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之乡,周、秦发祥地宝鸡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2017年2月1日,从 西安 站坐火车,9:20到达 宝鸡 。 宝鸡 是我这次关中、 天水 之旅的第三站。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 宝鸡 的地界了,上一次是去的法门寺。之前的那次 陕西 之旅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3204562.html 这绝对是蚂蜂窝 陕西 目的地下对 陕西 历史文化介绍最详细的游记。

宝鸡简介

宝鸡 位于 陕西 关中平原的西部,古称陈仓。楚汉战争中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传说 宝鸡 为炎帝故里,西周开国之前,周的都城就在今天的 宝鸡 岐山 县, 岐山 县在西周建立后是周人宗教祭祀的一个中心。秦国早期的最重要都城雍城就在今天的 宝鸡 凤翔 县。 宝鸡 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出土了 中国 数量最丰富的青铜器,其中不乏很多国宝重器,因此也是青铜器之乡。

传说一: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鱼阳鼙动地来的时候,玄宗与贵妃正在华清池温泉水洗凝脂。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李隆基携贵妃杨 玉环 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士兵方可用命。然后兵分两路,一部由太子李亨率领北上 灵武 抗击叛军;一部分玄宗护驾沿渭 河南 岸西逃,准备由陈仓古道入蜀避难。话说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境内,关中将士故土难离,不愿入川,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他们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再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 正在危急时刻,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山鸡前进,玄宗一行上陈 仓山 顶,歇入庙中。 叛军追到山下,找不到上山路径,只能站在山脚下摇旗呐喊。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 玄宗躲过此灾,全仗神鸡相助。临别时,玄宗伫立峰顶,抚摸石鸡,举目四望:巍峨的秦岭恰似翠绿屏障,挡住了南方的瘴气;茫茫的北塬犹如一条巨龙,镇住了北方的风沙;滔滔的渭河跃出峡谷,波浪滚滚一泻东去,滋润着两岸的沃土,此情此景,此山此水。马嵬坡之痛,方得缓解。想到这儿是西出阳关、南入川黔锁钥之地,胜过百万雄兵。叛军到此,难觅葬身之地。于是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 宝鸡 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
  从此以后,陈仓县更名为 宝鸡 县,陈 仓山 始称鸡峰山。
  传说二: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致既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獍”,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突然,獍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 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獍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 河南 南阳 ,千年之后转生为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 仓山 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獍,獍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 仓山 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盛世。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陈 仓山 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 四川 ,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 宝鸡 。

宝鸡 有700余处旧、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市区有距今8000-4000年的先民遗址80余处。除在关 桃园 遗址(8000年前)发现大量陶器之外,还发现了数十件骨耜。这是在黄河流域第一次发现骨耜。骨耜的出土,说明 宝鸡 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传说5000多年前的炎帝在这里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
宝鸡 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 岐山 下的周原(今 宝鸡 市 岐山 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 宝鸡 市 眉县 附近)建立国都。秦文公在千渭之汇所建之城称为“陈仓”(今 宝鸡 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即古陈仓城遗址,是 宝鸡 建城史的开端)。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千渭之会徙往 平阳 (今 宝鸡 市陈仓区 东阳 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 甘肃 中部, 东至 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 宝鸡 市 凤翔 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 中国 后(前221年), 宝鸡 属内史地。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将关中平原西部分封给章邯, 宝鸡 属雍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灭雍国,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 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 扶风 ,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年),省 扶风 都尉,置汉安郡。东汉末年 宝鸡 地区先后为董卓、李傕、曹操、马超占有。212年又归属曹操。

