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云水谣畔是土楼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5:41 编辑


怀远楼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旅游者,除了它的神奇外,还有它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怀远楼被称为最精美的土楼,就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怀远楼建于1909年,也就是清朝宣统元年,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是闽西南土楼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丰富的双环圆形土楼。

怀远楼的楼基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墙面不加粉饰,夯实的泥土裸露着,一层层交错砌筑的痕迹依稀可辨。石头和黄土就地取材,没有比这更简单易得的建筑材料了。

怀远楼中最精美的属它的楼中楼“斯是室”。以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地方,厅门上的对联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教育子孙要有远大理想,信守传家之道。

这块“助我义师”的牌匾,是在1926年何应钦赠予的。这座楼的楼民当时帮助何应钦攻打漳州立下汗马功劳,何应钦平生亲笔题写的牌匾只有3个,现在保存完好只剩这么一个,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只要跟一楼的土著子民,抑或是卖茶叶的大姐私下商量,一个人给五块大洋,照例可以上楼,这是从楼上往下俯拍的私塾,对头怀远楼为双环土楼,可以理解成“围中围”。

“斯是室”(私塾)是“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模式建筑,下厅叫“诗礼庭”,之前是办私塾讲学的处所,土楼人家的孩子就在这里念书。

“斯是室”(私塾)两边的厢房,以前是教书先生的住房和书房。两边门窗上分别写了一副对联: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上述对联意思是:读书是天下英雄成就事业的途径,为善是人间富贵的根源。

另一幅对联“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与孝”的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谋略莫过于读书与耕作,世间所有的善事都来自于忠诚和孝顺。这两幅对联讲的中心意思是一致的。

怀远楼的排水系统却是最为精巧。从楼中到大门共设了3个水道,每一个水道安放三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以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并且在水道中放养了三只乌龟,乌龟在排水道中爬行可以消灭水沟的淤泥和阻塞,以保持排水道的畅通,据说这三只百年老乌龟曾经同时爬出来看木偶戏。

现在有缘人掀开水道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座楼百年来没产生发火过污水淤积,多亏了这个精妙的设计。当然,俺揭开这个地沟盖的时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瞥见乌龟先生,反倒是过来凑热闹的看客们影响了俺的画面,夭寿啦!

第二是它的防卫设施周到齐全。怀远楼的二层用竹筒做3个灌水道直通大门。如果土楼人家遇到外来侵犯,用火烧门时,就可以从这里向下灌水,把门板淋湿,将火淋灭,达到防火目的。
怀远楼高4层13.5米,直径42米,单层34开间,4部楼梯均匀分布,可通向各层楼,而各层均为敞回廊。

看上去怀远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其实怀远楼的入住率比昨天参观的和贵楼要低不少,不少人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小住几天之后有远走他乡。

“怀远”有两层意思,一是胸怀远大理想,二是怀念远方亲人。

怀近楼被称为最精巧的土楼,就正在于它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透过射击口打望,门前有小河流水,稻田飘香,背后有青黛远山,葱茏邈远


走出怀远楼,回头打望,高大的土墙上盖着巨大的黑顶,瓦顶的出檐竟有二、三米长,既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又与高大的土楼形成匀称的比例。外墙高处设有4个瞭望台,瞭望台上有多个射击口,楼内居民可在各个瞭望台上观看楼外动静或观赏景致;若遇有人“入侵”,则可从射击口“攻敌”。土楼的防御性质一览无遗。。。

北斗兄过誉了,祝新年快乐!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3:50 编辑


沿着溪岸行走,过桥,桥头就是德风楼,这是一家著名的写生基地,也就是说许多美术学院的孩子住在此地居多,电视剧《鲁冰花》和《土楼情思》剧组也曾经下榻该土楼。

德风楼始建于1932年,有当时的南靖书教乡(书洋和长教总称)乡长间国恺先生发起,带领十多户人家历经4-5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共三层70多个房间。

外形古朴,为圆形纯土木结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码头,桥头),历史上居住者以做生意,小买卖者居多,被当地子民称为“最招财的楼”,如今土楼设计风格走公社大食堂风格,勾起人们怀旧心理,吸引游客们在下榻。

在云水谣参观其间,大抵土楼门口设置了脚碓,一般属于土楼内居民公用物件,主要用来舂米。

继续土楼历史追溯。

在树立找,其实很容易在闽南的府箱子里找到土楼的身影,只是书上写土楼的少,写土堡的多,闽南人认为他们建的是堡垒,不是楼房,用途是抵抗倭寇和山贼,顺便开发居住的功能。

