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头。0535 于 2023-11-9 18:33 编辑
加德满都-卢卡拉早晨六点多起来收拾行李,大约八点,我和Norman已经在路边等着了,云天一起送我们,给Sofia打电话,Sofia说要吃个早饭再走,我有点急了,毕竟十点的飞机,按照国内的惯性,怎么着也得提前三个小时上路才不慌。于是决定我和Norman先去机场,云天留下来去找Sofia。打车到机场700卢比,合人民币三十多,不算贵,主要机场也不远,前两天的接机也只要500块来着。我们没砍价,主要是因为司机一直在路边等着,等了十几分钟,我们打完电话才决定上车。
到机场,一片混乱。首先是机场非常小,值机柜台两只手数得过来,拢共就那几家航空公司,而且目的地就那几个。其次是装备到处都是,各种驮包、背包乱七八糟胡乱堆。人好像是在排队,又好像没在排队。
好不容易找到卢卡拉标牌,排队,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排到,工作人员的答复是再等等,半个小时之后再来。刚开始我以为十点的飞机,只需要提前半小时值机登机就可以了。没想到半个小时后过去问,答复是再过半小时。此时已经九点半了,我非常后悔,应该吃个早饭再过来的,不该太着急。实际上,那天就不该去加德满都机场。由于卢卡拉天气问题,八点之后很难再有飞机起降,所以八点之后的航班大概率是延迟到第二天。此时Sofia也来了。我们一起等着延迟的通知,半个小时又半个小时,很多个半小时过去之后,终于轮到我们值机了。拿到机票的时候非常开心,终于能进候机厅了。结果一进候机厅傻眼了,早上八点半那趟航班的人进来还没起飞呢。天知道我们十点这趟要耽误到什么时候。我去问工作人员几点登机,对方回答一个小时之后。满心欢喜等了一个小时,再去问,得到的答复依旧是一个小时之后。好家伙,延迟膨胀了,在外头延迟每次延迟半小时,在里面每次延迟一个小时,真不知道今天还能不能起飞。
说来也巧,Norman在机场碰到了之前在虎跳峡一起徒步的朋友,更巧的是我们还在同一个航班上。Norman的朋友说已经在机场耗了五天了,再飞不起来只能选择直升机了,直升机五六百美金一个人,非常贵,但比起来捉襟见肘的假期,钱好像没了还可以再挣。
大约两点多,我们前面那班飞机的人已经起飞了,下一趟航班就是我们的。等了一个小时之后,轮到我们登机,简直开心死了,摆渡车上17个人,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一路疯狂拍照。Norman跟我说不要高兴太早,万一不能飞呢。我说怎么可能,都上摆渡车了,不飞说不过去了。现实狠狠甩了我一巴掌,摆渡车停在飞机面前,没有让我们下车,只是让在车上等着。那小飞机也不大,比摆渡车大不了多少,看起来非常秀珍。起初我们以为那是在等小飞机加油,后来以为是在等小飞机加水,等加油加水都结束,我们也看不明白了。没多久工作人员上来告诉我们,天气不好,卢卡拉机场关闭了,所以航班再次延误,摆渡车启动把人全拉回候机厅了。真的见鬼,从未遇见如此让人无语的情况。本以为是延误,还有起飞的可能,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工作人员通知说航班彻底取消了。


出候机厅,同一趟航班的外国人的地接在跟航空公司不断交涉,我们也算占了他们的便宜。航空公司给了个两套方案,第一是换明天加德满都更早的航班,第二是安排转运车,送到拉梅恰普(Ramechhap)机场,并切换到最早的航班,且退40美金。飞机上的其他中国人说,拉梅恰普机场的起飞概率比较高,直接跟老外走吧。
拉梅恰普机场起飞概率高的原因,一方面是距离卢卡拉更近,天气窗口更短,所需要准备的时间也就更短,在加德满都需要一个小时的天气窗口,在拉梅恰普可能半个小时甚至二十分钟就够。其次是加德满都机场太忙了,就一条跑道,除了国内的飞机,还要飞全球的飞机,根本排不过来。而拉梅恰普只有飞卢卡拉跟加德满都的航班,可以说是专线机场,效率比加德满都高出来不少。
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多,等转运车来,我们整个飞机的人正好坐满一辆21座的中巴车,后面一整排的座位用于放行李,塞得满满当当。