曹魏(220~265年)为 扶风 郡。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蜀汉北伐军围攻陈仓城,魏将郝昭死守城池,诸葛亮久攻不下,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领2万余人追击,被诸葛亮伏击,全歼于秦岭山谷。230年曹魏三路进攻蜀汉,曾遇到大雨,与蜀汉大军在 宝鸡 、 西安 和 汉中 之间的秦岭两侧对峙一个多月,魏军撤退。234年诸葛亮北伐,与司马懿在 宝鸡 境内对峙,蜀军在 宝鸡 境内屯田,用木牛流马运输军资,作长久之计,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 眉县 五丈原,蜀国退兵。
晋惠帝时(290~306年),改为秦国。十六国时期, 宝鸡 先后属于前赵、后赵、前秦、后秦、东晋、夏国。后来归属于北魏。
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北周沿袭不改。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废州置 扶风 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为 扶风 郡;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为 凤翔 郡,不久又改为 凤翔 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 关西 道。唐朝末年到后唐时代,军阀李茂贞父子割据 陕西 西部和 甘肃 中东 部,以 凤翔 为国都建立岐国宋属秦凤路,为 凤翔 府。960年 宝鸡 成为宋朝土地。1130年,金朝攻占 宝鸡 ,金置天兴军.属 陕西 西路。1131年宋将吴玠率军在 宝鸡 境内的和尚原大破金兵,从此宋金隔秦岭长期对峙。元初立 凤翔 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 陕西 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 汉中 道肃政廉访司。1369年明朝攻占 宝鸡 一带。明仍为 凤翔 府,隶 陕西 布政使司,分属 关西 道。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 宝鸡 。1645年,清军占领 宝鸡 。清初,仍沿旧制为 凤翔 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 关西 道,分隶 西安 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1862-1873年, 陕西 甘肃 境内爆发大规模回民起义,回汉两族展开大规模民族仇杀, 宝鸡 一带受到的破坏很大。左宗棠在1868年 平定 了 陕西 境内的回族起义。民国30年(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 宝鸡 。1949年7月16日设立 宝鸡 市,以 宝鸡 县的城区及郊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 宝鸡 分区,驻 宝鸡 市,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 宝鸡 市和 宝鸡 、 陇县 、千阳、 凤翔 、 岐山 、 凤县 、 扶风 、郿县8县。1949年11月, 宝鸡 市的虢镇区划归 宝鸡 县,蔡家坡区划归 岐山 。 宝鸡 市辖渭滨、金台等2区10县。2003年3月,撤销 宝鸡 县,设立 宝鸡 市陈仓区。至此 宝鸡 市辖3区9县。

宝鸡 特色小吃有 岐山 臊子面、 宝鸡 擀面皮、豆花泡馍、烙面皮、麻酱凉皮、西府扯面(中华名吃)、文王锅盔、金钱肉、腊驴肉、驴肉泡馍、腊汁肉夹馍 、水煎包等。特产有皮影、农民画、 凤翔 草编、 凤翔 年画、马勺脸谱、 凤县 花椒、 岐山 醋、 岐山 臊子、猕猴桃、木耳、核桃 、小人参、土鸡、太白香菇、红富士苹果等。主要旅游景点有法门寺、太白山、黄柏源、 宝鸡 青铜器博物院、大唐秦王陵、中华石鼓园、中华礼乐城、炎帝陵、大散关、金台观。关山草原等, 宝鸡 名人无争议的有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秦穆公、白起、法正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我2月1日早上9点20到达 宝鸡 站以后,先花10元钱,把装衣服的行李箱寄存在出站口外穿火车站制服的阿姨负责的寄存处。然后打车10元到了向往已久的 宝鸡 青铜器博物院山下。我在车上问出租车司机师傅 宝鸡 最有名的饭店是哪一家,司机师傅推荐了令氏家外家。背包上山后,来到青铜器博物馆。把背包免费寄存在青铜器博物馆的寄存处。

