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跳峡高路徒步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好不容易有一个春节长假,叠加疫情的放开,三年积聚的郁闷在此刻爆发,各地火爆的沙丁鱼罐头场面又把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暂时给摁了下来,可驿动的心总在那里湍动,呼应着远方山川的召唤,时时刻刻不在我内心深处形成共鸣。耐着性子做功课,出行目的地一再改变,出行人员和出行方式也时有变化,考虑到人员体能、成本等因素,最终确定到丽江。作为一个徒步爱好者,又怎么能忘记虎跳峡高路呢?我深信:户外爱好者的喜爱都是相同的,作为一条有世界性影响的徒步路线,虎跳峡高路没有理由不被我所喜欢。另外,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作为初级徒步路线,虎跳峡高路线路成熟,距离短,适合与我同行的兄弟,尽管后来的他有一些反应,但总体而言确如我所料。


难得能有个取益于疫情的因素:今年有个长寒假,于是将出行时间延后至元宵节附近,打个时间差,期待能收获了满意的机票价格和宽松的住宿条件,看到稀稀拉拉的登机人群,我俩心情大好。只不过5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只供应了两次小点心和两杯饮料,考虑到票价,我们还是心情愉悦地抵达了旅游圣地——丽江。尽管抵达大研古镇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我还是带着兄弟浅浅地感受了一下大水车后面的酒吧一条街,看着他目光呆滞,迟迟不愿离开,我就知道这次出行来对了。得吊一下他的胃口,于是我适时把他拉回客栈,告诉他明天还有更好看的,赶紧休息。




住的客栈是一个青年旅舍,每人一个床位,我们到的比较晚,只能睡上铺,对于常出行的我来说,这都不是事,只不过初上高原,心率一直偏高,血氧浓度也偏低到95%以下了,晚上睡得不怎么踏实,期间醒了好几次,早早地就醒了过来。同来的兄弟对住宿环境有些看法,嘟囔了一会也只得上去睡了,不过第二天我起来两个小时了他还在睡,没办法只能把他叫醒。

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感受一下清晨微寒中的巷道,颇有几百年茶马古道出行的感觉,只不过没有马蹄声和铃铛的喧闹,路面有些冷清,与边上盛装打扮的店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路向南穿过古城,我们快速抵达了丽江客运站,还是来晚了,只能买到9点多的班车,价格也涨了快一倍,这算是哥们多睡半小时的代价。

古城外的丽江早晚出行还是比较堵的,汽车兜兜转转,半个多小时才出了城,在丽香高速开了一小段后下山就来到了美丽的金沙江边,与我上次看到的风景完全不同,记得上次看到的是混浊的金沙江,江边的草木茂盛,田间阡陌交通人影绰绰,一派繁忙景象。这时候的江面一汪碧绿,象一大块碧玉慵懒地躺着,微微泛起的波纹宣誓她还是流动的,而江边那白色的沙丘上长长的流纹印痕昭示出她曾经的威力,绿绿的江水映衬着江边萧瑟的树木,田间地头悄无声息,似乎此刻的生机都在这碧波之中。只有靠近水边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水面上偶尔泛起的漩涡,静静地漩着,似乎在昭示着她内心深处的躁动,让你知道这深藏在沉默之中的力量。


沿着江边前行,渐渐地两边的山开始靠拢过来,视野收窄,一种压迫感迎面而来,山,开始宣誓他的威严,而水也开始展现她的欢快,慢慢地江面起了波纹,再过度到了浪花,河流也从悄无声息地淌流变成了吟唱欢跳前进,就这样陪伴着我们这一个小时的车程,直到虎跳峡镇的桥头村离开我们的视野。


