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游记一 商都郑州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北宋以前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天许多对汉族乃至世界影响巨大的文化、科技发明都是在古代河南产生的,它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族、汉语、汉字产生于河南,中国一词源于河南,儒学发端于此,道家、法家起源于此,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发明于此,整个世界上很多数学运算和定理比如勾股定理、负数、开方、设未知数、一元和二元一次方程、分数、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首先产生于此,世界上最早的钢铁冶炼技术、金属熔铸技术、水车、鼓风机、播种机(耧车)、雕版印刷术、牛耕、犁、弩、地动仪、浑天仪发明于此。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最早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世纪最先进的农书《齐民要术》都是在河南创作完成的,对中国影响巨大的经典名著中的《道德经》、《韩非子》、《资治通鉴》都是在河南写成的。河南省的史料记载和地下文物数量也是中国所有省区里最丰富的,中国八大古都里,河南有四个安阳开封郑州洛阳,所以河南吸引了爱好历史的我来旅游。2015年2月15日——2月22日,我从合肥出发,八天之内先后游览了河南的三大古都郑州、开封、洛阳和巩义市,这是河南游记的第一篇,我很喜欢新版游记的设计,但是之前的一次经历让我不敢使用新版游记(吐槽下新版游记,我之前用过几次新版游记,但是照片一多就特别卡,超过很多张以后就无法继续添加照片。这个问题解决之前实在不敢再用)

简要介绍下郑州的历史人文。

虽然很多中国人会认为郑州是个没有什么历史的城市,然而事实上郑州在中华文明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郑州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郑州境内的大河村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聚落遗址。

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于今天的郑州新郑,建都于新郑。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医生之一的容成子是新密县人。(另一个是神农氏),郑州登封县的王城岗很可能就是大禹时代的夏都“阳城”的所在地。(这段是传说,不一定是事实)

在今天郑州管城区的地下发现了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都城级别的城市遗址,很多学者认为它就是商汤灭夏后,商朝第一个都城“亳”。因此郑州又有商都的别称。后来商朝国都多次迁徙,郑州沉寂了很长时间。(这个可信度很高,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肯定)

郑州的信史要从西周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取胜,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前1042年之间,周武王分封自己的弟弟姬鲜到郑州地区,建立管国。后来过了几年到了周成王在位,周公姬旦辅政时期,姬鲜(史料中叫他管叔)和兄弟蔡叔、纣王的儿子武庚图谋造反。被废除爵位,管城废弃。

公元前767年,郑国的国君郑武公姬掘突将国都迁到新郑,新郑见证了春秋早期的郑国的强盛和春秋中期的子产改革。春秋时期的郑国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有重要的地位。前375年,韩国消灭郑国,将国都从阳翟迁到新郑。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韩国建都这里直到前230年被秦王嬴政派大将内史腾率领10万大军灭国。战国末年,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新郑创作了《韩非子》春秋战国时期,新郑的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上,根据出土文物估计可能达到了30万。

秦汉的郑州有新郑、成皋、荥阳、巩县、中牟等县, 隋开皇三年(583)设立郑州。自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开皇十六年(596),管城从中牟划出单独为县。同年在管城设立管州。管城县就是今天郑州市的前身。北宋时代将管州和郑州合并,州治设在今天的郑州市区。明清时期,郑州是开封府下的一个县,郑县,在清朝郑州曾经两次升为直隶州(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在1904年,郑县县城有人口2.17万余人,为开封府除了府城之外,县城里规模最大的。

