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知怙主: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历尽周折,阿朱最终还是踏上了雪域圣境。十余日短短的游历时光很快就过去,虽然每日行程饱满去处甚多,但总想不来从何处开始落笔。昨日忽然想起,发愿入藏之心源自六世达赖喇嘛的一本诗传。不如就从这一世达赖喇嘛开始,浅显地讲述一下阿朱对六世达赖喇嘛、哲蚌寺、布达拉宫的一些历史的理解,捎带展示一下阿朱拍摄的一些照片,也算不虚此行。


作为格鲁派最重要的达赖喇嘛一系至今已经传承转世十四世有余。至于逃跑那位,纵观几百年格鲁派历史,怙主不坐镇拉萨也是常有的事,无需遗憾。而汉地流传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这一位政教之主“所著”的情诗至今广泛流传。比如那句:“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阿朱这里就不去复制粘贴故作煽情了,既不擅长也非阿朱所愿。这里阿朱想讲一点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教格局,毕竟有一位长者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当然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于藏历第七饶迥火龙年(1415)前往卫藏,成为宗喀巴大师的上首弟子。先后创建了温萨寺和扎什伦布寺,并著有《因明论》等多部著作,于八十六岁时圆寂。这是首任达赖喇嘛的简要生平,那会儿根敦珠还未以达赖喇嘛自称,根敦珠也被尊称为“班禅?根敦珠”。真正等到蒙古俺答汗赐名“达赖喇嘛金刚持”已经是第三世索朗嘉措的事儿了,达赖喇嘛是蒙古语,意为“大海一般的上师”。而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建立要去到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的时候,格鲁派依靠蒙古军事首领固始汗将噶玛巴和藏巴汗消灭后,才拉开了统治雪域藏地三百余年的序幕。也是在五世喇嘛的时候,阿旺洛桑嘉措获顺治皇帝赐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相较于第三世所获封号,五世所获封号流传更为广泛,并于全中国范围内确立了其宗教领袖地位。


五世阿旺洛桑嘉措在世的时候,主要有四方面的贡献。一是平定安稳噶举巴、仁蚌巴、藏巴第悉等教派。二是亲临汉地,建立与中国中央政府的紧密联系。三是收复达拉克和阿里三围,平息山南门域和不丹的战事。四是包容萨迦和帕竹世系、撰写《西藏王臣记》、《相性新释》、《菩提道次第论讲义》和《引导大悲次第论》等经典著作。阿旺洛桑嘉措于藏历第十一饶迥水狗年(1682)圆寂前,将治理藏地政教事务和与处理满蒙汉诸多施主关系的重要事项交代与他亲自培养的第五任第悉?桑杰嘉措。而六世达赖喇嘛终其一生,都在与这一位第悉纠缠和斗争。想要讲述仓央嘉措,这一位第悉是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五世阿旺洛桑嘉措圆寂前,下令秘不发丧。且第悉?桑杰嘉措保持了这个秘密长达十五年,这一举措让清廷及汉、藏、蒙古的供养施主极其不悦,对第悉认定的六世喇嘛也不甚满意。世事变迁,当初帮助五世阿旺洛桑嘉措消灭噶玛巴和藏巴汗的蒙古军事头领固始汗也已经辞世,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从青海来到藏地继承了汗位。拉藏汗在军事政治权力争夺过程中,与第悉?桑杰嘉措的矛盾日益凸显。


