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5829987102 于 2024-8-5 11:14 编辑
最近三条户外事故密集爆发,让本就不宽裕的户外环境雪上加霜,正如日渐趋于严格的熬太线路,即使如此也依然没有办法抵挡住驴友的热情,因为他足够接近(接近性好),费用低廉,名气又大(死的人越多越让人觉得神秘,在自媒体流量的加持下,熬太线路有着天然的加持),18年是我在最后一次走熬太,我清楚地记得,再走熬太之前鳌山我已经去了十来次了,对那边的气候很了解了。
可是在自媒体的时代,吃“快餐”的方式并不适合户外,一切还需要扎实基础,稳步推进,即使深耕户外的老驴也要完善自己,查漏补缺,将风险降到最低。
游玩是愉快的,学习是“痛苦”的,任何事物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瓶颈期需要突破,唯有静下心来反思才能成长,可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愿意去轻易改变,见下图。
独行大体分为三类人:1、由于队友临时放鸽子,自己的计划已定。2、初入户外还没找到组织同时经验较少。3、性格原因,喜欢独享宁静,觉得一个人走起来比较自由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又或者觉得自己是强驴,体能差的驴友觉得拖后腿。
特别是第二个风险更高,建议找找当地的驴友群或者到8264户外论坛约伴,最起码有个搭档,独行已经成为户外极大的风险隐患,特别是在迷路,各种原因导致的受伤情况下,让人毫无招架之力,很难想象一个人面对绝境的无助,在最后时刻他的内心应该是后悔的,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户外事故每年发生,每年重复,同样的事故每年上演,貌似成了一种定律,也许当事故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才能成长,但或许永远没有机会了,希望在此之前还有改错的余地。
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每年和车祸比起来,或许户外事故的概率并不高,但我们几乎不会意识到不幸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当你的第六感已经意识到危险来临时,不妨停下来冷静思考下该怎么决定,或许你的决定能挽救你的性命,当然未雨绸缪的计划是必须的,即使如此谁能保证没有意外呢?但我们要做的是将人为因素导致的意外尽可能的避免掉,事实也是如此,百分之巴八十的事故并不是自然意外。
事故往往是主客观因素夹杂在一起而形成了复杂的难以明确界定的复杂环境,就像人类社会行程的各种社会问题,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确,一个小的失误不足以致命,当你意识到错误后没有改正,当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错误时,致命后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见下图)。
关于迷路个人经验总结分享:出现迷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原路返回,如果发现还是找不到下山主路,就要尽可能在必经路口等待救援,做好保暖和水、食物规划,重要物资不离身,开辟新路出去是最后一步,万不得已不要选择,如果要选择一定要给救援人员留下标记,比如用石头堆好的玛尼堆,用树棍摆放好行进方向箭头等,不建议堆放玛尼堆,可能会对其他队员误导,不管是越野跑还是一日轻装携带好应急睡袋(类似救生毯)。为什么要携带哨子,因为哨子的穿透性很强,同时要掌握国际SOS求救信号:三短三长三短,头灯同样适用,大部分头灯手电都有这个功能。
关于习惯和意识:我们的意识和习惯对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环境时我们处于疲惫状态下或紧张情绪下,意识和习惯往往会救命,比如戴好头盔,下降绳尾打结等,(见下图)。
