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暖的最后那点事情:
羽绒服保暖经验篇。建议大家先看经验再看推介这样收获更大点。经验可以得出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推介只能说是推介人个人的喜好而已,不能作为教科书,最终希望能够让各位值友能够结合自身的
户外活动和体能需求,能综合考量买到适合自己的羽绒服才是本文的出发点。


上图是
杭州一起爬过山的小伙伴的照片,
大玛雅峰,是今年10月份去的,我看了他分享的游记,感觉他这次运气超级好,穿衣要求也比较舒服,只需要保暖内衣,抓绒和
冲锋衣就够了。下文是他对这次出行的一些感受:1.防晒不到位,出山后很痛苦。
2.手套,还是不够暖和,手容易麻(建议一套防水大手套,内里衬贴身手套)。
3.鞋子,穿的是
LOWA的
徒步中邦靴,和专业的
高山靴没法比。但是必须雪套套好,不让雪灌进鞋子就没有问题。但是我还是灌进了,脚冻麻的没有知觉,后来的办法脱掉一双袜子用头巾包裹住。后来就慢慢暖和起来。
4.关于衣服,这晴空万里的,主要是防风,保暖层+抓绒+冲锋衣足够了,但是下雨、下雪另算。其实也可以看的出来冷应该是很冷的。如果感觉行进速度慢的话,体热散发的少的话还是穿羽绒服更加保险点,当然小伙伴还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后续方案肯定也是有的,毕竟是高海拔攀爬,不是开玩笑的,天气突变要人命的很正常。必要的安全备份还是需要的,我认识的一个老哥哥,60岁了,还能上6000米以上的雪山,每年多会去爬2次雪山,身体是真好,但是人家安全意识很高很高,
背包内永远有那么一件多出来的保暖羽绒服,不管去哪里全部带着,关键时候有和没有会要人命的。

下文是杭州另外一个攀山的小伙伴年景大神的一些经验分享,刚好也是大玛雅峰。他就穿了羽绒服。高海拔下是冰雪混合,特别是只要表面有防水效果基本可以,不会侵入透湿。
Simond这款我看表面有疏水,一般这类衣服的羽绒处理也大多会经过拒水处理,不知道是不是在描述中没体现。拒水羽绒主要是保真在透湿情况下保真羽绒的保暖性,不会让水使绒朵缩成一团。如果普通的低海拔下,也就没必要在运动中以羽绒服来做动态保暖了 ,基本是放在包内到营地时做静态保暖使用。暴风雪和恶劣天气我也遇到过,那时是四层穿衣进行,中间层抓绒在内,排骨在外面,最外层穿硬壳,恶劣天气除非环境没必要比如7k8k的高度下,为了保暖只能选连体羽绒。一般5-6k多的
山峰,也不一定是要外穿羽绒,根据情况来做选择,绝大多数情况下四层穿衣也是可以的。当然了,再好的羽绒服或者连体服的防护也比不上硬壳。从个人来看,在乎耐磨,轻量的羽绒要么就是减轻充绒量来进行轻量,比如排骨。要么就是
面料上进行轻量,那耐磨就降低了。在高山攀登中,有冰岩混合面,外表耐磨就很重要。其次面料耐磨也就相对更防透风,不能一味最求轻量而忽略实际使用环境。

这几位大佬的意见和我自己去了
四姑娘山的经验来说,去高海拔羽绒服起码要装备2件。
100——150G左右的羽绒服,作为中间层或者冲顶时候的天气好的外层。最好准备有200g以上可以外层穿的保暖羽绒服,要是300G+充绒的羽绒服最好,可以当营地服。羽绒服外层还需要具备拒水功能,能够防住突然而来的大风雪。又或者路过风雪带。羽绒本身也最好是加工后的拒水羽绒。因为很多新手会犯错。乱穿了
优衣库的羽绒服就去了,内层羽绒被汗水浸透,又或者被雨水打湿。不是户外专用的拒水羽绒就可能失去保温作用,结果穿了羽绒服等于没穿。在高海拔少穿一层必要的保暖大家可想而知的危险了吧。例如:内衣搭配,外层衣服等不合理的搭配,会造成穿衣服时候的出汗和运动强度没有很合理的搭配好。简答来讲就是走路的时候尽可能是少出汗,那就是要衣服少穿点,同时走快点自身发热多点,这样能走的更远更轻松。但是如果穿的很多,走的快了就会出汗,出汗多容易疲劳,体能流失的也快。毕竟在高海拔地区很多时候还是要根据向导的节奏在行走的,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拉爆,出汗越多越容易拉爆,拉爆了整个人就会像瘫痪一样,软绵绵的。所以在户外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穿衣服,合理的速度行进,还要和向导配合好速度不要被拉爆。尽可能保持身体的热度,不要过热也不能过冷,这个其实很考研经验的,大家尽可能去危险的地方前做下经验积累,别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而自己的实际感受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