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佛问道 云峰寺 中国最美桢楠林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总第207文
巫宝走天涯 第170文
巫宝讲故事
巫宝在学习
巫宝和伙伴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我爱天空中那颗闪耀的恒星
它的名字,叫做黑夜
我和黑夜有个契约
当黑夜褪去幽暗
炽热白昼会将心脏点燃
于是我循着深邃的光
妄图寻遍天下灵药让封印消亡
我脚步烈烈,从不停歇但绝之又绝,望穿荒芜旷野跨越亿万宇宙奔赴而来的星光啊璀璨的火焰是绽放还是覆灭我听不见,谁在悲伤,谁在喜悦你看,我和世界 楔 子
云峰寺,是一座唐代古寺,迄今1300多年,古称“西蜀名刹”“严道奇观”。
元初,蒙军入侵巴蜀,忽必烈对川人的坚决抵抗恨得咬牙切齿,攻城后焚烧杀戮(造成了四川历史上第一场人口大灭绝),云峰寺在战乱中被焚,僧侣流亡。
后来明清各有一次修复重建,尤其是清朝的第二次修复,持续了一百一十多年,扩建规模和声势特别宏大。
到2004年,云峰寺成为四川雅安规模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是非常完善的佛教禅宗丛林,明符其实的"西蜀名刹"。
这里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整个云峰寺区域有186株参天古桢楠葱郁繁茂、绿冠凌空,其中有2株“中国桢楠王”,树龄约有1700年。
这片保存完整的古桢楠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桢楠林”。
中国最美桢楠林

我驰骋在奔赴云峰寺的旅途中。

看见这个石碑,就到了云峰寺。

很有气势的山门

进入云峰寺山门,立刻被眼前郁郁葱葱的桢楠林所震撼。

古刹内遍布着不同朝代的古树,有银杏、古杉、樟树、香椿等等,其中,最多最大的是桢楠,这里是四川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古桢楠园林。


位于天王殿石梯两侧的两株“桢楠王”最壮观。这两棵树树龄约有1700年,一级保护等级,树高分别为29.1米和30.5米,堪称绿冠凌空。两棵树胸围分别为703厘米和779厘米,需要七八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它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桢楠王”。

桢楠,别名楠木。是一种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自古是家具和建筑的用材,主产地为四川、贵州、湖北等,被叫做“阔叶树之冠”。
云峰山桢楠林最多时曾达千余棵,至今保存着百多棵,其中树龄达千年以上的有27棵,形成罕见的古桢楠群落。
2018年5月,这两株千年古桢楠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中国最美桢楠。

这两棵桢楠有多大多粗呢?
用人来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这两棵大桢楠从何而来,是谁栽植?已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有一些关于寺庙由来的口头相传。
据说这个地方原本是东汉严道黄氏家族在此兴建的家庙。后来黄家没落,大约在东汉末年这里逐渐衍变成了道观。
东晋时期,这里演变成了西南最大的辟支佛道场。
唐朝,一位朝圣瓦屋山、峨眉山的僧人,路过这里落脚安身,并种下了几株树苗。
后来,僧人离开此地继续云游,当他重回此地时,发现树林生机盎然、一片葱茏,自认与这些树有缘,便在此地停了下来,化缘建庙,并保留了原来儒道两家的部分特点。
今天,这些高耸入云,枝繁叶茂的古桢楠等树木,就是儒、道、佛修行者先后栽植的。
两棵 “桢楠王”可谓见证了云峰寺的变迁和融合。
从唐朝开始,云峰寺虽是历经各朝各代战乱,僧人们却一直视桢楠为神树而遍种于山没有改变。

古树上附生着多种植物,有的树上还有附生兰草:树兰。

这片桢楠林,历经风雨沧桑、战火天灾,见证了时代变迁。




【Viki科普时间】
桢楠,是中国的特产树种,李时珍说它是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
古人划分的楠、樟、梓、椆四大名木中,楠木凭借其优秀品质居首。
桢楠木耐腐、防虫、型正、纹美,是古时皇家宫殿的必选建材,因此桢楠木有着“皇木”之称(乐西公路皇木镇盛产桢楠)。
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全部使用的是产于西南山区的楠木中的精品:金丝楠木。
并非所有的桢楠树都能长出金丝纹理。
桢楠树生长缓慢,在漫长生长过程中,木质纤维会凝结出非常细微的黄色结晶体。加工成器后,遇有强光,木材表面的结晶体就会有反光效果,这就是金丝了。
树龄越老,树干内沉淀的结晶体越多,金丝就越明显。
桢楠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地域的环境,土壤、水分以及微量元素的不一样,造成了金丝楠木所产生的颜色、荧光、金丝的多少各不相同。有的有荧光、金丝,有的就没有。
雅安地区因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宜桢楠生长,基本棵棵都含有金丝。
明清时期的皇家用材,基本都出自川西雅安。
由于桢楠古木大多生长在深山莽林中,砍伐和运输极为困难,再加上蜀道难于上青天,有一根楠木一条命的说法。
由于被大量砍伐,金丝楠木在明清时期已濒临灭绝。

在两棵大桢楠的旁边,有块奇特的石头。
这块石头叫太湖石。
很奇怪吧,在西南山区,竟然有块石头叫太湖石!?
神奇就神奇在周围找不到和它类似质地的东西。而它的特征又符合中国名石太湖石透、皱、漏、瘦等特点,便传说是女娲在太湖边炼石补天,不慎失落一石于云峰寺中,因此把这块石头叫做"太湖飞来石"。寺庙也因此而命名为"太湖石云峰寺",简称太湖寺,后更名云峰寺。
反正对于它的来历,原弥勒殿楹联写道:"问太湖片石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意思就是弥勒佛也道不出原由,这千古之谜还是让人去遐想吧。

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北靠云峰山,左有青龙岗,右有白虎岗,身旁有九龙溪,是一块风水宝地呀。

原古建筑群分左右长廊厢房,亭台膳院和六大主殿,加上十几座小殿,俗称"九重十八殿"。
随着岁月变迁,如今只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大殿。
大殿按中轴南北纵列,逐殿高升。
三重大殿香火鼎盛,朝神拜佛者络绎不绝。




据传清乾隆皇帝赐匾特许该寺和尚开斋不吃素,为古刹平添神秘色彩。

四川很多寺庙都有免费发香这项人性化的设置。

斑驳破旧的痕迹和插花艺术的结合,带来一丝别样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