宝鸡 青铜器博物馆现已改名 中国 青铜器博物院。建在 中国 青铜器之乡 宝鸡 石鼓山上,外面的车辆没通行证到不了山上。这里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免费存包。 宝鸡 岐山 县是周朝建国之前一段时间的首都,西周时期是宗庙祭祀重地,而秦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雍城就在 宝鸡 凤翔 县,所以这里出土的周朝和秦朝青铜器是全国最多的。很多青铜器都是在战乱到来时,主人逃亡离开前,而匆匆掩埋的。这里出土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大盂鼎都是 中国 一等一的国宝。不过因为这四件文物等级太高,现在都收藏于在 北京 的 中国 国家博物馆,这里的青铜器镇馆之宝有何尊、折觥、墙盘、卫鼎、秦公镈等。七个常设展厅里,有四个都是周秦青铜器为主的青铜器展馆。此外还有历代铜镜、周秦玉器和史前到汉唐陶塑工艺品展厅。历代铜镜展览“对镜贴花黄”也是这里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一个特色。博物馆的文字介绍严格按照史学研究,比较严谨。导游的讲解则既保持了历史的严谨,又尽量兼顾了生动,讲解词比较像我写游记的风格。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中国 青铜器博物院是截至目前 中国 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被列为 中国 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西部重镇 宝鸡 的标志性建筑。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在门口跟上别人请的已婚美女导游,开始参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 是周秦文明发祥地,从汉代以来,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 市曾经出土了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大盂鼎四件国宝重器。因为器物实在太重要了,他们都不在 宝鸡 收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 清道 光二十三年(1843年) 出土于 陕西 岐山 (今 宝鸡 市 岐山 县),收藏于 台北 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铭文大意为:
周王这样说:"父喑啊!伟 大英 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满意他们的德行,让我们周国匹配他,我们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伟大命令。循抚 怀柔 了那些不来朝聘的方国,他们没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辉润泽之中的。这样,老天爷就收回了殷的命令而给了我们周国。这也是先辈大臣们辅助他们的主君,勤恳奉天大命的结果。所以皇天不懈,监护着我们周国,大大巩固了降给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严肃的上天突然发出威怒,嗣后的我虽没来得及领略天威,却知道对国家是不吉利的。扰扰四方,很不安宁。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艰难之中,永远给先王带来忧惧。"

周王说:"父喑啊!我严正地遵守先王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们国家和我们家族的里里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卫我的王位,协调上下关系,考绩四方官吏,始终不使我的王位动摇。这需要发挥你的智慧。我并不是那么平庸而昏聩的,你也不能怠忽苟安,虔诚地时刻地惠助于我,维护我们国家大大小小的谋划,不要闭口不说话。经常告诉我先王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继续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诸国康强安定,使我不造成先王的担忧!"

周王说:"父喑啊!这些众官出入从事,对外发布政令,制定各种徭役赋税,不管错对,都说是我的英明。这是可以造成亡国的!从今以后,出入或颁布命令,没有事先报告你,也不是你叫他们颁布的,就不能对外胡乱发布政令!"

