧薄荷街这种大角度的坡起路段,让老司机都没法应对。不过,欧洲人对于小剐蹭的不在意,到时候很值得学习的心态。


第一日就这么过去了,马耳他我们一共就待了四天,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会探寻这里的蓝洞、蓝窗,蓝色之眼。

对了,还请您移步上方关注此公号“生于1983”,还得凑够大几百人才能展示评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