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暑假,我独自到了 苏州 旅游。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了。家谱记载我家祖先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从 苏州 城内王天井巷迁至今天的 淮安 淮阴区,我根据这年朱元璋下令迁徙苏南浙北富户到苏北和皖北的史料猜测,我的先人在当时很可能就是被朱元璋下令迁徙的家庭之一。从 合肥 到 苏州 的动车票价130.5元,全程大概两个小时四十分钟左右,我中午到了 苏州 以后入住市中心的 米兰富逸时尚酒店 ,然后做公交去了园林路。
行程如下
DAY1: 拙政园 - 狮子林 } - 平江路 -观前街-夜游护城河
DAY2:盘门- 虎丘 -山塘街- 网师园 - 沧浪亭
晚上6点多坐动车回 合肥
苏州简介
苏州 位于 江苏 省东南端,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属 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古称姑苏、吴县、长洲县、元 和县 、吴郡、吴州、 苏州 、 平江 府、 平江路 、 苏州 府。别名金阊。(民国中期以前所有 大城 市也是县治所在称为附郭县,府治所在的县为首县,不信 苏州 曾为吴县、长洲县、元 和县 的请搜索 苏州 府 ****** 。搜索吴县、长洲县、元 和县 ,翻阅二十四史中涉及 苏州 的正史、《清史稿》、《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 苏州 府志》、《吴县志》、《长洲县志》、《元 和县 志》)
苏州历史
苏州 发现了许多距今6000-4000年的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在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在商朝末年以前,整个 江南 都是越族人居住的地盘。太湖平原地区的越族人剪短头发,纹面纹身,饭稻羹鱼,住干栏式房屋,葬土墩墓,刀耕火种。他们所讲的语言和当时中华华夏族的语言不是一种,区别极大,不能通话,没有文字,在商代晚期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族首领古公亶父 长子 泰伯、次子仲雍(又称虞仲),为了满足父亲传位能力出众的三子季历(周文王的父亲)的愿望,躲开王位纷争,自 陕西 南奔到太湖流域,建立吴国(勾吴)。当时的 江南 ,举目所见,茂密的森林覆盖着起伏的丘陵,平原上湖荡棋布,河网稠密,华草摇曳,野兽出没,一派原始荒古的景象。从这个时候开始,吴地开始受到华夏礼乐文明的影响,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泰伯和仲雍到 江南 后,为了在 江南 立足,顺从 江南 越人原有的传统习俗,断发纹身,饭稻羹鱼,学说越族语言。当时的吴国是华夏人和越族人建立的联合政权。西周建立后,周王室封仲雍曾孙,第五代吴王周章为子爵(孔子著《春秋》,称吴国国君为吴子,吴国为子爵。而 镇江 出土的宜侯夨簋有人说宜侯夨就是周章,这样看来周章为侯爵)。吴国成为西周诸侯国之一。春秋早期以前的吴国无明确纪年。公元前585 吴王寿梦即位,吴国始有确切纪年。春秋晚期以前吴国铸造的青铜器主要是兵器和生产工具,吴国铸造的青铜兵器尤其是铜剑在当时的 中国 具有先进水平。而青铜礼器无论数量、铸造工艺还是装饰都比不上中原的水平。吴国没有铸造金属货币,吴国青铜器风格具有自己的特色。说明当时吴国很少受到周礼的影响,民风尚武,并且经济不发达。春秋吴国越国民风以勇悍好斗著称,很多人为了博取名声和富贵不惜失去生命和自残。专诸、要离等刺客是当时吴地死士的代表。吴国和越国不遵守周礼,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文化习俗与中原差异大,被当时的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之邦。前584年,晋国为了牵制打击争霸中原的主要竞争对手楚国,派出申公巫臣带着战车和车战教练到吴国,教会吴国士兵使用战车作战,挑动吴国进攻楚国。从吴王寿梦在位时期开始,吴国逐渐摒弃了剪短头发,纹面纹身的传统,束发,学习华夏礼乐和中原传来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模仿中原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军制,学说华夏标准语雅言,开始有了具吴国特色的篆字。吴国的华夏化从吴国王室开始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前561年吴王诸樊把吴国国都从梅里( 无锡 梅村)迁到姑苏, 苏州 从此成为吴国国都。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受封于延陵( 常州 淹城),和孔子是同时代人,而年龄大25岁,是 中国 南方第一位儒学家(思想主张和儒家创始人孔子差不多,被孔子称为圣人),也是当时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外交家。从吴王诸樊开始到吴王阖闾在位时期,吴国不断兼并 安徽 和 江苏 江淮之间的小方国。国土大大扩张。前515年吴王阖闾杀 死吴王僚篡位成为吴王。阖闾选贤任能,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兴 修水 利,发展农业和纺织业,修建城郭,建仓库积蓄存储物资,训练士兵,屡次击败楚国,兼并苏北、 安徽 长 江南 岸、苏皖两省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土地,攻入楚国国都郢都( 荆州 )。吴国国力达到鼎盛。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主持建立新的姑苏城。