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0-2 09:58 编辑

经过一夜的修整,翌日早晨,再次开启赣州城之行程,镜头中的画面即是赣州衙门标准照。

衙门对面就是规模宏大的城市规划馆,为何要来规划馆,说来话长!
2013年,俺还是一个博物馆打卡狂热分子,盖因去过的博物馆不多,需要不断的累计,想着赣州忝列省内二号城市,无论如何应该会有一座体面的博物馆。彼时的互联网还不够发达,网络上查询的资讯,大抵说赣州博物馆就在城市规划馆里头,于是乎,我们吃过早餐就直奔市规划馆而来。

进入馆内,工作人员一脸严肃的说,赣州博物馆还在图纸上,城市规划馆可以参观,但是不能拍照!
哈哈,城市规划馆压根就不是俺的菜,咱们可以掉头就走。

转眼间,又过了十年,俺的博物馆打卡累计量已经超过了100家,在每次长途旅行中都不会少了博物馆身影,甚至开始有意识压缩博物馆之行程,或许就是那层神秘感开始变得寻常。
当然,博物馆还会一以贯之出现在俺的旅行攻略之上,只不过会策略性放弃一些,所谓的积累,有了100家垫底,剩下的只需要坚持,仅此而已!
甫离开规划馆,门口街道就发生了一场车祸,某保险公司正在勘察现场。

今天依然是个阴天,既没有阳光炙烤,也少了淫雨霏霏,除了捏片子不友好,其实非常适合出游,搭乘公车再次来到赣州古城,城墙下的赣州子民依然在切磋扇子舞,话说彼时的时间指针已然滑过上午十点。
沿着城墙根巡行,行至涌金门准备上城墙走走,透过相机不难发觉,城楼墙砖新旧分明,明显涌金门城楼是在底座上重新修缮的。

赣州古城是亲民的,寻常百姓可以随意行走,却不收取门票,老城墙和新修缮过的城砖泾渭分明。

龙南章节写过梅州客家人对自身身份识别敝帚自珍,反观赣南客家人颇有几分随性和无意识,俺琢磨了一下大抵有这个么逻辑。
粤省基本由客家,广府,潮汕三分天下,省衙门属于广府地界,商业圈被潮汕人统领,相比较而言,客家略有几分委婉。作为最后被确认的民系(大明王朝首次在户口上标注客家),客家人大抵有些卑微,原本就在闽南(潮汕)与客家争 夺地盘中势力,不得已倦曲于高山丛林,客家人领地意识非常强烈,所以梅州客家人对于自身的身份识别有一种接近于天生的标签认同。

话说改开40年,粤省从曾经的普罗大众跃升于瓷器国鸡的屁头牌,引领潮流的莫不过五羊城和大鹏城,搞笑的是,占据大鹏城的商业巨贾大抵为潮汕人,自然在粤省赢得不少话语权;而权力核心五羊城,因了梅州叶家,竟然省衙门二号位常年被客家人把持,且连庄几十年,堪称粤省一大奇迹。
于是乎,在粤省潮汕和客家民系取得了政经两届之话语权,反倒是广府民系不温不火,倚仗着广府人千百年来的历史底蕴,周旋于粤省,老神在在,从当年的广州十三行引领风骚,及至建国后的广交会,广府人家似乎在时代大潮中一直没有堙没于时代变迁,坚若磐石。

粗略科普过粤省经济,政Z生态过后,所谓的三分天下大抵可以管中窥豹,除了广佛肇子民不怎么把广府挂在嘴边,潮汕人端坐于功夫茶桌边一边关公巡城,另一边“拢是胶己人”的话语悄然抱团,而作为民系中实力位居末座的客家人,不得不逢人就说“Hakka”,盖因,身份认同,抱团取暖是他们几百年来得以立足粤省之最大法宝。

小别几日之后,我们再次俯瞰赣州浮桥,彼时的赣江水满江宽,一桥飞架两岸,倒也有几分小家碧玉之感。

说完了粤省,接着说说闽省。
虽然闽省分闽南,闽北,闽西,闽东,但是在族群身份识别上,大抵只剩下闽南族裔跟客家族裔泾渭分明,其余的族群大抵被同化,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紧迫的民系识别。
于是乎,闽西客家人大抵你不问,他不说,及至聊天深入,在禀报完自己乃上杭人,武平人之外,会附加一句,客家人。

