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登三山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三山位于荥阳市区西南方向,和万山毗邻都位于“万山森林公园”的区域内,因其山顶由三个突起的山峰,呈波浪状排列,故名三山(百度地图上标注:三峰山)
在空气通透,能见度好的气象条件下,站在荥阳市区西南角中原西路上的“乔楼卫生院”门口向南边眺望,就能看到万山、三山以及属于上街区地域的五云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开。
万山、五云山我都数次推着自行车上到过山顶,唯独三山尚未涉足,因为我没有找到通往三山顶部的路。
早些年,曾经骑车经三山北侧的天桥村上山探路,到达半山腰一个开山炸石的采石场,面前是直立的石壁,别说推自行车,就是空手徒步也无法逾越,就打消了登顶三山的念头。
后来闲暇骑车游荡,在通往刘河镇的王庙公路上看到“康辉三山森林溪谷”“三山温泉酒店”的标牌,还有进山的岔路,打算找个时间,从西侧进山逛逛。
上个月再次光顾了万山东峰,在山顶西望发现三山的南峰上居然建起的颇具规模的庙宇,说明有路可以上三山的南峰。
打开手机百度地图,放大万山地域,也显示有曲曲弯弯的小路分布山间。
选个周四工作日调休,避开法定假日的人流车流,开启三山探路之旅。
早晨5点,生物钟把我唤醒,天还黑着呢。经验告诉我今天往返不会超过100公里,不必急于出门上路。
健康的一天从早餐开始,自己动手做点吃喝,先用砂锅煮上绿豆大米粥,砂锅烧开水,倒入绿豆煮至开花,再倒入大米保持水滚的状态,勤搅拌防止锅底粘连煮糊。
米粒膨胀后,盖上锅盖,关火。利用砂锅保温性好的特性继续焖煮,虽然耗时但是节能。如果不着急吃的话,放到中午再开盖,粥还是温温的。
下图:绿豆大米砂锅粥

等粥焖煮降温的时间,再打个鸡蛋,加入适量面粉、水,少量油、盐,搅成面糊,用电饼铛做两个烙饼,早餐吃一个,另一个放凉后,对折掰成小块,打包作为今天午间山上野餐的主食。
下图:刚出炉的热烙饼最好吃,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因为不是发酵的面饼,放凉后就变硬变韧了,不过喜欢口感有嚼劲的人,应该爱吃。

粥、饼主要成分为淀粉,都是碳水化合物,缺少蛋白质。冰箱里还有我用纯牛奶、乳酸菌粉,发酵自制的不添加其他成分的酸奶。
直接喝有点单调,苹果削皮、切块,浇上足量酸奶,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都有了。
下图:苹果酸奶沙拉,来一大碗,看着都过瘾。

自己组装的26寸轮径钢架车,泥瓦故意涂鸦的花里胡哨,毁容防盗。
好车啊,水平钢架,调性颇高的挡泥板和铁菜篮,高昂的把立,大屁股的座包。O(∩_∩)O哈哈~

除了喜欢用V刹不喜碟刹,从来不穿骑行裤,其他算是同好。喜欢有个菜篮放食物,郊游的感觉^_^
下图:漳河路、王屋路口,四名交警,四名志愿者上岗执勤,全员出动维持交通秩序。

下图:上楼前例行看下里程表,18:23到家,今日行程88.9公里。

今日首次登上三山之巅,荥阳本地几个小有名气的山头我都打过卡了。
山不在高,免费就行。景不在美,无人则灵。
进了三环快到家了,2.7环就是吾家。
下班时间路上人车都多了起来,不要着急抢行,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第一。
下图:赶上下班高峰,路口交警和志愿者同时上岗,交通秩序挺好。

梧桐街穿过瑞达路,走海堂街向北,又上了科学大道。前边西三环附近经常会有卖水果的货车扎堆,打算买点水果带回家。
下图:有车砀山梨,10元5斤,问老板水分多不多,老板用小刀切了片让我尝尝,还不错,属于啃几口顺手流那种,称了一袋子付了13元。

下图:一袋秋梨入筐,把玉米盖了个严实。水果我就爱吃水分大的,夏天是西瓜,秋天就是汁多的梨了。

科学大道修地铁不好走,向南拐向梧桐街,在腊梅路口等红灯时,路边有个开三轮车的小伙卖刚摘的本地玉米,10元6个。
晚餐可以煮两根玉米吃,还有半砂锅早上煮的绿豆大米粥,家里还有豆腐乳佐餐,美得很。
下图:买了6个玉米棒,让小伙帮忙把两个剥好皮,回家就煮,省的搞一地玉米须。

下图:车前筐今天就放个备用的修车补胎工具包,这会儿让它也装点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