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第十七站:游大理三塔公园暨崇圣寺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10:33 编辑

         大理三塔,又叫崇圣寺三塔,是“文献名邦”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到大理,必到三塔,我与几个驴友游完大理古城后,又游历了三塔公园暨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州境内大理古城西北1.5公里处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区。景区中的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古城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崇圣寺三塔,西倚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万顷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与南、北两座小塔的距离皆70米,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三塔倒影,显得异常的美丽。这是我在南诏建极大钟殿前台基上,利用雨后地面的积水拍的一张相片,可惜的是用手机拍的,还不是十分的满意。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西依苍山,东临洱海,占地一千亩,分为两大区域。前区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两大区域纵深展开,主要殿宇均分布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殿宇也呈对称分布,真乃殿宇巍峨,重重迭起。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11:04 编辑

         来到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天不做美,乌云密布,崇圣寺三塔旅游区后的苍山被浓厚的云雾遮蔽,更增加这块佛教圣地的神秘。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景区的大门凸显唐代建筑中的恢宏气势,门额上悬有五方黑匾,上书金色字——崇圣寺三塔。大门两侧各坐立着石狮子,一侧还立有彰显崇圣寺三塔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石牌——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大门后,映入眼帘的便是立于云雾缭绕苍山前,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沿景观大道,崇圣石板路拾级而上,道路两旁是绿树,鲜花和清澈的池塘,环境幽雅,空气清新。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2:36 编辑

         来到塔前广场,只见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构成,呈三足鼎立之势,卓著挺拔。三塔呈标准的等腰三角形分布,大塔在前,两小塔随其后。三塔耸立于苍洱大地上,成为沧洱胜景之一,组成中国西南最负盛名的塔群。          大塔又名千寻塔。“寻”在古代为计量高度的单位,一寻相当于八尺,“千寻”是形容塔之高。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公元833~840年),通高69.13米,方9.9米,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塔内有木梯盘旋而上(为保护古迹,塔内不开放)。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塔顶上角设金翅鸟,在1925年大理地震时随搭刹震落。千寻塔被说为类似西安的小雁塔,但千寻塔塔身呈纺锤形(上下比中部小),小雁塔塔身呈矩梯形(下大上小),所以说,千寻塔即属于典型的唐代塔建筑风格,又有自身的特色。千寻塔前朝东的照壁上有明代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石刻的“永镇山川”四个苍劲有力大字。传说大理地区古时深受水患侵扰,白族先民认为龙是罪魁祸首,于是佛教中的迦楼罗(大鹏金翅鸟)被请出,尊为大理的保护神,可慑服诸龙,消除水患。据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元阳(大理白族)的《云南通志》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故以金翅鸟装饰塔顶四角,其作用是镇压洱海的龙妖水怪。         两小塔建于宋代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高度均为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10级砖塔,外观轮廓像锥形,属于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每级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和数十次的大小地震考验,尤其在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中,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坍塌,千寻塔也如破竹般裂开,神奇的是十天后竟复合如初。现如今除两座小塔略有倾斜(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外,三塔依旧巍然屹立,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崇圣寺三塔集宣扬佛教、镇灾降邪和观赏三种功能于一体,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0:36 编辑

         继续前行,路中央趴着一只大大的石鸣蛙,这是三塔景区内的传奇景物。石鸣蛙的背部有大小不一的好多洞,坑坑洼洼的似高低不平的蛙皮,当卵石撞击大石头的凹陷部分,其声如蛙鸣,在三塔间回声不断。也有人说,这块石头有灵性,用小石块敲击此石会发出呱呱之回声,这是对到访者的一种赞许:夸奖你就是那位“叫呱呱,顶呱呱”的贵人。         再往前走,路右是“三塔非遗展览馆”,大理白族扎染、大理剑川黑陶、建水紫陶、苴却砚都是大理及周边地区的非遗,“三塔非遗展览馆”除了展出非遗作品,也有部分产品售卖。          路左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1978年-1982年,国家文物局对三塔组织了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在千寻塔的塔顶(佛教中被称为天宫)、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是迄今以来所发现的南诏、大理的文物中最为丰富和宝贵的一批。其中有用金、银、铜、铁、水晶、瓷、木等材质制作的各类佛像、菩萨像、金钢杵等,有绢、布、纸等书写的各种写经或刻文金属片,有中原输入的青铜镜、瓷器、钱币、印章等文物,以及制作精美的金银饰品、珠宝药物等。          再往上走是南诏建极大钟殿。“南诏”为国号,“建极”是年号。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          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到:“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战乱。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重建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重铸建极大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重铸的建极大钟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重铸的南诏建大钟为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铸的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2:41 编辑

