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ka8763556 于 2023-10-16 07:16 编辑
次日早起,帐篷上铺满一层薄冰。
往高处去,邂逅一场朝霞。
霞光照在石头上,金灿灿。
石头的后方,是我们昨天来时的方向。
石头的前方,往下空旷处,便是我们的营地。
草甸上铺满了雪霜,还有清澈的泉水。

回到营地,队友们已经开始收拾帐篷。
第二次搭塔帐,外形看似饱满,但昨晚还是听到沙沙的风声。
前往红河谷营地,一条溪流穿越其中。我们昨天在天黑前露营,没有走到这里。
回望红河谷营地,这里开阔、平整、水源充足,很棒的营地。
沿着山的腰线,来到山的另一边,也是金黄一片。
穿越竹林,好在里面的路比较宽,不需要强穿。
竹林外是一片草甸,上面还有一排电线杆。
接着在山林中穿行,持续近一小时,才到达一处开阔的地方,白色的岩壁,犹如一副绝美的画卷。
继续在山林中穿行,昨晚下雪的范围比较大,很多路面都有积雪。
从山林中穿出来,是草甸和一片竹林。
我们避开了下面茂密的竹林,沿着上方的草甸前行。
在石头附近休息,蝉羽又飞起了无人机。
前方,草甸的尽头,还有一些独特的石头。
爬上石头,向远处眺望。



下行,黄色的是草甸,青色的是竹林。我们沿着草甸和竹林连续穿越,在腰线上横切,再下到山底。




从山底再行爬升,进入森林,白色的岩石铺满了青苔。
出森林,看见对面山坡上有一处木房子。我和肖肖走腰线,但是没有遇见木房。
到达山顶,在42号界碑汇合。我们从腰线一直往上爬,体验垂直爬升的快乐。
前方的山坡,还是先走腰线,再往下。下坡的路况比较复杂,很多段齐腰的竹林。

路旁随处可见的红叶。
山谷中一片竹林,像泥塘一样,让我们陷入其中。我们需穿越竹林,翻越对面的山顶。
坡上有许多金黄色的树,点缀在山间,分外美丽。一路爬坡,大家体力明显下降,好在都能坚持。
从山顶下来,到达一处森林,林中树木错落有致,古色古香。
森林的尽头,是一处茂密的丛林和干树枝,很难通行。
我们沿着干涸的河道,尽量避开干树枝。
一处湖泊,倒映着天空和云彩。
很快到达这片丛林的尽头,一些石头,遗世独立。

石头附近,有一处巡山站。四个人把我们叫住,询问我们向导情况,及告知当地的政策,我们只好虚心听教。
趁着夕阳,赶紧下山。他们终究没有为难我们,只是简单沟通了一会。
偶遇一瀑布,大家在这接水。下行的路况一般,不算好走。
下到机耕道,路上停了一辆车,可能是之前偶遇的巡山站的车。
我们从大路走到宝河农庄,耗时2个半小时,期间打车但一直没有应答。

农庄老板不在,只好去旅游公路打车,好在肖肖很快就拦到了车。接着就是去往起点取车及木鱼镇聚餐,此处徒步,也算圆满结束。
线路总结:
1、衣物。短袖+冰袖或者长袖,外加一条皮肤衣,足以应对秋天晴暖天气徒步。我还带了抓绒和轻薄羽绒、滑雪内衣,早晚在营地穿挺合适。
2、睡袋。秋季早晚温度并不算低,我用黑冰G700不会感觉冷,晚上热时还把拉链拉开。但是晚上突然下雪,天气也算是变幻莫测。
3、食物和水。一餐晚餐和一餐早餐是公共物资,其他路餐自己准备,这次对线路强度预估不足,体力消耗较大,食物带少了些。水我带了三瓶,还打了800毫升热水,刚好够用,且一路水源也比较丰富。
4、线路。轨迹是房界垭到漳宝河实验站,下山还有10公里左右的机耕路(走了两个半小时),宝神两步路轨迹显示全程是35公里(到机耕路后不久便结束)。路况比较丰富(土路、碎石路、松软泥路、河道、无路强穿),竹林多且经常需扒竹子,爬坡多且有不少的垂直爬升。线路整体有一定强度,两天时间比较紧张。
5、风景。神农架的秋色很美,五彩缤纷的山色、金黄的草甸、独特的石头,且没有遇见虫豸和瘴气,可谓一处人间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