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穿梭在城市森林与森林城市 一枚港漂的旅行志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没有哪旅行者会比常驻民更加了解一个城市的街头巷尾;
也没有哪个常驻民会比旅行者对眼前的一景一物更加充满好奇心。
旅行者与常驻民,不同视角所呈现的 香港 ,正如世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乍看小有雷同,实则大有差异。
我是Yoli,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2016年底,我和K先生(我的御用摄影师,不喜被拍;玉照见太 平山 篇),两枚帝都金融民工,迁徙到 香港 工作,至今已半年有余。
每个工作日清晨,和常驻民一样,我准时搭乘开往中环的地铁,投身到这座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森林,开启快步调的港式生活;每逢周末,我又变身回一名旅行者,带着初来时的兴致勃勃,探索一个个未曾登陆的新天地,回归自然纯朴的田园牧歌,寻找森林城市中遁形的活力源泉。
香港 很小。港岛、 九龙 、新界和262个离岛,总面积也不过 北京 的十五分之一, 上海 的六分之一。 香港 人口密度高,位居全球前三;房屋面积按“尺”计算(11尺=1平方米),千尺住宅即称豪宅;城中街道狭长细窄,土地金贵,国际大投行也会为如何有效利用空间锱铢必较;个别五星级酒店的标间面积,甚至不及内地快捷酒店;哪怕在高档餐厅找一个“包间”也绝非易事……
香港 很大。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规管精简,货币稳定,吸引数千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亚太总部。维港两岸高楼林立,随处可见各国文化与本港民俗的交汇融合;这里有上万家世界各地食肆供你大快朵颐;这里有几年也闯不完的行山路径,也有游不尽的浩瀚汪洋;这里有精彩纷呈的seasonal EVENT,也有买不完的时髦清单……
这篇游记,便是我对过去半年 香港 生活的记忆缩影。
香港中文大学
鲗鱼涌巨厦
西环码头
鸭脷洲

中环
大美督
【Chapter 1 城市森林篇】
在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中, 香港 是座光怪陆离的拥挤都市。它喧闹,它逼仄,它是密不透风的concrete jungle。随着与这座城市的羁绊不断加深,我愈发感受到,支撑这座钢铁躯体的灵魂,是 香港 独特的历史、是文化的碰撞。正是这一切,让这座钢铁森林变得如此有温度。
香港
从中环到金钟 — 管廊连通的世界金融中心
快步疾行、西装革履的商务精英从身旁掠过,游走在连通各大写字楼的曲折管廊中,无需走上街面,即可抵达下一个会议室;耳畔谈资大多是“国粤英”夹杂的政经时事、后市走势和金融八卦,无论是闪烁着瑰丽光芒的维港海面,还是高耸在摩天大厦背后的太 平山 巅,都远不及脑海中的红绿竖线扣人心弦;甚至连每到午餐时分就排起长队的街边餐铺、showcase展示的当季新款服饰、入夜后兰桂坊酒吧街的微醺氛围中,都弥漫着浓浓的金融味道。这就是 亚洲 金融中心,一个几乎能让你找到所有叫得上名字金融机构的聚集地—中环。
中环
中环
若想体验港式高效,来中环最合适不过。 香港 人的步行速度,位列 东京 人之上,稳居世界第一;客户会面时无需寒暄,直击主题。再复杂难搞的事项,也能在半小时内brief 成功 ;就连午餐外卖都渗透着效率至上的核心原则:顾客拿着编号领取食物,不用多说一句,即可完成食物与号码的准确“交割”,透着一股不想占用彼此多一秒时间的默契。
中环
中环
作为一名中环新人,我眼中 香港 效率最直观的体,是楼宇间纵横交错的城市管廊。冯唐在「挤得灿烂的 香港 」中有如下描写:“沿着狭长山坡和填海区,种满了高楼: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一期,交易广场,中银大厦,长江中心,太古广场等等……由于高楼密集,高楼之间游廊相连,人车全部分流……这种密集下的方便,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我都没有看到。”
中环
中环
K先生也曾戏称,检验真?中环人的方式之一,便是在落雨时安排一次Central客户会谈,若他并未带伞却雨不沾衣,那八成是个“老中环”了。从中环到金钟区间,架设有数十条综合管廊,它们将区域内的写字楼、shopping mall、地铁站无缝连接,遮天蔽日扛风雨,以便中环人士从容抵达大部分目的地。
中环
中环的地标建筑,莫过于每天出入的IFC了。IFC二期建筑高度位居港岛第一,在全港办公地价中拔得头筹。面朝 东北 方向的落地窗,可一览 九龙 半岛、中环摩天轮、维港两岸和 东港 岛的天光美景,but…在这座大厦板砖的金融民工们,恐怕也没几个有心思多看几眼。那些司空见惯的视觉享受已不具吸引力,多留心几眼暗流涌动的曲线走势才是正经事儿。
中环
中环
中环
与中环一站之隔的金钟,是我等金融民工最熟悉的另一处办公区。中银 香港 的菱形大厦就屹立于此,而它与汇丰大厦、长江金融中心的风水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每次经过,我都会多看几眼HSBC楼顶的两门“大炮”,又生怕被BOC“剑气”所伤~

金鐘
中环
金钟站附近的「 香港 公园」,是城市森林中罕有的世外 桃源 。初夏加班后的夜晚,从中环闲庭信步逛至金钟。晚风慵懒,树林散发出好闻的薄荷清香。倚在空旷无人的小剧场台阶,仰望云朵快速划过天际,莲池水面倒映着影影绰绰的斑斓灯火。港式减压,也可大隐隐于市。从摩登到原始,不过须臾。
香港公园
从SOHO到西营盘 — 香港文艺基地
说起我徘徊驻足最多的地方,除了每天打卡的IFC,当属这条——始于SOHO,贯穿上环,绵延至西营盘的文青路线了。消磨浮生半日走街穿巷,定会有新的趣味与发现。
SOHO 
搭上全球最长的有盖行人电梯—中环半山扶梯,SOHO的小旅行便拉开帷幕了。
半山扶梯
长达800米的扶梯为家住半山的上班族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行方向根据放工&返工需求定时变换:6-10AM为下行,其余时间则为上行。

扶梯向上滚动,仿佛坐上时光机,静看港味街景快闪流动:楼上铺的巨大落地窗映衬着gym中挥汗如雨的各界精英,结束了整天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管理毫不懈怠;狭薄街道间隙,简易餐位已准备就绪,街边美味即将上桌;热闹街市前人头攒动,古早风味的生活之美无处不在……

当扶梯驶过荷里活道,氛围蓦地异域起来。没错,文青聚集地SOHO到了!扶梯两侧斜坡的景致也换了番模样:栉比相邻的餐吧门外,各国青年把酒言欢,东瀛萝莉和不列颠大叔正坐在石阶上畅聊人生。若不是耳畔不时闯进来的中文对白,我真怀疑自己穿越到了 伦敦 某家小酒馆。



与 伦敦 、 纽约 及世界各地大多SOHO一样,中环SOHO也是条骨子里透着文艺气质的trendy街区。


各国Fine dining餐厅、法式bistrot、英式早餐吧……让舌尖上的法式、意式、 墨西哥 、 南非 ,甚至是 尼泊尔 味蕾都得到极大满足。



飘着咖啡香的小巷弄里,画廊、服饰店、lifestyle生活馆、艺术设计workshop各具巧思,每个街角都是忙碌生活中的小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