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我见过最美的梦里水乡! - 山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我很少有碰到一座城市,能够像绍兴这样有趣。
有一天在路上,一位朋友突然和我谈起,最近在看鲁迅的《朝花夕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这一串句子突然就浮现在眼前了。

在上初中时,懵懂地背诵这段课文是件非常辛苦的经历,但现在却又不了。我突然回想起,在儿时也曾有过一片百草园。一树、一草、一花、一石,那片不大的土地曾带来过很多欢乐。
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要不也去看看绍兴看看百草园,看看百草园里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追忆下美好的童年,顺便复习下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对绍兴的最初印象,还是在火车上。几年前坐在火车上路过绍兴时,看到绍兴乡下依水而建的房子,散发出阵阵江南水乡的韵味。当时我就决定,有时间一定要来绍兴水乡看看。
今天第一次来到绍兴城区,不出所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副美丽的水乡景象。没有太多的修饰,看上去就是那么自然,令我瞬间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百草园,鲁迅老家的后院儿,他儿时玩耍的地方。大概也是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这个地方被人熟知了。
百草园本身没什么特别的风景,就是一块普通的院子。不过带着点童年情怀,又会觉得有乐趣。尤其一旦想到那篇课文,更是蛮有意思。
根据课文的指导,百草园最标志性的景观应该是“碧绿的菜畦”。没错这里就是碧绿的菜畦,现在重新种了各种蔬菜。

百草园第二大标志性——光滑的石井栏。在这里,“光滑的石井栏”,就是它了,我还找了好久才找到。
迅哥儿在石井栏有过什么无限趣味呢?课文里面写的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脑补一下这画面,旁边的家人一定是在大喊,“迅哥儿,不准站上去。”

据说,这就是那颗“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可能就是这棵树了,因为这是院子里最大、且唯一的一颗桑树,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还有充满无限趣味的泥墙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但我找了很久,始终没发现“长的草里”在哪儿。

冬天的时候,迅哥儿和闰土在百草园的雪地里做了陷阱抓鸟。说到闰土,不得不提一下下图这个地方。这是周家的厨房,鲁迅和闰土初次见面的地方。
在迅哥儿在《故乡》里面提到,“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乡下来的闰土,会捕鸟雀、会在瓜地里刺猹、会捡五色贝壳、还会捕鱼……。你是否也曾幻想过,这样的乡下生活,这样的诗和远方。

只可惜,不管是迅哥儿还是闰土,终究还是告别了梦一般的童年。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三味书屋)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写出这样的话,迅哥儿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
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已经45岁了。但这个中年男人心中竟也还住着个孩童,实在是太美好。

离开百草园,再去三味书屋逛逛吧。“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是的,过了这座桥,就是三味书屋了。

石桥下面的水道,是来来往往的乌篷船。乘船应该是绍兴曾经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了,不过现在多是供游人玩耍了。绍兴城至今还保留了很多这样的水道。

三味书屋,离迅哥儿家就不到100米的距离吧,但却像是换了一个世界似的。总感觉有些压抑,还是百草园里的无限趣味更轻松。

三味书屋的标志除了那块牌匾便是这幅画了,迅哥儿写到,“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三味书屋左边那张桌子上,还有迅哥儿刻的“早”字,一个在求学路上挣扎过的少年。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就是这个小园子了,真的很小。
这里没有百草园那么多乐趣,也算是小小的逃逸。迅哥写到,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三味书屋内的其他一些厅堂和院子,感觉和现在能参观到的所有古宅、名人故居几乎都是一个风格。
但恐怕迅哥儿很难会想到,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今天会成为绍兴最知名的景区,会有无数游客千里迢迢来寻找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在三味书屋旁边的鲁迅纪念馆,里面还有藤野先生的蜡像。

在百草园的旁边,按照小说《孔乙己》里面的描写,建了一家咸亨酒店。来吃饭的人超多,不过价格倒不算太贵。

茴香豆,《孔乙己》里面多次提到了这种食物,是孔乙己最常点的下酒菜。孔乙己还说过,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今天我也终于点了一盘茴香豆、一碗绍兴黄酒,但发现,茴香豆原来就是胡豆!
来一碗绍兴黄酒,看着像中药,喝着也有点像中药,略苦。酒劲还挺大,一碗酒下肚立马头晕。这盘臭豆腐倒是蛮不错的,和其他地方的臭豆腐不一样,这个臭豆腐没有臭味。

咸亨酒店里面还写着“孔乙己已欠十九钱”。在咸亨酒店,一碟茴香豆,一碗黄酒,这简单的搭配已经足够有乐趣,我想象着孔乙己的当年。

咸亨酒店门口立着孔乙己的塑像,直到今天,店内外依旧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名人倍出的绍兴
绍兴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文艺格调浓郁的城市,自古以来盛产名人无数。在绍兴城里,感觉随处可见名人故居或者历史遗址。
除了迅哥,陆游、王羲之、秋瑾、周恩来、蔡元培、西施都在绍兴留下了古迹,在绍兴的三日游,恶补了大量中国历史。
离鲁迅故里不远处的沈园,本不过是古代江南富豪修筑的万千园林中的一个。但因为陆游的爱情故事也爆红了。

其实对陆游的了解,我之前也仅仅记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并不是很清楚他的爱情故事。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传说沈园是陆游和唐婉写下《钗头凤》的地方。
今天沈园里面还刻着两人的《钗头凤》,不过看起来应该是后人重修的了吧。这里也是一般人游沈园的打卡处了。


如今重修的沈园已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塘。同样,游沈园情怀比景观更重要。



沈园里面有越剧表演陆游和唐婉钗头凤的故事,不过因为语言的不通,听不太懂,只能凑个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