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
从酒店安顿下来,出酒店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怕下午来不及逛五大道的景点,就打车直接去庆王府。
五大道
五大道在天 津市 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 中国 西南名城: 成都 、 重庆 、 大理 、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 中国 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 天津 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 西班牙 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 洛克 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2011年,五大道被天 津市 规划局确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 天津 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划为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 天津 英租界开辟,五大道地区被划为英租界。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从 北京 来到 天津 租界寓居;另外许多富贾巨商、各界名流、红角、北洋政府时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一些北洋政府内阁包括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长、市长等各界名流人士百余人下野后在此寓居,力图东山再起。五大道成为国中之国是因为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而且 天津 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
五大道地区,作为 天津 租 界市 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五大道的原住户洋人很少,基本上是 中国 房主,他们不懂得西方建筑的风格,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
另外五大道建筑的私秘性构成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顶紧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其中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
这里的收费景点就是庆王府和五大道展览馆,很多近代名人故居都在这里 比如 曹锟、马鸿逵、顾维钧,颜惠庆,孙殿英,李书福,还有徐世昌的女儿,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据说是,不一定可靠)张作霖的三姨太许氏等的住房。这里有马车(我怀疑是马拉电瓶车,因为一匹马拉的车坐了20多人还能拉得动。)带你游览,车上有导游讲解,不过我没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