周王说:"父喑啊!现在我重申先王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们的国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让官吏中饱私囊,不要欺负鳏公寡妇。好好教导你的僚属,不能酗酒。你不能从你的职位上坠落下来,时刻勉力啊!恭恭敬敬地记住守业不易的遗训。你不能不以先王所树立的典型为表率,你不要让你的君主陷入困难境地!"
周王说:"父喑啊!我已对这些卿事僚、太史僚说过,叫他们归你管束。还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师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领你的族属捍卫我。取资三十寽,赐你香酒一坛、裸祭用的圭瓒宝器、红色蔽膝加青色横带、 玉环 、玉笏、金车、有纹饰的蔽较、红皮制成的鞃和艰、虎纹车盖绛色里子、轭头、蒙饰车厢前面栏杆的画缚、铜车辔、错纹衡饰、金踵、金秜、金蕈席、鱼皮箭袋、四匹马、镳和络、金马冠、金缨索、红旗二杆。赐你这些器物,以便你用来岁祭和征伐。"毛公喑为了报答天子的辉煌美德,因而铸造了一个宝鼎子子孙孙永远宝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通过《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表现出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形成了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毛公鼎铭文的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用笔以中锋裹毫为主。在具体操作中应是逆锋而入,抽掣而行,提笔中含,锋在画中而至于收笔;其收笔未必笔笔中锋,只是轻按笔锋停止即可,即所谓"平出之法"。因而在临写时应特别注意表现出线条的浑厚、拙重与雄强之气。但在表现轻重变化笔意时,不可有故作颤抖之笔,否则难以体现其真意而毫无生气可言。所以毛公鼎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临摹模版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毛公鼎铭文,毛公鼎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周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Ji Zibai Plate of the Guo State),中华人民 共和 国首批禁止出境(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 宝鸡 ,现收藏于 中国 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虢季子白盘是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重器。盘是盥洗器。内底有铭文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征伐北方民族的一次战争,杀死五百名敌人,活捉五十名俘虏,周王为其设宴庆功,虢季子白作盘以为纪念。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文王之弟虢叔始封 宝鸡 ,后东迁 三门峡 地域,虢季子白就是虢氏家族成员。 宝鸡 市东南是丰镐的西大门, 三门峡 境内有交通要塞函谷关和必经要津"茅津渡",对于周王室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虢季子白的军功和虢氏家族所居之地看,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确实起到了"以藩屏周"的重要作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虢盘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 陕西 宝鸡 的虢川司。时任 眉县 县令的徐燮乃 常州 籍人士。好古。虢盘近水楼台为徐所得。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了 常州 。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 常州 。虢盘又易手成了护王的珍藏。直至同治三年刘铭传率官军收复 常州 ,才发生前面所讲的机缘巧合。 虢盘到刘府后,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达官贵人争相欲往观赏。而刘铭传偏偏惜盘如命,不轻示人。为此还得罪了不少权贵,据说连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也未能一饱眼福。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 台湾 撤府建省,刘铭传赴首任 台湾 巡抚期间,虢盘则安驻 合肥 老宅盘亭,未随往 台湾 。 光阴荏苒,到了清末民初之际时局动荡不已。此时刘铭传已经作古,他的后人,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为保护虢盘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其间最具威胁的先是任国民党 安徽 省的刘镇华。作为地方官的刘镇华在1933年至1936年主持 安徽 政务期间,独霸专权、横征暴敛、草菅人命。对虢盘更是觊觎已久,多次派人以种种理由到刘府搜劫,虽未果,但刘氏后人却饱受了皮肉之苦。接着,日军入侵, 合肥 沦陷,侵略者强抢豪夺、无恶不作。面对外辱,刘家后人知不能敌。只得将虢盘重新入土,他们将虢盘深埋丈余,其上铺草植树。而后举家外迁,以避战乱。日寇多次搜掠也成泡影。 光复 以后,李品仙任 安徽 省。再以武力相胁,逼刘氏后人交出虢盘。刘家人无奈,只好再次举家出逃避难。就在此间,李品仙的亲信, 合肥 县长隆武功,为讨好上司,亲自带人到刘家老宅,将几十间房的地板全部撬开并挖地三尺以寻虢盘。终亦未果,悻悻而去。 刘家人在近五十年间为保护虢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在他们近乎绝望之时,曙光终现。1949年1月21日 合肥 解放了。刘铭传的第四世传人刘肃曾先生感到全家有救了;虢盘有救了。他带领家人挖开历经十四年的封土,令虢盘重见天日。并毅然将虢盘捐献给国家。 虢季子白盘自1864年初夏与刘铭传结缘,历尽沧桑86载,传四代人,终获新生。这正是:三代吉金,慧命永延。我写的 合肥 的游记见这里: 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其中包括刘铭传的故居。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散氏盘(San Family Plate), 中国 首批禁止出境(境)展览文物,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 陕西 凤翔 (今 宝鸡 市 凤翔 县),现藏于 台北 故宫博物院。
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盘内所铸的铭文为金文草篆,共19行,共357字,记载大意为夨国侵略散国的田邑,后来议和,夨国割田地赔偿散国。 和议时,夨国派15名官员前进行土地的交割事务,散国则由10名官员来接收,双方一同订立协约,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监交之下,两国正式成立交田的正式契约,而两国之田界契约内容便铸刻铭文于盘内,成为宗邦重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大盂鼎。大盂鼎(Great Yu Tripod), 中国 首批禁止出境(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 陕西 郿县礼村(今 宝鸡 市 眉县 )。1952年藏于 上海 博物馆,1959年转至 中国 历史博物馆(现 中国 国家博物馆)。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点八厘米,口径七十八点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点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 清道 光间在 陕西 眉县 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 苏州 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 上海 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 中国 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 中国 历史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03年 眉县 杨家村青铜器窖藏被发现时的场景还原。一共出土27见青铜器,每件都有铭文。器主人为逨。其中逨鼎堪称国宝。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周单五父壶