尽管是徒步,但门票还是要买的,内心有些抗拒,但看在票价不高的份上,也就不吐槽了。跟车前行三公里就到了分岔口,车上还有不少徒步的年轻人,大家纷纷下车。从这到真正的高路入口还有四公里左右,路边停了不少SUV,我问了一下,坐车到入口每人二十元,四公里,对我来说应该是短途,选择步行自然是我的宗旨,路比较陡,车都是嘶吼着上去的,转弯的地方甚至还可以看到车轮打滑的痕迹,和我们一起同行的还有一个小伙子,走了几百米,我发现可以抄近道,于是选择了一条有人迹的路往上走,爬了一阵子,看到了宽大的仙人掌树,密密毛刺让人害怕,人迹也慢慢不明显了,只能凭方位感向上,越来越陡,手脚并用才能往上。大口喘气伴随剧烈的心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休息加上路线修正。爬到上层的路面,同行的哥们顶不住了,花钱搭车走了,我看了一下路线,继续公路与便道上盘。这路线一层一层绕来绕去,是纯粹的拔高,而风景也类同,远近不同的山头一排一排地列在后面,好像是在列队照相,在前景光光的枝丫衬托下也还有些看头。



沿路有不少村庄,从房屋的式样看,这里的经济发展还是很不错的,都是两层带院子的,铺装路直达门口,自来水管直抵家中,通讯设施齐全。房屋背山面水,房前屋后种有花草,花繁叶茂,田地间的小麦长势喜人,虽然是冬季,但这里依旧可以感受到各方面欣欣向上的一种乐观,真有一种国富家强的感觉。

一路爬升,我加快了速度,同行的小伙子被远远地拉下了,40分钟后我终于和同行的兄弟在纳西雅阁汇合了,前行300米就抵达了高路徒步路口,标牌非常明显,往前就是有名的28拐,没走多远,同行的兄弟又感觉不行了,选择了骑马,我继续孤独前行。这一段弯弯绕绕,树木茂密,视野受阻,只能远远地回望出发地的那座横跨金沙江的大桥,感受一下它凌空的气势,到高处方能透过树木一窥金沙江那沁人的碧绿,不过峡谷中激荡的咆哮始终萦绕在耳边。阳光还东面,尚未爬过玉龙雪山,只有从山尖的间隙处透出几束阳光落在山腰上,形成亮亮的光斑,高光了所在的树木和岩石,形成了视觉中心。爬了许久,终于看到了石头上的那句“名言”:有心不怕山路弯,无心哪怕门对门!字是用油漆刷的,歪歪扭扭的不仔细辨别还真读不完整。是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也在心里,对大自然爱好始终是驱动我前行的动力。






转过最后一道弯,如画的风景扑面而来……





极目远眺,金沙江象一条玉带嵌入到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脚下,从远处缓缓而来,又从这里逶迤而去,我猜想:或许若干年前,玉龙和哈巴应该是连成一体的,只不过金沙江强硬下切为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作了标界,从此一山成两体变成了面对面的兄弟。如此,面对面的两兄弟能共有这样一条世界第三的河流从脚下流过岂不也是一件美事?站在这里向下看,垂直向下几百米就是虎跳峡景区,江中的虎跳石清晰可见,江面在此就从碧玉变成了碎玉浮沫,轰轰的咆哮声从峡谷中传来直奔心底。尽管是淡季,人车还是不少,都如同蚂蚁,悄无声息地移动着,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时间已过中午,阳光已经从东面绕了过来,整个峡谷一片光明,我们在江左边,阳光明媚,而对岸的山则是暗的,阴阳对比给人强烈的错觉,仿佛这里存在两个世界,光明与黑暗如此真实,左边的山树人石都闪闪发亮,而右边的山树则灰暗黝黑。但山顶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蓝天下山尖嶙峋突兀,犹如天神伫立,庄严而威武,神圣而不可侵犯,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我爬上一块高高的凌空岩石,闭上眼睛,感受着冬日的阳光,张开手臂,感受气流从身边掠过,呼吸着清凉的空气,此刻的我仿佛就是一只自由的飞鸟,翱翔在虎跳峡的上空,如果我是一只鹰,我一定飞越巍巍的玉龙和高耸的哈巴,没有恐惧,也未曾有肃穆和庄严,我渴望挣脱一切束缚。可我不能,我只能站在这里短暂地感受一下凌风而起的极致刺激,让自己在精神上地融入了这里吧。

歇了许久,终于等到了骑马上来的兄弟,山口风有些大,我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就拔营起步了,转过一道弯,居然发现此处有人在卖手冲咖啡,大喜过望,喝着浓浓的咖啡,翘着脚,看远处风起云涌,看对面山顶天高云淡,人生如梦,梦如此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对于不善酒的我,此刻与太白同乐。这是我一生中喝到的最有特色的咖啡,不贵,很浓很纯,韵味十足,让人恋恋不舍。闲聊中得知泡咖啡的女主居然是一个海归,热爱徒步,正好流浪至此,用这种方式来换取徒步资金,我们赶上了好时间,缘分到了自然相遇,可喜可贺。停留许久,告别可爱的咖啡女孩,我们迈步向前,徒步的人永远都知道前方的风景在呼唤。