最后说说阿卡林省。
阿卡林省历史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及至明朝晚期,著名的江右商帮已然走了下坡路,恰好客家民系开始被朝廷确认为一种族裔。原本就地处闭塞的赣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所谓的客家人身份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荣耀。
放眼改开之前,作为农业省的阿卡林不算太穷(有粮食吃,此话题按下不表),但是生活水平不高也是千真万确,假如把眼光放到赣南,那简直就是苦到没边,最典型就是赣州三南,其实三南之外的崇义,于都也是苦哈哈一片,客家不客家已经不重要了,填饱肚皮乃第一要务。

改开之后,以农业立省的阿卡林被周边的浙江,胡建,湖南,湖北,快速落下,每当从江浙沪坐火车过阿卡林,车子一过省界口,车厢内便有乘客会说,阿卡林到了,穷省一个,俺老人家至少不下十次听到如此评论。
阿卡林全省都穷,大抵以GM老区自嘲,对头,2020年俺莅临吉安,吉安汽车站工作人员也跟俺自嘲GM老区吗,怎么能跟你们特区比(公交车无法刷微信支付话题,暂且按下不表)。GM老区成了阿卡林代名词,更遑论赣南,于是乎客家DNA被无形中淡化,言及赣南大都补一句,以前苏区,随着时光流逝,客家这个词被堙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行文至此,客家民系在粤省,闽省,阿卡林的身份识别大体扯了一通,对错无妨!
顺带打个补丁,随着六百万锒铛入狱,客家人主政粤省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以当下的行情来看,客家人再起风帆难度不小。
另一个补丁,大鹏城并不属于广府传统地盘,几百年来一直属于客家民系范畴,倘若有兴趣的看客老爷不妨查看大鹏城有许多客家围屋,碉楼,所以俺在前文会写下:开平,台山的碉楼究竟属于客家范畴还是广府范畴,还需要继续掰扯。
当然你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土客之战,当年的江门五邑就是重灾区,碉楼最早的登堂入室就是从此开启,于是乎,俺会在广府地界上提出碉楼跟客家有千丝万缕之联系。

那么赣南客家人来自何方?
客家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的迁徙史,大约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当时,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赣南是客家人南迁途中最早落脚、朝四方开枝散叶之处,堪称“客家摇篮”。
赣南客家有据可查的最早迁徙,大概始于西晋“永嘉之乱”,战乱中,人们渴望找到一处安宁的所在,便开始踏上逃离之路。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湖北襄樊,再沿汉水入长江、鄱阳湖,最后由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当他们到达这里时,已经疲惫不堪,无力前行,于是停下了脚步,开始起屋造舍,开荒种地。

“永嘉之乱”后,中原沦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匈奴、羯、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大举入侵,那些留在中原,侥幸躲过“永嘉之乱”的汉人又面临着亡族灭种的危险。
他们沿着先行者的足迹,又开始了迁徙之路。当他们进入江西,在赣南的树林深处听见乡音时,知道自己找到了亲人,于是也留在了这里,与先行者一起开荒种地。
这些从北方迁徙而来的人,最初都以下榻的地方自称,例如称自己为“赣州人”、“岭东人”、“汀州人”,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开始自称“客家人”。“客”在词典里的解释为“外来的人”,与“主”相对,用“客”来命名,意味着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来路。

赣南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所以被称为“客家摇篮”,但客家人并没有停止迁徙的脚步。清朝初期,赣南因人口剧增,山多地少,朝廷发起“移湖广、填四川”,一些人离开赣南,进入广西、湖南和四川。
晚清动荡,客家人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当南京陷落,居住在赣南的客家人又一次被迫迁徙,分别到了海南、广西,甚至漂洋过海。
江西的石城,胡建的宁化作为两省交界之地,那里被尊称为客家人最早的落脚地,以后有机会过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