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雨崩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雨崩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旅程。

作为经典徒步路线,神往已久。雨崩代表的滇西北奇特的自然风光在乔阳老师的文字里无数次吸引我,关于它的想象数次穿过低谷的沉闷,来到鲜花盛开的雪山,四季翠绿的莽莽原林,奔腾的金沙江与澜沧江,以及自然那份隐秘,持久的美好。由此,我逐渐走出生命的阴霾。


到达雨崩的顺序在脚步与心之间排序,其实是心早一步就到了那里。

只是在现实汹涌的洪流中,很难相信真的会去到雨崩。


直到历经13小时高铁到昆明,又在清晨时分,离开暖黄日光照耀的昆明,一路向西,才真的感觉在去向雨崩。


火车从昆明开往丽江,经过楚雄,大理。

窗外灰白色的桉树林,土黄色的民居,老旧的工业厂房,青绿色,褐色,黄色交织的农田,连绵不绝的松林,碧蓝的湖水一一充斥眼前。

突然觉得这是一场时光之旅,16岁,26岁,30岁在同一个地方不同情境里相遇。


16岁,在楚雄的小镇里走山窜场,烟火气的菜市场,早上的肉末米线,不同村子经阳光晒透的松林,从阳台看到的铁路,蔚蓝的天空,大家齐聚一起的日子组成独一无二的暑假时光,这些时光沉在生命里,也变成了始终不会抹去的底色:天真与勇敢。


正如郭强生说:最深刻的记忆其实更像一种味道,混掺在许许多多人生不同阶段、不同时空的际遇里。它之所以深刻,不是因为在某个当下的千金难买,而是在未来人生的许多酸甜苦辣里,都淡淡地留有它的影子。
26岁时,遇见大理,对未来满怀憧憬,那时的洱海没有看懂,只觉得广阔无边。

30岁的现在,工作几年,历经种种,路过曾经熟悉的楚雄,到过的苍山与洱海,直奔滇西北,青稞初绿,高山黝黑。

在这片陌生的风景里,过去和现在如电影般循环上映,那种跨越时间与现实自我的重叠,让我不再孤单。
原来走了很多路,藏在最深处的底色还在,我依旧相信美好的事物,依旧对世界留有希望和怀想。

在丽江古城闲逛一下午。

雨崩行程正式上线,行程共5天。
第一天从丽江出发,经小中甸,香格里拉,奔子栏,白马雪山垭口到飞来寺。大巴从丽江市开出不久后,到三谷水,长江从群山之间流出,呈V型,边缘呈波浪形,村庄,公路沿江分布,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微黄的太阳照在山脊,适合对河流更远的后方进行温暖的想象:它从哪里来,又经过了什么?在河流前方,哈巴雪山,玉龙雪山左右排列。在哈巴雪山顶峰,标准的帽子云在它上方飘荡,这是专为山顶特制的云朵,而我有幸看见。

大巴沿江行驶一段距离,开始爬升到海拔3200米的红旗村,高山草甸进入视野。
还是冬天,草甸,村庄,远山一起融入更深的褐色,这是它们四季中颜色最接近的时候。

密枝杜鹃和腋花杜鹃同时出现,这是它们生长海拔的交点,前者海拔分布3000-4500米,后者海拔分布为1500-3800米。

密枝杜鹃  杜鹃花科  杜鹃花属腋花杜鹃  杜鹃花科  杜鹃花属

路边一棵枝条柔韧,弯曲的树,像是在空气中持续放电。
厚重的云层中间突然缺了一角,像动物脚印。

从香格里拉到奔子栏,海拔一路下降,高山草甸变为光秃秃的干热河谷景观。
由于焚风效应,河谷低处风大,却缺少水分,大多数植物都不能生存。松树,矮高山栎,戟叶酸模,仙人掌,毛球莸,蒿属植物锲而不舍地生长在这片单调的土地,增添难得生机。

戟叶酸模  蓼科  酸模属毛球莸  唇形科  莸属蒿属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