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苗子洞 - 贵州 - 8264户外手机版

  贵州
  苗子洞位于高坡乡姨妈寨南边一个低洼地的底部,是一个大型的喀斯特洞穴避难所。
      贵州中部对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底状地貌,统称为“麻窝”。麻窝底部一般都有消水洞,但大多发育不全,人无法进入。而苗子洞却不同,虽然地表窝荡不大,消水的流量微小,但地下洞穴却发育良好,是一个多层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
                         一、洞中古道
      初冬时节,我们游侠考察队的四人,再次游高坡。我们把车停在姨妈寨南边的公路旁,穿过一块荒土,下到长满草木的麻窝底部。穿过茂密的草丛,前面一个漆黑的洞口对着我们张开。洞口朝南面向下深切,虽然深邃,但堆满洞顶垮塌下来的巨石,巨石朝上的断面很平整,虽然坡度较大,但表面粗糙有凹痕,人可以行走攀爬。
      我被洞穴的神秘所吸引,等不了后面吃覆盆子的同伴,一个人先从左边巨石的边缘爬下去,几经周折,终于下到巨石的底部。脚站稳后抬头向前看,在微弱的光线中,一道整齐的人工石墙突现在我面前,更加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我打开头灯照射,发现左边有个缺口,就从缺口翻进去,再下两个高坎,来到一个巨大的洞厅中。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洞厅底部,竟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古道。古道路面由石块拼成,有镶边,非常平整、规整,凹处垒堡坎、坡地砌台阶,蜿蜒着通向洞穴深处。我搞不明白这古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于是,先顺着古道往回走。古道沿石墙转了个弯,通向一个两米厚的门洞。门洞顶部已经垮塌,只剩下一块巨石门楣,一边高一边矮地斜跨在门顶上,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我小心翼翼地从门洞出来,再沿古道走一小段,古道进入一个巨石阵围成的天然洞道。我躬身进入洞道,拐了一道弯,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原来已经来到洞口的巨石堆下,头顶传来同伴说话的声音,我急忙踏上一块半米高的垫脚石,头便从乱石间露了出来,看到正在乱石堆上找路的游侠他们,于是招呼大家下来,从古道进洞。
                              二、洞中古城
      我们来到城墙前,仔细查看城墙。城墙两端抵洞壁,长约20米,高齐洞顶,4-5米,厚2米。墙体有一门洞,还有几个内大外小的观察洞和射击孔。大家对城墙的巧妙设计和浩大工程感叹不已。我们在门洞旁边的石台上发现两个完好无损的土碗,想到古人在这里迎来送往时,把土碗酌满烧酒,表示热烈欢迎或依依惜别。我和游侠情不自禁地端起土碗,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走在古道上,感觉到非常平稳和无比亲切。细看古道的台阶、铺路石,经长久的人踏马踩,磨得光溜溜的。这时,年轻的小刘提出马怎么进来的疑问,学识渊博的改哥说,这种险要的地方,一般是把小马驹抱进来,在里面养大后用它来驮东西。想到小马驹生下来就离开母马,在幽暗的洞中终其一生,便觉得有些可怜。
      古道在洞厅中央分成两岔,我们先走右岔。沿古道爬个小坡,翻过山坳进入一片宽阔的洼地,这就是洞中古城。古城中密密麻麻布满大大小小的圆圈,连接圆圈的,是纵横交错的巷道。圆圈由石头砌成,高齐人腰,有门与巷道连接,想必原来还有木质地板和顶棚。这就是古城的民居。也许你会觉得奇怪,这些民居怎么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原来,相同长度围起来的墙,圆的面积最大,洞中材料有限,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作用,所以做成圆的。
      这些圆房子,直径3米左右,大部分是单间,也有大圆圈旁边又有小圈构成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的,最大的是三室一厅,但非常稀少,估计是地位较高的人居住。
      古城中除了巷道石墙,随处可见的是陶器和瓷器的碎片,有几处屋基残余大量的稻谷壳,可能是粮仓;在洞中东边的一处耳洞内,发现十几根筷子长的块状铁条,估计是用来打造匕首或錾子的铁坯子。
      古城比较干燥,洞顶很少有滴水,只有西南面的角落里,垂有一股线状的水流,是古城唯一的水源。
      从古道左岔走,进入西边的洞道。这个岔洞湿度较大,长有很多钟乳石和石笋,形成壮观的地下石林。据当地人说,这边洞道共有五层,最下面一层与水塘出水洞相连,古道通往水塘村,是与翁西古道同向的秘密通道,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走通。
                           三、苗洞怀古
      地下洞穴再好,也比不了地面上的家园,不到万不得已,人类是不会到地下洞穴生活的。苗子洞其实在向我们诉说一段悲壮而凄惨的历史。
      贵州虽然是西南边陲的中心,但因地瘠民贫,在历代统治者眼里,它只是作为中原进入云南的通道而存在,直到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才设省。而距省城贵阳(当时叫贵州城)仅30余公里的花溪高坡-龙里草原一带的苗岭山脉高原台地,是东苗人西迁过来开发的居住地,尚属未归附朝廷的“生界”。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紧挨省城的高坡“生界”,是大明王朝的一块心病。但明朝政府并不是从关心少数民族的角度出发去开辟高坡,而是用“征服”的方式进行“改土归流”,于是就有了“永镇边夷”的事件。天顺二年(1458),朝廷以高坡闹饥荒、东苗首领干把猪率众抢都匀府库并僭号称王为借口,派方瑛、白圭领湖广川滇黔五省大兵围剿。破东苗共计六百二十三寨、斩首一万一千多级。其中一事令人发指,据《明英宗实录》记载,天顺四年(1460年)三月,“阮让阉割东苗俘获童稚一千五百六十五人”。随军太监阮让,在高坡抓了1565名儿童作为战利品阉割后献给皇宫做太监,因刀法太差造成二成孩童阉割后死亡,“既奏,病死三百二十九人,复买以足数”。因死掉329人,与原先邀功上报的数字不符,怕招来欺君罔上之罪,又来高坡抓人替补,最后在高坡一共虏走了近两千名孩童。别的不说,光在高坡抓这么多小孩阉割一事,足以给高坡人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在这种情况下,东苗人为了保留氏族基因,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利用喀斯特地貌特征,把人隐藏入地下洞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姨妈寨,这个残留母系社会特点的地名,饱含着母亲的姊妹们对子侄辈的庇护和关爱。每当危难时刻,“到姨妈寨去躲一躲”便成为高坡东苗人的第一反应。至于这个洞穴能否抵挡得住官兵的刀枪炮弹围攻和含有辣椒味的烟火熏烤,就不得而知了……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