环带纹及凸弦纹,腹部以突起的双向龙首为主,辅以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圈足上为变体龙纹,器盖装饰环带纹,顶内凹,内饰两条交龙。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其盖上,口内铭文4行,19字,含2重文符。盖上铭文4行,17字。该铜壶造型优美,纹饰缛丽,铸工精湛,堪称精品。此壶2003年元月出土于 陕西 省 宝鸡 市 眉县 杨家村。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逨盉
朝 代:西周晚期
出土地点: 眉县 杨家村窖藏
规 格:通高48、通长52厘米、重12公斤
历史价值:盉,为古代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该器造型独特,构思奇妙,从铭文得知,是西周单氏家族第八代逨为祭祀皇高祖单公而做的一件礼器。器身呈扁圆形,两面以龙纹装饰,盖首为凤鸟,凤首高昂,展翅欲飞,形象逼真。盖与器身连接处,是一只老虎,它歪着头向上攀爬,悠闲自得的样子却不失兽中之王的威严。盉的鋬手是吞云吐雾的龙首,好像在空中遨游,呼风唤雨。12厘米长而直的管状流,像是一条舞动身躯的长龙,正张着嘴准备吐出美酒。整个器身由四个龙首支撑而起,灵动稳健。逨盉以威风凛凛的老虎连接着刚强雄健的龙与柔美仁善的凤,烘托出一种龙腾虎跃凤呈祥,吉祥画面。龙与凤、刚与柔、动与静相互烘托,彼此呼应,和谐统一。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逨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42年逨鼎
朝 代:西周晚期
出土地点: 眉县 杨家村窖藏
历史价值:42年逨鼎共两件,纹饰、铭文均相同,唯大小有别。鼎自夏代开始出现后,一直沿用至汉魏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烹煮肉食的炊具。相传大禹 平定 水患后,铸九鼎象征 九州 ,九鼎遂成为传国重器,是王权的象征。
器内铸铭文共25行281字,记述了在周宣王42年(公元前786年),司工散导引逨入中门,立中庭,北向而接受册命。王说:“逨,我的显赫高贵的文王、武王,从皇天那里接受大命,抚佑四方的诸侯方国。从前,你的先人辅佐先王,尽心操劳大命。因此,我没有疏远、忘记圣贤的子孙们。你要效仿你的先辈,助我攻打戎狄,你没有懈怠征战之事,在弓谷彻底打败了戎狄,抓获了俘虏,缴获了器械和车马,你勤勉于征战之事,战斗很顺利,我亲自赏赐给你一壶黑黍酿造的酒和土地。”逨拜首,接受了天子的册命,感激天子的赏赐,作了此鼎,用来追念有文德的先人。铭文详细记述了周王命逨辅佐长父,征伐戎狄有功,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之事,将逨受到册封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奖励内容记载的十分清楚。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铭文大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四十三年逨鼎
朝 代:西周晚期
出土地点: 眉县 杨家村窖藏
历史价值:43年逨鼎共十件,该组器形、纹饰与四十二逨鼎相同。因第九、第十号两件器形较小,不能通篇记铸,而将全文分为两部分,分铸于两件器物内壁,其余8件内壁均通篇铸录全文,铭文31行,计316字,记载了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六月中旬丁亥这一天,逨因治理林泽,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室册封其为官司历人(类似于监察部长一职),训导其如何施政,及受到奖赏的情况。文中年、月、干支、月相俱全,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新的资料。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四十三年逨鼎铭文大意。 宝鸡 青铜器博物院的出土文物铭文很好得补充了先秦匮乏的历史典籍记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单五父壶。
朝 代:西周晚期
规 格:通高59厘米、重25公斤
出土地点: 眉县 杨家村窖藏
历史价值:壶为古代盛酒器,出土共两件,造型、纹饰及铭文均相同。该壶在器盖、器腹、圈足处,以数条造型各异的龙纹装饰,表现出变化多端的龙的形态。这对铜壶造型优美,纹饰缛丽,铸工精湛,堪称精品。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逨盘
规 格: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重18.5公斤
朝 代:西周晚期
出土地点: 眉县 杨家村窖藏
历史价值:盘为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用于古人行沃盥之礼。该器造型优美,腹部及圈足处装饰窃曲纹,铺首为兽首衔环,盘外部布满翠绿色铜锈。它是杨家村窖藏出土青铜器中史学价值最高的一件。盘内铸铭文21行372字,详细记述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从文王到宣王共12代天子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铭文大意为:“逨说,我的赫赫有名的皇高祖单父,威武英明,知人善任,是一个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他辅弼文王、武王,讨伐殷商,接受皇天大命,抚佑四方的诸侯国,建立了周王朝,操劳国家,顺应天意。我的皇高祖公叔,能辅佐成王,为王所使,接受大命。(当时)北方的戎狄不来奉献天子,(成王)安定了四边万国。我的皇高祖新室仲,沉稳英明, 安远 善近,四方诸侯都来朝见康王。但是鬼方背叛朝廷。我的皇高祖惠仲盠父,善和于政,成于谋略,奉侍昭王、穆王、经营四方,讨伐楚荆。我的皇高祖零伯,耳聪心明,尽职心责,侍奉龚王、懿王。我的皇亚祖懿仲,直言规劝(四方左右庶民),(协助)孝王、夷王治理国家,有成就于周邦。我的已故父亲龚叔,端庄恭敬,严肃谨慎,和询于政,德行显著,辅佐厉王。逨继承我的祖父、父亲的职事,夙夕恭敬自己的职责,故天子多赐逨休。天子万年 长寿 无疆,保佑周邦,治理四方”。
逨盘铭文巧妙的以单氏家族的8代祖先为主线,穿插对应了西周十二位天子,如文王、武王兴周灭商,成王、康王开拓疆土,昭王讨伐楚荆,穆王征伐四方等,将天子的丰功伟绩与单氏家族的功劳结合在一起,既歌颂了周王的丰功,又昭示了家族的伟绩和荣耀,同时,它还印证了《史记?》中西周诸王世系,证实了《史记》的真实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铜史书。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周人的祖先是弃,即后稷。
后稷,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 长子 。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元妃。

