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中心的地标:三元塔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24文

巫宝走天涯  第186文

巫宝讲故事

巫宝在学习

巫宝和伙伴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我爱天空中那颗闪耀的恒星
它的名字,叫做黑夜
我和黑夜有个契约
当黑夜褪去幽暗
炽热白昼会将心脏点燃
于是我循着深邃的光
妄图寻遍天下灵药让封印消亡
我脚步烈烈,从不停歇但绝之又绝,望穿荒芜旷野跨越亿万宇宙奔赴而来的星光啊璀璨的火焰是绽放还是覆灭我听不见,谁在悲伤,谁在喜悦你看,我和世界


楔  子   

所谓三元塔,寓意是“天开文运,连中三元”。

这是求取功名的学子们最美好的期盼和心愿了。

今天我就来介绍两座三元塔。


内江三元塔


内江三元塔,是甜城内江的城市地标,矗立在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

这座三元山位于市区的塔山公园,是公园的制高点。

从塔山公园大门口,步行40分钟左右,来到三元塔下,可以在这里眺望沱江风光,毕竟全城就属它最高啦。

三元塔始建于唐代(关于目前国内仅存的唐建,我得专门另起一篇来好好讲讲), 明末倒毁,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重修,历时3年竣工,按清代版本计算,这塔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代修缮的建筑从观感上来说很接近现代风格了,全塔用大号青砖砌成,塔身10层、8面体,高63米,整体看着算得上是飞檐翘角,巍峨壮观。


塔基是一个正方形石座,底层正面是圆形石拱门,其余每层都有亮窗。

看塔旁边的介绍栏说塔内有140级石梯可以旋转着上到顶层。但如今的三元塔塔门紧锁不得入内,只能想象登上塔顶的惬意。



我好想爬上去看看沱江风光啊!

内江文风鼎盛,历代出过3名状元和300多名举人。三元塔寓意“天开文运,连中三元”,是内江的文脉所在,也是崇文重教的象征。


资中三元塔

距内江三元塔不远的资中还有一座三元塔,也在沱江边。

它和内江三元塔不一样的特点之一在于,和它隔江相望还建有另外一座塔。


话说沱江边有个古渡口,晚唐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明皇李隆基逃难跑出长安,一路跑到四川的资州府(就是今天的资中),

那时候的沱江没有桥,两岸百姓来往全靠渡船,仓皇逃难的皇家一行人到了资州这个渡口,立马松口气,因为呀,江边齐整整停了几十艘打鱼船,就这样资州船工护送唐明皇过了江(不晓得按当时的情况收不收渡江费?)。

这个渡口就有了个名字,叫唐明渡。



唐明渡

现在的唐明渡两岸的山头,分别立有一座塔,在沱江北岸是三元塔,在沱江南岸的是苍颉塔,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先讲北岸的三元塔。



“三元塔”,原址位于高山观寺院,所以也叫“高山观塔”,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算得上是资州先人“倡文尚教”的文风塔,是重要的历史人文古迹,也是资中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的实物见证。



然而,现在的三元塔只是区区一点点小小的存在,仅仅是一条通山公路上的一处景致,而已。


三元塔共7层,高28米,下部四方形,宽6米,面对沱江开门,门上用碎瓷片嵌着“三元塔”三字。

门内有59级砖阶盘旋而上,每一层的四面都有窗洞,不过也是锁了门不让上。


和内江三元塔大青石不同,此塔用砖砌成,别看它体量没有内江三元塔大,外观也灰头土脑的不起眼,但砖却是这座三元塔的最大特色。

每块塔砖长36公分,宽21.5公分,全塔共有十多块砖的身上刻着“联捷三元”四字。

这十多块砖东一块西一块地毫无规则地混在没有文字的普通塔砖之中。此举的意思是让人寻找,谁找得快、找得多,谁就功名有望,就能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乃至状元。



在清代,每年农历二月举行县试的时候,参加考试的童生们就要三五成群地从城内顺着河边春游五里,来到这风光旖旎的三元塔前,在全塔数千块塔砖中寻找只有十来块的神秘之砖。



传说清末状元骆成骧当年一口气找到九块,后来在县试中考上第一名,为“案首”;省试中考上第三名,为“经魁”;殿试中光绪皇帝钦点第一名,为“状元”,成为联捷三元的“小三元”(大三元是省试第一名的解元,会试第一名的会元,殿试第一名的状元)。

骆成骧有点厉害呢。

也正因为他,才有了后面南岸那座塔。


  结 束 语  


好的,那我们下期就讲沱江南岸的跟骆成骧直接相关的苍颉塔。


文|  小Viki

冰冰巫宝走天涯(ID:bbwbzty)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 按 二 维 码 即 可 关 注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