土堡以外,还有土城,因为规模大,建制等级高,这些土城很多在今天还能看到,但是不管哪一种,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为防御而生,这种土堡,土楼后来沿着九龙江,鹿溪,漳江等内核扩散至漳州各个属县,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华安。那里山高皇帝员,且是畲族的传统聚集地,闽南人在那里仍需日常防御,所以它们从明代开始便一直住着土楼。

离开德风楼,循着村道准备前往怀远楼。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永定河南靖大量存在的土楼就应该是闽南土楼的自然延续,因为它们距离沿海实在太远。明代,当别人在大兴土木构建土楼的时候,它们还没有建过一座留世的土楼,原因很简单,倭寇到来的时候,永定河南靖才刚刚设立县治不久,山上的人还没有形成聚集的规模,它们还在攻城掠地,加紧对抗性融合的努力。

真正使土楼在永定河南靖一带落户,已经到了明末清初。在万历年间,漳州像开了挂一样瞬间爆发,经月港从海外引进了无数星座屋(现在日常所使用的地瓜,西红柿大体如此),也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这种经济的辐射力很快便来到博平岭之上,当地人要么烧制陶瓷,冶炼铁器,要么种植烟草和番薯(地瓜),总之,漳州的海外贸易为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提供了口粮和收入两大来源,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后来者居上。

此处俺必须打个补丁,正是在明朝年间引入地瓜种植,解决了饿肚皮问题,避免了人口大量死亡。

既然有人口增长,就需要考量人口的来源,其方向有二,来自闽西的传统客家人和来自闽南的漳州人。牵着带有根深蒂固的防御意识而来,他们的民居是客家围屋和民众土堡这样的居住型堡垒,后者则带有迁界的无奈而来,他们的民居有红砖厝也有防御性土楼。

迁界就是明朝中期推行的“迁界禁海,片帆不得入海”政ce。

客家人和闽南人一碰撞,不管是合作共赢还是互相吵闹,至少他们各自带来的防御性民居终于融合一起,客家人爱极了土楼这种可攻可守,居住空间又大的民居,故而迅速把它发扬光大,而闽南人为了自我保护也不得不住在这样的堡垒里头自守。

于是乎,福建土楼开启了新的篇章。

关于土楼,围屋,围龙屋,土堡,俺已经在过往游记中写过不少,文字中夹杂着畲族,客家,闽南,潮汕族群之间的斗争与合作,倘若通读过那些游记的看客老爷,想必对于南方诸省之间民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

未来的游记中还会写开平碉楼,东莞凤岗排屋之类的文字,诸如著名的“土客大战”云云。
打个补丁,啥叫博平岭?

由赣入闽的第四道屏障博平岭山脉是由闽南进入闽西的第一道屏障。

博平岭山脉横跨于漳平、新罗、永定与漳州市的华安、南靖、平和三县交界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65座,天然地把闽西和闽南分隔成山地和平原两种不同的地貌。。。

八山四水的作品都是经典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2:41 编辑


早晨的光线似乎不那么明亮,囿于相机没电,错过了昨天傍晚的夕阳,令俺有些遗憾,这也是俺从此以后出门挎包里装满了电池之由头。

昨天的文字中写道,云水谣究竟属于客家人还是闽南人范畴,俺老人家其实吃不准。在俺最初的认知中,想当然把土楼定位于客家范畴,以至于俺的土楼之旅在十年之前的游记中把它当做客家之旅,随着俺的游历增加,特别是闽南族裔,客家族群之间的行走经验增多之后,恍然觉得,把云水谣定义为客家有些武断,并不科学。

那么站在十年之后来看,云水谣这个地方应该属于客家人和闽南人交汇杂居的地方,有南靖本地子民的游记中如此写到:以河这边为闽南人,河那边为客家人,如果按照云水谣土楼分布来看,确实如此。

不过疑问马上来了,俺在厦门的那些简姓朋友它们家住土楼,但是操一口流利的闽南话,怎么理解?他们都说自己是闽南人,还有就是俺在云水谣进出了好几座土楼,无论是土著居民,抑或是楼底下卖茶叶的都说闽南话,所以,俺老人家很是疑惑,为此询问过,得到的答复,她们坚持自己为闽南人,然后俺更加疑惑了。