大巴车油门踩到底,128公里的路开了足足四个小时,晚上九点多才到拉梅恰普。那个路况是真的烂,而且还是所谓的尼泊尔高速公路,匀速只能开到30,怪不得这个国家这么穷,跑都跑不动。不过好在这种路况我早在几年前加德满都到博卡拉的路上就体验过,颠簸了十个小时才到,比起来四个小时好像也没啥。
总之到了拉梅恰普,我们同一个航班的五六个中国人不知道跟着谁就去了一家酒店。住下赶紧洗漱,明天还要早起,毕竟6:15的航班,怎么着不得四点半就起床。实际上,这里又犯错误了,高估了尼泊尔人民的工作效率。第二天早晨起来,收拾好大概五点钟,下楼已经有好多三蹦子在等着了,跟东南亚的那种tutu车差不多,到机场2公里,400块一辆车4个人,每个人100块。三蹦子司机在表演了一通黑夜里急下坡刹车拐弯等行云流水的操作之后,终于把我们送到了拉梅恰普机场门口。机场很小,整个机场,用我们北方的话讲,也就三间房那么大。所有人都在机场的大院里等待,等Tara航空的工作人员上班。

然而,六点过去了,七点过去了,工作人员迟迟不出现,工作人员不来我们就没法值机,不值机就没办法进候机厅,更没法登机。在youtube上有卢卡拉机场的实况直播,我们一直在盯着卢卡拉机场有没有飞机进场,能进就说明今天飞过去有希望。
大约七点半,工作人员终于来了,拿着电脑跟一打空白机票。所有人欢呼,排队,值机。行李称重是搬了台电子秤放在旁边,人工称重计数,每人有15公斤的额度。我的行李超重了,好在可以和同行的人共享行李额度。是的,只要你拿几个人的护照一起办值机,那么行李的重量就是可以共享的,算是某种比较友好的bug。
拿了登机牌,进候机室,安检是手工安检,没有任何机器电子设备。所有人把包铺在一个台子上,拉开拉链,让工作人员摸上一把,并亲切询问包裹里都有什么东西。像老流氓揩油似的。我们的包裹都打好了,非常不想拆,因为拆了行李还要重新打包,非常费事。好在我们出发前都拍了行李的照片,就是那种把各种装备都分门别类叠好平铺在地上的照片。在出示了照片并且表示包裹里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物品之后,行李检查人员笑了笑,说没问题,然后把我们的包放到一个小推车上,送进了里院。
我们人过安检也非常草率,有个安检的门,但好像没通电,进去之后会有个工作人员给机票盖章,盖了章就可以进院里的棚子下面等待登机了。
早晨的卢卡拉天气非常好,很适合飞机起降,但问题是,飞机都停在加德满都,拉梅恰普一架飞机也没有,卢卡拉也没有飞机。所以要等加德满都的飞机出来之后,才能开始往返接送卢卡拉到拉梅恰普的人员。此时已经七点半多了,早晨6:15的飞机延误到现在,仅仅是因为没有飞机,不然早就到卢卡拉了。
继续等待,第一架飞来的飞机是西塔航空,下来一批送走一批,可惜都不是我们。大约八点多,Tara航空的飞机终于来了,我们是Tara今天的第一班飞机。所有人高兴坏了, 终于可以起飞了。
拉梅恰普的机场也不大,比起来527米跑道的卢卡拉机场,拉梅恰普机场的跑道也仅仅有518米而已,上下飞机连摆渡车都不用,直接走过去就可以了。不过拉梅恰普机场在一片河谷平地上,周边视野非常开阔,所以也相对安全一些。

上飞机,想不到这么小的飞机上还有空姐,只不过没有什么大飞机的那些服务罢了,能招呼你找到自己的座位就算可以了。飞机的空间也非常小,满打满算只有7排20个座,除去空姐,最多能坐19个人。所有人站在飞机里都直不起腰,座椅比春秋航空的小板凳还要小板凳。好在航程只有二十多分钟,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
飞机起飞,跟网上说的一样,两颗螺旋桨像拖拉机的发动机一样轰轰隆隆地转,感觉住在拖拉机里面。不过风景还是不错的,飞机一直在云雾里穿行。眼下全是碧绿的森林。平视是各种形状的云雾,很害怕但又很期待。