也许是峡谷的气候原因,这里依旧有秋天的气息,树叶颜色丰富多彩,黄色红色配合着绿色灰色白色在山间的转换与间杂让人目不暇接,旁边几百米的深渊再配合高低不平的乱石路面又让你胆战心惊,对面山上亮闪闪的滑石道让你误认为是冰雪遗存,很想一探究竟!总是带着疑惑带着惊吓带着渴望前行,让你忘记了距离,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自我。转过一弯又一弯,过了一村又一村,在你眼睛对色彩变换有些疲劳的时候,太阳西移到江左了,此时云又来添彩,阳光透过云朵,在玉龙雪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同在灰黑的山岩上作画,幅幅精美的水墨画映入眼帘,于是另一场视觉盛宴开始了……走在这条路上,你的头脑无时不刻不在感受着视觉刺激,直至麻木。


















20公里的路,除了前期的爬升和最后那一点点上坡,绝大部分的路程高差不超过20米,只不过路面有些崎岖,大部分路都是处于陡峭的岩壁上,少数稍缓的地方都建有村庄,下望还是有些心惊胆战。尽管是冬季,但这里房舍和梯田交互映衬,庄稼和花朵遥呼,岩石与森林相互间杂,和谐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是汉藏混居的地方,人很和善,遇到了都会满脸笑容地打招呼,矮小的身材,黝黑的面容,男人老式的绿军帽,女人身上的羊毛披肩,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这是他们给我标签性的直觉。卖东西的多是妇女,所卖的是当地产的核桃、桔子之类的东西,价格很公道。这里的树木几乎看不到高大的,可以想见,这里的土地相对贫瘠,此外另一方面,由于地形原因,这里适合作耕地的地方少,能在这里扎根生存,真觉得人类的伟大与坚韧在他们身上体现无余。


看多了美景,头脑懵懂的感觉让我反应有些迟钝,与我曾走过乌孙古道不同,这20公里移步换景的速度要远超那边,如果想体验一下头脑的视觉风暴感受,建议你咭惶耍?庵指芯蹙腿缤?诽且谎???际翘鹞叮?罄淳妄J了,最后是麻木。走了6个半小时,远远地看到中途客栈那一刻,身体似乎空了,走到半山居客栈时,真的多一步都不想走了,庆幸自己没有跟风订100米外的中途客栈!


休息了近半个小时,下楼吃饭,与驴友闲聊,看夕阳西下、夜色慢慢笼罩,山谷慢慢被黑暗侵占、月亮又慢慢从玉龙雪山山头爬上来,月光下朦胧一片,只有近处的树叶泛着点点光辉,如同精灵一般在山风中舞动,配合着谷底远远的传来低沉的咆哮,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还是早早地上床吧,我对明天有更多的期待,只可惜同行的兄弟把今天对我的不满都在夜间发泄了,他用如雷般的、间歇的呼噜让先睡的我痛不欲生,想想我前面狠心地丢下他自顾自前行,我心里也有些愧疚,用纸捻了两个条插进耳朵,将就着睡了。迷迷糊糊自己似乎站在了玉龙雪山之巅,四下观望好不快活,突然一道霹雳迎头劈下,一个激灵我醒了,原来一个喷薄而出的呼噜打响,把我耳朵里的纸条震掉了,唉,长夜漫漫啊……抵不住困顿,我还是睡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早早醒了,出来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拉伸一下腿,人又活跃了起来。昨天晚上哥们告诉我他不想走了,待在原地等我,不过听说后面的路比昨天少一半,而且都是下坡时,他开始动摇了。今天早上起来,他告诉我说身体无恙,可以出发,我只好报以苦笑。9点钟,天色已亮,我们又上路了。开始这段是水泥路,走起来毫不费力,哥们开始得瑟了,呼呼地往前冲。