郑州的新生还要归功于1904年的京汉铁路修筑和1906年的汴洛铁路通车,两条铁路在此交汇促进了郑州大发展。当1900年为京汉铁路选址时,比利时工程师发现,以当时的技术,无法在开封以北的黄河上修建大桥,而开封的土壤为黄河泛滥淤积的沙壤,造铁路修地基成本很大。而郑县以西的邙山山脉地形也不适合造桥,清政府不得不放弃原先铁路经过开封的计划,将铁路改道郑州。1913年废除府和州的行政建制,郑州改为郑县。民国初年郑州被袁世凯控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被依附于段祺瑞的赵倜控制,1920年郑州被直系军阀曹锟占据,1922年吴佩孚成为河南督军,1927年初吴佩孚在北伐战争的湖北湖南战场上失利,奉系军阀张作霖出兵占据郑州,1927初年郑州被冯玉祥和唐生智攻克,河南成为冯玉祥的地盘。1928年郑州建市。1931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取胜,攻克郑州,取消郑州市。1938年国民党为了防止日军从开封西进,从北面包抄武汉,下令扒开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大水泛滥豫皖苏三省,造成83万中国百姓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而日军只损失1000多人。1944年郑州在豫湘桂会战中失守,被日军占领。1948年解放军先后两次攻克郑州,郑州解放。虽然经过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和抗战破坏,郑州人口还是从1904年的2.17万增加到1948年的18.71万,成为了河南仅次于开封的第二大城市。建国后十年间政府从各地移民几十万到郑州,打下了郑州市中心的道路框架。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如今郑州城市人口据说达到了600万。

郑州美食最有名的是烩面。特产大枣和山药,没有争议的郑州名人有春秋名相子产、思想家列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诗圣杜甫、北宋建筑大师李诫。
我的全部游记
北京浅体验  
合肥故事  南京访古  
淮安游记  
苏州游记  
春节游港澳之香港篇  
春节游港澳之澳门历史城区一日游  
徽州详细攻略  
商都亳州  
四朝古都,寿县古城  
陕西六日游   商都郑州  八朝古都开封  (郑州和合肥大不同,区别很大,这点我明天开始慢慢说明。在游记里首先要感谢我父母给我的经济支持,感谢去年我爷爷、奶奶、外婆、叔伯姑姑、舅舅舅妈、哥哥姐姐给我的压岁钱和帮助。
那就按行程时间顺序说起吧。我是2月15日早上6点20从合肥家里出发的,事先在携程上预订了易到公司的接送机服务。只要绑定信用卡预付款项就可以提供接送机服务,我是用我老爸的卡预订的,赶9点20的飞机JR1536,从合肥家里到合肥机场83元,而一般乘坐合肥出租车都是100元。10点50降落在郑州新郑机场。那驾飞机是幸福航空公司的新舟60,螺旋桨小飞机,机舱门要弯腰进去,只能乘坐50多人,飞行时螺旋桨发出的噪音很大。有人说国产飞机还有小飞机不安全,不过这种型号的飞机好像从没发生过什么致命的事故。我第一次知道是新舟60时,我的想法是反正至少比蒋介石当年巡视各地坐的美国飞机安全舒适多了……飞机飞行高度较低。然后到达以后,发现郑州的机场大巴没有合肥的干净,虽然明显是天天洗,但是灰尘能看见,也许是这里的气候使得维持卫生的成本比较高,进了航站楼,联系易到公司接机的薛师傅,快速找到二楼的出口到停车场,薛叔叔早等在那里了,然后他夸我那么快就找到了,很多人都找不到……易到公司的师傅都会亲自帮你把行李装上车。然后就向事先预订的郑州天河宾馆行驶,一路上就和师傅聊河南风土人情,特产什么的大概65分钟就到了酒店,司机师傅还向我推荐了离酒店不远的人民公园。
事先在携程网预订了郑州天河国际大酒店,198一天。入住以后发现设施和一般三星级宾馆差不多。这家宾馆有地暖,晚上很安静,可以好好休息,不过我感觉很热。郑州的气候和合肥不一样,当天合肥最高温16度,郑州只有11度,然而当天我在合肥穿棉袄冲锋衣、一件毛衣都觉得冷,在郑州只要穿毛衣和长袖T恤就行了,应该是郑州空气比较干的原因,当天合肥下小雨,郑州是多云。
说说我对郑州的印象吧,郑州的农田都是种麦,田地平整规则,每块地面积都较大,新郑有很多枣树。合肥主要是稻田,田地很多形状,有高低起伏,每块都较小,土地和池塘犬牙交错,郑州的房子都是红色屋顶,大多是平顶,合肥的农民住宅一律白墙黑瓦坡顶。郑州市的植物种类比较少,市中心主干道很多法国梧桐。郑州市区河流和池塘湖泊很少。郑州市区城建不错。没去他们最漂亮的郑东新区,感觉从机场·到酒店这一路,房子街道比合肥瑶海区或者合肥护城河外比较近的地区好些,和合肥二环外围市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差不多,不如合肥滨湖新区、或者政务新区。据说郑州房价是郑东新区1.5万一平米。 其他老城区9000元一平米,而合肥市中心1万左右,越往边上越便宜,新区房价只有6、7千,而市区边上的小区房价有不到5000一平米的。看来合肥的房价比郑州好。整个河南的吃和住都比合肥便宜。