在天上飞了没多久,飞机就准备下降了,此时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卢卡拉机场。卢卡拉机场也叫丹增-希拉里机场,跑道长度只有527米,跑道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山体,整体呈一个向山谷悬崖的大下坡状态。飞机降落时依靠跑道的坡度来辅助减速。这个机场由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希拉里同志集资援建。本来说想修在平整的农田上,但当地居民不愿意放弃田地,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来盖机场。据说当时希拉里对机场跑道土壤阻力不满意,不知道在哪想了个损招。就是请当地夏尔巴喝酒,并让他们表演跺脚舞蹈,以此来平整机场跑道的土地。想想就非常喜感,一群人喝多了在山顶蹦迪,换成现在,应该搁山顶搞个迷笛音乐节的战国舞台,可劲蹦去吧,都用不上自己买酒,搁旁边卖酒还能挣不少。机场在2001年才铺设沥青跑道,整个机场只有4个停机位,机场小到上下飞机根本用不上摆渡车,跟坐公交一样。
另外都说这个机场是全球最危险的机场,但根据航空安全网的数据,这个机场自建立以来,有统计的飞机事故只有17次,我们对比几组数据就知道这个机场的事故概率有多低。
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自从建立以来,飞机事故次数138次
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自建立以来,飞机事故次数196次
印度新德里英迪拉甘地机场,自建立以来,飞机事故次数98次
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自建立以来,飞机事故次数75次
所以乘坐小飞机根本不用担心,放心大胆坐就可以了。实际上,尼泊尔民航局建立了一系列标准以及考核,只有完成了100次短距离起降,并拥有1年以上飞行经验,且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10次卢卡拉机场的起降,才有资格驾驶这条航线。我是外行不太懂,但听起来这个要求似乎是非常苛刻了。
飞机落地时没有像大飞机一样duang一下墩在地上,反而是很平顺地进了跑道,滑行几秒钟就停了下来。再次如同网上说的一样,每个人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庆祝还活着。
这里我一直有个迷思,到底是谁先第一个鼓掌并被记录了下来,且传到了网上引起了大家的争相模仿。实际上,我永远相信驾驶员的技术,似乎鼓掌不鼓掌都不影响飞机安全落地。
落地九点多,卢卡拉机场还是有点凉嗖的,毕竟海拔高了一千多米,气温陡然下降了7-8℃。取了行李出机场,机场外面已经有很多向导及背夫在等待了。Lakpa第一个上来打招呼,问是不是Sofia团队。得到肯定的答复,拉克巴(Lakpa)和明巴(Mingba)两个扛起了我们三个人的行李,带着我们走到了机场入口对面的咖啡馆的小院里,在里面整理装备,准备待会就出发。
拉克巴看着就是个强壮的背夫,斜方肌过于明显突出,非常大一块,整个人也很健硕,胡子拉碴,猪腰子脸,跟中年的赵本山老师有点像。他的侄子明巴看起来就瘦弱一点,不像是能背很重行李的人,不过打眼一看就非常憨厚老实。事实证明我们小瞧他了,这家伙背起来25公斤的行李一溜小跑没人能追得上。
我们三个人三个包裹,我决定背自己的大包,背每天所需,以及相机跟镜头。那天买的驮包装起来自己路上不用的行李。我的驮包跟Norman的大包被困在一起,由拉克巴背着,Sofia的大包以及两个背夫的行李由明巴背着。
我们三个人独自背的包应该数我最沉了,相机+镜头+750ML热水+水杯+1L凉水,再加上冲锋衣冲锋裤抓绒衣替换速干衣,估计保守有个15斤的样子,不过按照道理来讲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特别重的分量,毕竟这么些年,重装出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了,只要不高反,问题都不大。
收拾好大概十点多,我们五个人拍完合影后集体出发,向今天的目的地芒旧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