        钟楼西边的建筑是1999年重建的雨铜观音殿。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传说当时高僧们以铜铸观音像,及铸至观音像一半时,铜已用尽,正在无奈之际,恰逢天降铜雨,满地皆为铜屑,取以铸像,不余不亏,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         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大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方将其损坏部分修复。及至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砸碎回炉。1999年雨铜观音殿在原先的旧址上扩大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          雨铜观音殿内居中的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          1999年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重铸的雨铜观音像,高12.6米,铜铸贴金,重11吨,造型为大理地区所特有的男身女相: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庞,伟岸挺拔的男性身材,这是不同于中原地区观音造型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3:05 编辑

         三塔文化景区的建筑沿中轴线依山势逐级拔高的,顺茂密的树木中景观大道台阶上行,也让人累得气喘嘘嘘。          到达崇圣寺山门前宏大的广场。崇圣寺的建筑群落采用细白麻石和青草石,进行墙地面铺贴和台阶踏步的支砌,柱础佛台均用大理石汉白玉,整个群落石料整齐划一恢弘大气,体现大理石文化特色。          崇圣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原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享有“佛都”之美誉。崇圣寺云南古代佛教密宗的灌顶道场,也是“大理国”王室的内道场,曾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大理国22个历任皇帝有9个出家崇圣寺,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的原型。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幸运的是三塔犹布。
          今天的崇圣寺,是2003年后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国冖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堂殿等,展示了历代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崇圣寺山门为仿清代建筑,龙雕、佛都、崇圣寺匾额、红柱、彩绘等等,无一不是在彰显其王家寺院身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3:45 编辑

         崇圣寺山门的正上方悬挂一块巨匾,书斗大“佛都”二字,这是元代苍山念庵圆护禅师的真迹。山门有三道门,平时只开两边的两道小门,中间的门是不开启的,除非遇到重大的法事活动时才开启,即使开启,一般人也不能走,因为中间的门被称作“空门”,是出家人走的,走此门寓意“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经过这一道门,从此抛弃凡尘俗杂念,静心为僧礼佛。          山门两侧哼、哈二将把门,造型生动,线条突出,形态逼真。哼哈二将,中国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护法神所创作、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进入山门后即见一个开阔的广场,迎面是位于广场西边正中的天王殿。财神殿、药师殿分列天王殿前的南北两侧。         天王殿前有座石桥,桥下就是放生池。          佛教《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许多佛寺中都有的一个设施,一般为人工开凿的池塘,为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让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如鱼、龟等放养在这里。        在众多的行善做功德里,放生的功德排在第一位。信徒放一次生就积一次德,象征了“吉祥云集,万德庄严”“增寿,健康”的意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3:41 编辑

        天王殿为仿宋单檐庑殿顶五开间,采用庄严的金龙金凤玺彩。         天王殿中间供奉高5.7米的佛教密宗护法神大黑天神像,神像三面六臂、忿怒相,两旁是护法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分别掌管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有别于其他的天王像,这里四大天王手中的琵琶无弦,宝剑无鞘,蛟龙无麟、宝伞无骨。佛经中讲,琵琶上弦地动山摇,宝剑入鞘盗贼四起,蛟龙有鳞会兴风作浪,宝伞上骨会天昏地暗。         天王殿后面是弥勒殿,为仿宋代单檐七开间殿顶建筑。          弥勒殿内正中前供的是弥勒菩萨。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是从佛受记(预言),将来为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菩萨。           正中后是是手持金刚杵韦驮尊者韦驮尊者,又称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驱邪魔护佛法。韦驮菩萨本是印度波罗门教神话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之一,被誉为佛教中的神形太保,以善走如飞着称。 也有守护庙出家人的用意。           两旁是“天龙八部”。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8 23:51 编辑