以上就是仓央嘉措所处时代的大致背景和政治宗教格局,这一部分知识体系参考《藏族史话》,作者瓦西?罗桑旦增。阿朱在此致敬。


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于藏历第十一饶迥水猪年(1683)诞生在山南错那县境内的门拉沃域松。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扎姆。此时的达赖转世并不会惠及亲属,直至七世达赖喇嘛开始,才赐予喇嘛所在家族独立庄园,产生名为“亚谿”的高级别贵族序列,但同时从八世达赖喇嘛开始,也订立了亚谿不允许染指政治的条例。所以两位遍知怙主的生父生母并未随同仓央嘉措前去拉萨,仍旧在原地生活,直到辞世。且第悉?桑杰嘉措也并未直接将认定的灵童一步迎请到布达拉宫举行坐床仪式,而是假称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乃是五世达赖喇嘛的恩师夏鲁堪钦?丁波切的转世灵童。先是"迎请"到了错那县的巴桑寺,作为普通僧人劳作了数年。于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十四岁的时候,第悉?桑杰嘉措安排灵童在浪卡子丹增颇章面见了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并在班禅喇嘛座前受具足戒,最终于同年十月底,在拉萨布达拉宫斯悉平措厅,举行坐床典礼。此后四年间,作为格鲁派显密二宗的至高传承者,仓央嘉措在班禅?罗桑益西等诸多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上师座前接受密宗灌顶加持、密乘经典宣讲和显宗的经教传承、菩提道次讲义,以及哲学、诗学、天文历算等知识。这里阿朱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六世怙主仓央嘉措在创作道歌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才能,留下的是大量脍炙人口的宗教劝诫之真意的道歌。而并非被后世译者扭曲的描述男欢女爱的情歌。


藏历第十二饶迥水马年(1702),年满二十岁的六世怙主仓央嘉措在班禅罗桑益西座前奉还了之前承受的比丘戒,之后言行日益放浪形骸,出名的醉卧八廓街,也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三年之后,拉藏汗和第悉?桑杰嘉措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双方撕破了在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前达成的将权力交还六世达赖喇嘛的协议,最终兵戎相见。第悉?桑杰嘉措在去封地贡嘎县的途中被拉藏汗的大妃捕获,手刃而亡。而世事轮回,距仓央嘉措奉还比丘戒十四年后,拉藏汗也在布达拉宫被准噶尔部所擒杀。距奉还比丘戒四年后(1706),仓央嘉措又破了具足戒。拉藏汗将仓央嘉措控告到康熙面前,仓央嘉措被康熙下令“诏送京师”。途中被哲蚌寺僧众救走,拉藏汗血洗哲蚌寺,又将仓央嘉措强行带离。最终六世达赖喇嘛在青海湖畔的衮噶诺尔一带圆寂,年仅二十五岁。

纵观仓央嘉措的一生。作为名义上的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教主,仓央嘉措实际上并未享受到真正的权力。在拉藏汗和第悉?桑杰嘉措的政治博弈平衡被打破后,在激烈的藏蒙政治冲突中,迅速丧失了政治生命和个人人身自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令人唏嘘不已。

六世怙主仓央嘉措的故事阿朱就先写到这里啦,下面讲一下白登哲蚌寺和布达拉宫。


对于达赖喇嘛一系十四世遍知怙主来说,最重要的场所莫过于白登哲蚌寺和布达拉宫。其中白登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乃是由宗喀巴弟子绛央却杰?扎西贝丹兴建,绛央却杰意为“妙音法尊”。绛央却杰大师出身山南桑耶,先后在泽当寺、江浦寺、觉摩陇寺等学法。后受宗喀巴大师比丘戒,在宗喀巴大师支持下修建了白登哲蚌寺。二、三、四、五世达赖喇嘛历任白登哲蚌寺的堪布,并皆在白登哲蚌寺举行坐床仪式。之后虽然达赖喇嘛的坐床仪式改在了布达拉宫,但是此寺仍然被历世达赖喇嘛视为母寺,地位位居格鲁派诸多寺庙之首。与色拉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藏文全称”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本文标题来源即是此处。


白登哲蚌寺主要建筑群分别是甘丹颇章殿(这个名字在本文反复出现,意为极乐宫)、措钦大殿、密宗院、罗塞林扎仓、郭芒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德央辨经场等。白登哲蚌寺的数级机构分别为殿、扎仓、康村、米村。类似大学的学院、系、年级、班级等。四大扎仓、诸密宗院、措钦与甘丹颇章二殿均有自己的附属的康村、米村等。大殿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院落地坪、经堂地坪、佛殿地坪。三层地坪逐层升高,形成了由大门到佛殿逐渐升高的地势。在二殿和扎仓的外部又采用金顶、相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增强了佛教庄严气氛,形成了规模惊人的大型建筑群体。远眺群楼层叠,鳞次栉比,雄奇壮丽,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