传说有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 大足 迹的强烈欲望。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螈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螈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螈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诗经·大雅·生民》又说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大豆)。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高粱)和麦的人。

《诗经·大雅·生民》接着叙说怎样收获、脱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尊祖配天,香喷喷的熟食,很快连上帝也高兴享受。这段话的内容反映西周时的农作物结构,从种到收的技术,直到祭祀祖先上帝为止。联系上面从后稷的母亲生下后稷开始,这一章完整地把周族的农业起源、农业结构和操作技术内容,以歌颂的诗句,非常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出来。是一份极其可贵的农业史文献。
后稷很有可能是我的祖先。如果历史记载无误的话,我为三槐王氏后裔,三槐王氏出自 太原 王氏。 太原 王氏始祖是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姬晋是后稷的直系子孙。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今 山西 中南 部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 陕西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 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 岐山 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他有三子,偏爱小儿季历。 长子 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自身逃亡荆蛮,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后为吴国。而根据《竹书纪年》以及民国之后疑古派顾颉刚等人的看法,此时期的周国已经有了“翦商”的想法,吴国的建立则是打算建立西、南两个战略方向的结果。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居的周原,土地十分肥沃,周人赞颂它:“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原土壤肥沃,非常利于农作物种植,种出的苦菜也会像蜜糖一样甜美。周地发达的农业为周的兴起、最后取代商王朝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周文王。 中国 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 成功 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 西北 、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 西安 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 商都 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骨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现在又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 连城 ,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后来,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 威信 ,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 河南 汤阴 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 山西 平陆 县)芮( 山西 芮城 )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 甘肃 灵台 县),解除了北 边和 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 山西 黎城 县)",第五年伐邗(在今 河南 沁阳 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 商都 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 陕西 户县 境)。将周的都城由 岐山 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 陕西 长 安县 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 西安 与 咸阳 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在 中国 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周武王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在位13年,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 中国 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他即位9年后,为便于进攻 商都 朝歌(今 河南 淇县 ),将都城由丰(今 陕西 西安 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 陕西 西安 西南沣水东岸),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 孟津 观兵”。

