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宝森节| 苦修还愿,在虔诚面前没有疼痛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一年一度的大宝森节(Thaipusam),之前宗教课上大马同学推荐我一定要去看看,在毕业前终于亲临现场感受一番,和只看别人拍的静态照片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自从学了多元宗教并且真的和不同宗教人士交往后,越发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选择。

之前只看网上的介绍以及照片,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真的不疼吗?内心是充满怀疑的,甚至认为这种自虐的行为是否必要。

然而这次亲自在现场看了整个仪式,配合这音乐的鼓点,感觉信徒们在穿刺时确实没有我们理解的那种痛苦,伤口没有什么血溢出,真是对我来说仍然是很难解释的一种现象,而且信徒和家人都很淡定,对于他们来说整个仪式是一种对神敬畏的表达,是一种对自我的考验。默默四小时从准备仪式看到游行开始,全程体验下来对这个节日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很多东西作为旁观者或许我们不能理解、不能真正体会,但是确实可以学会尊重,去了解和感受这种不一样的文化,不枉加议论。

新加坡

信徒穿刺过程,一开始要由专门的祭师来主持,然后有经验的朋友家人也会帮忙把长勾挂在信徒身上。

先来一段视频开场吧,下面正文有详细的准备过程视频,感兴趣的可以到下面点开来看哟~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我唯一看完全程准备仪式的大叔,实在是很帅啊!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为什么信徒要用类似自虐的方式来苦修呢?路人大叔介绍说,这是因为他们向神祈愿实现了所以要回报神的帮助,或者是为了赎罪要还清自己的罪恶。因此他们要用卡瓦第的方式来还愿,否则会有报应。一般来说,在心愿达成后可以自行选时间来还愿(1年后、3年后都可以),无需每年都苦修。如果心愿没有达成,或者在还愿前又遇到了不好的事情, 比如 生病、家人去世等,可以暂缓还愿,等事情过去了再来还愿。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这位路人老爷爷非常热心,一路跟我讲解大宝森节的意义和历史,还亲自带我去 印度 寺里看准备过程,如果没有他我估计会错过很多精彩的仪式过程!!老爷子在澳洲、 新西兰美国 、 欧洲 工作了11年,现在回坡工作,擅长5国语言,超级厉害~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还有带着小朋友跟信徒一起跳舞的父子

大宝森节的意义大宝森节是 印度 泰米尔人的重大节日,庆祝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战神苏布拉马廉神 (Lord Subramaniam),也叫穆鲁干(Murugan)的生日,因为他战胜了邪恶并赋予教徒以美德、青春与力量。

大宝森节通常在泰米尔月的满月日前后举行,一般为每年的1、2月,仪式会举行2天,高潮是表达对神敬畏和感恩的隆重游行。 印度 同学介绍这个节日目前最大规模的在 马来西亚 (推荐去 吉隆坡 、 槟城 参加,仪式非常盛大),然后是 新加坡 ,在 印度 反而不太常见。

信徒会在大宝森节第二天举行游行,还愿的信徒会通过苦修 比如 穿刺、走火盆等来表达对神的感谢,女性一般只穿刺脸部,而男性则可以全身穿刺,一般的信徒可以头顶牛奶壶。信徒身上的穿刺叫卡瓦第 (Kavadi),是心愿达成后信徒用以还愿的一种方式,

进行苦修卡瓦第的信徒需要提前几天或几周严守戒律,素食、禁欲(也有人说是禁食,fasting),仪式当日由专人来穿刺。在进行背负卡瓦第仪式前,所有背负卡瓦第的信徒必须接受寺庙祭司的训诫,并进行二十四小时的斋戒以便为这崇高的节日净化肉体与灵魂,而他们相信在仪式进行时姆鲁卡神会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完全毫无疼痛的感受。据称虔诚的信徒身体不会感到疼痛,并且在仪式结束后伤口会迅速愈合,事后也不会留下任何疤痕,这也被信徒认为是神迹的表现之一。