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四千五百平方米。殿前有石铺广场,占地二百平方米。大殿直面雪山,占地一千八百多平方米,殿中天窗占地一百多平方米。主殿经堂有房间二百二十一间,大柱一百八十三根。大殿中心升起一层构成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高敞天窗,堂内正中供奉文殊菩萨及大白伞盖佛母。措钦大殿后部为三世佛殿,藏语“堆松拉康”,三进三间两层楼。三世佛各与其随身二弟子组成一组,置身塔形佛龛中。正中为释迦佛及二弟子法身,佛龛为三座镀为铜塔。佛殿两侧是八大随佛弟子法身。堆松拉康是哲蚌寺最早的拉康之一,乃绛央却杰时期所建,其内现有的建筑和塑像具有浓厚的早期格鲁派特色。堆松拉康背后和侧面筑有一周回廊,回廊出口还存有同治年御笔匾额一方,中心楷书“输诚向化”四字。措钦大殿左后侧是“弥旺拉康”,内塑一尊强巴佛十二岁等身像,又别名“弥旺强巴”,乃供养施主名为颇罗弥旺所致。措钦大殿右后侧是“伦崩拉康”,内铸两座白塔,名为“伦布佛塔”,白塔后面有三座灵骨塔,中心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灵骨塔;北侧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灵骨塔;南侧为摄政王灵骨塔。措钦大殿二楼有一个“甘珠尔拉康”,供奉《甘珠尔》、《大藏经》等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版本的经书。措钦大殿三楼小殿有一个“强巴通真拉康”,内供巨型强巴佛八岁等身像。该尊强巴佛最特殊之处在于佛像前供有一个法螺,是宗喀巴大师授命绛央却杰兴建哲蚌寺时赠与法尊的法物。大殿四楼乃是释迦佛殿,主殿供养释迦摩尼法身。侧殿供有哲蚌寺诸系转世法师报身法身。


扎仓既是格鲁派寺庙的学经单位,又是措钦以下的一级管理机构,亦称“经学院”。原是为法尊座下七大弟子分别主持,第次名为多门院、明惠州、广乐院、闻思州、夏郭院、调伏州和密咒院。后调整为现存的罗塞林扎仓、郭芒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罗塞林扎仓是最大的扎仓,占地一千八百六十多平米,经堂陈设极其豪华,经堂后面为强巴佛殿。罗塞林扎仓的僧众也是最多,主要来自四川、山南、昌都等地区。下辖二十三个康村,最高僧官为堪布;郭芒扎仓也是分为经堂和佛殿两部分,佛殿又分为且巴拉康、敏主拉康、卓越玛拉康,僧众主要来自于内蒙、青海、那曲,下辖十六个康村;德阳扎仓面积最小,约九百五十多平方米。扎仓内佛殿主供奉维色强巴佛;阿巴扎仓最特殊,乃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庭院封闭,壁画题材恐怖骇人,佛像高大狰狞。主供密宗三大本尊之一的即胜魔怖畏大威德金刚像(吉杰),据说法身内藏热罗扎哇残尸,扎仓还供奉了密宗大师惹译师(多杰扎巴)的遗骨,为哲蚌寺最早建筑之一,殊胜弥足珍贵。

白登哲蚌寺内僧众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钻研学习,精通教内五部大论,通过层层严格的辨经考核,申请获得格西学位。格西全称“格威西联”,意为“善知识”。格西大致分为四个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拉然巴格西,必须在大昭寺的祈愿大法会期间,通过三大寺的高僧的答辩和认可;措然巴西格,唯有通过小昭寺的大法会,并在三大寺高僧前辨经取胜;林赛格西,三大寺任意一寺内通过答辩即可考取;多然巴格西,格鲁派各大寺院可以自行授予。除此之外还有不同方向的格西学位。比如阿然巴格西,是密宗方向的格西学位,且是需要取得上述四种公开格西学位之一,再研修答辩获得,且根据研修学院不同分高低,以举麦扎仓和居堆巴扎仓取得的阿然巴格西最为至高和权威。又比如曼然巴格西,是藏医药学方向的学位,不一而足。二零二一年,藏地有十三位僧人获得了拉然巴格西学位,最小年龄者三十二岁。自零四年恢复拉然巴格西学位考试以来,一共有一百五十一名僧众通过此项答辩。