我选择住天河国际啊大酒店,主要就是看中它距离火车站和河南博物院都较近的地理位置。入住以后抛下行李,轻装出行,然后从酒店前台那里问得了附近的老字号饭店位置,附近有袁师傅肉夹馍和萧记烩面,但是临近过年都关门了,酒店北边一点路有工商银行,到那里取了钱。然后再往北走了点路找到一家快餐摊吃盒饭解决。感觉想在北方吃米饭,在河南和山东比在陕西找容易多了。河南和山东有些地方也种水稻。然后从快餐店老板那里问得了去河南博物院做几路公交,到人民公园大门对面乘坐公交去了河南博物院,郑州人很热心,我几次问路时总是热心帮助,不像杭州上海,问路要挑人,大部分人爱理不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大酒店客房里每天供应水果,我是个每天都吃水果的人,这点很让我满意,还有郑州的饮用水比较咸涩,烧水的水壶里都能看见白色的盐碱。
我已经忘了是乘坐哪一路公交了,反正上车问得了下车如何走,司机师傅和几位乘客都热心帮助我。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领票。

河南博物院

我进去以后发现博物馆里参观的人不多,导游全程讲解要200元,中午没有导游,于是我就自己开始一个人逛,然后在展示西周青铜器的地方找到了免费导游讲解。她是考古工作出生,讲解比较风趣,很有实际考古工作经验的感觉。不过感觉对专业的历史事件缺乏分析,很多历史年代说错,不过从导游讲解中还是学到很多东西。

河南博物院

第一展厅是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展示史前主要是新时期时代的文物。

旧石器。这是打制石器,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出土,按用途可以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左边的砍砸器用于砍伐树木。中间的刮削器可以刮去动物皮毛上的油脂,右边的尖状器可以用于挖孔刻槽、缝制衣物或分割肉食。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这样简陋粗笨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改变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河南博物院

中间高台上的是乳钉纹红陶鼎,它是古代的锅,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鼎,这尊陶鼎是用手工捏制成的,表面的乳钉既可以加固器体,也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为了防止陶鼎在加热时发生崩裂,陶胎中还有粗砂砾。这件陶鼎是距今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制作的。裴李岗文化最早发现于新政县裴李岗村,距今9000至7000年。当时中国没有用陶轮制陶的工艺,所有的陶器都是用手捏或者用泥条,一条接一条向上盘着制作。这些陶器主要用于饮食、盛、贮。

河南博物院

石磨盘和石磨棒。它也是裴李岗文化的器物,主要用于谷物的脱壳。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为椭圆形,正面平坦,前宽后窄,底部有四足,表面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整套石器线条流畅,琢制精细,反映出古人娴熟的石器加工技巧和较为先进的粮食加工技术。它也从侧面说明了原始农业的产生。

