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杯池公园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又名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二十余米的微小峡谷,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


北宋元符元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于此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池呈九曲形,立八石凳,引岩缝清泉为流,文人墨客列坐其间,可流杯饮酒,吟诗酬唱。

此处岩壑清奇,古树参天,意境清幽,是宜宾古八景之一。

曲水流觞的前世,叫春浴,也叫祓禊(fuxi)。祓本义为洁,禊为祭。最初为临水驱邪祈福的仪式,后演变为春游活动。

因是采兰沐浴,后来屈原把这叫做浴兰场,到了汉代,巳春浴之后,人们开始临水宴饮,食饱饮足后便做游戏。把熟鸡蛋放入河中,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就可拾而食之,叫临水浮卵。后临水浮卵变成了曲水流觞。

流觞用的酒杯叫羽觞。最著名的曲水流觞就是永和九年这次。至此,上巳节的曲水流觞游戏就流行了下来。

这之后,历朝历代,均崇尚兰亭风雅之事。北宋在皇家园林金明池修建流杯渠。元代在太液池畔的兴圣宫中,建有流杯亭。清代圆明园、潭柘寺、恭王府,也修建流杯亭。故宫不仅许多器物刻有曲水流觞图,乾隆还在紫禁城宁寿宫花园一角,按照王羲之的典故,建了一座禊赏亭。亭内地面上刻有流杯渠。渠水来自亭西侧假山后掩蔽的水井。


两侧高高的岩石对倾而立,几近合拢。中间峡谷处,就是环曲成渠的流杯池。古代有风俗,夏历三月上巳日,就水滨宴饮,可祓除不详。

不必拘泥于某一天,寻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诗友携酒相邀于此,放怀无拘,或坐石凳,或席地倚凳,流泉淙淙作响,杯浮于水,流觞取饮,诗酒酬和,相与为乐。

自宋迄今,咏赞之作繁多,或赞涪翁之高风,或颂筑池之胜绩,或发思古之幽情,或怀时令之感慨,可谓雾集云屯,珠玑累累,颇富时代气息,风采纷呈。

一些诗词歌赋在事后被勒刻于流杯池附近的岩、壑、洞、谷。据1985年统计,计有石刻题记128通字迹基本完整的有64通,最早的纪年石刻为宋淳熙戊申(1189)年所刻。


在此,黄庭坚留下了《安乐泉颂》、《苦笋

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并在崖壁上刻下“南极老人无量寿佛”每个一米见方的大字。



黄庭坚的书法独具风格,在宋代影响极大,为宋四家之一,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

先生最著名的两句诗,源自为《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阮,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

任运堂试张通笔为法耸上座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涪翁题。

黄庭坚离开戎州后,后人为纪念他,相继修建了流杯池、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吊黄楼等建筑。

现在的吊黄楼为1985年夏始建,次年秋竣工。该楼座于磐石之上,前临流杯池,右倚催科山,后邻山谷祠,左指旧洲坝,建筑面积280平米,三层总面积840平米,须弥倒座,通高20 米,仿古,现代材质,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黄瓦赤壁,饰有二龙戏宝等祥兽吻脊,巍峨壮美。


公园内的丞相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伐夷,途经戎州(今宜宾)而建,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丞相祠前殿门前有一直径四米多的明代石巨砚,人称“笔点丹池”,是宜宾古八景之一。



丞相祠景区还有点将台、孔明井、八阵图等古迹景点。

整个流杯池公园,犹如一个古迹遗址的博物馆。

园内绿植苍翠,藤蔓苔藓,空气清新,有山有水,有庙有殿;即可漫步健身,又可赏古识史,修身养性,实为非常难得的怡人之地……


文人墨客之历史遗迹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