当年拍摄电影《云水谣》经常出镜的屋厝,陈坤和徐若瑄经常待的地方。

电影《云水谣》讲述的就是几位台胞的故事,其间以血缘亲情,故乡情怀为线索,某种程度上说,湾湾跟闽南一脉相承,恰巧云水谣也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根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第四世明宣德年间开始,到十六世陆续向外迁移谋生,除了到缅D,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以外,到湾湾,渔村等地的也有很多。选择在此地拍摄电影倒是非常合理。

话说《云水谣》取景地主要分为三个地方:厦门鼓浪屿,漳州台湾街,云水谣(乡下),非常凑巧,这三个地方俺都不陌生,等发完这篇游记,可以重温一次《云水谣》。

电影中的碾坊,如今是一家酒吧。

碾坊自然有水车,这是剧组在此修建的道具,为了电影效果加装了马达,如今马达瓦塌了,水车也就不转了哈。

小溪两岸修建了碇步,俺曾经在湖南安化拍摄过碇步,也曾经于浙江泰顺雪溪乡打卡过碇步,听说要来云水谣,老婆大人也整得人五人六,扮了一把文艺女青年。

沿着碇步行走,伫立溪中打望,画面的左手边为闽南族裔,画面右手边为客家族群,古老的分界线就是以河为界。随着几百年的繁衍生息,以及客家闽南两大族群包容,通婚,加之闽南文化为强势文化,于是乎,土楼中的土著居民大抵成了闽南人。

似乎,俺这样理解可以解析得通,毕竟云水谣是个新名词,原本就是三个村子合并而成的。

解析完闽南族群和客家族群混居的话题,现在该说一说土楼。

福建土楼最早于上世纪初就被西方人发现,并作为风景拍摄在案,囿于传播手段落后,直到解放后,它才逐渐崭露头角。囿于最初发现者于客家聚居地拍摄到土楼身影,于是乎,客家土楼的称谓蜚声国际,遥记上世纪80年代的邮票(福建民居)采用的画面就是客家土楼,自然把土楼跟客家族群进行了深度捆绑。

随着人们对土楼的好奇和兴趣变成验证和考究之后,土楼的面貌变得清晰起来,人们陆续发现,其实土楼分布越来越广,并不局限于客家人拥有,与之相近的漳州也有大量存在,譬如南靖,华安,平和,漳浦,这些都是闽南传统范畴地域,甚至在泉州和潮汕都有,这一下就对原本命名“客家土楼”人士造成了理解压力。

最终在土楼申遗之际,果断采用“福建土楼”的名字取代了“客家土楼”,既弥补了客家土楼局限性,又无形中扩展了土楼分布范围。

福建土楼既然不是一个汉族民系专有的代表建筑,那么应该如何描述它才能准确且形象的为她找到定位,一个跨越客家,闽南和潮汕三大民系的庞然大物,决然不是纯粹的民系文化可以解析的。

通过镜头不难发觉,云水谣已经成为国内美术生的写生基地,于是乎客栈家家爆满,这也是客栈老板们豪气冲天之根源。

镜头中的妹纸来自湖南常德某学院。

从目前的田野考察来看,福建土楼事实上就是三个民系在搏平岭山区的融合性民居,大家都住在相同的房子里,每天接触着一样的山水景色,但他们却江浙不一样的方言,拜着不一样的神,大家一致认为,因为风俗不同他们需要福建土楼这样的防御性民居,以防不容民系之间的人互相攻伐而无地自保。

对头,土楼最初出现的目的就是防御,在民系冲突之间为了自保的碉堡,三明土堡,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开平碉楼都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

如此,则博平岭便是土楼的归处,但结合文献资料,博平岭却又是福建省内最晚开发的一块新土,其上限仅在于明代中期,在这之前,土楼又来自何方,是哪个民系带来了这样奇特的建筑?