白登哲蚌寺最盛大的宗教节日非雪顿节莫属,时间为藏历六月三十日。藏传佛教戒律规定夏季三月僧人不准外出以免踩杀昆虫。于僧众安居期间,供奉民众献上牛奶和酸奶,雪顿即是藏语“酸奶”之意。主要活动为展览巨幅佛像唐卡、藏戏汇演、为达赖喇嘛敬献各类节目、轮换知事僧等。只可惜阿朱冬日过来,时节不对,无缘窥见这一盛大佛事,白登哲蚌寺鼎盛时期国内外属寺三千三百零五座、僧侣万余众、溪卡庄园一百八十五个、牧场三百余、牦牛四万余头、农奴两千余人,目前僧侣仅余九百余人。阿朱在白登哲蚌寺拍摄的一些照片,稍后在文后张贴出来。

甘丹颇章政权的实际建立者五世达赖喇嘛在重建了布达拉宫后,才从白登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最初为七世纪吐蕃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所修建。后来毁于战火,仅余法王殿(曲吉竹普)和圣者殿(帕巴拉康)。五世达赖喇嘛交由第一任第悉:恰佐?索朗群培主持,重建了布达拉宫的白宫和周边设施,而后第五任第悉?桑杰嘉措扩建了红宫、修建了五世达赖喇嘛的灵骨塔。自五世达赖喇嘛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又陆续修建了五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最晚建成建筑是一九三六年完工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


这里阿朱插入有关于丧葬的背景介绍,藏族人民沿袭至今的丧葬方式大致有五种,以宗教重视程度由低至高分别是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塔葬。其中生病之人,尤其是以传染病离世逝者需要土葬,避免疾病传播。二岁以下的孩童去世以水葬为主。普通的藏族百姓辞世后,多是送到附近的天葬台进行庄重的天葬仪式。部分宗教僧众会选择火葬,留下舍利子等流传后世。至高级别的高僧大德举行塔葬,留存法体供教众瞻仰。

布达拉宫的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白宫因外墙是白色而得名。内藏法王洞(曲吉竹普),洞内有极为珍贵的布达拉宫修建初期留存下来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以及吐蕃王朝大臣噶尔东赞(禄东赞)、桑布扎等人的塑像。后者相传为藏文创始人。白宫顶部是达赖喇嘛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部分,西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寝宫,先于东殿(甘丹朗色)修成,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东殿是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寝宫。殿内包括朝拜堂、习经室、卧室等。阿朱经过的时候甚是感慨,外面白雪皑皑寒风入骨屋内温暖如春香气扑鼻,真的是佛门圣地。东殿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东殿外有一个广场名叫“德央厦”,是历世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广场东侧为僧官学校。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两万五千余人。它的外墙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而白宫通往红宫的大门回廊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南壁的五世达赖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悉的文告以及下面用玻璃罩住的五世达赖喇嘛留下的手印都是无经珍贵的文物。


布达拉宫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殿中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法王殿内供奉着松赞干布世系法身、文成&赤尊公主法身。圣者殿供奉着松赞干布所依本尊之檀香观世音菩萨法身。红宫屋顶采用单檐歇山式,上覆鎏金铜瓦。屋顶外围女墙使用深红色的灌木,外缀金饰,墙顶立有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是为藏式千年模范之建筑。三界兴盛殿(萨松朗杰)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坛城殿(洛拉康)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袭殿(冲热拉康)供奉金质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像,十一世达赖的灵骨塔也在此殿。世袭殿(冲热拉康)东侧是一世到四世达赖喇嘛塑像,西侧是八药师像和三世佛等共三十余尊塑像。


