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0 20:49 编辑

再次回到北站广场,彼时的场站并未采用各种隔离栏杆,车流量也比较稀疏,空旷的不得了。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未切入出租车行业,厦门街头的出租车长这幅模样,现代和大众各占半壁江山,剩余的让起亚捡了便宜,不过出租车司机们大抵对现代起亚兄弟评价颇高,反倒是国际汽车巨头大众评价偏低,要知道桑塔纳3000实在不是啥好物件。
如今电动车长驱直入,出租车基本为自主品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随着网约车大举入市,出租车行业呜呼哀哉,试问当年厦门一块出租车牌炒到五六十万,上百万的老兄想必一定会点滴在心头。这就是时代的力量,无论你个人如何抵挡,终究被裹挟其间,|“内卷”,放眼十年前,这是一个完全想象不出的名词。

十年前,厦门北站的一楼设置有候车室,如今所有乘客统统上二楼,然后检票乘车。

十年之前瞥见如此画面,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仅仅需要十年,全国的火车站基本按照如此模式设计,修建,即便一些大城市的老火车站也纷纷开启如此模式改造,更遑论绿皮火车快速萎缩,动车高铁一统天下。

厦门北站分设南北两端,彼时投入使用的是南广场,而北广场完全是农村,被开辟出来修建各种设施。彼时的逻辑是把北广场片区修建为行车公寓,机务段,然后把长途普速列车迁移至厦门北站,最后把岛内的老火车站推倒重来,改建成纯高铁站。
设想很是美好,结果遭到反对意见,理由是岛内人口密集,客流量集中,让广大旅客搭公交折腾到北站,通勤成本过高(彼时厦门还木有地铁)。于是乎,这个提案和计划被一拖再拖,最终厦门火车站始发终到的长途绿皮火车还是迁移到了北站,只不过晚了好几年,而吊诡的是,福厦高铁(350)线路被提上议事日程,拖延症的好处来了,迟迟不动的工程保留下来珍贵土地,它们可以用来修建新的福厦高铁,以及厦门北站北站房。
谁说拖延木有好处,如今厦门北站加盖的北站房就是明证。

候车厅内广播响起,检票的干活。

话说从厦门前往云水谣看土楼,其实搭乘大巴更方便,无需转车,即便是坐到南靖县城再转车也比搭动车来得方便,因为动车站位于郊区农村,接驳的公交车班次少,麻烦得很,但是身为铁丝,即便是创造困难也要接着上,无它,逻辑内的选择。

彼时的福厦铁路沿线,几乎被1型车唱主角,铁丝名曰“大地铁”。

1型车的好处是提速快,缺点是气密性不好,特别是连续通过隧道,耳膜涨的难受,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车厢腰线有一个凸起,行话叫做“鼓形车身”。最近新鲜出炉的垃圾桶(绿色复兴号)的第三代车型,为了拓展卧铺车厢走廊宽度,就采用了鼓形车身,算是有所借鉴。
第三代垃圾桶的涂装改成了白色和蓝色间隔涂刷,铁丝们戏称“AD钙奶”!

说话间,我们即将搭乘的D6451次列车即将进站。

胡建子民大抵应该还有记忆,动车刚刚开通那几年,福厦铁路上最常见的1型车大抵以卧铺车厢居多,对头,你木有看错,原本铁总准备大规模推广动车卧铺,结果市场反响寥寥,于是乎,上局南局都把这些动卧车体甩给福厦用。无它,你开通动车线路比较晚,彼时四方厂产能吃紧,只好把这些动卧替换下来给胡建用。

瞧见了木有,2E就是动卧。

隔壁站台正在打扫卫生,上水的列车就是1E,动卧的干活,它承当的任务就是卧铺代硬座,1E跟1A最大的区别就是车头鼻子部分,1A接近平底锅,而1E有一个突出的吻部。

随手捏了一张户口本,俺这也算是有图有真相。

我去,这台动卧竟然当担厦门北--宁波东D3304(长交路),你没有看错,2012年宁波站还在紧锣密鼓修建,始发终到列车停靠宁波东站。

第一次在北站乘降,明显兴奋度超高,到处走,四处捏,无妨,开心就好。

短途旅行的好处就是行李少,趁着列车还未进站径直走到站台尽头,捏了一张厦门北站站牌。

那个时候的火车站监控探头上,管事的人也少,给铁丝们拍摄带来不少便利,如今许多高铁站严防死守,倘若有旅客走到尽头段,要么小广播响起来,要么有工作人员阻拦,万不敢造次。

趁着列车还未进站,捏一张北站站台全景图,通透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