于是,那些零散分布于漳州,泉州,潮汕三地的土楼便派上用场,人们开始寻找和考证这些土楼的建造时间。很幸运,闽南的土楼大都有雁过留痕的标记,在它们的门额上都有明确纪年,一直找一直有新发现。存世的土楼,远者追诉到明朝万历年间,再往上,甚至可以找到明嘉靖年间,而客家土楼,则略为失望,因缺少纪年遗存,人们只能通过族谱推断可能的建造时间,有人因此“考证”出唐宋元明清各种不同年代,姑且把它当做一种可能,留待以后继续求证。。。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00:44 编辑


离开和贵楼,趁着天色未暗,赶紧向着云水谣拍摄地走去,结果相机木有电了,当年俺只是用两块电池,没有考虑到拍摄续航能力,回厦门后狠狠的购买了几块电池,譬如俺现在出门,挎包里揣着6789块电池,进大型博物馆可以拍摄整整一天,轻松搞定1000多张图片。

虽然相机没有电,依然阻挡不住俺跟老婆大人的性质,兜着圈打望了一番云水谣,第二天早早起床,准备新一天的拍摄。

画面中的客栈就是昨晚入住的土楼宾馆,坦率的说,房间面积狭小,空间逼仄,体验效果不佳。

昨晚半夜呼啦啦来了一个50人的团队,蓝眼睛高鼻头居多,然后一群黄皮肤黑眼珠的背着登山包,一样的是统统叽里呱啦讲英语,难怪老板说:淡季房价也不降价,因为天天爆满。

大清早准备出去觅食,街头的猪肉倌已然开启了走街串巷节奏,果真是早期的鸟儿有虫吃。

云水谣古镇位于南靖县土楼风景旅游区,介于书洋、梅林两镇之间,有璞山、官洋、坎下三个村,是闽南闻名遐迩的一个秀美山村,那里的幽长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楼,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透过镜头不难看出,官洋村的招牌还在,只是大家已经统一称呼:云水谣。

云水谣最美的景观,当数河边的十三株高大的榕树。这些高大的榕树群,树冠如盖,已有数百年之久。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

这条古驿道连接这历代长教人与外面的世界,当年长教人从大山走出去,进京赶考,下南洋,钧窑从这条古驿道通过,外地来的马帮,商贩,也是沿着这条道行进,来来往往,这条古驿道保留了时光与记忆。

当我们行走到此处,被两个保安给摁住了,查票,艾玛,还好昨天买了门票,云水谣的景区可谓严防死守。

2005年,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当地人特意打造云水谣的品牌,把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


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

星光斗转,岁月变迁,云水谣子民一如既往坚守于此地繁衍生息。
今晚到此收工。。。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1 10:32 编辑


这是和贵楼的前院,也叫护厝,深11米,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叫作:“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这个护厝就叫“厝包楼”,楼里还有一个学堂就叫“楼包厝”。这种“厝包楼、楼包厝”的奇特建构,反映了土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孙后代的祈福。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两百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楼如其名,在快速发展的潮流中,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

和贵楼内有两口井,一口阴井和一口阳井,两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质却截然不同。

走过去一瞧,这口井水却是混浊不清,只能供洗涮,旁边卖茶叶的大姐说,前一阵CCAV《远方的家》节目组特地找了抽水机,把井底都抽干了,新溢出来的水依然是浑浊的,至今没有人能解释得通。

而旁边这一口水井,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饮用。

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

这是一块“进士”牌。这块“进士”牌是道光年间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和贵楼是简次屏兴建的。简逢泰是简次屏的孙子。这里流传筒逢泰年少聪明的故事呢,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就考中秀才。几年后,简逢泰进京赴考得第23名;道光戊戌年 科会试 考中第73名,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如果你在学堂的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若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至4米深,可见地质之柔软。原来,这是一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和贵楼也被称作沼泽地上的诺亚方舟。既然是烂泥地,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

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 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查看后说:“此乃风水宝地。”简次屏一听,连考举人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于1732年破土兴建这座土楼。

简次屏用许多松木,在下沉的楼墙上打排桩。外墙用卵石砌就一米多高的墙脚,底层夯土墙厚1.34米,往上逐层收缩10厘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简次屏看楼基稳固,才再建第5层。


这座土楼宽36.6米,深28.6米,每层24间房,耗资15000两银子,竖柱架粱全用人工。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周密、结构之严谨,可见其 能工巧匠 的一片艰辛和聪明才智。


令人称奇的是,这座楼建于沼泽地上却没有桩基,就像一艘大船漂浮在水面而岿然不动。

说是没有桩基,其实澡泽地下还有一层,那一层就是桩基。

和贵楼的院子有一个大门,楼的东西南北,各有一楼梯通往各层,每层有28间房,整座土楼有140个房间,每层的房间大小一样。一个家族住在一起,就像现在的城市公寓和商品楼几百户人家住在一栋楼上,反映了客家人(闽南人)和睦相处的传统文化。