布达拉宫红宫中的持明殿(仁僧拉康)主供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银铸塑像,其东侧为八尊莲花生传承祖师塑像,西侧八尊为莲花生的八种变身塑像。殿内尚有八座银铸善逝佛塔,经书架上存放着第巴桑杰嘉措时精刻的佛经—《甘珠尔》。菩提道次第殿(朗仁拉康)供奉格鲁派信奉的菩提道次第教义的传承上师像,正中主供藏传佛教祖师宗喀巴坐像,殿内还供奉格鲁派及噶当派名人铜像;长寿乐集殿(其美丹吉)设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挨革则底”护法神和宗喀巴塑像法身等二千余尊佛像。红宫中的坛城殿(鲁朗康)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为密三大本尊。殿内四周绘有壁画,内容大都是佛教名人及藏传佛教史诗。


布达拉宫路边两侧,各有两块碑。左侧是《御制十全记碑》,记载了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兵在福康安率领下驱逐廓尔喀侵略军出境的历史。右侧《御制平定西藏碑》,记载了清康熙六十年(1721)平定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的历史。另外有一个《达扎路恭纪功碑》,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前公路南侧一个黄色围墙的小院内。 公元八世纪,吐蕃与唐朝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率兵攻掠长安(今西安),达扎路恭纪功碑记录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看过此碑,再看大昭寺前的《甥舅会盟碑》,便能更贴切的理解为何唐朝和吐蕃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是如此的珍惜。


上面大致阿朱将六世怙主、哲蚌寺、布达拉宫的一些基本生平和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阿朱在游历这些佛门古刹,查阅各种古籍资料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藏地一千多年的历史,政权和宗教数经变更,同样汉地也是一样不断的进行朝代更迭,千百年来我们的信仰最终要归于何处?


宗教本质上只是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而阿朱认为,信仰终究要回归历史,回归苍生。《论语-雍也》有言: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我们的信仰落实到具体就是对先贤、先烈和先人的膜拜和推崇。藏族同胞有天赤七王、赞普世系、萨迦五祖、帕木竹巴世系、格鲁派达赖班禅世系等无数先贤,就算所属史书不能做到百分百详实,但是这些先贤事迹流传下来,仍然能够鼓励每一个孜孜不倦艰苦奋斗的藏地子孙后代。与我们也是,历史里太多熠熠生辉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句话阿朱至今牢记。"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阿朱以为,一个人最大的自信,首先源于他不曾屈服,其次源于他重新站起来过。历史的核心在于传承,传承的核心在于记录。既要记录苦难,也要记录辉煌。不管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还是断代史,都不约而同的记录着九九归一的源头和一脉相承的轨迹,正是有物地相鉴源源不断的可信历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即便是在最幽暗的岁月、最晦暗的时刻,我们也仍然坚定不移的相信,只要肯齐心协力、继晷焚膏 ,就一定会有望日月幽而复明的未来。

阿朱浏览布达拉宫的时候,讲解器坏了。宫内汉字并不多,没有办法阿朱只有回来汉地后再做功课。资料勘察难免有错误和纰漏,且宗教场合基本不允许拍照。后续照片也不是很连续,还请诸位读者多多谅解和包容。


(布达拉宫正面)

(南山公园冰湖镜面下的布达拉宫)

(南山公园瞭望台下的布达拉宫)

(拉萨河谷)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即将开始漫天飞雪的布达拉宫)

(入口,旧时也是官僚住所)

(之字阶梯)

(羌仓小酒馆)

(回望僧舍)

(仰望布宫)

(雪中开始攀爬)

(雪巴列空?阿朱未进去,不是很确定)

(继续攀爬)

(童姐姐视角下的阿朱)

(藏地百姓瞻仰本族至高传承的宫殿)

(封闭的走廊)

(红色灌木砌成的外墙)

(雪中的外墙)

(布宫内墙和顶灯)

(穿过长廊,仰望布宫)

(长廊幽暗灯光下的童姐姐)

(傻乎乎的阿朱)

(下雪的德央厦)

(掩门后的童姐姐)

(准备进入白宫)

(僧官学校)

(白宫吊灯和廊饰)

(白宫柱子)

(雕花)

(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场所)

(议政厅)

(达赖喇嘛寝宫的窗帘)

(巨型佛像)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