         穿过弥勒殿继续向西,就是观音殿了,对面墙上书“南无阿弥陀佛”。观音的职责是拯救一切苦难的众生,使他们得到解脱。被人们尊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观音殿为仿明代重檐五开间建筑,内供9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及4米高的观音八化身。           大雄宝殿为重檐庑殿顶九开间建筑,仿北京故宫太和殿,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的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为大殿,故采用了最高规模的建筑等级。          罗汉堂内供五百罗汉与二个明王,五百罗汉像平均高1.8米,为铜铸贴金           高僧殿里铸有9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皇帝,像高4米。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19 22:19 编辑

         前面四周环林的仿唐代高台三重檐楼阁的是阿嵯耶观音阁。          走近见到阿嵯耶观音阁前的九龙浴佛喷泉。九龙浴太子喷泉以九龙浴太子传说为题材,将九龙和太子用石雕精心地雕刻成一组景观,并采用石雕和喷泉结合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浴佛的真实效果。          九龙浴佛石雕源起,佛诞即释迦牟尼佛祖诞生之日。公元前623年,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节又名佛诞节。          传说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时,进园游览。到了繁花盛开的婆罗树下时,感到下腹疼痛,释尊从摩耶夫人右肋出胎,此称树下诞生。释尊出生后,就能行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此称“步步生莲”。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正逢天雨香花,天上九龙飞来,吐水为太子沐浴,此称“九龙灌顶”,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也称“浴佛节”或“佛诞节”。          走进阿嵯耶观音阁,里面供奉的是阿嵯耶观音像。阿嵯耶观音像造像特殊,呈男身女相,身材是挺拔伟岸的男儿身,相貌呈慈眉善目的女性的脸。在高高隆起的发髻上饰一尊坐化佛,缕缕丝线挽着细密的秀发,身段苗条,细腰跣足,上身袒露,佩戴璎珞、项圈、臂钏,手结“安慰摄取印”,给人庄重、娴雅的美感。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国、大理国最重要、最受尊崇敬仰的一位神祗,其造型非常独特:纤细修长挺直的身躯、高耸精美的头饰、发辫及服饰都与唐宋观音造型、藏传观音造型迥然不同,为鲜明的云南地方观音图像的一大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观音是名号最多的菩萨,如甘露观音、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等,不下数十种称谓。但“阿嵯耶观音”只有大理独称。“阿嵯耶”是梵文Acarya译音,意为“轨范正行,可矮正弟子行为,为其轨则、师范高僧的敬称。”他是最早进入云南传播佛教的西域莲花部尊菩萨,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使佛教在云南成为南诏、大理国普遍崇奉的第一宗教。阿嵯耶观音是白族密宗的主尊观音,也是大理特有的观音,被称为“云南福星”、“细腰观音”、“大理观音”。          下面台基上分列有个着金灿灿的金刚杵金刚杵俗名降魔杵,原系印度的一种兵器,后来成为密宗的—种法器,常为金刚力士护法所持。而三塔所出土金刚杵,均为阿吒力僧诵经时手持之物。崇圣寺5件金刚杵,最大的1件,高6米,直径1米。         药师佛是梵文音译,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亦名"医王善逝","大医王佛"。药师殿供奉一尊高1.6米的坐姿药师佛像。药师佛是东方净玻璃世界的教主,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并称为横三世佛。          财神殿内供奉有高4米,骑于虎上的金甲财神像。金甲财神为赵公明,传说《封神演义》中,曾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后身跨黑虎,助纣为虐,死后被姜子牙封为"财神爷"。           最后,我们返回到三塔广场时,才发现广场北侧有一面人工打造的天空之镜。前来拍照的游人很多,不过我没有时间找好角度构图,匆忙中拍的效果不是太好。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