跟土楼里头卖茶叶的协商,额外付出5块大洋,可以上楼参观。上楼之后千万要小心谨慎,因为家家户户门口安放着塑料桶(尿筒),一不小心就遭了。

土楼的用途主要是住人,但也是防御工事。每层楼留有很多正方形小孔,四周都有瞭望口,人在里面可以观察到外面的一动一静,可以通过小孔向外射击。

透过射击口,居高临下,可以俯瞰云水谣古村落,彼时斜阳夕照,养眼之极。

跟俺在永定洪坑土楼群相比,云水谣的土楼以方形居多,圆楼比例偏低。

墙角一处有粗大的裂缝,这是地震留下的烙印,却丝毫不影响土楼根基,至今屹立不倒。

裂缝旁边有两具寿材,体型明显偏小,按照俺个人理解,客家人命运多舛,生性卑微,又禀赋节俭,寿材造的小一些,合情合理。楼上的本地子民说,前两天有个东北来的小伙子,一骨碌就钻到寿材里,笑着说,刚刚好。

按理说土楼乃客家人特产,而南靖处于传统闽南族裔范畴,至少以俺的观感,土楼人家都说闽南话,包括俺在厦门的同事他们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但是云水谣又距离永定很近,几乎算是隔了一座山就是客家人领地,据说南靖土楼都是隔壁永定客家师傅过来修的。

后来一查资料,包括俺自己的后续旅行,发现土楼这玩意儿,闽南也有不少,譬如华安土楼,平和土楼,它们都是传统闽南族裔聚居的。

为何俺要写如下文字,因为永定土楼很容易把它归类于客家范畴,但是到了南靖,特别是云水谣这一亩三分地,它们宣传土楼说是客家,但是询问卖茶叶的大姐,她们坚持说自己是闽南人,且她们确实说闽南话,所以俺老人家有些迷惑,后续章节还会扯这个话题。

学堂(私塾),把学堂修建在土楼里头,俺在永定土楼也见到过,无论是闽南人抑或是客家人,耕读传家乃中原遗风,并不因迁徙而漂移。

土楼内的居民理论上是都是本家,那么他们怎么划分房间,一般的逻辑都是如此:从楼底一层往上数,每一层同一个单元都属于同一家人。俺曾经进入过一户人家,木地板上有些潮湿,她们说,其实土楼居住起来并不舒适,房间狭小,逼仄,又没有厕所,只能用塑料桶,这也是为何,俺前文写到,但凡上楼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很容易中招。

那条著名的地震裂缝。

云水谣的蚊子很多,出发前,老婆大人带了一瓶风油精,一路行走一路被叮,不得已又在村子里买了一瓶,也就是说两天功夫摸了两瓶风油精。

在没有去云水谣之前看过云水谣的纪录片,住在和贵楼的老先生说,以前端一碗稀饭出来,白瓷碗四周堆满了豆豉,你可千万不要用筷子夹,它们都是苍蝇,令俺笑喷。。。

大巴车经过景区大门,驾驶员老兄刹了一脚,售票员姐姐说,从这个路口进去就是土楼景区。俺跟老婆大人行至景区门口,被工作人员喊住,干啥,买票的干活。
说起来俺在厦门工作这么多年,还真认识不少南靖的朋友,大多为前同事,他们都姓简,他们常常邀约俺去他们老家看土楼,反倒是俺老人家当年以工作为重,屡屡婉拒,现如今俺背着包到处玩,反倒跟人开口为了省门票钱,很有些拉不下脸,太功利了。

思前想后两分钟,还是乖乖掏银子吧,彼时的云水谣为4A级景区(现在为5A),一个人70大洋的干活。

其实在南靖火车站出站口,美女辣妈听说我们要去云水谣,笑的花枝乱颤。她家就是云水谣的,只不过现如今在县城买了房子,已经不怎么往云水谣跑,她让爷爷写了一张条子给老婆大人,让我们到云水谣给他家亲戚打电话,然后笃定说,他们肯定会招待云云。

俺只是在火车站干了一点举手之劳,然后拿着条子给她家亲戚打电话,颇有几分胜之不武的赶脚,自然,打电话的念头连想都没想。

南靖县位于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森林覆盖面积达73%,年降水量1700mm以上,素有“树海、竹洋、青山、绿水”之美名。山水交融,云雾缭绕,气候温润,适合茶叶生产,是闻名遐迩的茶叶之乡,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

