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赤日炎炎似火烤,杠庙寻访不动摇——20230709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盼望已久的周日,甚为惜之。周六便迫不及待打探着周日的天气预报:高温37℃,好一个惊艳的数字。但,出行的热浪远比它猛烈。起了个大早7点直奔公司停车处,思忖着早去早回。

泊车老地方——杠庙村东杨树林旁。是否看到我的姥姥车今天也是格外的亮丽,利用周六下班后的时间特意给她安排了一场通透的裸浴。


杠庙村东那条蜿蜒的进村路。
花香自有蜂蝶来,原来停车旁有一棵女贞树,它以怒放的姿态接纳着这个盛夏,招惹来熙熙攘攘的耕耘者,仿佛热闹的集市。



村东新老各一有两处寺庙,形制规格不大,但却也是村民们精神上的信仰与依托。从村东头西向眺望:蓝天净如洗,罕有车马喧。一条水泥铺就的村中路一直向西延伸开来,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民居建筑济济一堂相得益彰。



一处荒芜的四合院落。



“福䘵寿喜”寄托了主人美好的愿景。



这里的门窗年代感还是十足的。



陕州区菜园乡杠庙村委。虽然与山口村只是几步路的距离,但山口村隶属张茅乡杠庙村却归属菜园乡管辖。









村委是个啥模样无关紧要,与之相邻的这幢老院方为重心。环绕其周,扑面而至是它的沧桑厚重感,可以判定,这是一座有岁月的建筑有故事的院落。它其中的故事又该如何呢,一时不得其知。



几方堆叠的红砖妥妥的把造型别致的小门楼遮挡的仅露出至高点的拱顶一角,还别说,这一个欲盖弥彰犹抱琵琶半遮面,强烈的探索欲愈发势不可挡,一个侧身挤过砖堆与门楼之间的缝隙,倚门窥视,哇,真乃曲径通幽花木深啊。正堂和厢房安静的相互守望着彼此,满院纵横交错肆意疯狂的杂树野草,终是阻隔不了它们诉说始终不渝的初心。



“东风和畅“把时尚与古朴在这个“宽窄巷子”里悄然融合,想必主人一定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化人。不然呢。




转悠了半天终于见到小村中的人间烟火,呵呵。而且巧合的是这位吴师傅我还算认识,因为他经常出现在春秋路上自销一些亲手种的各类应季新鲜蔬菜,我是他的买主之一。热情好客的吴师傅两口再三邀请我到他家歇息,嗯,咋能轻易打扰到刚从地里干活回家的夫妇二人呢。婉言辞别他们,继续一路向西在村中寻觅。



好,前方遇见一位男士,毫不犹豫主动上前搭话并表明来意,一番轻松聊天得知。这位男士蔡姓,杠庙村80%的人为蔡姓一族,村中这蔡姓也有东片和西片之分,是蔡姓一族的两个分支,相当于老大和老二的关系。听老人们口传也是那个特殊时期从洪洞大槐树移民而至。村委隔壁那座大院原来是蔡姓族人的祠堂,那几方红砖是准备修缮祠堂用的。嗯,祠堂本该是文化的传承与载体,想必,蔡姓祠堂里该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期待倾听其间的精彩故事。其余为刘、吴等姓氏。这刘姓与邻村山口刘姓同根同祖。



当我追问及明明读杠gang庙村为什么叫杠jiang庙村时,蔡师傅认真的答道:听老人们口传很早很早以前,村口庙宇旁边曾经有过一棵杠jiang树,所以就叫了杠jiang庙村了。哈哈哈,话音未完全落地,我们两个都笑了,这个说法其实已无法考证,但恰恰是这些个有趣的口头传说正好是我希望捕捉和记录的。猜测一下,这个叫法应该与当地发音的音准有关吧,呵呵。



谢过蔡师傅,继续西向游走。举目四野碧,生机几重天。美哉,田园。



一个蓦然回首,我走过来的村中小路,蜿蜒成了一道风景线。



向前一个远眺:迂回而成的是婉约朦胧乡村诗画。难怪我一直痴迷于乡间小路呢。



在小路的牵引下即将到达杠庙村的最西部。



绿植茂密葳蕤中,左手侧衍生出一条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岔路,是那种一眼望不尽的宁静小路,消暑应该是好去处吧。



这里是小村的最西端,至此原路返回。



此时已是上午9点,但小村依然是那种超然世外的宁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个中的闲雅之韵只有亲身体验方得其妙趣。










这座关帝殿是村中目前形制规格最大的庙宇,年年都有盛大的庙会如期举行,这不,今年庙会条幅依然醒目如初呢。关帝殿也称关帝庙,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其中供奉着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准备离开杠庙时又一次遇见那位给我讲故事的蔡姓师傅,呵呵,缘份使然。芸芸众生茫茫人海,遇见,那得是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和相欠相牵!?正如我们和父母的相遇,兄弟姐妹的相遇,他或她的相遇,孩子的相遇,朋友的相遇等等。蔡师傅说相邻的坳渠村有一位崔老师是位文化人,他承包的葡萄园就在我们村口,看看今天能否遇见。于是在他的提议下顺路捎带去往邻村坳渠。奇缘啊,葡萄园前随着蔡师傅的一声呼喊,有人应答喽。我急忙摘掉墨镜、帽子,准备行礼拜见崔老师崔先生,哈哈哈。崔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待人热情,不信瞧瞧老师讲话时的神态。他种植的葡萄观其那长势和样子也是独具魅力与众不同。思忖着,成熟季一定要来一品为快,哈哈哈。今天适逢崔老师有事不长久打扰,所以辞别老师继续按我的老办法边走边寻。






蔡师傅介绍说:因这座高铁桥建造从坳niu渠村中通过将其一分为二,东坳渠大都是崔姓人家,西坳渠主要有马姓和闫姓。蔡师傅在这里发音为坳niu,字典上读音是ao。呵呵,不管是niu还是ao,也许因了此或多或少使小村又有了几分神秘与朦胧的传奇之美。

行至高铁桥下的这棵古槐前,蔡师傅说:你的寻访可以村东这第一棵古槐开始一路向西。因蔡师傅要去交口办事儿,谢过并就此辞别。看了一下手机,此刻是上午的10点,气温明显在飙升。

哇,您的这句话把我感动的眼泪直在眶内打转转啊,谢谢同频率的共振共鸣。

嗯嗯,喜欢在古村中穿行,感受那份独有的宁静沧桑之大美。谢过版主支持。

嗯嗯,谢谢,盛夏安好。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