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8日--古蜀道学习笔记整理(2)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1,唐代一里为现在的547米,宋代一里为560米。此待证。


2,绵阳老城,在涪江东岸、芙蓉溪西岸。以今天的地域来看,很小,不规则,但康熙三十一年(1692),涪江曾经改过道,流成了现在的样子。改道前,涪江是从碧水寺以上、小岛村以下,南斜向,经过市人民医院、富林大都会、市人民公园、原市工商局大楼、炭码头而合安昌河,因此,绵阳老城,其实还包括今天的涪城路以东、安昌河以北的所有部分。由此看来,绵阳老城其实不小,还很规则。今天的越王楼,当初并没有处在涪江边上,而是处在城的北面,俯视整个绵阳城,如此就符合建楼选址的一般风格了。


1771年-1802年,绵阳老城曾短暂迁往罗江。老城有五门:东门为安定门,南门为会昌门,西门为镇川门,北门为迎恩门,西北门为长兴门。而金牛道,则很可能从当初涪安相会处或者其下游一点点过江,如此以来,只需渡河一次,便可以到老城里,至于东面再过芙蓉溪,因其小而不足虑。


3,吴玠抗金的三大战役中,和尚塬在今天的嘉陵江源头景区内,自景区大门始2公里左右;仙人关在徽县,即今天的虞关乡。两地直线相距近100公里,路程160公里。吴玠在和尚塬取胜后,因其地离金兵太近,宋君粮草补给困难,乃退守仙人关。


仙人关激战之地,似乎在今天徽县万人坟村,地图位置在大河店乡连弯对岸。


吴玠墓在徽县城北一里,存碑。


唐时凤县、两当、徽县之故道?


4,“青泥路是指从河池驿出发,经固镇、牟家坝、石家峡、青泥河、青泥驿、孟家滩、武家坪,最后到鱼关渡的路程 ,大部分位于唐宋时期的凤州河池县和兴州长举县接界处的青泥岭上。”


“青泥岭位于今徽县东南嘉陵、大河、虞关三乡镇之间,绵延20多公里。其最高峰名铁山,又称巾子山,海拔1746米,是古代徽州、河池的望山。岭西南依山的一角,有虞关镇,岭上至今有地名青泥店,曾出土驿路文物唐代青泥驿铜印。”


“从徽县城南过水阳乡牟家坝入石家峡进入南山,上典华山,在深沟村涉足于青泥河 (深沟河),沿途可见古栈道痕迹。沿着盘山古道上行,下临绝壁深渊,山石犬牙交错。至青泥店(古青泥驿)到太和庵,沿着小径可上达青泥岭铁山峰顶。从太和庵绕铁山西南可下至嘉陵江、虞关,沿途青泥路古栈道痕迹时隐时现,道路崎岖盘桓。若遏云雨天气,这60余里泥泞山道行走起来异常艰难。宋以前各代,在青泥岭半山腰设立青泥驿站供路人歇息。”对比今天的地图,上三句话中:固镇,今徽县城关镇;牟家坝或为牟坝,武家坪或为伍家坪,鱼关渡或为虞关;青泥店没有找到,也许是地名太小。第二句话中,铁山最高点,应该是1946米,不应该是1746米。第三句话中,太和庵之北,有老深沟一地名,不知是否和深沟是同一地。


青泥村,很可能就是古代的青泥驿。


5,青泥村辛家吊沟村北面的石崖上,有一处明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保存完整,上刻有“玄天神路”。青泥村东500米,有“远通吴楚”碑。首阳洞(当地人叫五龙洞),在徽县虞关乡山岔村东南方向,2015年被发现。


6,宋时,新开白水道,青泥路渐衰。《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1057年)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城南28公里大河店镇大石碑村白公路左侧的悬崖上。“白水路,自凤州河池驿至兴州长举驿,五十一里有半。”大致是银杏树乡到大河店乡再到白水江镇。或者,是“十里墩~照碑崖~大河店~王家河~大石碑~白水峡”。


此图引自苏海洋之《唐宋时期青泥路的高精度复原研究 》


吴玠当年大战仙人关,在1134年,兀术为何不走白水道?我想了下,自己的答案是:大军在走白水江路时,必定是长蛇阵,很易被截成数段而被灭。


7,唐代长举县旧址,有人考证在略阳县白水江镇东北之长峰村(地图名为长峰县),河对岸似有一长峰寺。而槃头城旧址就是今天的洛河(白水江?)汇入嘉陵江的对岸的江镇村。及宋,县治迁西南之江镇村。


此待查,因《元和郡县志》载青泥岭在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对照当今地图,此点不太对。


其又考证,唐代河池县旧址是今天徽县的银杏乡。


8,青泥路在今天的虞关火车站过了嘉陵江(或其他地点过江)后,会走八渡沟,有一段三百米左右的上山路,名为“手扒崖”。查地图,自八渡沟口入沟后十一里,开始上山,地图名为“十八盘”。此后再上到杏树坪,翻山下到三宫殿,进入现略阳境内,到九股树。


徽县嘉陵镇、虞关段嘉陵江右岸有栈道遗迹数处 ,栈孔离江面2米左右,对岸可见。此栈道与青泥路关系如何,待查。


9,杜甫当年从成县出发入蜀,有人考证其中的木皮岭在今天的徽县“栗川、大河二乡交界的龙洞山脉,其主峰在今徽县栗川乡境内,因山上盛产木兰树 (又名木莲,皮可入药,名厚朴),又名木莲花掌。山脉北倚龙洞山,南峙地坝山、柳树崖。”


对照地图,今天的龙洞村有“木莲花掌”其东南直线七里有村为木皮岭村。村南有地坝,可通白水江。因白水江路修于宋,故杜甫经木皮岭过江后,大概又上山去走青泥岭。


杜甫走没走青泥岭,牵涉到白水渡和水会渡两地的确定。有人考证,如果没走,那白水渡就在洛河流入嘉陵江的地方。查地图,其北有地名为“兵来挖”,甚异。


为何杜甫从成县出发,到栗亭后不向东直接到徽县再走青泥岭,而到栗亭后去上木皮岭、下白水江渡河后再上青泥岭?这样反而多走了山路。此点待查。有人说杜甫认不到路,有点可笑。


10,两当县以前叫故县、固县。


11、吴玠(追封涪王)、吴璘(追封信王) 兄弟驻兵之吴王城,在略阳县白水江镇长峰村北二里,地图有名为“吴王城”。仙人关在其北里许。杀金坪在其东北八里,再两里为鱼关(虞关)。


如此看来,仙人关是在嘉陵江边?


“吴王城遗址东北约150米,宝成铁路截削城址一角而去,城址上有断碑一通。残碑高约150厘米,宽约120厘米,尚有下段埋在土内。碑额用篆体分4行刻成12字:“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碑”,字径20厘米,碑文无法识别,碑尾“嘉定十四年癸丑初吉”可见。”


“《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碑,现存于陕西省略阳县江神庙博物馆内右侧碑廊,原在安丙生祠内,2012年11月,该石碑被移至白水江镇村委会保管,次年被收存略阳县江神庙博物馆碑廊。安丙生祠的位置,在吴王城东北方向仙关沟(地图有名为先官沟)附近,靠近江边的平地上。”(上两句为引用)


仙人关与万人坟村直线11公里,似乎可经何家寨,从大石弯北面或者苟家山北面翻山,从张家沟直接到万人坟村。但从仙人关上何家寨,太陡了,吴玠当年是如何布军的呢?


——以上截止2023年09月08日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