南靖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据《南靖县志》记载,早在隋末唐初就有采制野生茶的传统,明万历年间,南坑村雅就开始种植成片茶园,清光绪年间奎洋合福坑茶厂已经初具规模。两地所产之茶均成为朝廷贡品,20世纪60-80年代,南靖生产的茶叶成为漳州茶厂部优级原料。

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清明茶,就是以野生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手艺精加工而成,加工后的清明茶,略带苦味,汤色深红,醇厚回甘持久,口感特殊,口齿生津,韵味无穷。

据《南靖县志》记载:嘉靖年间,南靖县茶叶已定列为贡品,曾进贡茶五十五斤九两三钱,菜茶六十斤九两九钱。明朝万历年间,南坑镇村雅村就有茶园。那时茶园30亩,年产30担,茶树为本地野生红芽和白芽菜茶,号称“清明茶”。

明中叶,漳州月港继泉州港之后成为福建外贸大港。据《海澄县志》载,明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三百吨,居全省之冠。

在历史上,茶叶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 随着郑和、王景弘七次下西洋,南靖的东溪窑瓷器与南靖的茶叶一道远销海外,享誉世界。从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欧洲的对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乾隆年间,南靖清明茶被定为贡品,据《南靖县志》载:南靖每年进贡茶55斤9两3钱,菜茶60斤9两9钱。至此,南靖的清明茶年年进贡。为何俺写这一段文字,因为清明茶主要生产区就位于土楼周边,所以当地人也称土楼茶。

囿于此次土楼之行乃临时起意,连功课都木有做,出发前匆匆在电脑上找了一个住宿的电话号码就赶往火车站,来到云水谣之后,给简姓老板打去电话,告知,住宿费128大洋。

进入村子之后,放下行李,急匆匆赶往和贵楼,刚进入禾坪就瞥见一座旗杆石,当地人称之“石桅杆”,一般要进士以上才可以树立,以示荣耀。。。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0 20:51 编辑


南靖火车站修建在一座小山包之上,依着地势出站口位于二层平台,而公交车则修建于平台下方的地面层,囿于地形不熟悉,出站后并未看见公交车。

彼时小女孩的爷爷已经在车站地接,爷爷说火车站刚刚开通,车子很少,临近中午时分,想着还要填肚皮,刚好有一台私家车拉客,俺跟老婆大人也就上车了。爷爷虽然说是本地人,其实他对于火车站的情况并不比俺等外地人了解更多,某种程度上好心帮了倒忙。

司机老兄也不含糊,张嘴就说包车到云水谣250大洋,真当我们是250,连忙自降身价说最低185大洋,搞得店铺装修大甩卖,最后三天跳楼价之状态。俺老人家何许人也?冤大头的事肯定不敢,你想忽悠俺门都木有,还是老老实实把俺送到县城汽车站,自己搭班车前往云水谣,于是乎爷爷帮着讲价两个人30大洋。

其实又是一个坑,原本就跟其它人一起拼车进城,俺直接用普通话砍价顶多一个人10块大洋的干活,这回这错误可是犯大了,过于依赖本地人,失策。

一到汽车站就知道犯傻了,俺跟老婆大人异口同声说:“还真有公交车直达高铁站“,呵呵,南靖火车站修建成土楼模样,肯定要大力发展旅游,岂有可能连沟通县城和高铁站的公交车都木有,人家好歹也是闽南城市,没那么穷哈。

网络攻略有云,火车站有直达土楼的大巴,然而到了车站才发现,这趟车仅仅停留在规划中,毕竟高铁站才刚刚开通,平时还是从县城汽车站发车前往云水谣,一个人15块大洋。

汽车站工作人员告知,本地人从火车站搭黑车到县城也就五块大洋一个人,外地人超过10块就被宰了,呜呼,俺老人家在外省旅游都难得上单,没成想来到距离厦门一两百公里的地方反倒阴沟里翻了船,栽面儿!