伍子胥征集大批民工,理水为河,垒土为墙,终于建成了新的姑苏城,作为吴国国都。 苏州 城从此迁到今天的 苏州 古城区。吴国姑苏城周长四十七里,开8座城门。大致与今天 苏州 现存老城的空间面积吻合。吴国王宫、手工作坊、市场、码头、粮仓、兵营、武器库街道、水渠、贵族府邸也陆续建立起来。 新都 的建筑模仿中原建筑的风格,社会上层的住宅和公共建筑摒弃了原先越族人住干栏式房屋的传统,而采用四合院风格,王宫建有 高台 、池塘、土堆假山、花园。吴王阖闾在位时期,齐国人兵圣孙武在 苏州 穹窿山写成世界上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系统总结了之前的战争规律,建立了 中国 古代军事理论体系。在吴王阖闾的时代,吴国百姓在生活习俗、语言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华夏化,他们已经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成为 江南 最早的汉族。吴王僚在位时期,楚国援助越国,联合越国对抗吴国,吴越由此交恶。前496年,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在檇李击败吴国军队,阖闾受伤,伤重不治而死。阖闾之子夫差继位。夫差在位前期不忘前耻,勤于政务,消灭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夫妇为奴。还曾修建几条运河。然而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忠告,放勾践夫妇回到越国,越国复国。勾践回到越国后,越国用阴谋怂恿夫差宠幸后宫女子,荒废政务,大修宫殿,奢侈享乐,消耗民力和财富。又挑动好大喜功的夫差指挥吴国军队与齐国、晋国等强国进行争霸战争,在外交上孤立吴国,消耗吴国军事实力。越国则发展生产,提高国力,积极备战。吴王夫差虽然大败了齐国军队,迫使中原一些二流国家如鲁、卫臣服吴国,成为表面上的中原霸主,却给吴国造成了精锐部队损失大半,国家存储的物资耗尽,民众和部队十分疲惫,人民不满,农作物歉收(部分也是因为前483年越王勾践把煮好的稻谷献给吴国,吴国用越国进攻稻谷为稻种),外交上与楚、齐、晋三个强国同时交恶,国际上失道寡助的结果。夫差又中越国反间计,杀死伍子胥,不信任孙武,孙武辞官隐居,重用伯嚭等奸臣。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国发生大饥荒,吴王夫差率领吴国军队主力北上与晋国在黄池(今 河南 封丘 县西南)会盟,国内军力空虚之机,亲率全国精锐,在范蠡文种等能人辅佐下,进攻吴国。越军一部兵力自海入淮,断吴主力回援之路,掩护主力作战;其自率主力直趋吴都,在郊区泓水歼灭迎战之吴军,并乘势攻入吴都。夫差南归,恐因国都失守士气下降及远程奔返造成部队疲惫、决战不利,派人请和。勾践亦以吴军主力未损,不愿进行无把握的决战,遂与吴订和约后撤军。前478年,吴国发生灾荒。越乘机发动进攻,与迎战吴军在笠泽(在今 江苏 吴江一带)隔江相峙。越军利用夜暗,以两翼佯渡诱使吴军分兵,然后集中精锐,实施敌前潜渡、中间突破,并连续进攻,扩大战果。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八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前473年年,姑苏城破,夫差自杀,吴亡。越国灭吴后,越王勾践将国都从会稽( 绍兴 )迁到姑苏,姑苏大概在这时改名为吴,不久后又迁都琅琊(在 连云港 、 日照 或 青岛 黄岛 区境内)。前378年,越国争霸失败,越国被迫把国都迁回吴( 苏州 )。前306年楚国大败越国,攻占钱塘江以北越国的全部土地,占领吴。 苏州 成为楚国国土。前222年,王翦率领秦军攻占吴,消灭 江南 的楚国残余势力, 苏州 从此属于秦的领土。春秋战国时期吴人饭稻羹鱼,史书中当时提及的吴地美食有炙鱼、鱼脍、鱼鲊(烤鱼、生鱼片和腌鲜鱼片)。
秦国 平定 江南 后,在 苏州 设立吴县,将大概包括今天 苏州 、 无锡 、 常州 、 上海 、 镇江 、 嘉兴 , 杭州 和 湖州 的平原区, 宁波 、 绍兴 、 金华 、 衢州 的地区划为会稽郡。以今天 苏州 古城为会稽郡和吴县两级治所。当时的吴县城是 中国 长江以南最大的城市。前210年秦始皇曾经南巡到吴。前209年,陈胜吴广qi yi,因为秦朝的统治不得人心,吴地的反秦势力纷纷准备起事。项梁、项羽趁机sha会稽郡守,在吴县起兵反秦。前206年秦国灭亡。项羽封天下诸侯,将会稽郡作为西楚的直辖领地。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会稽郡成为汉朝领土。前196年英布造fan,攻占吴地。前195年就被汉朝 平定 。刘邦封平叛有功的侄子刘濞为吴王,将广陵郡、会稽郡、鄣郡三郡(相当于今天 江苏 淮河以南, 安徽 长江以南, 浙江 除了 温州 、 丽水 、 台州 以外地区,和 上海 已经是陆地的部分)分封给刘濞,建立吴国。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开采铜矿,铸造钱币,又招致四方才俊、游侠和有特长的不法之人。还在吴国境内修建了很多运河和水利工程。一时间吴国成为西汉最广土众民,最富有,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吴县也变得更加繁荣。前154年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反叛汉朝,不久之后就被汉朝 平定 。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 海盐 之饶,章山之铜, 三江 、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吴 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全国十几个商业都会之一。史记里记载当时的大都会,南方地区只有寿春( 安徽 寿县 )、吴( 苏州 ) 、 番禺 ( 广州 ) 、 江陵 ( 荆州 )、 成都 与 合肥 。