关于导航的应用建议:专业天气软件的查询,短线,轻装线路携带手机软件导航,精度下载层级高一点,这样定位精确,西维氏指北针和纸质地图搭配导航作为辅助导航练习使用,任何电子产品都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失效(比如大雾,阴雨天气的轨迹飘逸)(纸质地图下载好轨迹同样可以循迹,一般情况下误差较大,如果要相对精准需要比例尺测距,除了循迹,还有确定目前位置的功能,具体使用需要自己学习,缺点是需要参照物,精度差,优点是没有续航的烦恼),长线建议手机+GPS手持,GPS手持定位更加精准,误差在3米内,抗干扰和抗摔更强,雪山除了导航装备外还需要向导(因为路线的特殊性(比如哪里有裂隙)、攀登路线的局限性没有徒步选择多等等)。
关于过河的方法和建议:在之前的帖子中详细讲过了,不再重复。
关于体能的建议:每次活动不要透支极限,预留多于体能,大体遵循433原则,使用4分体能,预留3分返回营地,条件允许平时可以跑步,耐力、心血管、力量的相关训练,可以学习登山圣经第四章的内容。
关于装备:总体原则:注意防寒保暖排汗和防水功能,轻量化是最后需要考虑的,轻量化是大趋势,一般有伤病或者户外经验特别丰富的玩家可以采用(绝大部分达不到),轻量化的广泛定义:一物多用,只要能在原有装备上减轻重量都算轻量化(例如根据出发地的天气规律变化选择携带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量,但是如果判断错误,没有携带一些装备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第二近年来天气反常,过度追求轻量化可能带来容错率低的问题,轻量化装备在高海拔攀登中的体现作用较为明显,比如携带黄金锥比钢锥要轻便很多,户外徒步不建议太追求,适当多背负点就当拉练了,轻量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可靠性(比如冬季7075铝合金登山杖比碳纤维更加稳定牢固),新品推出往往很多细节未考虑周到,产品还不成熟,价格略高,如果不是特别追求建议等等其他玩家的反馈再决定,关于徒步装备不在介绍。
关于细节考虑,户外是一个胆大心细的活,过度的小心会止步不前,毕竟户外本就是一条相对高风险运动,心细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在攀登领域,一个错误的绳结或者一个简单的下降不按照要求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人在熟悉的场景下或者疲惫状态下,面对简单的,机械性的操作时是警惕性最差的时候,每年的北美攀登事故报告都有多起这类事故(见图片),就比如我们在每天路过的道路如果有人突然冲出来往往会受到惊吓。在比如可能被忽视的一点风险,不建议所有地形、活动都穿高帮鞋,高帮鞋的鞋带如果是圆股可以采用伊恩打结法,这样不会松散,将裤腿包裹住鞋帮,同样将鞋带打好后塞到鞋舌里面,避免鞋子的卡环钩住鞋带摔倒,鞋带可以用军用伞绳替代,需要绳子可以方便取下,同时还能取出里面的火绳生火等等,不管是一日线路还是越野跑,建议携带急救睡袋(类似救生毯,保暖性更好),如果冰爪丢失可以采用纤维套在鞋底增大摩擦力同样有效,关于装备不一一列举。
关于野外生存:紧紧围绕野外生存要素展开,狩猎陷阱的制作,关于火、水源、庇护所,救援进行,内容太多,不一一列举
关于绳索技能的训练:学习常用的绳结和使用方法,了解其优缺点、常见的下降、上升方法、如何制作担架等等,不一一列举
关于常见药物的作用和使用,适合野外条件的应急救援方法和技巧等,不一一列举
关于常见的动物的预防和脚印分辨,有毒植物和可食用植物的分辨学习等。不一一列举
关于高山气象和地质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下会比较有趣,登山环境小气候多,学习常见的灾害预防(比如雷电预防和森林火灾逃避)和气象识别(比如常见的积雨云)。
最后再说一句:多一点户外知识和技能,在它没有用的时候你或许觉得毫无用处,在用的时候或许能救一条命,当然最好别用到,宁可多小心,也不要大意(见下图)。
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这在攀登和徒步等各项运动同样适用,软实力(天气、规划路线等,见下图)。
自媒体的虚拟不能代替实际环境,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自学不但需要悟性还需要刻苦的练习,不管自己处于何种阶段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虚,防止互联网“吹捧”,如果你要跨“行业”去玩,静下心来去学习,避免一腔热血变成冒险,变成乌有,循循渐进,稳就是快,户外年龄大的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驴,爆发力虽然不如年轻人,但节奏很稳,最后并不慢走的也不累。