河南博物院

最左边的三件石器是石斧。石铲、石镰刀。都是裴李岗文化的生产工具。石斧可以砍伐树木,石铲用于开垦荒地,石镰用于收割庄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裴李岗文化从农业生产到粮食加工全过程的工具应有尽有,表明此时已经进入锄耕农业阶段,见证了当时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水平。所谓的锄耕是指一群人手拿锄头翻地,生产效率比牛拉犁落后很多,因为工具落后,当时的农业还处在很多人一起耕作一块农田,农作物产量很低的阶段。农业生产不能完全替代采集、畜牧、狩猎。捕捞。右边是刻符龟甲,龟甲内往往装有石子,可能用于祭祀和占卜,是古人龟灵崇拜的反映。一些龟腹甲上还刻画有原始符号,其形态和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十分相似。有专家认为这是最早的刻画符号,为研究汉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我认为所谓文字就是一种通用的传达固定信息的符号,原始人不需要记录信息,因为原始人没有什么剩余的东西,而原始人的交往范围也仅限于同一人群的伙伴。当人们有了剩余的东西,才有记录信息的必要,所以最早的古人自己用自己才能看得懂的符号来记录自己想记住的东西,避免遗忘,后来使用的人多了,在语言相通联系密切的一大群人中就产生了大家都接受的记录符号,文字就产生了)
从出土的古簪子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原人民已经有束发的习俗,明朝以前汉族人的发式基本都延续了这种样子。顺便说一下,当时束发的骨簪仅仅大量出土于中原,而中国大部分地方,比如今天的长江以南地区,直到西周时期大部分人还是披散着头发的,当时居住在今天中国南方、华北北部、除了关中以外的中国西部和胶东半岛的人,大部分还不是华夏族。出土文物说明中原地区是汉族这一传统发式的发源地。

河南博物院

河南漯河贾湖遗址的考古复原。

河南博物院

束发的簪。
河南博物院有件镇馆之宝叫贾湖骨笛,只可惜我拍的照片全花了。

陶鬲。它是当时加热粥用的炊具,为了快速加热比热容大的粥,设计成这种形状。

河南博物院

蛋壳黑陶杯。我感觉这个很像山东大汶口文化或龙山文化的器物。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涡纹彩陶壶

河南博物院

彩陶双连壶。郑州大河村出土。彩陶红衣黑彩,两壶并列相连,相接处有椭圆形孔相通,大约是在部落联盟时供两人共同饮酒只用,两人同时饮酒是友好、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这种饮酒习俗至今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如彝族、高山族中仍有沿用。书上说是部落联盟时两人共同饮酒之用,想起两个男部落首领一起饮用这个杯子里的酒,我浑身就起鸡皮疙瘩,果然是野人啊。今天有两个男的这样做,大概就是搞基,而我对男同性恋一向没什么好印象。我拍照的时候还以为是夫妻情侣喝酒用的。

河南博物院

白衣彩陶钵

  这里有很多彩陶罐。它们都是仰韶文化的器物。当时的人们以黑、红、褐、白等颜料在陶器上绘制鸟兽鱼虫、花草树叶、几何纹图案和日月星辰等,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表现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崇敬。

河南博物院

左上角是花斑纹彩陶钵

河南博物院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有古代酒壶白陶盉、古代酒杯白陶爵、古代酱盘陶豆、古代煮粥的锅陶鬲。古代陶盆、陶罐还有一些玉器,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器物的器形与夏商青铜器相似,先秦对玉的崇拜也已经产生。
公元前21世纪初,夏王朝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从禹到桀共17王,前后经历400余年,(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朝一共471年)古代文献中关于夏人活动区域的记载主要在豫西、晋南地区。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偃师伊洛河交汇处发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文献记载的夏代晚期都城“斟鄩”的所在地。通过连续不断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发现规模宏大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序的宫殿基址。手工业作坊及等级不同的墓葬等遗存,出土了大量具有礼仪性质的青铜器及玉器等珍贵文物。很多人认为这印证了文献中“夏居河洛”的记载,证实了夏王朝存在的真实性。
但是我认为根本就没发现有夏朝的文字,这个遗址的年代也有可能是商朝初年的,我曾经听到自称研究甲骨文的人说,甲骨文里根本没有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也许是因为甲骨文多半是祭祀占卜的用语,而从不专门记载历史事件,有一些境外学者认为夏朝是西周的统治者为了宣传自己取代商朝,以臣子的身份篡位的合法性,而编造出来的。我对于没有根据的历史传说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也怀疑夏朝的存在,我以一个外行的观点看,这个推理的过程只是从出土器物和城市的规模以及年代来下结论,因为没有文字,根本不能证明这些文物和这个遗址属于谁。根本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虽然有很多人根据历史记载说黄帝采首阳山的铜铸鼎,夏禹铸造了九个青铜大鼎,但是虽然我们发现距今4000年的青铜器渣和青铜蓉器残片,但是还没有发现那个时代完整的青铜器,当时的铸造水平是否就达到了能够铸造大鼎的程度,我是心存疑问的。