当时的吴县城是 中国 长江以南最大的城市。汉武帝时期,会稽郡有汉越人口20多万人。汉代 苏州 地区的农业虽然生产技术比长江以北落后,地广人稀,但也已经得到初步开发,东汉时期吴县已经成为粮食自给有余的地区。《汉书》记载“吴越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古籍记述汉代吴越民风“民多刚劲质直。”汉代 苏州 继续着先秦时期尚武的民风,但社会上层也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很深的影响,有顾、陆等文化世家和世家大族,涌现了朱买臣、严助等文化名人。8-23年 苏州 属于王莽,25年东汉建立后属于东汉,129年东汉把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划分为吴郡和会稽郡两个郡,钱塘江以北属于吴郡,以吴县( 苏州 )为郡治。196年孙策击败严白虎率领的吴郡农民起yi军攻占吴郡。将 孙吴 的根据地迁到吴县。吴县作为 孙吴 大本营一直持续到209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很多中原移民为了躲避战乱移民 江南 。以迁居到长江三角洲的最多。这是 苏州 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北方南下的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量的农田得以开辟。虽然当时 江南 地区的生产力总体上依然大大落后于中原,但 苏州 地区的农业技术已经达到 中国 平均水平了。三国时期 苏州 属于东吴。当时东吴的税收几乎全靠以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税收维系。今天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 马鞍山 芜湖 宣城 境内的沿江平原提供了东吴政权大部分的税收和军饷。东吴修建的水利工程和组织的屯田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三国时代 苏州 的陆逊、陆抗和顾雍是当时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80年西晋灭吴。 苏州 从此成为晋朝领土。西晋末年 永嘉 之乱后,北方移民大量移民 江南 , 苏州 又成为接受北方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移民主要来自黄河、淮河之间,以 山东 和苏北移民最多, 河南 和皖北移民次之。这是 苏州 历史上第二次移民潮。399年十月,天师道(五斗米道)徒孙恩、卢循(孙恩妹夫)起yi军进入 苏州 , 苏州 陆瓌率众响应, 江南 人民纷纷从之。后qiyi被晋军击败退入 舟山 群岛。以后孙恩、卢循起义军多次攻打 苏州 ,411年起义才被晋朝zhen ya。南北朝时代, 苏州 先后经历了宋、齐、梁的统治。549年 侯景叛乱,遣将进攻吴郡。南梁吴郡太守开城迎降,侯景pan军在 苏州 大肆sha ren 、fang huo、jian yin妇女、qiang jie, 苏州 受到很大破坏。552年梁朝 平定 侯景之乱,557-589年 苏州 属于南陈的领土。西晋时期, 苏州 的陆机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云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南北朝时期 苏州 的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当时著名画家,顾野王是当时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史学家。587年南陈设立吴州,以 苏州 为吴州、吴郡、吴县三级政区的治所。陈朝末年萧瓛担任吴州刺史,他富有智慧,善于施政,很得吴州百姓拥护。589年隋文帝发动统一 中国 的渡江灭陈之战。隋文帝命令燕荣率领 山东 和苏北沿海训练的水军从海上进入太湖,攻打吴县,虽然吴县没能立即攻克,但起到了阻止南陈 江南 各处零散的地方军队援救被围攻的南陈都城建康( 南京 )的战略作用。当年隋朝灭南陈,统一 中国 。建康失守后不久,陈吴州刺史萧瓛仍然死守不降,隋朝燕荣军汇合宇文述率领的援军,击败萧瓛率领的陈军攻占吴州。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移民大量排干沼泽水域,兴 修水 利,开辟大量农田,普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 苏州 是当时 江南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苏州 出产的粮食和纺织品大量供应建康日常消费和东晋南朝的财 政和 军饷。集市也在 苏州 的乡村开始出现,从南北朝后期开始, 苏州 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北方大量文化世家和贵族迁居 苏州 也让 苏州 的文化大为进步,在两晋到南北朝前期, 苏州 民风逐步从尚武好斗为主变为温文尔雅。文化教育事业大为发展。到了南北朝后期, 苏州 的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苏州 的粮食作物东汉末年以前全部为水稻,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来自淮河以北的包括大量北方贵族在内北方移民的集中大量南迁, 苏州 开始有种麦的习惯,麦和粟大量在 苏州 种植,来自淮河以北的面食习惯也开始带入了包括 苏州 在内的 江南 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 苏州 所产的和烹调的鲈鱼和莼菜在当时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