在泰米尔语中,“卡瓦第” (Kavadi) 的字面意思是“每一步都要舍弃”。半圆形钢制或木制卡瓦第需要信徒在整个游行途中一直抬举着。卡瓦第带有可让信徒平衡架在双肩上的横木,其上装饰有鲜花和孔雀羽毛,有些卡瓦第上还带有铁刺刺进信徒的肉体。卡瓦第最重可达 40 公斤,高度可达 4 米。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新加坡在哪举行?新加坡 的大宝森节信徒会从沙柏鲁马兴都庙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出发,仪式从清晨开始,先在寺庙里进行准备活动,配合各种鼓点音乐来进行祈祷、穿刺等活动,然后步行4公里最终到底丹达乌他帕尼兴都庙 (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 。

沙柏鲁马兴都庙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内部可以允许非教徒参观,大家感兴趣的话非常推荐到这里体验一下教徒苦修的整个准备仪式, 比如 祈祷、穿刺、跳舞等,通常寺庙正门用以游行无法进出,只能从规定的后门( 比如 2、3号门)进入。

2019年的大宝森节是1月29日,每年都会有所变化,需要查询一下。

推荐参考信息:
******
这个是 新加坡 大宝森节的官方网站,上面各种仪式的具体安排。

ps.教授Paul Hedges还告诉我一个有趣的事情,大宝森节除了 印度 族会参加外,也有少部分华族也参加哦!他们可能是道教徒,其实道教传统里也有通过这种身体苦修来修炼的方式, 比如 台湾 也还能看到这种传统。但是他们在 新加坡 没有特殊的节日可以用来参加,所以就趁着大宝森节一起游行了。如果下次你们在队伍里见到华人面孔也身上穿刺的话,别觉得奇怪哟。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更多背景故事推荐阅读:
【大宝森节】
******

未免大家无法翻墙,我直接copy这个博客的介绍在这儿,来源地址在上面。

信徒的祭祀仪式有很多种,例如:剃头,做法事,用银针刺穿舌头、双颊等,其中最突出的方法就是背部肉体上嵌入无数个铮亮的小铁钩,这些铁钩类似鱼钩,每个钩尾都结着一条粗绳子,由后面一人集中抓在左手,牵拉扯紧,同时右手挥舞着一条鞭子不停地鞭打驱赶前面的教徒。有的教徒则在每一个铁钩上沉沉地坠满苹果、茶壶之类的物品,或是背着巨大的钢制弓形枷锁(卡瓦第),从一座 印度 神庙游行到另一座 印度 神庙,进行祷告及献祭,借此表示对神明忠贞不移的信仰,并祈求神明的赐福。

传说穆卢干神(Lord Muruga)在这一天从他的父亲奇瓦大帝(Lord Shiva)手中承接大统。奇瓦大帝的门徒之一Ibumban则在此时受到了一个神秘声音的指示,要他登上一座名为Pazhani的高山。 Ibumban与其随从们便以肩挑了两端榜上牛奶罐的棍子,一步步登上山顶。为了忘掉登高的劳苦,他们便一路唱着赞美穆卢干神的曲子。这些乐曲与肩担牛奶罐的仪式后来便被称为卡瓦第(Kavadi),意思是行动祭坛。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准备仪式推荐有机会的话去 印度 寺庙里体验一下整个准备仪式过程,才能更加直接和深刻的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仪式,在音乐和烟火香薰的烘托下,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大家都全神贯注的认真祈祷着。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穿戴卡瓦第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祈祷仪式。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印度 大叔让我好好拍一下哈哈哈,这是他们的神。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上面这套装置就叫卡瓦第,最重可达40kg,高4米。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一般会有专人敲鼓和吹一种特色长笛。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在大宝森节的掷椰日,信众会沿路准备“供盘”,里头椰子和香蕉是必备的供品。其余的则是水果和鲜花,品种和数量随信徒心意便可。盘中供品,还包括香枝、槟榔叶、黄姜粉和蜡烛块等。信徒会待神辇经过时呈上供盘,一部分香蕉会被取走供神,椰子则会摔开以示祝福。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这两张图的小哥穿戴这卡瓦第还很嗨的跳了十几分钟的舞,非常厉害啊。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穿戴卡瓦第时一般是全家出动帮忙的。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好了,接下来是一个我专注的从头看到尾的准备仪式,主人公大叔非常帅啊,朋友说有点像克鲁尼!!

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