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五台县、定襄县游记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
附近还有个 新建 的徐帅纪念馆,因为要赶路参观其他景点,我没去。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元帅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刚毅木讷,在酒席和聚会上或终场不发一言。徐帅还是黄埔学生时,老蒋曾经和徐帅有个对话,徐帅回答问话仅有一说一,不多说一个字而已。连老蒋当时也看走眼,认为徐帅今后不会有成就。他看到guo民dang腐败,在1927年3月毅然加入中gong。他领兵打仗足智多谋,尽量打有把握的算定战,进攻敌军和攻城略地,不轻易发起攻击,而是战前周详谋划,战则必胜,善于了解敌情和战场地形。徐帅善于训练士兵,几个月就能将素质差的民兵和地方部队训练成劲旅。徐帅外表温文尔雅,打仗却不惧艰险,时常冲锋在前,临大敌而精神百倍,遇到难打之仗而百折不挠。他分析问题如流水般流畅,发布命令简短、详细而明了,动员士兵发表讲话不做空泛之谈和长篇大论而是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徐帅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以身作则,爱兵如子,不自傲,淡泊名利,不托关系走后门,坚持朴素的生活,廉洁奉公,也严格教育子孙,堪称老一辈ge min jia中的道德楷模。徐帅不但有卓著的军事才能,他的文才也不错,兴趣广泛。他爱唱戏,懂摄影,喜读书,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还喜欢练书法,并且是十大元帅里惟一会织毛衣的。他还喜欢动物,养过马和猴子。他是个不显露自己才能的天才,而当时我dang是个有识人之明,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dang。徐帅在国民dang中也是难以成为元帅的。
去南禅寺路上
忻州
到南禅寺路上此生第一次见到牛车
五台县南禅寺
参观完徐帅故居,下一站是 五台县 南禅寺。
南禅寺
南禅寺清代山门
南禅寺位于 山西 省 忻州 市 五台县 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 永安 村徐帅故居不过数公里。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 菩萨 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 菩萨 殿 和龙 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为 中国 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南禅寺
南禅寺登记身份证,免费开放。
南禅寺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 大方 ,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堪称国宝。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书题记的两行字迹很淡,四周似乎被刮去了一层,所以,有字迹处微觉高起。看来,原有题记不止于此,或许在尔后修理时曾被刨去。
南禅寺
明代龙王殿
南禅寺
清代 菩萨 殿
南禅寺
南禅寺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 大方 ,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南禅寺
南禅寺
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堪称国宝。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书题记的两行字迹很淡,四周似乎被刮去了一层,所以,有字迹处微觉高起。看来,原有题记不止于此,或许在尔后修理时曾被刨去。
南禅寺
南禅寺
南禅寺
南禅寺
南禅寺
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 菩萨 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教民赶来恭听。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 菩萨 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心似有思;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衣纹简练准确,和谐流畅,一个个栩栩如生,同 敦煌 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给人以实感和动感。寺内,须弥座下有唐代砖雕,石塔与 石狮 。这些塑像,同 敦煌 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 边和 莲瓣,是五 台山 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
南禅寺
定襄县洪福寺
随后去 定襄 县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 山西 省 定襄 县北社 东村 ,寺庙背靠龙 凤山 ,面临滹沱河,处在五台、 定襄 和 原平 三县市交界地带,风景秀丽,环境幽雅。
寺庙创建年代不详,据金天会十年(1123年)经幢载,在宋、金时期,与五 台山 真容院、大华严寺已往来密切。元代时为五 台山 寿宁 寺之下院。清初寺宇规模最巨,香火相当旺盛。民国年间,为五 台山 南大门附近极具影响的寺庙。这里免费开放,当时寺内游客只有我一人,看门的法师人很和蔼忠厚,说话不多。
定襄洪福寺
洪福寺左半边门是虚掩的,寺里法师养了一只小哈士奇,因为到的时候晚,中午没吃,我实现带着大米锅巴当干粮,先喂他吃 合肥 特产大米锅巴,狗的确是 山西 狗,不吃。
洪福寺堡古称 崇仁 堡,占地3600平方米,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建於七米高的土台上,四周以宽厚的自然黄土作墙相围,宛若城堡一般。无山门,券一门洞,门洞前有二十三级台阶,登高而上,门额“洪福寺”三字,遒劲有力,为清李达人手书, 乃道光(1849年)所嵌。
定襄洪福寺
门洞进去就是庭院,现存建筑有金代大殿、清东配殿和 新建 的西配殿。金代大殿高大宏伟,宽阔稳重, 装饰华丽,与门外低调简陋的黄土城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定襄洪福寺
建于金代的大殿面阔五间,七檀六椽,悬山顶。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系 清道 光九年本村李航之书。正间与次间门窗设六抹头隔扇,梢间为直棂窗,窗棂断面为方形,馀为砖墙。屋顶为通板灰瓦,脊饰琉璃鸱吻。
定襄洪福寺
大殿内的金代彩塑是该寺的典型代表,也是五 台山 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殿内主塑九尊金代彩塑,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为佛主释迦摩尼及2弟子迦叶、阿难,又两旁为文殊、普贤,再两旁为左右胁侍 菩萨 ,最外的是2尊金刚。“华严三圣”均为坐像,背屏华美繁复,最上有吹拉弹唱飞天乐伎,大殿里两旁为悬塑。通观雕塑技法精妙,栩栩如生。我是趁法师不注意偷拍的,但是大老远的为了照文物我也只好冒昧。
忻州
忻州
这就是 忻州 最大的河滹沱河了,是海河上游的支流。 山西 的河流水量都小。
遗山人家饭店
到 定襄 县城路上,看到遗山人家饭店里面的食客比较多,就进去解决午餐。

定襄 有一道名菜叫做 定襄 蒸肉,就是这道菜,是把肉弄成肉馅和面粉搅在一起做成的。


山西 第一名菜过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