光线开始从玉龙雪山顶穿过来了,一缕一缕的在天空中形成长长的光影交错奇观,线条笔直,层次分明,再配合着冷峻黝黑的岩石和幽幽无底的峡谷深渊,构成了一幅天地间宽阔的光影画幅,壮观而神圣,让人叹为观止。


第二天的路有水的地方多,可以作为景观的瀑布有好几条,但几乎都伴随有取水的管道,影响了视觉效应,有一条瀑布横亘在几十米的峭壁上,旁边有几条取水管因为年久失修,从水管道中部喷射而出的水流散射开来,与边上的瀑布一起也形成一个景观了。





路边的沟谷比昨天要多出很多,有的沟谷很深很长,形成一个瓮形,有的沟谷是滑石形成,上面光溜溜的,还有的沟谷是泥石流造就的,零乱地堆着大小不一的泥土和碎石,还有大沟谷是滑坡形成的,走在上面依旧能感受到当年山崩地裂的气势。


这一段路附近都有村庄,所以动物也多起来了,山羊调皮地站着上面的陡坡上,高高地俯视着你,或者躺在前面的岩石上,似乎不解地看着你,而牛则直接横在路中间,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只能侧着身子从山边上一侧的灌木林中绕过,有个驴友被牛群前后夹击,站在中间进退不得,害怕得不知所措,紧张之下与牛对视,结果牛群也紧张起来,双方就这样僵持着,造成了道路的堵塞。我轻轻而过,牛群似乎无视我的存在,继续与他对峙,最后他只好爬上边上的岩石,选择了让道,牛群在他身下看了许久才过去,看着他满头大汗的下来,我不禁摇头叹息,作为驴友,出门在外与动物打交道是必须的技能,首要一条就是不能让对方认为你对他有威胁,其实人也是如此。









今天要下到江边,所以几乎都是下行的路,开始的一段坡度很小,到后面坡度就开始大起来,同行的兄弟开始跟不上趟了,我只能再三等待,同时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欣赏山水和光影美景。下到马路上再前行200米就进入网上传说的张老师小道了,这是进入中虎跳的网红路线,几乎垂直向下700米。拽着铁丝铁索向下,边上竹林茂密,视野狭窄,耳边只有狂暴的咆哮声,腿每向下一步就感觉身体与地面的撞击一次。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终于走上平路了,透过高高的芦苇丛,隐隐地看见下边汹涌的波涛,心情顿时大好。继续前行,视野开阔起来,终于可以看见中虎跳峡的全貌了,江面由前面的几百米宽陡然缩减到只有二三十米,水流激愤,汹涌澎湃,争先恐后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场面犹如万马奔腾,飞花碎玉卷起千堆雪。站在江边,感受一下这雄浑的力量,感受一下这无边的气魄,感受一下这来自雪山的激情,感受一下这激情之中的浪漫与曲折,也感受到了这金沙江的坚贞与不屈,不禁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母亲河的上游,感受龙脉的搏动,何其幸哉,生为其子,死入其魂!

回程是一段艰苦的过程,垂直向上拔高600米,特别是我们选择走的天梯,据说这是全国知名的梯子,大约40米高,全程无保护,越往上爬内心恐慌程度越高,身体越靠近梯子,这样脚的伸展空间越小,导致腿使不上劲,往上爬就只能依靠手臂的力量,爬到后来手臂力量下降,内心更慌张,许多人就抱着梯子休息,头不敢抬更不敢往下看,不知道还有多远,内心十分煎熬。得益于多年的锻炼,我一口气爬了上来,直到迈过最后一个台阶,我才敢转过身来往下看,不由得有一种眩晕感,双腿发软,砰砰的心跳声大过江面的咆哮。战战兢兢爬上来,踩在踏实的路面上人才有了安全感。后面的路尽管还是陡,但已经对我没有什么威胁了。又替后面的兄弟叫了一匹马,节约点他的体能和我们的时间,终于在三点二十前爬了上来,赶上了回丽江的班车。站在悬空600米的桥上往下望,腿还是一阵阵的虚,不由得想起昨天在高路上张臂起飞的样子,十分奇怪当时为什么不害怕?原来人是一个悖论的动物!

两天的徒步行程终于结束了,坐上返程的车,举头望向那若隐若现的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一种留念一种怅然似乎在心头萦绕。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