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碉房的墙上有一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要想理解这首诗就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公元17世纪末期,在西藏历史上诞生了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宗教领袖,仓央嘉措。和以往的宗教领袖有所不同,这位大师在政 治上,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作为,短暂一生,未能足以潜心佛法,却唯独钟情于浪漫主义的诗歌与文学创作,成就了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的传奇地位。仓央嘉措(公元1683-公元1706年),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宗教领袖。仓央嘉措虽以达赖身份成为当时西藏政权最高领袖,但却并无实际权力。仓央嘉措生活上遭到禁锢,政 治上受人摆布,因而内心抑郁,一随纵情于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有意反叛,期望像普通人一样,自由独行。而诗的魅力在于唤起人们最真挚最复杂的情绪,宣泄那些在世上饱受压抑摧折的爱和心情。政敌拉藏汗向清庭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而圆寂,一代大师就此乘风而去,留给后世耐人寻味,传送至今不朽的藏族文学诗歌传奇——《仓央嘉措情歌》。
遇见勒多曼因
大五台逆朝一日速穿
香格里拉阿布吉措徒步
九顶山雪下蜀道
老两口温馨自驾江南
华东四省和华南二省骑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