河南博物院

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通体素面,具有早期青铜器的质朴风格,体现出一种率真的美。铜爵采用内模外范浇筑而成,说明此时的青铜器已脱离原始阶段,开始趋于成熟。记得《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录片里,我国先秦史泰斗李学勤曾经说,这个青铜爵在3600年前绝非一般人可以使用,很可能是王的酒杯。
后来我到洛阳博物馆,那里的讲解员杨老师说因为青铜酒杯里的铜锈和铅等重金属长期超标,长期饮用会引起中毒,那时的人多短寿。所以古书上说夏商因为喝酒而灭亡,周公劝姬姓诸侯不要酗酒,酗酒要亡国是有一定道理的。(君主制政体下,君主的寿命和即位的年龄关系到政权的稳定,短寿的君主必然造成新君年幼继位和国家政策的不稳定。商朝为了防范新君年幼继位,采用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法,而长期下去又造成皇族为争夺王位而内斗,造成国家衰弱,周人鉴于此改为嫡长子继承制,周公发明宗法制和周礼来维持稳定的统治秩序,这样也有利于保持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义务的延续(比如保证赋税和兵员)

河南博物院

青铜爵和青铜斝,斝是大酒杯。爵是小酒杯,有些大的爵其实也并不是直接用来饮酒。

河南博物院

偃师二里头遗址中的夏代王宫模型。宫殿是一座建造在夯土台基之上、坐北朝南、内部空间横向分割的单体排房式建筑,应属王及其家人燕居之所,即"寝殿"。复原建筑为木骨泥墙,横列面阔8间,单檐、两面坡、悬山式屋顶。它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王宫寝殿遗址和前朝后寝实例。感觉古代的王也就只能住这种大草房,他们的生活水准不一定太高。我怀疑夏桀商汤吃的食物不如今天的家常菜美味,穿的衣服不如今天保暖方便,睡得床不如席梦思舒适甚至不如明清时代富农睡得的雕花床。公元前16世纪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间曾多次迁都,大多在河南境内。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偃师、安阳等地均发现具有王都规模的城址。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遗址,内城墙周长约7公里,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下面这尊青铜器就是在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

河南博物院

兽面纹提梁卣。盛酒器。器物表面满饰兽面纹,圈足上装饰四个镂孔。卣体修长,做工精美,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卣

河南博物院

兽面乳钉纹方鼎。1974年在郑州出土,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器身上装饰有兽面纹和凸起的乳钉纹。这件铜鼎形体硕大,铸工精细,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采用的多范拼铸工艺也说明商代早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冶铸水平。我们知道,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王权的象征,古代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之为定鼎,而在郑州地区出土如此大型的青铜方鼎,也是商王朝建都郑州的有力佐证。
通过观察这些青铜器,我发现青铜方鼎和乳钉纹似乎都是商朝的铜鼎才有的特征,周朝的鼎都是圆形的。

商朝青铜鼎

河南博物院

商朝青铜尊

河南博物院

商朝青铜盉

河南博物院

这是安阳殷墟妇好墓地的陪葬坑复原模型,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位于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迁都于此,此地。成为商朝晚期最后255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妇好墓于1976年在殷墟遗址发现,据甲骨文记载,妇好是武丁的妻子,生前曾主持祭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这是根据妇好的女尸做的容貌复原图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差不多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武丁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妇好率领军队征讨四方,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20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武丁对妇好论功行赏,给她划分了大片的封地。女人被封为一方王侯,在中国  历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妇好在武丁心目中的地位。在自己的封地内,妇好独立掌管着农林牧渔与部队,并作为商王朝的属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向丈夫武丁进贡。妇好墓中发现了几千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近7000枚的贝壳货币,表明妇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大批用于使用和祭祀的青铜器,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商朝巨型炊器,据上刻有“妇好”铭文多处。据此可见,妇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的规模很大。

河南博物院

青铜鼎。

河南博物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