草草吃过午饭,我们收拾好心情再次启程,好歹,俺也算是来过南靖县城。

车子离开县城,向着乡下狂奔,虽说漳州地处闽南沿海,其实南靖县是不折不扣的山区县,公路两侧是连绵不绝的山峦,老婆大人打趣说,我们刚刚从大山深处回来(湘西),现在又要向着大山深处挺近。

话说除了城市景观,以及文庙,博物馆之类的景观,绝大多数的风景区都在乡下,更遑论土楼,碉楼,诸如此类的古民居不是地处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早就被破坏殆尽,所以俺的旅行史就是一部不断向着大山深处进发的往返史。

车子途径书洋村,此地乃万万吕副的祖籍地,她曾经回过书洋村祭祖,不过已经年代久远了,不摆了。

大巴车继续前行,前方出现三岔口,一条道前往田螺坑,也就是著名的四菜一汤,另一条道就是云水谣。

南靖多山,山却不高,大抵以丘陵面目示人,非常适合种植茶叶,也是著名的乌龙茶产地,比较出名的就是“丹桂”“毛蟹”“铁观音”,全县现有茶园12万亩,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3-12-30 19:38 编辑


面对俺的镜头,座椅上的嬢嬢们多少有些不适,好在俺只是偶尔捏之,理解万岁。

前文写过,这是从省城福州抵达山区龙岩最快捷,最经济的交通工具,自然有许多私家车用户不开车了,纷纷选择动车出行,或许这也是长途大巴命运转折点之开始。起先大家还在猜测大巴车要降价,但是没有想到它们要停运;后来是预测大巴车会陆续减少班次,减员增效,压根木有想到有一天,全国各地纷纷关闭长途汽车站,对头,长途大巴被彻底玩死了。

但凡有动车高铁通达的地方,长途大巴只有一个出路:卖车子,对头,最近几年大巴转让的信息越来越多,紧接着长途客运站闭门谢客,这也是一种时代力量。

车厢内有十来个人就是舍弃了开车,采用动车出行,分别有胡建日报,有省农村办,以及文化厅的老兄,他们集体组团前往龙岩老区采风,或者说调研更合适,这些二十多,三十多,年龄最大者也不过40出头。一路上闲扯些闲篇,然后相约先去哪个县,云云。

闲扯结束之后,开始考虑下车后的吃饭问题,究竟让哪家单位接待成了问题,因为大家都有条块分割领域的熟人,抑或是同学,然后有几位三十多岁的老兄掏出电话,纷纷开启对接模式,最好是这几天吃住一条龙最好,顺带给派车,哪家方便去哪家的逻辑。

漳州开出,貌似最高就是198,估计再跑快了,龙岩站摆不下,要知道老龙岩站并不是现在这座高大上的新龙岩站,十年前龙岩站接车能力有限。

那些组团下乡调研的老兄最后被哪家单位接待,俺不得而知,像这种虾兵蟹将的下乡是最舒服的,东看看,西走走,吃吃喝喝,打打过场,还有下乡补贴,说是下乡,实则度假,惬意的很。

当车窗外飘过来一望无际的香蕉林时,意味着南靖站到了。

20多年前,俺老人家在虎纠混乱几年,某年某月某日与一干狐朋狗友在五四北路吃饭。席间来了位朋友,供职于省某厅,他说离开大院走到东街口(虎纠市中心),今天的工作就算下乡,对头,完全颠覆了俺的认知,原本以为至少也要下到虎纠郊区,或者下辖区县的乡村才算下乡。

南靖有土楼,自然动车站就被设计成土楼模样,算是靠土楼吃土楼。

闲言碎语不用讲,提起行李快下车。

美女辣妈一手拖着行李,一手拽着小可爱也在南靖下车。

短暂停留几分钟,D6451开走了。

囿于动车上小家伙跟我们混得捻熟,胖乎乎的小手丫指着动车前进的方向说,火车开走了!令俺跟老婆大人忍俊不止。

南靖火车站位于靖城镇,距离县城还有相当距离,美女辣妈催促着小家伙赶紧出站,不由分说拽着要出站。

或许每个人的童年对于汽车玩具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爱好,小女生面对动车这样的大号玩具似乎有一种无极限之爱恋,她竟然挣脱了妈妈的手,掉转头,呆呆望着远去的火车,不肯走了,眼神中透着一丝难以名状的遗憾,这种惆怅的小模样令人扼腕。

每每搭乘火车,俺总是最后出站的那一位,无它,为了拍照片。当下的情形已经无人继续下去,俺提议,身上的双肩包让老婆大人背,俺帮着美女辣妈提行李,她自己抱女儿,否则出站成问题。

就这样紧赶慢赶,走到出站口,工作人员已经准备铁将军锁门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