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为了试探商纣王对周人备战活动的反映,出动军队大规模向东进发到 孟津 。自动来参加盟会的有八百多诸侯。即史称“八百诸侯会 孟津 ”。武王在盟会上举行了誓师仪式,发布的誓词,即有名的《泰誓》记载其事。参加盟会的诸侯劝他立即伐纣。但他说,伐纣还不是时候。决定班师回西土,等待时机。
两年后,商纣更加昏庸暴虐,杀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疆逃离朝歌。商纣王宠幸苏妲己、胡喜媚,唯妇人言是听,妲己干政,商王朝内部矛盾更加激化。武王认为时机已到,果断决定发兵伐纣,进行灭殷的最后决战。于即位的第四年春,武王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虎贲武士3000人,甲士45000人,以及与周同盟的庸、蜀、羌、髳(音毛)微、卢、彭、濮、熊、盈等方国的军旅东征。从 孟津 渡过黄河,于正月甲子清晨抵 商都 郊外70里处之牧野( 河南 汲县)。他向全军将士发表誓词,即《尚书·牧誓》。列举纣王只听妲己之言,不祭祀祖先、不任用宗亲贵戚,只信任四方有罪逃犯等罪状,说明自己是恭行“上天之意”给以惩罚。要求将士统一步伐、严明纪律、勇敢作战,战胜敌军。在牧野战场上,武王针对商纣军中下属兵士对商纣的怨恨不满情绪,鼓动他们倒戈起义,纣军17万人倒戈,引导周军攻打纣王。纣王大败逃入朝歌,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演,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姬发攻灭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这是 中国 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周公对商民进行安抚以稳定天下形势的办法。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如封姜尚于临淄为齐国,封周公于 曲阜 为鲁国。他还纣王子武庚留在 商都 ,封为殷侯,这大 大安 定了商的遗民,减少他们的敌对情绪。与此同时,他又释放囚犯,赈济贫民,发展生产,从而促进了西周初年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西击建国后的第五年,姬发因病去世,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纪尚下,由周公旦摄理朝政。周武王建立新王朝代替腐朽的旧王朝,成为历史上有数的名王之一,受到后人称颂。《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康王息民。”说明周人夺取全国政权是武王姬发完成的。

他委贤任能,因才录用。命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丹季为司空。其他召公、太公、毕公等贤臣良将各当其位,专司其职,共同治理国政。其次,对在灭商大业中做出贡献的姬姓宗族和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在统治阶级上层进行权力分配,给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某种好处,换取他们对周王朝的支持。再次,对殷遗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殷王畿内地划分三个区域。封纣的儿子武庚为诸侯,派自己弟弟管叔治鄘,蔡叔治卫,霍叔治邶,令他三人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为使殷的遗臣顺从周朝,武王令召公去监狱给箕子松绑,令毕公把囚在牢里的国人释放归里,恢复自由。并到商容的故宅对这位殷朝贤臣进行表彰。令 南宫 散鹿台之财物和钜桥之粮粟救济贫民,借以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周王朝。

武王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在位四年,因病而逝。他一生严谨稳重,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但他也有失误,在刚刚取得政权之后,便“归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倒载干革,包之虎皮,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示天下不复用。”可是在他死后不久武庚就发生了叛乱。危急时刻,周公旦 平定 叛乱,辅佐周成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