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9月22日来到李鸿章享堂一游,这里是李鸿章的墓地,也是清政府出资建的一座祭祀李鸿章的公祠,享堂占地面积1.3万多平米,是 合肥 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
关于享堂所在的大兴镇
李鸿章享堂位于瑶海区 大兴 镇, 大兴 镇旧称 大兴 集,这里直到清代初年才形成了集市,因此得名。关于这个镇最有名的就是“一里葬三公”,北宋包孝肃公包拯,明朝蔡文毅公蔡悉,清代李文忠公李鸿章三座大墓比邻而建。除了李鸿章外,北宋政治家,包青天包拯墓地原先位于此处,1980年代才迁移到今天的包公园东部。(一般人很少知道的是, 合肥 是包公故里,包公生长于 合肥 ,葬于 合肥 。包公和包公墓的介绍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6372674.html )明代的 大理 学家,蔡文毅公蔡悉也葬于此(蔡公并非有些人讹传的明朝蔡国公张德胜,而是蔡悉。墓毛泽东时代已毁)
(蔡悉(1536年~1615年) ,字士备,一字士皆,号肖谦,谥文毅,南直隶庐州 合肥 (今 安徽 合肥 )人。明代理学家。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进士。万历三年(1575年),任 泉州 府通判。历 世宗 、穆宗、神宗三朝,仕宦五十年,累在湖广、直隶、 河南 、 福建 等地为官,官至 南京 尚宝司卿、国子监祭酒。蔡悉刚直坚毅,曾请早立太子,以 安国 本;不避权贵,极论矿税之害。时称"包老复出"。蔡悉逝后,归葬合 肥东 郊 大兴 集。其与北宋包拯、晚清李鸿章并称"一里三公"。生平著书七十余种,有《孔子年谱》、《大学注》、《书畴彝训》等传世。)
这个镇是 合肥 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工业镇。很多老工厂和老工人宿舍在这周边,过去镇上最主要的经济支柱马钢 合肥 钢铁厂已经倒闭,但镇上目前还有造纸、家具、混凝土、机械制造等几家大型工厂。目前是 合肥 市最破旧的地方之一。目前 合肥 正在对周边进行拆迁改造。这个镇现存的景点除了李鸿章享堂之外还有东庐植物园、 大兴 烈士陵园。(不同于不了解 合肥 的人的认识, 合肥 每个乡镇都有景点,即使没有景点也有清代古祠堂、保留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的村落) 合肥 精华景点、特色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李鸿章享堂
李鸿章享堂位于 合肥 市瑶海区 大兴 镇夏小郢, 合肥 裕溪路南侧,原 合肥 钢铁厂厂区西、南两面环绕享堂。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死于顺天府 大兴 县(今 北京 东城区)金鱼胡同的贤良寺西跨院,享年78岁。
1903年李鸿章魂归故里,归葬于合 肥东 乡夏小郢,家人在此兴建享堂和墓地。李鸿章享堂位于东郊 大兴 镇,坐北朝南,北临裕溪路,系晚清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原有屋四重,连东西花厅、寮房在内共99间,其东还有库房、仓房,大门前有照壁。照壁之外立有御制碑,御赐祭文碑等三座,其西南为李鸿章墓地,墓前大道直通南淝河。1985年,享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开始原地修复,200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鸿章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3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享堂。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墓园区,中部是享堂区,东部是仓房区。
李鸿章享堂景区级别:4A,免费参观,这里也是 合肥 文物管理处管理,讲解员的知识水平 合肥 讲解也比较专业。乘坐6、15、28、147路公交到李鸿章享堂站下可到。
李鸿章享堂
享堂正门。享堂原先的正门在享堂南面,现在的正门坐南朝北原为后门。 中国 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这后门原先是设计为供君主出入的,而其他人过去进入享堂都是从南门进入。在北门外有清朝御制牌坊钧衡笃祜坊。
李鸿章享堂
这个汉 白玉 石牌坊是清廷出资立在这里表彰李鸿章的。牌坊上“钧衡笃祜”四字是光绪皇帝亲笔题写表彰李鸿章的,“钧衡”二字意思是李鸿章是宰辅级别的国家重臣。“笃祜”二字意为享有厚重的福气。这牌坊是整个祠堂最尊贵的建筑,立在北门外寓意李家世代面向北侍奉 北京 的大清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